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单元教学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通过单元教学,可以以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过程,进而可以提升教学的系统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标以及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面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探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模块教学的需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各个模块相对独立。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化学的广度,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再加之模块间的脱节之处较多,并且知识点零散,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为转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模块的功能和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教师应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形成由教学意义的单元[1]。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习方法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论依据
(一)系统论观点
系统论以“整体性”为核心思想,因此,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都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学习活动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课时作为教学单位,结合教材的章、节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会帮助学生逐个突破难点,通过不断的累积,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全面性和大局观,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心理效应,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更加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单元教学更加强调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性,同时也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进而能够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主义理论
在构建主义下,教师應积极转变自身定位,将自身由传统的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主体”和“意义主动构建者”。构建主义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相关知识。单元教学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以苏教版必修2专题2的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距离说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要使学生能够制作简易的原电池实验。由于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将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接触了Cu-Zn与硫酸铜的原电池实验。而本单元内容属于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同时也是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方面内容教学的重要基础。苏教版必修化学2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中讨论“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对电的认识对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知识进行探究,进而掌握原电池、电解池的基本原理,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和转化方式。由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可以使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课时,总体教学思路为结合现实生活引入相关概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能转化电能的原理以及原电池的反应原理。然后结合原电池模型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研究原电池的原理,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应用原电池原理结实金属腐蚀现象[3]。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制作简易燃料电池或者水果电池,加深对原电池反应原理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原电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第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对原电池装置引入石墨电极点解氯化铜的装置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学生就点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探究消毒水的制作方法。在第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异同,帮助学生树立电能与化学能转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单元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学”,既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珏,沈理明.高中化学实施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苏教版必修“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单元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4,No.37402:2-4.
[2]沈伟艺,张仁波.以学生认识发展为目标的单元教学设计——核心观念引领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No.9511:89-90.
关键词:高中化学;单元教学;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标以及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面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探寻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模块教学的需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各个模块相对独立。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化学的广度,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再加之模块间的脱节之处较多,并且知识点零散,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给教学带来不利影响。为转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模块的功能和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教师应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进而丰富教学内容,形成由教学意义的单元[1]。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习方法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论依据
(一)系统论观点
系统论以“整体性”为核心思想,因此,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都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学习活动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课时作为教学单位,结合教材的章、节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会帮助学生逐个突破难点,通过不断的累积,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全面性和大局观,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心理效应,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更加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单元教学更加强调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性,同时也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进而能够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主义理论
在构建主义下,教师應积极转变自身定位,将自身由传统的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主体”和“意义主动构建者”。构建主义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相关知识。单元教学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以苏教版必修2专题2的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距离说明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要使学生能够制作简易的原电池实验。由于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将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接触了Cu-Zn与硫酸铜的原电池实验。而本单元内容属于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同时也是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方面内容教学的重要基础。苏教版必修化学2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中讨论“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对电的认识对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知识进行探究,进而掌握原电池、电解池的基本原理,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和转化方式。由于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可以使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课时,总体教学思路为结合现实生活引入相关概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能转化电能的原理以及原电池的反应原理。然后结合原电池模型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研究原电池的原理,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等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应用原电池原理结实金属腐蚀现象[3]。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制作简易燃料电池或者水果电池,加深对原电池反应原理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原电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第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对原电池装置引入石墨电极点解氯化铜的装置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学生就点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探究消毒水的制作方法。在第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异同,帮助学生树立电能与化学能转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单元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学”,既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珏,沈理明.高中化学实施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苏教版必修“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单元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4,No.37402:2-4.
[2]沈伟艺,张仁波.以学生认识发展为目标的单元教学设计——核心观念引领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No.95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