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融入科学教学中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呢?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在教学《了解空气》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
  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教師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
  三、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习了《植物的花》以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实验表格,让学生观察自己班级蔬菜基地开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各自的数量。蔬菜基地是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观察研究这些开花的蔬菜,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欣然圆满完成了任务。
  四、实验、观察教学让学生“一周早知道”
  教师把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放在首位,将下周要教学的内容、要做的实验、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实验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早知道”,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去收集实验材料、去模拟实验研究,并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如六年级关于“月相”的教学,为了让学生积累第一手资料,我们在开学的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观察、记录月相。几个月后,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月相》时,学生早已积累了月相变化的资料。
  五、让生活与科学紧密相连
  杜威教育哲学的著名观点就是“从做中学”,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因而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陶行知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生活中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的是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求证的过程,懂得了方法,这是老师仅利用课堂无数次的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生活才是教育第一课堂。换句话说,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学习中生活,也在生活中学习,我们的孩子应该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小科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我常常设计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如我在教授有关岩石的知识,岩石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第一次认真地观察岩石还是让学生兴奋不已。在学习之前,我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形状的岩石,同时向学生描述了我为了收集不同的岩石跑了很多不同的采集地,在学生的欢呼声中我及时提问:“你们在这些岩石上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各种各样。 我接着提问:“关于岩石,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回答也是不尽相同。
  然后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便三五一组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研究小组,积极地投入到对所提问题的探索中来。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是他们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们会在课堂上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方案的可行性等。几天以后,学生基本上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重要的是他们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互联网查询,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实地考察,还可以向父母及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其中一个小组想要解决的是岩石的形状是否与采集地有关,他们利用节假日,与父母一起到不同的地点考察和采集标本,经过观察研究,他们发现:不同的采集地,岩石的形状确实不一样。学生对自己的发现也会存在怀疑态度,这时我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寻找到的答案设计实验证明,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把学习融入生活,而学校的课堂则是我们交流的一个平台,在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通过学生的讲解,我发现此时此刻他们就是一个“小老师”,而我反而是一个学生了。
  通过课堂与生活的接轨,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学习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学习就是生活,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襄州张湾办事处红星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滥用甲基苯丙胺(MA,冰毒)隐匿行为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23日-2010年7月31日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美
目的:观察大鼠青少年期尼古丁暴露对成年期大鼠饮酒行为的影响,检测青少年期尼古丁暴露和成年期大鼠饮酒行为对大鼠腹侧被盖区(VTA脑区)烟碱型尼古丁受体(nAChR)部分亚单位mRNA表达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不仅能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还能让每个听课教师学到许多东西。《卢沟桥烽火》一课,评课时有这样两点:一是上课教师的眼睛会说话;二是课堂效率高,把教材上出了语文味。第一句讲的是老师个人的风采与素质,饱满的激情。第二句的语文味来自哪里?思考下来,觉得特点是:目标明析,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扎实训练。这
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施工合同的风险,减少损失、获得盈利是每个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合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期承包商能对合同风险有一个充分认识
调控就是指调节和控制的意思,课堂调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斟酌教学设计,却很难预设调控环节,那是因为课堂动态生成中信息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但缺乏教学调控保障的课堂,往往会象一匹马一旦脱缰便变得不可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付之一炬。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仔细打量这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关键元素,并琢磨其内在的规律性,寻找其可以事先准备的有
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卓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开发创新和技术考核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只有将技
课堂探究活动无序的成因分析:  在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活动无序甚至失控的现象也会时有出现,追本溯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一)由探究目标引起的无序  探究目标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前行方向,课堂中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探究目标,从中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探究目标制定上的失误,直接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操作而引起课堂的无序。  1.探究目标模糊。教师在探究活动前如果没有进
众所周知,运动训练负荷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多种训练负荷,要想合理安排少年儿童时期运动训练负荷,确保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及运动成绩的正常发展与提高,就要求我们对少年儿童时期几种运动训练负荷有足够的认识。  一、运动训练负荷的基本特点  1、力量训练负荷。少年儿童的骨骼特点是软组织较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虽然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力量训练应多采用发展
目的:通过连续性尿检调查,了解美沙酮门诊受治者甲基苯丙胺滥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7个美沙酮门诊在治海洛因成瘾人员149例进行甲基苯丙胺连续性尿检及问卷调查,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