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诊疗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起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差,未经治疗者病死率高。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SH2D1A基因突变和EBV潜在膜蛋白1有关。诊断首先需符合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并存在EB病毒感染证据,同时排除原发性噬血。治疗上首选联合化疗,若化疗效果不佳,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单克隆抗体治疗。

其他文献
室外大气颗粒物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特点对颗粒物较为敏感。大气颗粒物按空气动力学粒径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等。为探讨颗粒物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该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来源、组成、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及其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提供依据。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通过DNA甲基转移酶完成,与多种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的过程。目前在癫研究中发现了大量DNA甲基化相关改变,其在癫发病中的作用愈见明显。该文就DNA甲基化在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阐述了其在癫治疗上的应用和前景。
目的研究早产儿和足月儿肠扭转在病理、临床表现和结局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单一外科中心2006-2013年间诊治的年龄小于6个月诊断为肠扭转的婴儿的临床记录和影像资料。结果19例诊断为肠扭转,12例早产儿中的3例以及7例足月儿中的1例无解剖异常。大多数(74%)患儿再生后8天之内即出现临床表现。晚发病者均为早产儿,5例中只有1例无解剖异常。7例足月儿中的6例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胆汁性呕吐,而早产
期刊
人乳是新生婴儿最天然、最健康的食物。人乳研究发现乳汁分泌量和许多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但对于同一个体而言,某些乳汁成分不受环境及母体本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蛋白质、乳糖,而另一些成分易波动,如脂肪、干物质等浓度随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母体疾病可影响乳汁质和量,乳母膳食、心情、生活习惯等也可使乳汁中脂肪酸、干物质、细胞因子等发生变化。为帮助哺乳母亲为婴儿提供更优质的乳汁,更好地实现人乳喂养,该文
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各亚型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各有特点。HPIV亦可引起呼吸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损害。相同型别HPIV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但仍存在部分基因突变以及氨基酸变异,多数研究表明其系统进化存在时间、地域差异。血球凝集素-神经氨酶蛋白(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外的感染及器官损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多个系统均可能出现损害。了解轮状病毒感染造成多系统损害的发生机制对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提示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上,不仅要纠正严重的脱水、酸中毒及离子紊乱,更需要注意各脏器功能的保护。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急症,属于新生儿期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主要有早产、喂养不当、肠道感染和菌群失调、缺氧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等。疾病的临床分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NEC患儿的预后。该文就近期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为NEC的早期诊断、临床观察及治疗提供
新生儿胸腔镜微创外科发展为现代麻醉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生儿特殊的生理学特点、疾病病理学改变及手术方式、麻醉药物、术中通气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新生儿胸腔镜微创手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及治疗疗效。该文从人工气胸期间可能出现的低氧血症、通气障碍、高碳酸血症、低温、低血压等一系列并发症入手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方案,对如何提高新生儿微创外科麻醉安全性进行阐述。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具有潜伏-复活特性的DNA病毒,主要在免疫力缺陷人群中发病。免疫力正常人体感染后可不引起任何症状。IL-10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重免疫抑制模式减弱、停止病毒反应:如影响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调节抗原提呈细胞、抑制效应细胞和NK细胞应答等。目前,很多研究报道IL-10与巨细胞病毒免疫机制存在着密切关系。该文就IL-10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巨细胞病毒感染中作用
寨卡病毒是由埃及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临床表现主要为低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重症病例较少,尚无死亡病例报道。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导致死胎或新生儿小头畸形,先天感染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等改变。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目前尚无疫苗及治疗药物,最佳预防措施是防蚊控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