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ESD的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42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结果判定为治愈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427例,年龄为(63.2±7.7)岁,其中男302例,女125例。早期食管癌9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31例。ESD整块切除率为94.8%(405/427),88例为ESD治疗后非治愈性切除,非治愈性切除率为20.6%。单因素分析显示,治愈性切除组与非治愈性切除组在病变是否为早期食管癌(OR值为3.682,95%CI 2.216~6.118,P<0.01)、黏膜下浸润(OR值为10.220,95%CI 4.861~21.481,P<0.01)、ESD适应证(OR值为6.005,95%CI 3.545~10.172,P<0.01)和病灶基底部注射后抬举征(OR值为2.508,95%CI 1.005~6.255,P=0.04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黏膜下浸润阳性(OR值为4.329,95%CI为1.758~10.661,P=0.001)、病变超过ESD绝对适应证范围(OR值为6.484,95%CI为2.205~19.068,P=0.001)和术中抬举征阴性(OR值为3.182,95%CI为1.171~8.651,P=0.023)均为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病理提示为早期食管癌、存在黏膜下浸润、非ESD绝对适应证和术中抬举征阴性的患者易发生非治愈性切除,黏膜下浸润、非ESD绝对适应证和术中抬举征阴性为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作为便携、无创的消化道检查方法,胶囊内镜的应用领域随工程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医师与工程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成熟和扩展,目前已完成全消化道覆盖,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现从临床需求出发,结合胶囊内镜的创新发展历程、当前临床应用成熟的几种胶囊内镜形式,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简述胶囊内镜的技术现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通过对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食管平滑肌瘤时的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这些患者的EUS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和误诊率,分析误诊病例的病种、数量、部位、层次起源分布及误诊病例的EUS影像特点等,总结出导致误诊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包括不同疾病EUS影像学表现相似、不典型,内镜医师的诊断水平不足及对少见和罕见疾病缺乏经验等。
期刊
患者因刀刺伤后反复腹痛入院,急诊手术后出现胰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胰管造影示胰头部胰管断裂,造影剂漏入一巨大囊腔,导丝无法越过胰管离断处。ERCP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无明显缓解,遂于1周后行超声内镜引导下胰管穿刺引流及会师术,手术获得成功,置入1根塑料支架越过胰管离断处。患者腹痛逐渐缓解,于术后第5天出院。
期刊
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支撑的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这将会影响医疗行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在消化内镜领域,计算机辅助检查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望提高内镜检查质量,降低疾病漏诊率,减轻内镜医师负担等。现系统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消化内镜领域辅助胃镜、结直肠镜、胶囊内镜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期刊
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内镜与超声结合应用的消化系统检查工具,其在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以紧贴胃壁和十二指肠壁对包括门静脉在内的大部分腹部血管进行扫描,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指导相关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实施。近年来,以超声内镜为基础的门静脉测压、门静脉造影、门静脉血栓穿刺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本研究就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门静脉介入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作一总结。
期刊
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多种食管内和食管外症状。研究报道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表现为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安全有效、创伤少,但对于表现为食管外症状的GERD是否有效,国内外鲜见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纳入52例接受PECC治疗的GERD食管外症状患者,结果显示PECC治疗后患者反流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且患者消化道症状缓解率高于食管外症状;40例(76.9%)患者
期刊
磁控胶囊胃镜诊断准确性高,与电子胃镜高度一致,已在国内外千余家单位应用50余万例,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舒适化胃镜检查新方法。与此同时,针对胶囊胃镜的循证医学研究也得到了全面开展。从应用的安全有效性到对胃癌的诊断效能评价,从检查技术的优化到胃肠道准备方案,不断的探索研究必将促使磁控胶囊胃镜的革新与突破,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期刊
回顾性分析改良硬化治疗(硬化剂+组织胶+硬化剂续贯注入曲张静脉)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EIS)治疗对Le,g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改良硬化组近期再出血率及曲张静脉缓解率均优于EVL组及EIS组,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VL组及EIS组。
期刊
近年来,基于双腔内镜的OverStitch缝合技术蓬勃发展,在各类消化道缺损及内镜减重领域广泛应用。OverStitch缝合系统先通过锚定装置抓取组织,然后用带缝线的弯针从一侧穿透组织,再从对侧捕获缝线,反复操作即可完成间断或连续缝合。现拟对目前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中OverStitch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揭示OverStitch这一新兴缝合技术对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作用,进而从内镜技术层面探讨
期刊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疾病,对症处理同时尽快明确病因至关重要,现报道1例罕见病因导致的肠梗阻,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肠梗阻病因的认识。患者主因"反复腹痛7年,加重1年"入院,内科治疗效果欠佳,遂于全身麻醉下行肠粘连松解和小肠部分切除术。经手术诊断为小肠重复畸形。消化道重复畸形术前确诊困难,诊断和治疗均主要依靠手术,合理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