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阳光课堂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生物复习通常安排两轮。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对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别有较全面的了解,对重难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轮复习,较第一轮复习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纵横知识网络的构建;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结合信息提取能力,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为了更好实现二轮复习的目标,复习时往往要深入了解学生学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后的学情,精心编写复习学案,引导学生带着目标任务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网络,对知识的应用进行拓展,即以学定教,这就叫阳光课堂。现以《人体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稳态》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1 以学定教,充分备课
  1.1 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结合对学生一轮复习程度的了解,制定以下复习目标复习目标:
  深刻理解核心概念“内环境、稳态”
  打破章节,整合人体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稳态内容,使之融会贯通。
  联系病理状态提高学生从信息出发利用上述基础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
  1.2 调查学情和学情分析:教师提供吸引学生兴趣与人体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习题,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作答,暴露出错误的概念和知识漏洞。通过批改,教师掌握学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通过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一旦条件改变,就较难正确分析,思路混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今年来四川高考题特点,本节课应着重解决联系剧烈运动和病理状态提高学生从信息出发利用上述基础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
  1.3 打破章节,整合人体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稳态内容,使之融会贯通,主要以教材中图解与设计的问题串为主要形式,编制适合以上学情的课堂复习学案,作为课堂复习的学生活动依据。
  2 教学过程
  2.1 复习课引入 向学生出示四年四川高考相关考点频率、2011年相关题得分率、以及课前学生完成学情检查习题的出错情况,激发学生对此课题二轮复习的动力和兴趣。因势导出本专题的复习目标。
  2.2 复习活动
  2.2.1 安排学生10分钟利用学案第一部分找自己运用核心概念和原理的弱点。以下是学案第一部分的图解及问题串。
  1、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有(填标号) ;人体的体液包括 (填标号)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红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 。淋巴管里的B细胞和T细胞呢?
  (3)一般来说,组织细胞直接内环境是 。
  (4).若③为组织细胞,则修正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
  (5)当过敏原 次进入人体时,组织释放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 渗出进入组织液,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 而吸水);营养不良时, 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 ,使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6)人体细胞内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共同的代谢终产物是 ,产生CO2的场所是 。通过测定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 代谢的情况。
  (7)、用15 N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1中 (能 否)检测到15 N标记的酪氨酸。 将小鼠在18O2的环境中,1中首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 。
  (8)、③内丙氨酸的来源有 。赖氨酸不能由糖类转变而来,原因是 。
  2、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
  A、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 、乳酸與碳酸氢钠的作用
  3、人体中每时每刻进行着无数生理活动,下列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多选)
  A、抗毒素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B、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递质与受体结合
  D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E 、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
  F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的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聆听着、观察者。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选择一份错误代表性强的学生完成学案,在实物投影仪下批改,明确正确答案,找出全班普遍暴露的错误,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教师在观察中明确学生普遍的难点和知识的欠缺主要有两点:一是哪些生理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二是血浆蛋白的来源与血浆渗透压。教师将其作为课堂教授的第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原有概念,逐渐将教授重点聚焦清晰。最后以图解文字形式归纳于以下板图中。体现了打破章节,整合人体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的复习思路。
  2.2.2 学案第二部分 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涵为主线立足教材,整合PH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基本过程,构建知识网络。以下是学案第一部分的图解及问题串。
  3、用稳态的概念整合重要知识
  (1)、PH值的调节举例:填空
  (2)、血糖调节:
  将神经调节过程部分用虚线箭头或红色笔在图中描一遍,剩下的实线箭头即表示 调节过程
  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C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4、(2010年四川高考题30I) 某实验室通过手术区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取正常鼠和手术手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耗氧量变化曲线。
  在学生课堂活动中,教师仍然作为观察者,留心学生的学情,收集共同的疑难问题,为评讲环节提供内容。笔者发现学生已有第一轮的复习基础,对PH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各自的基本过程记忆较牢。有两个地方普遍出现错误,一是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C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学生以写皮肤血管为效应器的多,而应该是汗腺,说明以题目信息为起点,结合知识灵活分析回答问题欠缺。二是多数将手术手损毁鼠的耗氧量变化曲线趋势绘制大致正确,但是普遍出现将这一曲线部分或全部绘在正常鼠曲线之上的错误,说明多数学生熟悉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但头脑中欠缺知识网络的完整性 ,笔者利用引导学生手中体温调节整合图解,分析下丘脑损毁鼠,肾上腺和甲状腺活动极弱,代谢活动弱,产热量比正常鼠少,耗氧量应该比正常鼠低,因此所画曲线不能再正常组曲线之上,学生很容易接受了。并体会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学有所获。
  2.2.3 联系病理状态提高学生从信息出发利用上述基础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教材中稳态的概念是这样叙述的:正常机体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教师提出问题:若某器官出现疾病,出现功能障碍了呢?稳态会破坏,细胞会“生病”,但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细胞内部代谢的异常,但是能从抽取的血液的生化含量看出倪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口服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可能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细胞代谢速率偏高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学生由于对初中学习的人体器官系统的遗忘,较难熟练分析以上問题。教师通过对此问题分析并顺势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较好地弥补了学生的欠缺之处。然后选择些调查学情时错误率极高练习题,让当初做错的一些学生重新分析解答,他们能答得头头是道,由依有据,说明学生在课堂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活动中有明显收获。
  2.3 课堂小结 回到板图,让学生领悟到自己一堂课在不知不觉中已亲自参与了脉络清晰的细胞代谢知识与内环境及稳态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3 课后反思
  阳光课堂不是摆花架子,高三课堂复习要以学情为出发点;巧妙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熟悉核心考点;抓住核心概念,多从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穿越“迷宫”。阳光课堂必须以学定教,既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高三二轮复习的时间紧迫,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兴趣来了,整节课注意力集中了,阳光课堂的目标——学生参与性强,教师教学效果好,实现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被动,难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饱含兴趣,对学习就会形成创新的动力.兴趣是维持创新持久的动力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难易适度,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展开进一步探求的冲动,进而使学生自觉产生质疑,自
期刊
数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运用第二课堂可以巩固知识,激发兴趣,收获思想。  数学源于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成数学模型。又反过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数学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全部目标。不考虑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而素质教育则着重能力培养,把知识传授融于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在教学方法上,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本。数学第二课堂
期刊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其在学习中积极动手,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为学生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好动特点,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
期刊
一、培养学生课前的预习习惯  预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在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知识、熟知知识难重点都有着奇效。这也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在具体的培养环节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预习。要告知学生,预习不是仅仅将教材内容看一篇,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思维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将之前学过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结合,建立有效的数学体系。这样的预习才能够真正的有
期刊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
期刊
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从提出问题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学习相关知识。此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汲取课本中的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得“渔”,而不是得“鱼”,真正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一、问题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很多理论为问题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让其能有实践的可能性。其中以下三
期刊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⑴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⑵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这表明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2.小学
期刊
新课标要求进行互动性强的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自身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的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1.情境创设应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的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探索和求知的习惯和方法。教学情境
期刊
1 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1.1 训练目标不明确  训练没有目标,方向就不明确,这是提高田径训练效能的关键。从我国当前广大中小学、基层体校的田径训练情况看,訓练普遍存在着大而全现象,缺少专精的目标性和针对性。青少年田径训练贵在培养对体育健身的热爱,在他们身心机能发育不全的情况下,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步骤,以及竞技所必需的快速、力量、心理稳定等素质。中学体育、体校因受升学率和教师考评机制的影响,
期刊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期人类科技技术发展历史上重要的标志,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交通、建筑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也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前进形式。文章主要是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信息科学是理解和应用信息的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