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遗传物质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是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由于Tp不能持续体外培养,阻碍了对Tp结构及其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Tp( Nicholes株)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Tp的研究提供了机遇。就Tp的遗传物质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脑膜炎奈瑟菌有好几种策略来逃逸补体介导的杀死作用,而这些使其有能力引起败血症和脑膜炎。这种脑膜炎球菌主要是人咽喉部的专性共栖菌,但它为什么进化了精巧的机制来逃逸宿
汉坦病毒主要感染人内皮细胞,细胞在病毒感染早期诱导生成的Ⅰ型干扰素( IFN-Ⅰ)可阻断汉坦病毒的复制,但不同的病毒蛋白和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在IFN应答的调节机制上可能有所不
艰难梭菌是一种芽胞杆菌,可产生毒素介导性疾病。艰难梭菌表达2种主要毒力因子,即毒素A(TcdA)和毒素B(TcdB)。在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结果表明,人类抗这些毒素的免疫力与抗艰难梭
黄病毒属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编码至少三种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膜蛋白M和包膜蛋白E)和七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病毒的重要抗原成分,包含有中和抗原表位和型
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spA)是一种抗肺炎链球菌的构成蛋白疫苗的很有希望的候选物。之前我们已经表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对于PspA是一种很好的佐剂,在小鼠中诱导抗肺炎球菌
对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基础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环境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探索与总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
在婴儿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老人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没有有效的可利用的疫苗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些障碍:非复制性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可引起
I型干扰素( IFN-Ⅰ)是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IFN-Ⅰ成为病毒学、疫苗学及肿瘤学等研究的热点,对干扰素诱导基因( ISGs
研究证明,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多糖蛋白结合物以及外膜蛋白等物质都能够诱导产生抗体,帮助保护机体抵御脑膜炎球菌疾病。阐述了脑膜炎球菌疫苗研制过程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
对于痢疾、伤寒、副伤寒和霍乱等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其感染途径相同,感染机制相似,均能诱发肠道局部黏膜免疫反应。预防上述几种传染性疾病的疫苗,传统的评价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