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洋打击乐是指以可以调节音高的,如定音鼓、木琴、铝板琴等,以及只有固定音高、不能变音的,如铃鼓、大镲、大鼓、小军鼓等乐器组成的打击乐群。这类乐器主要通过击打、磨擦、摇动等方式产生音响,表达一定的思想情绪。西洋打击乐因其兼具旋律性和节奏性两大特色,在西方音乐创作中被广泛采用,其最早运用于歌剧和舞剧的伴奏,十八世纪下半叶才广泛运用于交响乐队,并迅速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人称定音鼓的演奏者是交响乐队的第二指挥,打击乐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关键词:西洋;打击乐;戏曲伴奏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44-2
一、西洋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的实践
西洋打击乐在中国的流行,是伴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而流行起来的,我们可以从西方音乐在中国流传的地域和时间上得到佐证。我们仅以爵士鼓为例,爵士乐(主奏乐器为爵士鼓,俗称架子鼓),最早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流行于我国上海等中心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得到普及。
西洋打击乐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运用,也是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适应中国现代戏曲创作的需要而产生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戏曲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特别是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它以八个样板戏为代表达到了一个顶峰,至今难以超越。究其原因,仅从音乐的角度,我认为交响乐队的运用对这些戏的成功展现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试想,《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中杨子荣的上场,如果没有交响乐队的铺垫,仅用传统乐队伴奏,是否有现在这样的舞台氛围?这样气势宏伟?又如秦腔《红灯记》第八场,随着一声“带李玉和”,定音鼓由弱渐强的滚奏引出“垫板头”,先声夺人,李玉和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按照传统,由板鼓伴奏,其音响效果显然没有用定音鼓伴奏这样气势恢弘、磅礴,也就达不到特定的艺术效应。
应该说,交响乐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戏曲传统音乐的表现力,为塑造、完善戏曲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交响乐,或者说西洋打击乐怎会有这样的表现力呢?那就要从西洋打击乐的特色特性说起,我们试举几例。
定音鼓:其部件由鼓身、鼓皮、鼓槌等组成,鼓身为金属结构,呈半球形,鼓皮多为水牛皮,在鼓身顶端周围有旋钮,可以用来松紧鼓皮,以调节音高。其音色柔和、丰满,音量可以由演奏者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因其音色柔和、饱满,又可调节音高,又能用不同的力度、节奏表现不同的思想内容,所以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因而既可作为一件合奏乐器,也可作为一件独奏乐器使用。
铝板琴:铝板琴的琴板为铝片,其琴板按十二平均律排列,演奏铝板琴是用两根小锤敲击,可奏单音、双音和滑音,其音色明快悦耳,清脆透亮,非常适宜于表现优美、静谧的环境气氛。如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排演的《留下真情》一剧,金哥和叶子在月光下回忆他们初恋的情景时,曲作者就用了一段铝板琴独奏,营造一个非常甜美、幽静的音乐氛围,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小军鼓:小军鼓是西洋打击乐中一件非常具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体型扁圆,不可调音高,鼓皮一般用羊皮,最具特点的是在其背面的鼓皮上绷了几根铁质响弦,用鼓槌敲击时可以发出伴有沙沙声的音响,音色清晰而明快,既可表现欢快、跳跃的场面,又可表现阴森、紧张的气氛,其呈现肃杀氛围的表现力远远优于传统打击乐器。
爵士鼓:如上所述,爵士鼓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它是由一个大鼓、一个小军鼓、两个桶鼓、一个落地鼓、一个脚叉和两片吊叉组成,是一套打击乐器的总称,音响效果极为强烈,擅长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我们在排演眉户现代戏《酒醉杏花村》和《留下真情》中都用到了它。一是在《酒醉杏花村》中,二婶第一次进城看到城里人在广场上跳舞,自己也偷偷地跟着扭了起来,我们用了爵士鼓;二是在《留下真情》中,赵大兰向刘姐描绘夜总会的情形时我们用了爵士鼓。这两处爵士鼓的运用,不仅很好地烘托了舞台气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很鲜明地点出了时代特征。
以上事例可以说明,西洋打击乐在戏曲创作的实践中,为戏曲音乐的完善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现在不仅在戏曲现代戏中被运用,而且广泛地被运用于各类题材的戏曲剧目中,极大丰富了戏曲音乐。
虽然西洋打击乐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戏曲混合乐队,但在其使用上,我认为我们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在工作实践中,一些人对西洋打击乐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打击乐的层面上,认为它们仅仅是一种色彩乐器,在戏曲伴奏中可有可无,对西洋打击乐的造情、造景、造型功能没有正确的认识。
二是有些从业人员不注重艺術修养和追求,在音乐的二度创造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在演奏过程中得过且过,不能很好地体现曲作者的意图,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其为戏曲舞台表演增光添彩的任务。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解决。
二、以创新、包容的态度对待西洋打击乐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洋打击乐实际上是从古代东方传入欧洲的,它经过与传入地民族音乐的融合,又经过无数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大师的不断探索、实践,才逐渐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打击乐体系,并于清末民初回传至我国,现在已被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各类音乐创作中,成为了我们音乐构成因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戏曲音乐创作中,西洋打击乐也和传统打击乐一样,成为了戏曲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但因其音响效果的特性不同于传统打击乐,故而在表现形式和性能上有所差异。与传统打击乐相比,从音准上看,西洋打击乐有调乐器居多,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传统打击乐以无调乐器居多,不太容易与其他乐器特别是管弦乐器融合;从音色看,西洋打击乐比较柔和、浑厚,因而其音乐形象比较丰满,传统打击乐比较暴躁、嘈杂,音乐形象不够丰满;从节奏性看,西洋打击乐相对准确、规整,而传统打击乐的节奏伸缩性较大,戏剧性强烈。 那么在戏曲音乐创作、演奏中,又怎样能使西洋打击乐与传统打击乐二者相融合、相协调呢?我认为:
首先要服从于舞台表演的需要,为舞台表演提供最完美的服务。也就是说哪一种音响效果最能体现舞台表演环境,最能塑造人物形象,最能有利于演员表演,就用哪种乐器去呈现,而无所谓是西洋打击乐或传统打击乐。现在有一种议论,说交响乐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破坏了戏曲音乐原有的神韵。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用现代思维和创新意识去看待问题。其实前人在戏曲音乐的创作实践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如前所说《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的例证。再者,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借鉴、融合、发展的动态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音乐,也概莫能外。
其次要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修养。要多听、多看、多练,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这是根本),而且要加强音乐理论学习,提高自己处理音乐作品的能力,也就是提高自己的“二度创造”能力,要能很好的体现曲作者的意图,把死的音符,變成活的音响。
第三,无论是西洋打击乐演奏者还是传统打击乐演奏者,都要学习和掌握戏曲知识,特别是本剧种的音乐知识,熟稔本剧种的音乐风格,更要熟悉所伴奏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便更好为剧目服务,完成好伴奏任务。
总之,对于西洋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我们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一是辩证的统一。在戏曲音乐伴奏中,既要看到西洋打击乐与传统打击乐二者的不同点,也要看到二者的相通之处,使其在为舞台服务这一前提下达到统一。
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事物它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戏曲音乐伴奏方面,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服从服务于观众的审美意识和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不是落在时代的后面。
三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充实、发展创新我们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更好地为广大的戏曲观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蓝颖.中国戏曲节奏的审美艺术[J]. 青年文学家,2010,(02).
[2]万钢新.谈戏曲打击乐的综合特性[J]. 群文天地,2011,(11).
[3]李林.20世纪西方打击乐述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3).
作者简介:
张晓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关键词:西洋;打击乐;戏曲伴奏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44-2
一、西洋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的实践
西洋打击乐在中国的流行,是伴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而流行起来的,我们可以从西方音乐在中国流传的地域和时间上得到佐证。我们仅以爵士鼓为例,爵士乐(主奏乐器为爵士鼓,俗称架子鼓),最早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流行于我国上海等中心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得到普及。
西洋打击乐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运用,也是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适应中国现代戏曲创作的需要而产生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戏曲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特别是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它以八个样板戏为代表达到了一个顶峰,至今难以超越。究其原因,仅从音乐的角度,我认为交响乐队的运用对这些戏的成功展现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试想,《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中杨子荣的上场,如果没有交响乐队的铺垫,仅用传统乐队伴奏,是否有现在这样的舞台氛围?这样气势宏伟?又如秦腔《红灯记》第八场,随着一声“带李玉和”,定音鼓由弱渐强的滚奏引出“垫板头”,先声夺人,李玉和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按照传统,由板鼓伴奏,其音响效果显然没有用定音鼓伴奏这样气势恢弘、磅礴,也就达不到特定的艺术效应。
应该说,交响乐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戏曲传统音乐的表现力,为塑造、完善戏曲人物形象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那么,交响乐,或者说西洋打击乐怎会有这样的表现力呢?那就要从西洋打击乐的特色特性说起,我们试举几例。
定音鼓:其部件由鼓身、鼓皮、鼓槌等组成,鼓身为金属结构,呈半球形,鼓皮多为水牛皮,在鼓身顶端周围有旋钮,可以用来松紧鼓皮,以调节音高。其音色柔和、丰满,音量可以由演奏者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因其音色柔和、饱满,又可调节音高,又能用不同的力度、节奏表现不同的思想内容,所以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因而既可作为一件合奏乐器,也可作为一件独奏乐器使用。
铝板琴:铝板琴的琴板为铝片,其琴板按十二平均律排列,演奏铝板琴是用两根小锤敲击,可奏单音、双音和滑音,其音色明快悦耳,清脆透亮,非常适宜于表现优美、静谧的环境气氛。如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排演的《留下真情》一剧,金哥和叶子在月光下回忆他们初恋的情景时,曲作者就用了一段铝板琴独奏,营造一个非常甜美、幽静的音乐氛围,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小军鼓:小军鼓是西洋打击乐中一件非常具有特色的打击乐器,体型扁圆,不可调音高,鼓皮一般用羊皮,最具特点的是在其背面的鼓皮上绷了几根铁质响弦,用鼓槌敲击时可以发出伴有沙沙声的音响,音色清晰而明快,既可表现欢快、跳跃的场面,又可表现阴森、紧张的气氛,其呈现肃杀氛围的表现力远远优于传统打击乐器。
爵士鼓:如上所述,爵士鼓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它是由一个大鼓、一个小军鼓、两个桶鼓、一个落地鼓、一个脚叉和两片吊叉组成,是一套打击乐器的总称,音响效果极为强烈,擅长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我们在排演眉户现代戏《酒醉杏花村》和《留下真情》中都用到了它。一是在《酒醉杏花村》中,二婶第一次进城看到城里人在广场上跳舞,自己也偷偷地跟着扭了起来,我们用了爵士鼓;二是在《留下真情》中,赵大兰向刘姐描绘夜总会的情形时我们用了爵士鼓。这两处爵士鼓的运用,不仅很好地烘托了舞台气氛,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很鲜明地点出了时代特征。
以上事例可以说明,西洋打击乐在戏曲创作的实践中,为戏曲音乐的完善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现在不仅在戏曲现代戏中被运用,而且广泛地被运用于各类题材的戏曲剧目中,极大丰富了戏曲音乐。
虽然西洋打击乐被广泛地运用于现代戏曲混合乐队,但在其使用上,我认为我们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在工作实践中,一些人对西洋打击乐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打击乐的层面上,认为它们仅仅是一种色彩乐器,在戏曲伴奏中可有可无,对西洋打击乐的造情、造景、造型功能没有正确的认识。
二是有些从业人员不注重艺術修养和追求,在音乐的二度创造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在演奏过程中得过且过,不能很好地体现曲作者的意图,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其为戏曲舞台表演增光添彩的任务。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解决。
二、以创新、包容的态度对待西洋打击乐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洋打击乐实际上是从古代东方传入欧洲的,它经过与传入地民族音乐的融合,又经过无数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大师的不断探索、实践,才逐渐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打击乐体系,并于清末民初回传至我国,现在已被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各类音乐创作中,成为了我们音乐构成因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戏曲音乐创作中,西洋打击乐也和传统打击乐一样,成为了戏曲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但因其音响效果的特性不同于传统打击乐,故而在表现形式和性能上有所差异。与传统打击乐相比,从音准上看,西洋打击乐有调乐器居多,容易与其他乐器融合,传统打击乐以无调乐器居多,不太容易与其他乐器特别是管弦乐器融合;从音色看,西洋打击乐比较柔和、浑厚,因而其音乐形象比较丰满,传统打击乐比较暴躁、嘈杂,音乐形象不够丰满;从节奏性看,西洋打击乐相对准确、规整,而传统打击乐的节奏伸缩性较大,戏剧性强烈。 那么在戏曲音乐创作、演奏中,又怎样能使西洋打击乐与传统打击乐二者相融合、相协调呢?我认为:
首先要服从于舞台表演的需要,为舞台表演提供最完美的服务。也就是说哪一种音响效果最能体现舞台表演环境,最能塑造人物形象,最能有利于演员表演,就用哪种乐器去呈现,而无所谓是西洋打击乐或传统打击乐。现在有一种议论,说交响乐在戏曲舞台上的运用,破坏了戏曲音乐原有的神韵。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用现代思维和创新意识去看待问题。其实前人在戏曲音乐的创作实践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如前所说《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的例证。再者,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借鉴、融合、发展的动态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音乐,也概莫能外。
其次要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修养。要多听、多看、多练,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这是根本),而且要加强音乐理论学习,提高自己处理音乐作品的能力,也就是提高自己的“二度创造”能力,要能很好的体现曲作者的意图,把死的音符,變成活的音响。
第三,无论是西洋打击乐演奏者还是传统打击乐演奏者,都要学习和掌握戏曲知识,特别是本剧种的音乐知识,熟稔本剧种的音乐风格,更要熟悉所伴奏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便更好为剧目服务,完成好伴奏任务。
总之,对于西洋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的运用,我们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一是辩证的统一。在戏曲音乐伴奏中,既要看到西洋打击乐与传统打击乐二者的不同点,也要看到二者的相通之处,使其在为舞台服务这一前提下达到统一。
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事物它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戏曲音乐伴奏方面,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服从服务于观众的审美意识和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而不是落在时代的后面。
三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充实、发展创新我们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更好地为广大的戏曲观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蓝颖.中国戏曲节奏的审美艺术[J]. 青年文学家,2010,(02).
[2]万钢新.谈戏曲打击乐的综合特性[J]. 群文天地,2011,(11).
[3]李林.20世纪西方打击乐述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3).
作者简介:
张晓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