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独特特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研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师主导与教学主体的关系,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
随着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也趋于规范,教学形式也趋于固定。民办本科院校大多建校时间比较短,在基础设施方面比较有优势,但碍于成本和师资方面的考虑,大班授课(100-120人)往往是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授课形式。民本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成为了一种趋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讲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集于一体,并使授课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使教学双方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整个教学的活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局限,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并且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艺术性等优点。[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其日益成为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同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浓厚的抽象性和理性思辨色彩,采取多媒体方法,即插入文字、画面、影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耳闻目睹当代社会的活生生的现实变化。在日常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但同时也出现了矛盾和不良影响。
1 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技术的过度运用,忽视其他技术的运用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组织教学内容、传播知识扩展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指导,要讲好课,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但大量地运用多媒体,教材、教案和板书的关系被扭曲,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备课时间被大量地挤占。
随着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走上讲台,他们富有激情、热爱职业。但很多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师培训和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最初阶段,没有明确教材、课件和板书的关系,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过分地使用多媒体这个教学手段时,教师往往就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和讲解员,不可能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的关系,导致了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的荒废。而板书所体现的理论条理性是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
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的部分比较抽象,板书可以把简单或复杂的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集体。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运用板书来讲解会跟好。
这一部分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但学生的认识水平、逻辑思维却存在诸多差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以阶级分析方法和矛盾分析方法来论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红色政权存在的可能性,结合历史讲授、板书设计、点评等传统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1.2 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矛盾
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信息时,视听觉大于视觉效果,视觉大于听觉。正是根据这个原因,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采用了大量的画面、影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异化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学规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过多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往往出现课堂气氛热烈而教学内容大而空的现象。
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的运用往往出现低效率,课件在课堂上使用频率高,但效果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如教师被限制在设备附近,与学生的沟通就太少,就更不会有思想上的交锋,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课件,制作视频,而每个教师的思路都不同,课件的制作过程占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而多媒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课件放映过快,音视频使用频率过高的问题,或是出现音视频使用频率高和教学效果低的矛盾现象。
1.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不是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在实践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是符合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就在于通过多种方式,使师生间达到情感交流、灵感迸发的目的。
在多媒体制作过程中,一般会引用大量的课余知识,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遵守社会道德 维护公共秩序》,为了讲解公共秩序要依靠什么手段才能达成这个问题时,为了强调道德和法律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有区别的,会引用政治学上的“破窗理论”,而为了讲清楚这个理论,又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文字堆砌,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能有主观能动性,而会采取华丽的界面,结果就是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中如果出现大段的理论文字,学生会产生很强的厌烦心理。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思路应该是提纲挈领,简单明了,并且根据需要,适当引入图片、动画、声音,不能让多媒体的格式框架统领课堂的理论教学。但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会在课前过多地花费时间去追求课件的制作效果,结果是对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学语言的生动丰富性要求等。
2 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几点思考
2.1 多媒体课件中适度原则
在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部分教学内容会比较抽象,单纯的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并不能解决,这就需要综合地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板书、多媒体等综合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突破时空对学生的束缚,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坚持适度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如课件的切换频率、课件内容等。通过多媒体的视听媒介,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过程中,如过度使用,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一堂45分钟的教学课,使用20-25张的课件是最合适的,如果再讲课过程中,频繁地切换课件,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会使学生有种支离破碎的感觉。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应注意对教学重点、难点做详细的阐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已经从“史”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前期论证,如果不能在深度上做进一步挖掘,学生会有 “新瓶装旧酒”感觉,失去学习的兴趣。
2.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注重效率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每节课教授的内容是传统教学内容的1.5~2倍。因此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局限在讲台上,教师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多媒体切换的操作者,师生间没有矛盾与交锋的存在,更没有情感与心灵的交融,有限的互动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2]
民办本科院校本身发展的特殊原因,必须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而制作独立的多媒体课件又需要大量的成本。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中,大部分是教师版,是否可以制作多媒体的学生版,为学生所用,而这种版本,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提炼教材,以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3 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提高理论的深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计的内容很广泛,而且四门课之间往往很多章节存在交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许多内容其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已经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教学案例多媒体化呈现的展示流程进行设计时已经有意识地添加了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诸如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性思维的诱导、角色互换的模拟、问题情境的建构等,无疑扩大了师生的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拓宽了师生的互动途径,丰富了师生的互动内容,进而引发了师生之间互动方式的革新。[3]
参考文献:
[1]柳礼泉.“两课”教学法研究与述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214.
[2]舍娜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
[3]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多媒体化呈现的创新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西安翻译学院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模式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5B03,项目主持人:尹文涛)。
作者简介:
尹文涛(1984-),男,山东青州人,西安翻译学院基础部思政教研室教师,讲师。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
随着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也趋于规范,教学形式也趋于固定。民办本科院校大多建校时间比较短,在基础设施方面比较有优势,但碍于成本和师资方面的考虑,大班授课(100-120人)往往是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授课形式。民本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成为了一种趋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讲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集于一体,并使授课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使教学双方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整个教学的活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局限,极大的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并且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艺术性等优点。[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其日益成为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同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浓厚的抽象性和理性思辨色彩,采取多媒体方法,即插入文字、画面、影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耳闻目睹当代社会的活生生的现实变化。在日常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但同时也出现了矛盾和不良影响。
1 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技术的过度运用,忽视其他技术的运用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组织教学内容、传播知识扩展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指导,要讲好课,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但大量地运用多媒体,教材、教案和板书的关系被扭曲,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备课时间被大量地挤占。
随着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走上讲台,他们富有激情、热爱职业。但很多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教师培训和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最初阶段,没有明确教材、课件和板书的关系,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过分地使用多媒体这个教学手段时,教师往往就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和讲解员,不可能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手段的关系,导致了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的荒废。而板书所体现的理论条理性是多媒体教学所不具备的。
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的部分比较抽象,板书可以把简单或复杂的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集体。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运用板书来讲解会跟好。
这一部分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但学生的认识水平、逻辑思维却存在诸多差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以阶级分析方法和矛盾分析方法来论述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红色政权存在的可能性,结合历史讲授、板书设计、点评等传统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1.2 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矛盾
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接受信息时,视听觉大于视觉效果,视觉大于听觉。正是根据这个原因,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采用了大量的画面、影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异化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学规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过多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往往出现课堂气氛热烈而教学内容大而空的现象。
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的运用往往出现低效率,课件在课堂上使用频率高,但效果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如教师被限制在设备附近,与学生的沟通就太少,就更不会有思想上的交锋,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课件,制作视频,而每个教师的思路都不同,课件的制作过程占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而多媒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课件放映过快,音视频使用频率过高的问题,或是出现音视频使用频率高和教学效果低的矛盾现象。
1.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不是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在实践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是符合教育的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就在于通过多种方式,使师生间达到情感交流、灵感迸发的目的。
在多媒体制作过程中,一般会引用大量的课余知识,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遵守社会道德 维护公共秩序》,为了讲解公共秩序要依靠什么手段才能达成这个问题时,为了强调道德和法律在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有区别的,会引用政治学上的“破窗理论”,而为了讲清楚这个理论,又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文字堆砌,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能有主观能动性,而会采取华丽的界面,结果就是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中如果出现大段的理论文字,学生会产生很强的厌烦心理。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思路应该是提纲挈领,简单明了,并且根据需要,适当引入图片、动画、声音,不能让多媒体的格式框架统领课堂的理论教学。但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很多教师会在课前过多地花费时间去追求课件的制作效果,结果是对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驾驭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学语言的生动丰富性要求等。
2 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几点思考
2.1 多媒体课件中适度原则
在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部分教学内容会比较抽象,单纯的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并不能解决,这就需要综合地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板书、多媒体等综合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突破时空对学生的束缚,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坚持适度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如课件的切换频率、课件内容等。通过多媒体的视听媒介,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过程中,如过度使用,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一堂45分钟的教学课,使用20-25张的课件是最合适的,如果再讲课过程中,频繁地切换课件,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会使学生有种支离破碎的感觉。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应注意对教学重点、难点做详细的阐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已经从“史”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前期论证,如果不能在深度上做进一步挖掘,学生会有 “新瓶装旧酒”感觉,失去学习的兴趣。
2.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注重效率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每节课教授的内容是传统教学内容的1.5~2倍。因此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局限在讲台上,教师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多媒体切换的操作者,师生间没有矛盾与交锋的存在,更没有情感与心灵的交融,有限的互动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2]
民办本科院校本身发展的特殊原因,必须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而制作独立的多媒体课件又需要大量的成本。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件中,大部分是教师版,是否可以制作多媒体的学生版,为学生所用,而这种版本,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提炼教材,以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3 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提高理论的深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计的内容很广泛,而且四门课之间往往很多章节存在交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许多内容其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已经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教学案例多媒体化呈现的展示流程进行设计时已经有意识地添加了增强互动的教学设计,诸如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性思维的诱导、角色互换的模拟、问题情境的建构等,无疑扩大了师生的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拓宽了师生的互动途径,丰富了师生的互动内容,进而引发了师生之间互动方式的革新。[3]
参考文献:
[1]柳礼泉.“两课”教学法研究与述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214.
[2]舍娜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
[3]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多媒体化呈现的创新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西安翻译学院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企业化课堂管理模式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5B03,项目主持人:尹文涛)。
作者简介:
尹文涛(1984-),男,山东青州人,西安翻译学院基础部思政教研室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