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发性眼球破裂在临床上实属少见,在无角膜及巩膜葡萄肿的情况下,多由自身病理因素及眼部突然受力所致[1]。在眼球无保留价值时,常常行眼球摘除术,所以在眼科患者中,眼球摘除的患者心理问题多而复杂,反应强烈。今日我科门诊收治了一例可能有高眼压导致眼球自行破裂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患者满意出院。
1.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80岁,于2014年8月就诊,患者主诉:右眼肿痛2月余,视物不见,伴有同侧头痛,恶心不适,未有外伤史,于10天前清晨眼部突然流血后,视物不清,且反复流血10天,随之眼痛、恶心减轻,方由家人陪同就诊,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既往曾因高血压导致脑梗,未做手术处理。患者于2010年曾行双眼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控制不良,因患者全身状态不佳,未随诊。入院检查示:血压210/110mmHg,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视力右眼无光感,结膜囊内大量凝血,结膜、角膜、眼内结构不清,眼压等任何检查患者均不配合,左眼视力0.2,结膜上方可见滤过泡,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上方虹膜可见根切孔,晶状体及玻璃体混浊,眼底朦胧,随后住院行右眼眼球探查,眼内容物均不可见,球内充满暗红色血凝块,考虑患者年龄大,眼球不能修补,且已无光感,遂建议患者摘除眼球。患者同意后,行眼球摘除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术后送病理,结果提示为:眼球组织血肿坏死,未见有肿瘤组织。
2.患者的心理
2.1焦虑、恐惧、绝望的情绪
眼球摘除是眼球破裂的最不幸的结局,由于病人反复出血,疼痛10余天,病人已经从心里慢慢接受可能的最坏的结果,但眼球摘除可能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与社交,造成面部畸形,心里残疾,对患者身心产生巨大的压力,无法预料术后产生的后果及对左眼的影响,让患者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2.2 自我责备、自卑、孤独
由于眼球自行破裂在临床上及生活中是很稀少的,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的理解不够,他们多数信奉迷信,有的患者缺少家庭的关爱,心中的意愿不愿对家人朋友表达,往往认为痛苦、疾病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他们常常会陷入自我责备,孤独自我的生活困境中。
2.3 患者家属恐惧的心理
当患者及家属得知要摘除眼球时,出于对病人以后生活自理,面部外观、家庭经济等情况的考虑,患者家属也可能产生恐惧的心理。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2],所以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要对患者家属给以关怀和鼓励。
3.护理
患者从踏入门诊眼科时,即应由眼科专科护士给予全面的评估,洞察患者心理,从医生处了解病情从而针对相应的问题做出护理诊断,继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3.1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及患者家属,说话轻柔,动作轻柔,不对患者的面貌作恐惧状,在医生进行裂隙灯检查后应及时清除脸部血渍,用纱布覆盖患眼,表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因患者已经反复眼部流血,所以患者自己对病情的预估已经到了极差的地步,但当真正面对摘除眼球这一现实时,对患者及家属的打击还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之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尽快安抚家属,消除家属焦虑心理,使之尽快配合护士工作。
3.2 安抚患者焦躁的心理
患者入院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及对病情的担忧,所以希望他人帮助自己,所以当护士看到患者及家属应主动迎上前,双手扶住病人的胳膊,步履缓慢得引导病人直接坐在裂隙灯前,言语轻柔地介绍要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切勿在病人看不清的情况下,生搬病人的头部放于裂隙灯前造成二次伤害,必要时,可轻抚患者,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平稳患者焦躁的心情。
3.3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
老年患者认为摘除一只眼睛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可能会增加子女的负担,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此时护士应对家属进行心理宣教,在老人受到挫折时,最需要的就是子女及家人的关怀,亲情对他以后的生活乐观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鼓励患者子女多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交流,满足老人合理的要求,感情上给予安慰、关心,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人感受到孝心与亲情,从而树立生活的自信,有家庭归属感。
3.4 让患者了解病情
做好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向患者介绍眼球摘除后可能导致交感性眼炎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告知患者一旦健眼发生不明原因的眼部充血、视力下降及眼痛等,要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3.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圈越来越广,但当眼球破裂不得不进行眼球摘除时,面部畸形可能使患者恐惧与外界交流,我们可告知患者眼球摘除的同时,可实施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使患者了解义眼台材料的优点及使用要点,可缓解面部残疾的缺陷,增加美感,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的社交信心。
老年患者眼球摘除的心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护士应加强对病人的观察,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晚年生活更加愉快。
参考文献:
[1]赵玉美,崔志汉,老年自发性眼球破裂[J].中华实用诊疗技术杂志,2004,22(5):25-26
[2]赵颖,韦丽,陈杰,影响眼球摘除患者心理认同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现代护理,2007,13(19):1790-1792
1.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80岁,于2014年8月就诊,患者主诉:右眼肿痛2月余,视物不见,伴有同侧头痛,恶心不适,未有外伤史,于10天前清晨眼部突然流血后,视物不清,且反复流血10天,随之眼痛、恶心减轻,方由家人陪同就诊,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既往曾因高血压导致脑梗,未做手术处理。患者于2010年曾行双眼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控制不良,因患者全身状态不佳,未随诊。入院检查示:血压210/110mmHg,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视力右眼无光感,结膜囊内大量凝血,结膜、角膜、眼内结构不清,眼压等任何检查患者均不配合,左眼视力0.2,结膜上方可见滤过泡,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上方虹膜可见根切孔,晶状体及玻璃体混浊,眼底朦胧,随后住院行右眼眼球探查,眼内容物均不可见,球内充满暗红色血凝块,考虑患者年龄大,眼球不能修补,且已无光感,遂建议患者摘除眼球。患者同意后,行眼球摘除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术后送病理,结果提示为:眼球组织血肿坏死,未见有肿瘤组织。
2.患者的心理
2.1焦虑、恐惧、绝望的情绪
眼球摘除是眼球破裂的最不幸的结局,由于病人反复出血,疼痛10余天,病人已经从心里慢慢接受可能的最坏的结果,但眼球摘除可能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与社交,造成面部畸形,心里残疾,对患者身心产生巨大的压力,无法预料术后产生的后果及对左眼的影响,让患者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2.2 自我责备、自卑、孤独
由于眼球自行破裂在临床上及生活中是很稀少的,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的理解不够,他们多数信奉迷信,有的患者缺少家庭的关爱,心中的意愿不愿对家人朋友表达,往往认为痛苦、疾病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他们常常会陷入自我责备,孤独自我的生活困境中。
2.3 患者家属恐惧的心理
当患者及家属得知要摘除眼球时,出于对病人以后生活自理,面部外观、家庭经济等情况的考虑,患者家属也可能产生恐惧的心理。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2],所以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要对患者家属给以关怀和鼓励。
3.护理
患者从踏入门诊眼科时,即应由眼科专科护士给予全面的评估,洞察患者心理,从医生处了解病情从而针对相应的问题做出护理诊断,继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3.1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及患者家属,说话轻柔,动作轻柔,不对患者的面貌作恐惧状,在医生进行裂隙灯检查后应及时清除脸部血渍,用纱布覆盖患眼,表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尊重。因患者已经反复眼部流血,所以患者自己对病情的预估已经到了极差的地步,但当真正面对摘除眼球这一现实时,对患者及家属的打击还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之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尽快安抚家属,消除家属焦虑心理,使之尽快配合护士工作。
3.2 安抚患者焦躁的心理
患者入院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及对病情的担忧,所以希望他人帮助自己,所以当护士看到患者及家属应主动迎上前,双手扶住病人的胳膊,步履缓慢得引导病人直接坐在裂隙灯前,言语轻柔地介绍要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切勿在病人看不清的情况下,生搬病人的头部放于裂隙灯前造成二次伤害,必要时,可轻抚患者,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平稳患者焦躁的心情。
3.3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
老年患者认为摘除一只眼睛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可能会增加子女的负担,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此时护士应对家属进行心理宣教,在老人受到挫折时,最需要的就是子女及家人的关怀,亲情对他以后的生活乐观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鼓励患者子女多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交流,满足老人合理的要求,感情上给予安慰、关心,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人感受到孝心与亲情,从而树立生活的自信,有家庭归属感。
3.4 让患者了解病情
做好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向患者介绍眼球摘除后可能导致交感性眼炎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告知患者一旦健眼发生不明原因的眼部充血、视力下降及眼痛等,要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3.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圈越来越广,但当眼球破裂不得不进行眼球摘除时,面部畸形可能使患者恐惧与外界交流,我们可告知患者眼球摘除的同时,可实施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使患者了解义眼台材料的优点及使用要点,可缓解面部残疾的缺陷,增加美感,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的社交信心。
老年患者眼球摘除的心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护士应加强对病人的观察,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晚年生活更加愉快。
参考文献:
[1]赵玉美,崔志汉,老年自发性眼球破裂[J].中华实用诊疗技术杂志,2004,22(5):25-26
[2]赵颖,韦丽,陈杰,影响眼球摘除患者心理认同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现代护理,2007,13(19):1790-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