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在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尝试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是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行动导向 项目教学 物流运输 课程
行动导向教学是结合一个接近实际的工作活动来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尽力自行完成目标确定、工作设计、过程实施及工作评价等环节。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本文以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尝试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工学结合”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1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和课程项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形式,以达到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其核心在于实现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
2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 )课程的定位。《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技术课程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功能主要是讲授运输或物流企业组织货物运输的技术、方法和流程,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从事物流运输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所以本课程是一门物流运输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作业流程、运费的计算、运输决策等经营管理和操作能力。(2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内容之一,应服务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要突出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和适用性。该课程的设计思路遵循“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学习情境与企业工作相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原则,课题组成员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物流和运输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对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绩效方案加以分析提炼,序化典型任务,确定课程目标。以物流运输组织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知识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3 )课程教材的编写。《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材编写是以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编排,通过对物流运输企业涵盖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物流运输企业的基本作业流程为依据,确定本教材《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的内容3个模块,11个工作项目。该教材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每个项目设计相关工作任务,引导案例、小结、技能训练题、案例分析题等。(4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三者互动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3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编写出版的教材《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和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已在我院2012-2013学年和2013-2014学年物流管理专业两个年级使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环节、方式、手段、考核等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特点,学校师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通过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在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积极向教师请教探讨问题的学生增多了,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淑梅.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崔文静.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4]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行动导向 项目教学 物流运输 课程
行动导向教学是结合一个接近实际的工作活动来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尽力自行完成目标确定、工作设计、过程实施及工作评价等环节。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本文以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尝试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工学结合”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1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和课程项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形式,以达到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其核心在于实现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
2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 )课程的定位。《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技术课程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功能主要是讲授运输或物流企业组织货物运输的技术、方法和流程,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从事物流运输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所以本课程是一门物流运输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作业流程、运费的计算、运输决策等经营管理和操作能力。(2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内容之一,应服务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要突出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和适用性。该课程的设计思路遵循“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学习情境与企业工作相一致,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原则,课题组成员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邀请物流和运输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等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对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绩效方案加以分析提炼,序化典型任务,确定课程目标。以物流运输组织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知识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3 )课程教材的编写。《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材编写是以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主线进行内容设计编排,通过对物流运输企业涵盖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物流运输企业的基本作业流程为依据,确定本教材《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的内容3个模块,11个工作项目。该教材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每个项目设计相关工作任务,引导案例、小结、技能训练题、案例分析题等。(4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三者互动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实训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3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的实施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编写出版的教材《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和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已在我院2012-2013学年和2013-2014学年物流管理专业两个年级使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新的课程考核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环节、方式、手段、考核等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特点,学校师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通过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在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积极向教师请教探讨问题的学生增多了,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淑梅.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崔文静.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4]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