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袁耀《春畴麦浪》系列作品对比及其主题性探究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pi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性美术创作通常指有情节的历史题材绘画或风俗画.优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能够对文艺发展、大众审美和社会文明产生深刻影响.清代袁江、袁耀《春畴麦浪》系列作品表现的主题相同,艺术手法相近,在空间视角、构图布局、人物刻画等方面显示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特征,本文从该系列作品入手,意在通过分析古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对当前主题性美术创作产生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巴荒50年的艺术道路中,画法和风格随其精神求索几经变化.从70年代的自画像到现在,经历了生命追问和启蒙时期的“梦境”、“\'85新潮·进藏”、“超现实的象征与表现”、“从荒诞走向庄严与崇高”、“人文精神与古典情怀”、“英雄与田园·神性与诗性”和“回归·致敬经典”几个时期,最后选择回归古典的理性精神,但贯穿始终的是她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支撑她走过艺术与人生的是对英雄主义的追求和保持独立与自由精神的人文理想.每个时期的作品都是她对不同时代社会的独立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样貌,并不失自己独
一、捍卫历史rn在美术史研究领域,既能深究历史,又能躬身深入书画实践的,周积寅先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理论与实践兼修,也是周先生所属“俞剑华学派”的宗旨.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画派论》扉页写道:“吾师俞剑华常对我说:\'书画家要学好理论,理论家要学好书画.否则,失去理论指导,创作水平上不去;写出的文章隔靴搔痒,纸上谈兵.\'我牢记恩师教导,一手拿画笔,一手拿文笔.”周先生数十年做研究之余,孜孜于书画,不但在绘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画梅名家,在书法上也自成一体,他结合对郑板桥的深入研究,继承郑板桥
期刊
杨冬白近期的山水雕塑系列已渐成体系,文章挖掘了这一体系的由来和历史脉络.着色体系是与他的家学与早期教育相关的;艺术形式的变革是随着自身经历的社会变迁发展的;对材料的兴趣和处理方式是与日本的求学经历相关的;山水寄情的方式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追求.这些梳理可以让观者看到杨冬白的山水作品里凝结的从1980年代获得全国美展至今至今的步履和积累;看到他对自身创作边界和雕塑边界试图不断打破并建构的努力;也可以看到作品中和作品之间绵密的逻辑和言之有物的态度.
2021年是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年.为敬献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举国上下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均积极投入到对党史百年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的描绘中,相对于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画,中国百家金陵的这届展览更多体现了党史百年历史与现实题材的自主性创作,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而是以党史百年历史与现实题材为创作母题进行的艺术性、生活化的想象与构思,并在此过程中呈现中国画的当代发展与当代视觉文化特征.如果说历史画对历史的再现虽仍能体现艺术构思的创造性,但对历史现场与人物形象的还原性是第一位的,艺术构思是为这种历
期刊
郑辛遥通过40多年潜心艺术求索,以《智慧快餐》《漫条思理》等系列创作实践为代表,感悟到漫1艺术“当随时代”的门道所在.在幽默与智慧之间,不断修炼自身.在一方纸本上,构筑漫画艺术中“大美之艺”的一片天地造化.在漫画艺术实逐渐融入公共服务体系的今天,如何提升美术创作对于社会美育的整体影响力?这是郑辛遥身兼艺术家和艺术管理者所担当的使命.作为新时代海派智慧的象征,郑辛遥秉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将漫画艺术与新时代相连:幽默——让你做个快乐人;智慧——助你做个明白人.郑辛遥努力思考漫画艺术与社会美育相结合,为繁荣当代公
物各有其性,性各有所适.材料本身是有它的本性,单独看某一种材料无法显现它的美,但将其属性关联起来或放置在新的空间中,它们的属性和价值可能就会相互生发出来,从而形成一种综合的感染力.邵昱皓作品中不断突破材料是他长期实践探索的经验所得.作品《青花鱼系列》画面的主题元素形成直接的视觉冲击,材料技巧的高妙在于隐藏自己,将之自然而然、完美地融进作品本身.笔者分析发现,该系列作品除了借助水彩画媒介,在材料和工具上还运用了沥青、墨汁、丙烯、亚克力板、砂纸、盐、涂改液等,通过泼、甩、滴、勾、撒、擦、浸、打磨、挤压、弹线等
期刊
年画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宣传形式之一,曾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传、思想建设工作中发挥突出作用.1949年“新年画运动”发起后,江西大批优秀艺术家积极响应党的文艺方针,加入党政宣传队伍,满怀热情地投入年画创作.江西文宣部门也高度重视年画创作,并且坚持组织年画学习创作活动.江西年画从早期缺乏经验与专门作者,逐步发展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年画创作队伍,并在全国性美术展览上屡获佳绩.其中,江西年画艺术家们充分发挥了红色革命传统与地域文化优势,在主题选择与题材扩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且于表现技法上也有重要突破,为中国新
在高剑父及岭南画派传入澳门以前,澳门中国画坛实质上并未形成具有明确风格特色与理念追求的绘画流派,画家也较为散落.从1903年至1951年之间的4次客寓澳门,高剑父为澳门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本文重点考察抗战时期的高剑父在澳门的一系列艺术活动,包括他在澳门的绘画教学、师徒传承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察,探讨抗战时期高剑父寓居澳门对当地中国画坛的深刻影响及所作的历史贡献.
视觉感受与观念表达向来是绘画创作中的两个重要部分.从字面含义来看,视觉感受是观者对事物的外在客观形态的认知和感受,侧重对外在事物的反应和刺激.观念表达是人们对自身主观思想或观念的外在传递,侧重内在自我观念的表达和输出.笔者对艺术创作实践的探索也是围绕着这两个脉络进行.回顾自己的创作之路,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偏重观点的传达,这个阶段的作品总是希望告诉观者一种明确的观点或态度;第二个阶段则是作品更加注重画面视觉感受,不再刻意地去表达观点,而是单纯凭借画面视觉的本身传达给观者一种感受或情绪.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