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思维训练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没有思考,怎么会有与文本的对话?怎么会有文本意蕴的重构?怎么会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怎么会有学生生命的成长?语文思维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准。语文思维训练是在大语文观基础上,思维主体学生的语文思维结构作用于所要研究探讨的对象上,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目前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高中语文,是摆在每位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思维
  语文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主体对语文现象和语文表现的认识、表达、交流、沟通以及创造与吸收,是对语文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语文活动意义的重新定位和归纳。中学生必须具备下列几种语文思维:
  1.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语文课本身带有模糊性、多义性,大至课文主旨、段落理解,小至某一句话、某个词语的含义,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所以,语文思维可以延升,也可以创造性地展开。
  2.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意义重大。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与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的过程。为此,要求学生要有必要的语文素养和必要的明辩思想,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辩证性思维。
  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语文教育提高学科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辩证性思维,不仅能促使创造性阅读更具有科学性,而且也是将创造性阅读引向深入的“助推器”。
  二、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和途径
  语文考试很少考现成的题目,也无现成公式可套,主要考查学生的见识,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考查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教师如果只给学生传授死的知识,要他们死记硬背,面对变幻莫测的题山题海,学生只能束手无策,望卷兴叹。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语文知识遍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时空中,无处不受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首先,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由于大部分高中生还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有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
  2.凭借课文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对一些课文,如果不能拿捏到它的要害,领略不到它的精妙,只是一鳞半爪、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地走过场,留脚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深层地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
  3.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讲授中,拟定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思维,不要代替学生思考,要善于集中群体智慧,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形式展开综合性学习。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全新的教学模式中。
  4.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利用迁移的规律,注意发挥学习中迁移的作用,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有针对性地训练一些题目,通过实战演习,聚合发散,分析概括,对比思辨,整合筛选,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践中摸索出应试的技巧与策略,形成方法论的集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将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是各科之母,语文亦是思维的舞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去点拨、激励、激活学生的头脑,让他们的思维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闪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方法上的引领与训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能够在第一时间觉察到学生在什么地方是因为思维方法不对而遭遇学习困境。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使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胜,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如鱼游大海,鸟入深林。
其他文献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写于1934年。小说以湘西边境的小城茶峒及附近山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撑船摆渡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船总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首先,翠翠是一个小女人。  家庭结构简单。“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就是翠翠的家庭。家庭里没有父亲,没有母亲,也没有兄弟姐妹。作为一个女孩子,成天价只能与“一个老人”“一只黄狗”为伴。这种小型的家庭结构,展示的是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首先应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美好的东西,并保持、发展这种优势,逐步自觉战胜自身的弱点。作为七年级的班主任,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的,让许多老师头疼。课堂纪律较差,常常说话打闹;自我中心意识强,无谦让意识;自理能力较差,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等等。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发他们乐观的进取精神  正确认识自己,这里主
期刊
语文课堂的课前演讲,不仅在理论意义上为理论界及决策层所重视,而且在实践操作中,也历来是语文课堂的重要补充。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如何将演讲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实现语言与人文的价值的最大化,却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者。如果不理清语文课前演讲的定位,不从全局上对演讲的实施进行统筹规划,不对演讲的效用进行评估,那么课前演讲势必流于低年级走过场的形式,只是乱哄哄、低水平的重复,如此,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
期刊
学生的天性是爱阅读的,不管是最初五颜六色的小画册,还是后来的童话故事、各类百科,都曾经给学生展开过缤纷多彩的世界。  阅读,曾经等同于一步一个惊喜的心灵体验。  后来,学生不耐烦阅读了,因为身边的信息碎片、泡沫剧、电子游戏等,来来往往如走马,熙熙攘攘似毛发。它们带着各种蛊惑、各色妖冶急火火地涌来,前仆后继,占据了学生的味蕾,填充了学生的肠胃,将原本就内敛、低调、酽如老汤的阅读挤兑得无处容身。  作
期刊
主体性教学的核心是把学生放在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辅导、点拨。由此看来,主体性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民主和自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竞赛情境,充公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大家都知道,“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要创设竞赛
期刊
2011年、2012年、2013年湖南省都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特别是2012年高考作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命题,题目更具开放性、导向性、思辨性。然而全省作文平均分却由2011年的45分下降为2012年的42.1分,今年的作文得分应也不会超过45分。这说明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中的评卷越来越严,同时对偏离了材料的作文给分更加苛刻。这并不意味着自主立意、自主命题就带有更大的开放性,而是意味着新材料作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常常能领略到与苏轼笔下的庐山相类似的艺术意境。  《红楼梦》的主角是贾宝玉、林黛玉,而社会生活的主角,却是以晴雯为代表的千百名反抗着的仆人们。曹雪芹不仅塑造了宝、黛这样的青年叛逆者的典型,尤为可贵的是,还以相当可观的笔墨,描绘了女仆们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大观园的佳木奇花,遮不住封建迫害的斑斑血迹;荣国府的高墙深院,锁不住女仆们的反抗呼声。 
期刊
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毋庸质疑的。然而仅凭每天课内几十分钟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课堂的语文教学向课外有机延伸,让学校的语文教学向家庭有机延伸。把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统一起来,家校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近年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着开发“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印《课标》
期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俗世浮华功名利益,古往今来多少人难以释怀。重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旷达又一次叩响我灵魂深处那扇不为人知的大门,被世俗熏染的功利之心在他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前相形见绌。给心灵一个宁静的栖息地,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走进苏轼解读他别样的人生,我们会有怎样的启示?  捧读经典,不难发现,挫折可以打败一个人,同样也会成就一个人。“乌台诗案”九死一生,被贬黄州,“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也离不开一个优质的导入语。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放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课的导入,即导入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导”,就是教师介绍或引导学生回忆一些与课文有自然联系的或相关的人或事,而不是课文内容;“入”,就是引入新课。作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