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前的汉子,个头不高,身子略有些佝偻,脸庞黝黑,皱纹深深,眉毛花白,穿着一件有些旧的西装上衣,话不多,脸上偶尔浮现憨憨的笑容。这个平凡得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人让笔者有些惊讶,他就是那位在村民心中如山重的郑家贤?他就是在市委学习培训班上侃侃而谈的“背包书记”?
从1996年当选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北界村合村前的原万福桥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到2004年再次当选原万福桥、松树垭、北界三村合一的北界村党支部书记,他已连续做了多届村支书。
在他的手里,北界,这个偏远的高寒山村,结束了不通电不通车不通水的历史。
在他的手里,这个过去负债累累的穷山村变成了全县经济50强村。
当他出于年龄考虑想要退居二线时,村民们不让他走,坚决选他继续做支书。
“我是共产党人,就要替党分忧,就要站在前锋,帮村里人做事。”郑家贤平静地说。
“他当村支书,我们信服。”86岁的向奇梅老人认真地说。
“他是一个好人。”村民们动情地说。
大音希声,大德无形。郑家贤,以自己对村民的如山之爱,在村民的心里,成就了一座高山。
“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北界村位于子良乡最北部,地处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与湖北五峰县、松滋市交界。长期以来,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煤油灯照明的半原始生活。到2003年,北界村的电线杆还是陈旧的木杆子,全村超过三成的村民用着从湖北拉过来的电线,时不时还会发生电压不稳、线路老化甚至漏电的问题。有些邻近的湖北老百姓就会嘲笑他们,说湖南在吃湖北的“照顾饭”。
树要皮,人要脸。郑家贤下决心要把电拉通、改造电网。他想尽办法让北界挤进了全县“无电村建设”项目笼子,可村里没有一分集体资金,怎么办?集资!总共只有368户、1100多人的北界,只用3天时间,就凑了10余万元,再加上国家项目投入,他们很快买来600根水泥电线杆。
可是,这些长十几米、重达千斤的水泥电线杆该怎么“伺候”上山呢?请人抬的话一次上山要价就是200元,还不包括吃饭、烟酒等支出。郑家贤马上召开村民大会介绍情况,号召群众出义务工。“没得说,听贤支书的,自己抬!”于是,全村老少爷们捋起袖子肩扛手推,妇女老人主动送茶送饭,周边村的群众看着这热火朝天的义务劳动场面,无不称赞“北界村人心真齐”。
北界村党支部委员李子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那么粗重的电线杆,贤支书总是抢着一人扛大头,有时几乎是趴在地上硬用肩膀死顶着往上走……10多公里的路啊,电通了,贤支书却瘦了好几圈。”
就是靠着这种霸得蛮、吃得苦的劲头,截至目前,北界村累计完成电网整改工程60公里,增加50千伏安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18公里,崇山峻岭中亮起了一盏盏明灯,也点亮了百姓的心灯。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的北界村不通水泥路,出行难是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修路成为全村上下最关注、最看重的事。但是修路需要花钱,郑家贤说,那时的他,就像“化缘”的苦行僧,见到谁都要开口募捐。
“我记得很清楚,2005年我们是平路,2006年就打了5.3公里的水泥路,2007年打了5.5公里,2008年也是5.5公里,基本上每年没停过顿,到现在为止,一共是26公里。”郑家贤数着手指头说,“我是这样想的,一年接力一年,一步一步推进,事情总会办成的。”
再说通水。“北界是个山窝窝,人畜饮水要远挑,遇到天旱水如油,给钱无人愿意挑”,这是过去群众们对当地饮水困难的无奈心声。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郑家贤不等不靠,带领村民满山钻,去寻找一个个合适的水源来修建蓄水池,其中一个建在了海拔1100米的芦峰山顶上,蓄水能力达300立方,解决了大柳树片上百人的饮水难题。截至目前,北界已修建大小蓄水池60多个,总蓄水量达3000立方,基本满足了全村人的用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界村把水管直接引到了村里五保户和高龄老人的家门口,“以前挑泉水吃,山路走着费劲还不安全。像我这身子骨,担不动水了,水管通到了家门前,就是救我命了。”67岁的村民文香兰说。
路通了,电亮了,水来了,郑家贤开始为村子的“出息”忙活了。养羊、种天麻都做过,但都没有形成气候。2006年,郑家贤靠“软磨硬泡”,并承诺“如果种亏了,我赔你”,让一些村民开始种上了烤烟。为了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他特地从湖北请来技术员帮忙指导,花甲之年还自己带头学技术,又手把手教会烟农。他还与邻近的湖北五峰仁和坪镇汉唐村商量,从对方那里调剂了20亩适合种烟的田地。每到收烟叶的时候,郑家贤总是忙前忙后,前些年还经常与烟叶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争执着定级定价,为的是让烟农的烟叶能够卖个好价钱。
“这两年,基本上是他说了算的,他说是什么级就什么级、是什么价就什么价,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专家,办事公道,童叟无欺,大家都信服他。”时任子良乡财政所所长向延高这样说。
现在,全村烟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烟叶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全村发展烤烟550亩,生产中上等烟叶2100担,每担烟均价1300元,农民创收200多万元,建设密集型烤房28个,烤烟产业的蓬勃发展,把这个原本的贫困村带进了全县50强村的行列。
郑家贤或许说不出什么农村建设的大道理,但对北界村的发展,他心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帐。从通路通电通水,到做活山地文章,他带着村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心中的农村蓝图。“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郑家贤对自已定的目标里,还有几件事情没有完成:村里还有几条断头路没修完,小村电力网改需要完善,安全饮水工程需要建设,除了烤烟生产外,他还想在山区种植红高粱,目前正在进行试点…… “贤支书好事做得多,这是菩萨在保佑他呢”
这些年来,郑家贤一趟趟跑乡进城为民代办服务,背坏了十几个背包,骑坏了3辆摩托车。
“要不是贤支书,我现在还是个黑户,更不要说享国家的福了。”七十多岁的村民孙际银说起郑家贤,总是十分感激。2011年10月,郑家贤在为全村高寿老人办理新农保补助证时,发现孙际银竟然没有户口。后来了解到,孙际银早些年从澧县甘溪镇到北界村结婚,但户口一直没有迁过来,而澧县那边又早已将其户口注销,却无法证明孙际银迁居北界,自此,为孙际银上户就成了郑家贤心头牵挂的大事。好不容易在2013年9月找到了孙际银80年代的结婚证,上面写着“子良乡人民公社”的字样,郑家贤喜出望外,马上给乡派出所打电话,邀请他们再次上门,又找来一些同龄的老人开座谈会,终于将孙际银的户口和农保补助等彻底落实好。
为孙际银“上户”只是郑家贤多年来帮办村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北界村民下山办个事不容易,村子远一点的地方离乡政府有20多公里,走到乡集镇上要2个钟头。到了乡里,有时是所带资料不全,有时是办事单位下班关门了,跑一趟两趟还办不好事情。从乡里坐车赶到县里,又是2个多钟头,有的村民由于不熟悉办事程序、办事要求,经常漏拿或是带错材料,很是跑了一些冤枉路、花了一些冤枉钱。
看到这些情况,郑家贤主动背起背包,走村入户了解老百姓要办的事,之后装上村民的种种证件,一次次帮大家“跑腿”。在老百姓看来,只要他们的东西装进了郑家贤的背包,那事就算办妥了,可以放心了。
村民向业飞的父亲前年因癌症去世,在邮政留下1万元的存款。由于不晓得存折密码,向业飞跑了几趟都取不出钱。虽然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了他需要到哪些部门取得哪些证明材料,但他搞了半天还是没弄明白。“有事找背包书记”,他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跑到郑家贤家请他帮忙。郑家贤二话没说,带着小向来到县司法局拿到继承财产的证明,顺利在邮政取到了钱款。
郑家贤说:“老百姓如果把我们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只会越丢越锈;如果把我们当成一块钢,肯定会越用越光。”
子良乡民政所所长陈胜儒印象最深的是郑家贤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很多时候,乡政府刚上班,贤支书就已经等在办公室门口了,他是怕错过了为百姓办事的时间。”
这些年来,郑家贤为全村90%的村民代办过各类事项,包括村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户口转迁、残疾证、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款、交通强制保险等等。为此,他开坏了3辆摩托车,61岁的时候还专门考了汽车驾照,并在儿女的资助下买了汽车,以更方便他跑乡进城办事。
2012年11月,郑家贤在乡里开完会后回到村里,在樊家墩上坡转弯的时候,为避让突然下来的一辆车,他的车子栽向了十几米的悬崖。万幸的是,郑家贤本人毫发无损,车子也仅仅是前方的玻璃破了。这件事传开后,村里的老百姓都说:“贤支书好事做得多,这是菩萨在保佑他呢!”
在郑家贤家里,有很多个破旧的背包,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都有,“我用坏的背包有十四五个,基本上是一年背坏一个。”眼下,郑家贤用的包也是有故事的,村民曾文武常年在海南当兵,他从父亲那里听说了郑家贤的事之后,很是敬佩,去年底专门给郑家贤邮寄了这个军用背包。
“这样的好支书,打着灯笼都难找了!”
“如果还有下辈子,村民和党员信任我,我还愿意当村支书。”郑家贤不善言辞,这位基层村干部只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刻刻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
到北界,随便走进一家一户,说起郑家贤来,基本上每人都有故事可讲,在漫长的时间里,有些故事细小琐碎,甚至只是一个个不太连贯的片断,但对村民们来说,这些都是具体的、实在的,就像冬天的炭火焐在心头,永远暖着。
村民文良春提起郑家贤时直竖大拇指。她们一家原本住在樊家墩一带,因为山体滑坡,家里原本破旧的平房成了危房,“我们当然知道不安全,但家里穷,重新建房多难啊。”郑家贤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修房子欠了钱,可以慢慢还,生命可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劝说下,2010年文良春一家住进了新房,但也欠了10万元外债。“又是贤支书联系资金,帮我们修了2个烤烟房,我们一家人种了20亩烤烟,这两年赚了四五万块钱,换作以前,想都不敢想。”站在自家楼房前,文良春往山下一指,“我们家新房都住几年了,可是贤支书家今年正月十六才开始起新屋,这么多年一直住在八十年代盖的土屋里,他太不容易了。”
村民胡宜才说起往事,泪花隐隐:“贤支书真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人,村里谁家遇上什么事,他都是当成自家的事去操心。他是吃自家的饭,干别人的活,全村人都把他当成了最敬重的人。”2010年3月,胡宜才的妻子染上血吸虫病,儿子又患癌症病故,家境十分贫寒。郑家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背起挎包,拿起救助报告,多方奔走,为胡宜才争取到5000元救助资金,并召开村民会为其申请低保,解决了一家子的生存问题。
每次村支两委换届,北界村村民都给郑家贤投满票,希望他连任。但是,郑家贤毕竟已经66岁,他更希望的是能找到接替者,“不是为了卸担子,而是想早点找个接班人,我在背后帮忙,慢慢把人带出来”。前两年,他相中了村里一个叫郭科柳的年轻党员,想好好培养之后让他回来“接班”。可远在沿海打工的郭科柳听说之后,直称“‘贤支书’背包重,压力大,没胆子接。”
86岁的村民向奇梅也担心着村支书接班人的问题,她说:“这样的好支书,打着灯笼都难找了!”
“‘贤支书’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子良乡党委书记王贤平经常找郑家贤谈心,鼓励他趁身体好,再领着北界村村民干几年。王贤平说:“郑家贤这种扎根山村、奉献村民的精神,能够深刻影响和激励一大批村干部,我们山里的民风本就淳朴,大家都是受益者,又都来当奉献者,还怕干不好事吗?”
多年来,在郑家贤的带领下,北界村村干部干的实事、好事不少,但没有一名村干部贪过集体一分钱、一包烟,全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没有一人计划外生育,郑家贤本人也先后被市、县党委和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
郑家贤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只有留守一方、造福一方的赤诚。他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衷心爱戴。
这,就是这个纯朴的小山村里孕育出的赤诚为民的村支书。
从1996年当选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北界村合村前的原万福桥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到2004年再次当选原万福桥、松树垭、北界三村合一的北界村党支部书记,他已连续做了多届村支书。
在他的手里,北界,这个偏远的高寒山村,结束了不通电不通车不通水的历史。
在他的手里,这个过去负债累累的穷山村变成了全县经济50强村。
当他出于年龄考虑想要退居二线时,村民们不让他走,坚决选他继续做支书。
“我是共产党人,就要替党分忧,就要站在前锋,帮村里人做事。”郑家贤平静地说。
“他当村支书,我们信服。”86岁的向奇梅老人认真地说。
“他是一个好人。”村民们动情地说。
大音希声,大德无形。郑家贤,以自己对村民的如山之爱,在村民的心里,成就了一座高山。
“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北界村位于子良乡最北部,地处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与湖北五峰县、松滋市交界。长期以来,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煤油灯照明的半原始生活。到2003年,北界村的电线杆还是陈旧的木杆子,全村超过三成的村民用着从湖北拉过来的电线,时不时还会发生电压不稳、线路老化甚至漏电的问题。有些邻近的湖北老百姓就会嘲笑他们,说湖南在吃湖北的“照顾饭”。
树要皮,人要脸。郑家贤下决心要把电拉通、改造电网。他想尽办法让北界挤进了全县“无电村建设”项目笼子,可村里没有一分集体资金,怎么办?集资!总共只有368户、1100多人的北界,只用3天时间,就凑了10余万元,再加上国家项目投入,他们很快买来600根水泥电线杆。
可是,这些长十几米、重达千斤的水泥电线杆该怎么“伺候”上山呢?请人抬的话一次上山要价就是200元,还不包括吃饭、烟酒等支出。郑家贤马上召开村民大会介绍情况,号召群众出义务工。“没得说,听贤支书的,自己抬!”于是,全村老少爷们捋起袖子肩扛手推,妇女老人主动送茶送饭,周边村的群众看着这热火朝天的义务劳动场面,无不称赞“北界村人心真齐”。
北界村党支部委员李子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那么粗重的电线杆,贤支书总是抢着一人扛大头,有时几乎是趴在地上硬用肩膀死顶着往上走……10多公里的路啊,电通了,贤支书却瘦了好几圈。”
就是靠着这种霸得蛮、吃得苦的劲头,截至目前,北界村累计完成电网整改工程60公里,增加50千伏安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18公里,崇山峻岭中亮起了一盏盏明灯,也点亮了百姓的心灯。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的北界村不通水泥路,出行难是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修路成为全村上下最关注、最看重的事。但是修路需要花钱,郑家贤说,那时的他,就像“化缘”的苦行僧,见到谁都要开口募捐。
“我记得很清楚,2005年我们是平路,2006年就打了5.3公里的水泥路,2007年打了5.5公里,2008年也是5.5公里,基本上每年没停过顿,到现在为止,一共是26公里。”郑家贤数着手指头说,“我是这样想的,一年接力一年,一步一步推进,事情总会办成的。”
再说通水。“北界是个山窝窝,人畜饮水要远挑,遇到天旱水如油,给钱无人愿意挑”,这是过去群众们对当地饮水困难的无奈心声。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郑家贤不等不靠,带领村民满山钻,去寻找一个个合适的水源来修建蓄水池,其中一个建在了海拔1100米的芦峰山顶上,蓄水能力达300立方,解决了大柳树片上百人的饮水难题。截至目前,北界已修建大小蓄水池60多个,总蓄水量达3000立方,基本满足了全村人的用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界村把水管直接引到了村里五保户和高龄老人的家门口,“以前挑泉水吃,山路走着费劲还不安全。像我这身子骨,担不动水了,水管通到了家门前,就是救我命了。”67岁的村民文香兰说。
路通了,电亮了,水来了,郑家贤开始为村子的“出息”忙活了。养羊、种天麻都做过,但都没有形成气候。2006年,郑家贤靠“软磨硬泡”,并承诺“如果种亏了,我赔你”,让一些村民开始种上了烤烟。为了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他特地从湖北请来技术员帮忙指导,花甲之年还自己带头学技术,又手把手教会烟农。他还与邻近的湖北五峰仁和坪镇汉唐村商量,从对方那里调剂了20亩适合种烟的田地。每到收烟叶的时候,郑家贤总是忙前忙后,前些年还经常与烟叶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争执着定级定价,为的是让烟农的烟叶能够卖个好价钱。
“这两年,基本上是他说了算的,他说是什么级就什么级、是什么价就什么价,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专家,办事公道,童叟无欺,大家都信服他。”时任子良乡财政所所长向延高这样说。
现在,全村烟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烟叶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全村发展烤烟550亩,生产中上等烟叶2100担,每担烟均价1300元,农民创收200多万元,建设密集型烤房28个,烤烟产业的蓬勃发展,把这个原本的贫困村带进了全县50强村的行列。
郑家贤或许说不出什么农村建设的大道理,但对北界村的发展,他心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帐。从通路通电通水,到做活山地文章,他带着村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心中的农村蓝图。“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郑家贤对自已定的目标里,还有几件事情没有完成:村里还有几条断头路没修完,小村电力网改需要完善,安全饮水工程需要建设,除了烤烟生产外,他还想在山区种植红高粱,目前正在进行试点…… “贤支书好事做得多,这是菩萨在保佑他呢”
这些年来,郑家贤一趟趟跑乡进城为民代办服务,背坏了十几个背包,骑坏了3辆摩托车。
“要不是贤支书,我现在还是个黑户,更不要说享国家的福了。”七十多岁的村民孙际银说起郑家贤,总是十分感激。2011年10月,郑家贤在为全村高寿老人办理新农保补助证时,发现孙际银竟然没有户口。后来了解到,孙际银早些年从澧县甘溪镇到北界村结婚,但户口一直没有迁过来,而澧县那边又早已将其户口注销,却无法证明孙际银迁居北界,自此,为孙际银上户就成了郑家贤心头牵挂的大事。好不容易在2013年9月找到了孙际银80年代的结婚证,上面写着“子良乡人民公社”的字样,郑家贤喜出望外,马上给乡派出所打电话,邀请他们再次上门,又找来一些同龄的老人开座谈会,终于将孙际银的户口和农保补助等彻底落实好。
为孙际银“上户”只是郑家贤多年来帮办村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北界村民下山办个事不容易,村子远一点的地方离乡政府有20多公里,走到乡集镇上要2个钟头。到了乡里,有时是所带资料不全,有时是办事单位下班关门了,跑一趟两趟还办不好事情。从乡里坐车赶到县里,又是2个多钟头,有的村民由于不熟悉办事程序、办事要求,经常漏拿或是带错材料,很是跑了一些冤枉路、花了一些冤枉钱。
看到这些情况,郑家贤主动背起背包,走村入户了解老百姓要办的事,之后装上村民的种种证件,一次次帮大家“跑腿”。在老百姓看来,只要他们的东西装进了郑家贤的背包,那事就算办妥了,可以放心了。
村民向业飞的父亲前年因癌症去世,在邮政留下1万元的存款。由于不晓得存折密码,向业飞跑了几趟都取不出钱。虽然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了他需要到哪些部门取得哪些证明材料,但他搞了半天还是没弄明白。“有事找背包书记”,他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跑到郑家贤家请他帮忙。郑家贤二话没说,带着小向来到县司法局拿到继承财产的证明,顺利在邮政取到了钱款。
郑家贤说:“老百姓如果把我们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只会越丢越锈;如果把我们当成一块钢,肯定会越用越光。”
子良乡民政所所长陈胜儒印象最深的是郑家贤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很多时候,乡政府刚上班,贤支书就已经等在办公室门口了,他是怕错过了为百姓办事的时间。”
这些年来,郑家贤为全村90%的村民代办过各类事项,包括村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户口转迁、残疾证、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款、交通强制保险等等。为此,他开坏了3辆摩托车,61岁的时候还专门考了汽车驾照,并在儿女的资助下买了汽车,以更方便他跑乡进城办事。
2012年11月,郑家贤在乡里开完会后回到村里,在樊家墩上坡转弯的时候,为避让突然下来的一辆车,他的车子栽向了十几米的悬崖。万幸的是,郑家贤本人毫发无损,车子也仅仅是前方的玻璃破了。这件事传开后,村里的老百姓都说:“贤支书好事做得多,这是菩萨在保佑他呢!”
在郑家贤家里,有很多个破旧的背包,各种颜色、各种款式的都有,“我用坏的背包有十四五个,基本上是一年背坏一个。”眼下,郑家贤用的包也是有故事的,村民曾文武常年在海南当兵,他从父亲那里听说了郑家贤的事之后,很是敬佩,去年底专门给郑家贤邮寄了这个军用背包。
“这样的好支书,打着灯笼都难找了!”
“如果还有下辈子,村民和党员信任我,我还愿意当村支书。”郑家贤不善言辞,这位基层村干部只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刻刻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
到北界,随便走进一家一户,说起郑家贤来,基本上每人都有故事可讲,在漫长的时间里,有些故事细小琐碎,甚至只是一个个不太连贯的片断,但对村民们来说,这些都是具体的、实在的,就像冬天的炭火焐在心头,永远暖着。
村民文良春提起郑家贤时直竖大拇指。她们一家原本住在樊家墩一带,因为山体滑坡,家里原本破旧的平房成了危房,“我们当然知道不安全,但家里穷,重新建房多难啊。”郑家贤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修房子欠了钱,可以慢慢还,生命可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劝说下,2010年文良春一家住进了新房,但也欠了10万元外债。“又是贤支书联系资金,帮我们修了2个烤烟房,我们一家人种了20亩烤烟,这两年赚了四五万块钱,换作以前,想都不敢想。”站在自家楼房前,文良春往山下一指,“我们家新房都住几年了,可是贤支书家今年正月十六才开始起新屋,这么多年一直住在八十年代盖的土屋里,他太不容易了。”
村民胡宜才说起往事,泪花隐隐:“贤支书真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人,村里谁家遇上什么事,他都是当成自家的事去操心。他是吃自家的饭,干别人的活,全村人都把他当成了最敬重的人。”2010年3月,胡宜才的妻子染上血吸虫病,儿子又患癌症病故,家境十分贫寒。郑家贤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背起挎包,拿起救助报告,多方奔走,为胡宜才争取到5000元救助资金,并召开村民会为其申请低保,解决了一家子的生存问题。
每次村支两委换届,北界村村民都给郑家贤投满票,希望他连任。但是,郑家贤毕竟已经66岁,他更希望的是能找到接替者,“不是为了卸担子,而是想早点找个接班人,我在背后帮忙,慢慢把人带出来”。前两年,他相中了村里一个叫郭科柳的年轻党员,想好好培养之后让他回来“接班”。可远在沿海打工的郭科柳听说之后,直称“‘贤支书’背包重,压力大,没胆子接。”
86岁的村民向奇梅也担心着村支书接班人的问题,她说:“这样的好支书,打着灯笼都难找了!”
“‘贤支书’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子良乡党委书记王贤平经常找郑家贤谈心,鼓励他趁身体好,再领着北界村村民干几年。王贤平说:“郑家贤这种扎根山村、奉献村民的精神,能够深刻影响和激励一大批村干部,我们山里的民风本就淳朴,大家都是受益者,又都来当奉献者,还怕干不好事吗?”
多年来,在郑家贤的带领下,北界村村干部干的实事、好事不少,但没有一名村干部贪过集体一分钱、一包烟,全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没有一人计划外生育,郑家贤本人也先后被市、县党委和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
郑家贤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只有留守一方、造福一方的赤诚。他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衷心爱戴。
这,就是这个纯朴的小山村里孕育出的赤诚为民的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