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我国烤烟生产效率分析

来源 :辽宁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分析了烤烟与其它主要农作物、全国不同种烟区烤烟成本收益情况,并运用DEA模型进行了生产效率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8年,我国烤烟种植的亩均产值、总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均呈递增趋势;土地成本涨幅最大,年涨幅3.2%;与其它作物相比,烤烟生产存在人工成本高、雇工较多、土地成本高、收益高等特点,烤烟生产的综合生产效率与其它主要农作物处于同一水平.全国20个省(直辖市)烤烟种植效率的综合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相关省份需找准产生冗余和不足的重点,提升效率水平.提出了提高烟叶收购价格、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减工降本、提升烟区的投入产出效率等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林地土壤质量是决定林地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评价森林土壤质量状况,可为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森林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文中对秦岭山区典型的核桃林、刺槐林、构树林、橡树林和白皮松林5种人工林土壤耕层的13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分析,选取全量数据集法和最小数据集法两种不同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评价了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质量的水平,并比较了二者的评价结果.两种评价方法评价的不同人工林地土壤质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均为:核桃林>刺槐林>白皮松林>构树林>橡树林;土壤质量等级以“中等”和“较高”水平为主,处于“高”
为挖掘玉米间作花生模式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019年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设置了玉米间作花生2:4(M2P4)、8:8(M8P8)和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4种种植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土地当量比(LER)及水分利用当量比(WER),以期为筛选出适宜在辽西旱作农业区应用的玉米间作花生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玉米间作花生模式中玉米的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穗重增加均显著高于玉米单作,且M2P4增加幅度大于M8P8;间作花生由于受玉米遮阴的影响,荚数、粒
利用土传植物病原生态学的试验方法,通过模拟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生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菌核生长影响较大,在含水量一定,pH值一定的条件下,25℃下菌核生长最快,30℃次之.在土壤pH值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对玉米纹枯病菌菌核产生影响很大,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菌核生长出菌丝的速度越快,这也更能体现该菌适宜高湿的习性.土壤含水量一定、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在中性或略偏酸性条件下菌核生长速度较快,强酸,强碱都对会对其生长和萌发产生抑制作用.
结合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工程建设背景,从选坡铺道、顺道建馆、登馆观景、揽景入境四个层面,逐步分析环境、场地、工艺、技术、建筑、景观、情境在设计思考中的内在关联和递进关系,引申出对体育与生态共生、人工与自然互成境界的营造及人们在其中运动、竞技和行望、观游的情境体验.
试验以高产品种辽单575为试材,设置3个缓释肥用量(40 kg/667m2、50 kg/667m2、60 kg/667m2)匹配3个CPA施入量(0 kg/667m2、0.75 kg/667m2、1.00 kg/667m2),共计9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分析春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生育关键时期的株高、干物质积累、LAI、茎截面积等农艺性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缓释肥50 kg/667m2配施1.00 kg/667m2 CPA有利于改善植株生长发育,最终获得高产及较高收益.
从新的角度阐述了光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脉络,列举出了近些年国家相关政策和光伏产业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并且分别列举了光伏建筑的3个发展方向:附加光伏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阐述了这3个方向各自的优缺点及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详细地分析了3个方向的一些最新典型案例.
建筑的迷人之处在于其复杂性.rn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一个足够“复杂”的项目,其中包含了多重语义的阐释,覆盖了建筑学所能及的多个概念.它既承载着国家级建设的诉求,又是一个独特地貌特色的建筑;既是建筑又是景观,甚至是构筑物;既有文化层面的表达,又有关乎人体速度和极限等性能和尺寸上的精确操作.所有这些因素累叠构成的复杂性,使建筑呈现出一种无比生动的状态.
期刊
从项目背景、概念策略、设计操作和材料建构四个层面,简要介绍冬奥太子城展馆项目,在见证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建设历程和太子城遗址发掘始末的基础上,被设计为赛时满足冬奥功能需求,赛后可内观展览、外览实景的山地景观建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作为国家级形象工程,设计因势利导、贴合自然,使建筑功能与地形生态完美结合,解决了异形复杂赛道、分散布置场馆及复杂山体场地等诸多难题,最终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竞赛场馆.
期刊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一个发端于环境、地形、体育工艺、人的科学设计,也是回应自然、几何、感知、风景的拟合设计.这恰好与《园冶》所反映的中国传统空间建造的基本态度和思维逻辑相契合,从相地开始,立基、屋宇、装折、栏杆、墙垣……金秋野和李兴钢的深度对话带我们反思,现代建筑中或者说现代世界中进行建造的时候,一种基本态度和哲学的“园林性”,或许走向一种新的建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