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与反思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语言在生命教育中的运用,教师语言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呈现真善美。“语言之真”表现为体验之语、智慧之言;“语言之善”表现为平等之语、尊重之语、赞赏之语、关爱之语、批评之语;“语言之美”表现为语言的逻辑之美、表达之美,幽默之美等。教师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的体现。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生命教育中不迷失方向。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7-0015-03
  
  教师语言指教师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语言,狭义上专指教师的课堂语言。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人是语言的动物。”语言是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媒介与工具,直接体现人的存在。教师的语言则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教育者的语言具有难以想象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的心扉。”教师的语言艺术将直接决定生命教育的成败。生命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之处在于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真正的人,就是用人的精神美使人变得高尚。”正是那种思想高尚的精神,才会促使学生去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活在世上是为什么?正因如此,“言语的教育是教学与学校教育中最复杂、最艰难的东西。”从事生命教育的教育者,必须运用适当而贴切的语言去启迪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激励生命。笔者以为,生命教育教师的语言必须呈现真、善、美。
   一、呈现语言之真
   所谓语言之真,就是指教师的语言来自教师自身真实的生命体验。生命体验与每个人的个体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个体生活经验参与了个人对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悟。
   首先,源于生活经验的语言本身蕴含着生活的真实与价值判断,渗透着教师的生命理念与价值追求。“只有当言语中蕴藏着追求道德理想的种子时,话语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工具。”语言来源于经验,经验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包含着教师的体验、情感、判断,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如果教师的语言不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真切的生命体验,无论表达多么华美,都会显得空洞而毫无意义。
   其次,源于教师生活经验的语言,蕴含着真情。“言为心声”,生命教育课堂首先是“情感”的沟通,如果课堂上师生没有隐性与显性的情感沟通,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的生命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没有鲜明情感的教学语言,试图对学生的生命施加有益的影响是徒劳的,甚至是有害的。正如教育家杜威指出的:“教育首先是通过沟通进行传递。在个人经验成为共同财富以前,沟通乃是一个共同参与经验的过程,通过沟通,参与经验的双方的倾向有所变化。”蕴含着真情的语言,即使平淡无奇,但“平中见真”,同样具有撼动内心的力量。
   笔者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讲授孝文化时,结合《论语》《孝经》,真诚地与学生分享孔子所说“敬”“色难”的生活体会。让我难忘的是,在讲课过程中,一位学生走到我面前,告诉我他如坐针毡,不能再听我讲“孝道”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父亲还在医院里,需要人照顾,我说的话好像都是针对他说的,他必须立即去医院照顾父亲。我准了他的假,并告诉学生们,就孝道而言,行动比语言有力量!
   语言之真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语言具有哲理与智慧。智慧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实践,符合客观规律,对人生具有指引作用。这样的语言言简意赅,是古今中外哲人圣贤的生命体验之语,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格言警句在教学中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必须针对学生的生命困惑,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生命困顿,既有群体普遍的生命困顿,也有个体的生命困顿。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针对群体的生命困顿,例如大学生面对的生命困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际关系问题,另一个是恋爱问题。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惑引用《论语》中人际交往的格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讲解,再进行点拨,学生听后如醍醐灌顶,发人深省。《论语》中也有督促学生谨慎处理恋爱问题的警醒之语:“年少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被称为人生三戒之一。根据笔者生命教育的经验,这样的格言警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下非常容易获得学生内心的认同,润泽心灵,点燃智慧。
   二、呈现语言之善
   首先,表现为以语言传达爱的力量。爱是教育中最强大的力量,教师的爱通过语言深入学生的内心,将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爱的语言首先是平等之语与尊重之语。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见解,呵护学生的自尊,启迪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我很欣赏某位同学的发言”“某位同学的分析真是太好了,主要表现在……”“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等。
   没有任何一个教师可以代替学生去体验与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体会与想法,这些看法是经过他们的思考而形成的,重视学生的思考,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值得肯定与尊重,即使有的学生的回答并不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在前进的路上。有时教师的看法可能与他们大相径庭,不要强迫学生接受你的观点,“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持一颗“平等心”,平等地和学生讨论,学生才会有尊严感。生命的品质都是在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中自发形成的,而不是灌输的。个体生命正是凭借其对生命的体悟来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在平等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分享人生的经验,探索生命的意义。不必担心平等的交流会损害教师的地位,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感受尊重而学会尊重,进而回馈尊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是神,对于好学上进,彬彬有礼的学生难免会有所偏爱;但是持平等心,对于成绩不佳,行为失当的学生多一些包容、鞭策与鼓励之语,更是生命教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其次,善的语言表现出来就是赞赏与关爱。教师的语言是有魔力的,一句赞赏的话可以催生一个梦想,一句讥讽的话也可以毁灭一份自尊。赞赏的语言一定要符合实际,而不是名不符实,否则赞美就会贬值,教师最好解释为什么给出这样的评价,学生才会珍惜这种评价。教师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对于学生课堂上精彩的发言与表现,我都会给A ,对于回答不够好的学生,也寄予希望。生命是需要欣赏的!学生的生命在不断地变化与成长,教师要相信学生明天会比今天好!学生并不会因为没有掌握好某一个知识点,而降低了其生命的意义。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病在于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生命的优劣。走在校园中,遇到一群青春洋溢的往届教过的学生,学生笑着喊:“老师,我们要给你一个A !”那一刻,忽然体会到:A 的评价可以在他们青春的生命中留下如此深刻与美好的回忆。一位快要毕业的学生,打电话说要来办公室聊天。我一时想不起是谁,学生提醒我:“老师,你忘了吗?你有一次课上给了我两个A。”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腼腆而犹豫的学生,想不到已经变得如此健谈与阳光,生命的变化总是让人惊喜!
   此外,爱的语言并不是不批评,批评不是教育部给予教师的权利,而是教师的职责!孔子言:“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指出来。“否定”也是对生命的深切关怀!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教育是从了解开始的,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才能有效使用“批评”的教育手段,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批评最好是在私下进行,而不是公开批评。批评的时候要问一下自己,是发自于关心还是源于厌恶。源自于关心的批评,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源自于厌恶的批评,说出的语言都是指责与埋怨,学生从内心是很难接受的。
   教师一定要具备这样的修养,生气或者愤怒的时候,不批评学生。这样的批评不是源于关爱,而是发泄情绪,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真正切入学生内心的批评,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具备心理学的素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只有弄清楚学生复杂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学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方法改变学生的生命认知。
   三、呈现语言之美
   教师语言之美表现在逻辑、表达之美。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理性而合乎逻辑的语言去教学,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反之,教师语言混乱,缺乏逻辑顺序,学生上课时就会因分散注意力而感到疲倦。“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命教育的课堂虽然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但要使教师的语言直达学生的心灵,语言必须遵循逻辑。表述清晰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与驾驭,反映出教师思维的缜密。在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阐述,精炼简洁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都会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教师的语言文辞优美,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学生会在表达优美的诗文中体会生命的庄严,感受生命的启迪。在讲述与生命相关的主题时,我经常引用诗人汪国真的诗歌——《热爱生命》。这首诗歌具有鲜明的教化功能,因为诗歌本身具有韵律感与节奏感,加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可以安抚迷茫者的心灵,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诗的语言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美文以明德,美言以修身。优美的语言必须服务于教学的内容,文以载道,文质彬彬,才能培养君子人格。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幽默语言,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让学生忍俊不禁、回味悠长。教学内容借助教师诙谐含蓄的语言来生动再现。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出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度的动作、姿势、体态等,达到教育的效果。教师的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
   郭元祥这样描述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惟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炼、魅力。”真的、善的必然也是美的,因为真言与善言合乎教育目的,同时具有意味的教育方式,体现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人的本质与生命境界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语言背后呈现的是教师的生命价值与理念,这是生命教育的关键与核心所在。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是其个体生命的立体呈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种体态,一句言辞,都会传达出教师的教育素养与理念,学生耳濡目染,深受影响。孔子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人焉瘦哉?”教师是“谋食”还是“谋道”?是“传道”还是“授业”?对教育“冷漠”还是“虔诚”?对学生是“关爱”还是“忽略”?所有的思想与行为都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追求与价值观念。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观与对教育的敬畏和信仰是生命教育的根本所在。基于此,教师的语言技巧必须合乎生命之道,才能在教育中游刃有余,才能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教师只有心中有大道、存天理,才不会在教育中迷失方向。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杨伯峻著译.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郭元祥.教师文化——教师的语言.http://ipac.cersp.com/XXWH/200603/515.html.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310015)
  编辑/于 洪 杨 怡 终校/何 妍
其他文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为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党委负责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政工干部队伍。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体
目前,在中国逻辑史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全盘否定论,对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不利,需要用辩证法关于肯定、否定关系的观点予以评论,以分清是非,推动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继续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重申了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揭示了精神文明在过去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今
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弘扬教学、科研主旋律,已经成为地方高师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客观地审视地方高师科研管理的现状,准确地分析存在的不足与原因,是探索未来的重要基础。根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熟练运用英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英语词汇是进行语言教学和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基础。因此,词汇教学在
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而色彩的主观运用又取决于作家自己情感的调配剂,以此创造出艺术氛围和情调的诱人境界。
“听”、“说”是学习英语最困难,然而又是最关键的环节。在基础阶段应该攻破“听说”难关,特别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因此,在基础阶段应加大“
打开google网站 ,搜索到关于环境法制、法规方面的中英文信息共有 782 5 4 3条 (其中 ,中文 5 8743条 ) ,而关于环境伦理、道德方面的信息却只有 8730 3条 (其中 ,中文 1 1 2
期刊
2013年11月27日上午,“让心灵沐浴阳光让生命幸福成长”北京市朝阳区小学心理关爱工程现场会在幸福村学区新源里小学召开。本次活动由朝阳区教委小教科、朝阳教育分院、北京师
〔摘要〕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本文论述了三生教育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实施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以及如何实施三生教育。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创新载体。  〔关键词〕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