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音乐的再审视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有很多朋友喜欢听音乐。音乐有不同的类型,也有不同的情绪,比如欢快的大调;哀伤的小调。有趣的是,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而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被悲伤音乐所吸引,甚至享受其中呢?这一矛盾的现象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王丁等人在《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一文中系统阐述了悲伤音乐带给人们的情绪体验,及背后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研究表示,悲伤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悲伤、也激起了其他层次丰富的情绪体验,比如感动、怀旧、平静、浪漫等审美性的愉悦感。从这一角度讲,人们会主动寻求悲伤音乐,沉醉于其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中。
  进一步的,“解离理论”认为当人们专注于欣赏音乐的美感时,悲伤音乐唤起的情绪与现实中的烦心事所激起的情绪可能是不一致的。尽管听众们知道悲伤音乐表达了一种悲剧性的情感,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体验到相当程度的悲伤情绪,即觉知与实际感受发生了分离。此外,该理论也强调了安全感,音乐为人们提供的是情感的模拟体验,这意味着,聆听悲伤音乐并不会对安全构成真实的威胁,人们可以很放松地感受音乐,而不会将悲伤音乐和真正遭受痛苦画等号。
  然而“解离理论”仍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身处在安全环境中,惊悚性的音乐没有与消极情绪发生解离。故该研究也介绍了“中和理论”,强调悲伤音乐最初的确让人们感到悲伤,但大脑会对音乐做出评价和判断,从审美的角度意识到音乐的美感所在,从而体验到愉悦感。因此,即使音乐本身被认为是消极的,最终也会因为唤起了积极情绪而被中和。
  以上理论都对此现象做出了一定解释,但如果要充分证明,则还需要结合一些生理指标,比如其背后的神经机制。从大脑各区的活跃程度来讲,悲伤音乐激活的脑区与其他消极刺激激活的脑区是较为一致的,这一定程度说明了悲伤音乐可能也是一种消极刺激。而另一方面,有可能音乐本身激活的脑区和人们喜欢与否所激活的脑区并不相同,就像前文“中和理论”提到的,可能悲伤音乐引起了消极情绪,但大脑也会从认知的角度对音乐做出评价。所以还需关注积极体验的相关脑区。目前已有少量证据肯定了这一推测。从神经化学物质反应来讲,该研究也强调激素可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王延松等人在《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吗—音乐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效应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提到听音乐获得“奖赏”时,多巴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前文中的两篇研究也都关注了音乐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音乐在调节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悲伤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它除了带给我们愉悦感,也慰藉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得以宣泄悲伤,缓解情绪负担。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于现实事件的反思,意识到除了自己,他人也会遇到过或正经历着困苦,从而更积极地去看待问题。
  悲伤音乐传达的情感体验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并且,悲伤音乐带有一定的疗愈功效,好好地利用它,感受它帶来的心理获益吧!
  参考文献
  王丁,王超,李红. 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6):1004-1011.
  王延松,游旭群,黄杰等. 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吗—音乐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效应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16(3):748-753.
其他文献
近年来,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考研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求的朋友。  1认识压力。我们要认识到有压力并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压力适中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达到效率最佳。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太低,我们会没有热情,没
期刊
按惯例,每次模拟考完,我都会找那些平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却在模拟考中考砸的学生进行谈心。  当我找到小朱,问他为什么他的强项数学这次下滑了20多分时,他一声不吭。我不知他是在沉思,还是没听见我所说的话,我又重复了一遍。  “这两个多月来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做数学练习,成绩不见上涨,反而后退这么厉害,我有什么办法?现在我都不敢想我还能不能学好数学了。”他一边绝望地回答我,一边使劲地捶自己大腿。  “不要再
期刊
“休闲娱乐”本应是人们紧张情绪的调节剂,提高生活质量的催化剂,但在生存压力井喷式爆发的环境下,这种闲适变得有些奢侈,也有些走形了。日前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不超过3小时,其中8%的受访者休闲时间为零。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是国人日益透支的健康和疲惫压抑的心理,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休闲病”。  一放假,各种不适找上门  其实,所谓的“休闲病”并不是新说法。早在2008年,
期刊
幸福與健康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众所周知,个体的幸福感越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就会越好。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婚姻关系中,伴侣的幸福感水平,竟会对配偶的健康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者威廉?肖皮克团队(2017)对1981对夫妇进行长达6年的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在婚姻关系中自身的幸福感越高,个体在自评健康的得分中更高,并且客观上有更少的身体损伤以及更低的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同时,自身的幸福感可
期刊
什么是幸福?《辞海》对幸福的解释是:“人们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  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哲学命题。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人们的一切行为,无不受人们心目中所想象的幸福模式的影响。虽然人们对有关幸福的主题产生兴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学术界直到近代才开始对幸福
期刊
《手能看穿一切:手势 心理学的前沿探索》  基本信息  书名:《手能看穿一切:手势心理学的前沿探索》  作者:杰夫?毕帝(Geoffrey Beattie)  定价:69.00元  版次:01-01  开本:16开,165×230  印张:15.5,共248页  装帧:平装,亚光,塑封  书号:978-7-115- 47638-8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内容简介 
期刊
我长期从事心理测量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当拿到《手能看穿一切》这本书时,给我最初的印象是,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但其内容可能也是一些对人类外显行为的描述。这个印象来自于我曾经阅读过的一本有关肢体语言的书。说有趣,是因为它帮助我们了解到许多之前被我们忽略的现象,让我们眼前一亮。但这类书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够“science”(科学),经不起认真的推敲,缺乏规律性分析。我一直不认为采用“science”
期刊
4点20分准时起床。  需要执行50天各种任务:看一整天的恐怖电影,用刀片在身体上刻画“蓝鲸”的图像,扮演自闭症患者不与任何人交谈。最后一天的任务,就是选择一种死亡方式,然后走向死亡。  ……  这款名为“蓝鲸”的死亡游戏,在俄罗斯诞生伊始就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目光。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俄罗斯境内有至少80起自杀事件与这款游戏有关。2016年,“蓝鲸”风靡全球。2017年,“蓝鲸”
期刊
近年来马拉松热正在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曾经被大多数人视为畏途的长距离跑成了当前最受欢迎的锻炼健身运动项目之一。曾经有人作过统计,2018年4月15日武汉马拉松开跑的当天,全国有52项各种类型的长跑赛事同期举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身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越来越多的锻炼达人不断更新着自己各式各样的锻炼记录。可以说,当青少年学校体育备受质疑的同时,在职和退休人群的健身热潮正方兴未艾。 
期刊
自“佛系”“隐形贫困人口”后,最近有个新名词“积极废人”在网上火起来了。所谓“积极废人”,指的是那些喜欢给自己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人。他们看起来很积极,但却缺乏行动力,一旦实现不了梦想,就唉声叹气,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懈怠和懒惰后悔。  关于“积极废人”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心理机制,人们进行了很多讨论。有人说是自控力的问题,有人说是目标设定的问题,还有人说是认知偏差的问题。如果你能够沉浸在“错误愿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