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化”到兼顾“大众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艳红:今天我谈论的话题是从“小众化”和“大众化”传播方式转换的角度切入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文化传播功能重建的问题。
  若干年前我与报刊以及教育电视媒体有过长期的工作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深切地体会到媒介传播的巨大功效,同时也觉察到任何伟大的思想、学说以及学科,若想发挥感染和教育人的功效,必须要有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传播效果的支撑。但是,自从我跨入外国教育史学科以来,我与本学科的研究者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境遇:一方面由于师范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教育专业学生数量锐减,部分外国教育史课程教学时数甚至压缩到了难以系统授课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中,本学科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很难发表,而且即便发表也很少有人对此感兴趣去阅读。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归因的时候,我试图借用传播学“小众化”的概念来解释本学科发展定位过于狭窄的问题。“小众化”在传播学中是指仅有少量的公众成为一个媒体的特有受众,将此概念迁移到外国教育史学科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本学科明显的“小众化”发展特征。具体表现为:(1)学科教学主要服务于当前和未来教师的培训和培养;(2)学科研究往往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组织机构、领域和人员等的发展。
  为了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的根源,我将外国教育史学科受众对象的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779—1891年,外国教育史学科产生初期,由于此阶段许多研究成果是人物传记,其受众群体较为宽泛。第二阶段是1891年以后,以马克斯维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要将教育史学科研究成果纳入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去,自此以后教育史学科受众群体开始狭窄化。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尽管经过修正派学者的不断努力,学科受众群体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但是时至今日,以主要服务于教师培养和培训,同时考虑到其他教育机构、组织和人员等的教育诉求依然是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跳不出的“藩篱”。
  为了从现实的角度考察本学科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科知识需求的漠视,我对2012年1月至8月的当当网畅销书排行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当当网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仅2012年第一季度,其在中国网购图书市场中就拥有超过60%的占有率,占整个国内图书市场20%的市场份额,因此,当当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着大众的阅读口味。通过调查发现,在当当网前五百名畅销书排行榜上,平均有5.98%的图书为教育类图书,平均有22.95%的图书是各类儿童出版物。由于很多的儿童出版物与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紧密相关,因此排行榜中与教育相关的图书份额肯定超过了6%。这一数据说明:在民众阅读口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民众对于教育类图书的需求依然很大。但是在连续8个月的排行榜里,与外国教育史相关的图书却只有两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及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以上情况说明:尽管普通民众对于各类教育图书有着巨大的阅读需求,但是他们在教育类众多的出版物中却很难找到关于国外教育历史方面的既有学术品位又具备相当可读性的通俗出版物,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小众化”发展定位使其忽略了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层面,将外国教育史学科探求高深学问的责任与大众文化传播的责任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就是不能在观念层面“厚”学科“小众化”发展道路而“轻”学科知识的“大众化”普及传播道路。其次,批判性地吸收其他学科的做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原有外国教育史知识进行不断的改造,以期重建外国教育史学科曾经有过的广义文化传播功能。外国教育史浩如烟海的经典学术著作,以及自学科成立以后一二百年来众多的研究成果,都是整个人类的教育智慧结晶。但是由于教育场景、写作方法、可读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著作距普通大众越来越远,因此本学科“大众化”文化传播功能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学者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对几千年来无数的教育智慧进行通俗化和主题集中化的改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力避庸俗的外国教育史普及性作品的产生。
  提问:我希望做课题研究,主题为教育学的社会化,请老师给予指点。
  荣艳红:教育学的社会化问题并非是学者主持几个课题即可解决的。试想一下,如果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那么大众的教育文化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因此,我个人并不主张课题研究,而是希望做一些更加实际的工作。如将外国经典教育名著进行普及化改编,或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借鉴国外学者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的方法,使研究成果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责任编辑:李宗元)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以下简称“研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作为班集体管理者的班主任的管理观念也必须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班主任扮演着期待者、引导者、支持者和反
今天,我们和财政部一起在这里召开“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情况和经验,研讨如何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推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天上午和下午,河南、山西、安徽、湖南、广西、重庆、云南、新疆八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
在小学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反复研讨、精心备课,从而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变异理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变异理论”,有所思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概念及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境和具体图形,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既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自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政治学科的自身学科特点,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困难,因此学生经常会感觉枯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课改进一步推动的瓶颈,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报》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教师》:郭教授,您好!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即以校为本的教研,是指学校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我国学校历来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例如备课研讨、听课评议等,校本教研的提出,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郭华:校本教研这个词是借用国外“school based”一词再加上
就目前而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创建现代化强国的需求差距较大。实践证明,科学有效地加强教学督导工作,能对西部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如何提高西部地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绩效。  一、影响西部地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绩效的因素  从实际情况看,影响西部地方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绩效的因素有五个。  1.教学督导工作被质疑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原因,西部地
拓展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成果,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建设带动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改变,课堂教学开始生活化。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也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这一课程的产生,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概况  1.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现状  目前
2001年,根据国家教育厅的相关规定,要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因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于是有了一批从其他学科转岗而至的“英语教师”,他们顶着“非专业”的帽子奋斗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情况会怎样呢?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这样一个历程……  一、转岗后的迷茫:山重水复疑无路  笔者毕业于如皋师范学校普师班,毕业后执教了两年的数学。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因为英语教师的缺乏,领导便
《中国教师》:比林斯博士,您好! 请您谈一下美国的高等教育招生有何特点?  比林斯:在美国,我们的招生都是自主的,这建立在我们的大学都是自治的基础之上。比如我的孙女,她是通过篮球运动进入了UCLA,她个子很高,打得一手好篮球。有的是通过钢琴好,有的是唱歌好、舞蹈好……反正各方面杰出的表现都会成为进入著名高校的理由。因此,入学标准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是单一化的。比如加州大学是一个大学系统,加州洛杉矶
一、引言  代课教师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并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议题。事实证明,“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对于代课教师这一议题,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持续关注,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连续三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相关议案。2010年的两会上,我提出了两个针对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提案《关于“代课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出台的建议》,并在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