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注意要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入手,从调整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开始,以学习形式的转变为契机,以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保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提升。
关键词: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
自2010年开始,我们学院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经过三年的探索和能力逐渐改变了教学理念,完善了新的课程体系。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构建了“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实践培养、文化熏陶”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在工学结合框架下具有职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崇尚技能、崇尚实践、崇尚职业的育人氛围。在我们学院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方向下,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方面的一些问题。
1 何谓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知识的增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的实现等。二是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三是学生不断进取,实现终身发展的能力。学生终身发展不只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还包括学生工作以后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从而适应未来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然而,在目前应试教育体系下,我国教育以升学率为主要教育目标,使得高职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缺失。这些可持续能力的缺失必然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
2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人才模式转型既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又要讲究工作方法和步骤。
①坚持问题入手,科研先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站在国内外、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局、满足社会、企业、家长需要,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就业竞争力和因材施教的角度上分析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作的着力点,审视教育理念、专业定位、供需脱节、质量监控和制度保障等面临的问题,将转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作为课题立项,开展系统化、针对性研究,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决策依据。②坚持分类试点、分步实施。由于专业的差异、条件的不同,在工学结合框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有不同的实现形式,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③变革教学方式,发挥教学团队作用。教学模式的转型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相应地改变。教学方式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向指导教师团队全方位技能训练指导,辅之以相关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转变。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与现代学徒制教学复合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更宽,对教师的适应性要求更广。④开放实训室,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平台的功效。教学模式的转型使实训室和理实一体化教室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实训需求,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平台的功效。
3 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①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入手。在学生的学习动力上,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克服学习惰性和困难,通过明确学习意义,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及恰到好处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收集学习资料并培养其对资料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从而从所收集到的资料中获取学习信息,进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②从调整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在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顾问。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③以学习形式的转变为契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知识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分析,再通过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协调与合作等。获得更多的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及团结合作的能力。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提升。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然而创新能力的智力潜能,需要教育者去系统地开发。
4 结语
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小觑的社会发展问题。届时首先,毕业生再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再次,毕业生组织协调能力有大幅度的改善,进而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104~106.
[2]江柯.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2):421~422.
[3]夏罗生,朱树红.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J].河南教育,2011(2):55~56.
[4]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11~13.
基金项目:
本论文由包头市科技局教育教学科研项目(2012S2005-3-5)及包头市科技局教育教学科研项目(2012S2005-3-6)资助。
作者简介:崔丽娟(1981-),女,内蒙古自治区通辽人,硕士研究生,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乳品工程学院教师,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
关键词: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养
自2010年开始,我们学院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经过三年的探索和能力逐渐改变了教学理念,完善了新的课程体系。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构建了“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实践培养、文化熏陶”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在工学结合框架下具有职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崇尚技能、崇尚实践、崇尚职业的育人氛围。在我们学院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方向下,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方面的一些问题。
1 何谓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知识的增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的实现等。二是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三是学生不断进取,实现终身发展的能力。学生终身发展不只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还包括学生工作以后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从而适应未来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然而,在目前应试教育体系下,我国教育以升学率为主要教育目标,使得高职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缺失。这些可持续能力的缺失必然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
2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人才模式转型既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又要讲究工作方法和步骤。
①坚持问题入手,科研先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站在国内外、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局、满足社会、企业、家长需要,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就业竞争力和因材施教的角度上分析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作的着力点,审视教育理念、专业定位、供需脱节、质量监控和制度保障等面临的问题,将转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作为课题立项,开展系统化、针对性研究,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决策依据。②坚持分类试点、分步实施。由于专业的差异、条件的不同,在工学结合框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有不同的实现形式,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③变革教学方式,发挥教学团队作用。教学模式的转型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相应地改变。教学方式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向指导教师团队全方位技能训练指导,辅之以相关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转变。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与现代学徒制教学复合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更宽,对教师的适应性要求更广。④开放实训室,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平台的功效。教学模式的转型使实训室和理实一体化教室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实训需求,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平台的功效。
3 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①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入手。在学生的学习动力上,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克服学习惰性和困难,通过明确学习意义,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及恰到好处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收集学习资料并培养其对资料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从而从所收集到的资料中获取学习信息,进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②从调整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开始。在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顾问。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③以学习形式的转变为契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知识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分析,再通过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协调与合作等。获得更多的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及团结合作的能力。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提升。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然而创新能力的智力潜能,需要教育者去系统地开发。
4 结语
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小觑的社会发展问题。届时首先,毕业生再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再次,毕业生组织协调能力有大幅度的改善,进而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104~106.
[2]江柯.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2):421~422.
[3]夏罗生,朱树红.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J].河南教育,2011(2):55~56.
[4]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11~13.
基金项目:
本论文由包头市科技局教育教学科研项目(2012S2005-3-5)及包头市科技局教育教学科研项目(2012S2005-3-6)资助。
作者简介:崔丽娟(1981-),女,内蒙古自治区通辽人,硕士研究生,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乳品工程学院教师,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