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农村空心化问题综述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2516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边缘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难以规避的现象,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问题积淀。本文通过对空心村的界定,分析其形成的因素、带来的影响, 探讨“空心村”的治理路径和策略,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心村 界定 影响因素 治理策略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6C1160):城市化进程中边缘侗苗族空心村耕地荒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吴堃,湖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讲师;蒋于花,湖南医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武芳英,湖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184
  当前,我国欠发达的边缘农村在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下,农民受现实因素、经济压力、城乡差距、生活追求等影响,劳动力纷纷外流。当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规模超过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可承受限度后,农村便进入了人口空心化的状态,继而导致农村各方面的发展遭遇严峻挑战 。
  一、空心村的界定
  空心村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既涉及资源利用,又涉及农民家计。近年来围绕空心村的内涵、形成原因、整治意义、治理模式等,学者们从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角度进行热烈讨论 。但迄今为止没有统一的概念。
  (一)从人力资源界定
  空心村主要是指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过程中,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土地资源和房屋闲置、荒废。2015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为16884万人,占总流动人口的57.7%,平均年龄约为38.6岁,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 55.2%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呈单一化、规模化的流入城市务工,使农村人口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事实上的“空笼”。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造成农业“劣質化”、“农村空心化” 和农(村居)民贫困化的“新三农”问题的主要因素 。
  (二)从土地资源界定
  有学者从土地资源利用角度,基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情况对空心村进行描述。认为空心村是新建住宅的迁徙,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和表征。偏远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建住宅逐渐向交通方便的集镇靠拢,旧村庄内因此出现大面积闲置房屋和宅基地的空心特殊布局。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客观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认为村庄内部土地空置率在30%以上为空心村 。
  (三)从村庄空间形态上界定
  改革开放后,边远山区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举家迁徙走出村外,在环境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新房,使旧村庄住户下降。而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不高,劳动能力差,经济发展缓慢,一些村庄人员变得极为稀少,甚至逐渐变成空村,慢慢消失 。由于人口素质和能力下降,农村生存保障条件进一步衰退,经济水平下滑,出现经济空心化现象。在人口流动到城市之后,留下的只能是闲置或者荒废房屋 。形成村庄空间形态上的空心。
  综上所述,空心村的出现一是人口构成失衡而产生的“空笼”现象;二是村庄内大面积房屋和30%以上的土地闲置;三是农村经济水平衰退,生存保障条件下降。空心村是农村多要素“空心”的结果,是转型时期农村“生态失衡”的表现,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难以规避的现象,但是人口流失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二、空心村形成的内在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户籍管理制度的放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促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留守主体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和部分家庭妇女等,“空心村”现象成为当前农村的常态 。其根本因素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前期投资缺乏与当期的严重流失。
  (一)农民进城“寻梦”
  边缘农村由于土壤贫瘠,种植单一,从事农业生产所获得的收益甚低,更谈不上过富裕的生活。在边缘农民的心目中,城市的宽马路、霓虹灯、高楼大厦、KTV象征着现代文明,充满无限诱惑力。“在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极大落差中,作为一个摆脱物质和精神贫困的人的生存本能来说,农民的逃离乡村意识成为一种幸福和荣誉的象征”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所表现出对农民的包容性,做“城里人”已经不是幻想的梦境,吸引了边缘青壮年农民走上了“寻梦”和“园梦”之路 。
  (二)打工致富的呼唤
  我国传统农村自然村落布局散乱,农作主要是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或者手工劳动,效率低,农、林、牧、副、渔很难形成规模化效益。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薄弱,其结果是:一是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价格长期存在“剪刀差” ,使农民无法忍受劳动成果没有得到尊重和认同。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增长,成本上升,使农业经济利益滑坡,降低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农民外出打工一年所获得的收入,可抵得上在家辛苦耕种几亩薄田的好几年。四是农民进城打工致富的范例潜移默化地呼唤着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他们在城乡收入巨大差距的引诱下,比较城里人的生活模式和质量,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而不计后果地往城市涌入。五是城市的繁荣与农村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宁愿打工也不愿意回家种地 。城市的休闲广场、林荫道、公交车、购物中心、医疗条件、成双成对的美女帅哥等,对边缘青壮年极具诱惑。促使青年农民纷纷逃离家乡,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留居,农村呈现出空心化态势 。
  (三)治理制度不完善
  边缘山区农民一般都沿袭古老的村庄聚落方式,为了方便耕作大都习惯将住宅建在自己田边,分散居住,房屋格局呈带状或点状分布。由于土地富裕,人地关系不紧张,农民不需要划定住宅边界,宅基占地面积普遍比较大,随着时间推移空心村逐渐凸显出来。一是随心所欲地往公路边迁移。我国目前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只有很简单的规定,村民建房不必履行严格的审批 。所以有钱的农民在集镇建新房,旧宅日趋老化而废弃。二是农民建房的刚性需求。新一代农民既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又执着于传统风俗,认为老宅基是祖宗传下来的风水,不能随意拆迁,因为传统怀旧心理而不愿舍弃“祖屋” 。因此再建新房后使原宅基地空心化,造成整个村落无序化状态。三是攀比心理。部分村民认为建小洋房是地位、富裕的象征,没有新房没面子,互相效仿、攀比,形成建房的混乱格局,成为村庄空心化的内在驱动力。四是土地流转管理不到位。边缘农村从事传统农耕的人不断减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土地流转已成必然。目前我国行政机制远强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农村土地的流转过程具有鲜明的强制性和垄断性特征,出现流转行为无序,保障机制缺失 。随着边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短期内土地流转很难形成适度规模,空心村就不可避免。   三、空心村带来的影响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农民是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民家庭基本结构的关键要素。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农民家庭、农业以及农村的结构日渐碎片化,构成了三农问题的新困境 。
  (一)农村家庭结构分解
  在农民外出务工的经济背景冲击下,造成农民家庭出现离散化的格局。青壮年农民外流使家庭主要成员持续缺失,核心角色的空缺严重破坏了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导致妻离子散,人在家破。留守弱势群体因为生计所迫,不得已承担起繁重的生产劳动;由于监管力不足、自制能力不够,不仅正常生活困苦,而且安全隐患异常突出。儿童受到侵害、妇女受到骚扰的情况,近年来社会媒体曾经有过持续报道。
  (二)环境恶化资源浪费
  边缘农村由于“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等,使空心村老宅长期无人或很少人居住和修缮,致使村内畜禽乱窜,粪便成堆,生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蝇蚊乱飞,老鼠成群。空置房经久失修,破败不堪,整个村落呈现荒芜的景象,环境卫生相当恶劣;给村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由于传统乡村建设布局散乱,用地超标,落后的农村土地政策导致农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严重,资产价值无法得到实现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村庄合并重组,边缘农村户籍人口减少,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建新不拆旧,旧房所占土地,用不能用,耕不能耕,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浪费。出现有地的人不种,少地的人不能种,在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今天,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
  (三)影響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农民依赖土地生存的可能性降低,部分留守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容易滋生事端甚至犯罪,成为农村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人口空心化现象” 对村落治安产生消极影响,造成村落治安处于真空状态,使留守群体的权益极易受到侵害 。近年来,农村因宅基地纠纷引起的上访案件占土地信访案件的50% 以上,因宅基纠纷造成邻里不和,兄弟反目成仇,打架斗殴的案件逐年增多 。留守妇女、儿童受侵害时有发生,既造成农村不安定因素,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空心村治理策略
  空心村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伴生物,是乡村人地关系变迁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空间现象 。科学有效的治理已成为目前社会不容回避的课题。
  (一)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治理
  边缘少数民族村庄很难承受市场经济强大的冲击力,村庄的软规范约束力已经逐渐丧失,人际关系不断向着疏离化、功利化发展。奥尔森认为,“即使在最小规模的集团里,集体产品供给也不可能最优,只有依靠强制或惩罚及选择性激励,才能克服排外集团的干扰,实现相容性利益” 。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结构关系的同时也会自发地形成新的习俗和群体,村里人为了自身利益经过重复博弈后,使其再次倾向合作而不是抗拒。新的情境和惩罚机制再一次抑制住自利心理,促使村民个体遵守新的制度和习俗。一是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民主协商的社会资本,增强治理边缘“空心村”的绩效。尽管目前有的乡村干部还没有意识到社会资本的社会意义,但事实上,却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在着力于建设社会资本,开始高效有序的治理“空心村”。二是基层政府要做好“空心村”用地规划,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的面积和规模,保证农耕面积的基本数量,划出非农业用地红线。规范新建住宅用地的审批,严格按时代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赋权与培能的方式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行动,催生新的信任、荣誉机制。允许不愿复垦的老宅基占有人讲原因、发牢骚,充分听取村民对村庄建设规划提出不同意见。基层干部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耐心解释和劝慰,通过引导和良性沟通,将分歧者带入新型的社会关系网,让集体社会资本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强大。由此不断形成强大的共识性气场和社会动员,使个别企图谋求私利的人直面大多数人的舆论压力。通过培育村落的社会资本,构筑起治理空心村的社会基础。
  (二)充分发挥制度和行政力量的作用
  “空心村”的治理制度和行政监管是主体,关键人物是要素。关键人物就是农村中常说的敢于担当的能人。首先,县乡政府要建设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培育现代有文化、有作为、有思维的新型农民为核心的乡土人才,推动农村资源整合,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其次,政府要作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发展政策,合理分配治理资源,将治理关口前移。如果农民依赖单一的外出打工增加经济收入,会加剧“空心村”发生,进一步导致边缘农村的落后和衰败。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农村人口转移的危险数值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农村人口兜底政策,实现对农村人口数量的长期监测 。再次,规范土地流转。保证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是土地流转的前提,明晰产权是流转的制度基础,转变农民的认识是关键。要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合同和中介平台等管理制度,防止隐患多、稳定性差的私下口头协议形式。逐步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规模化。最后,完善社保制度。农村土地流转与社保水平之间的关系成正比,社保机制越完善土地流转率越高。农村联产承包制后,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生存保障,一旦土地被流转,政府要保证流转土地农民的
其他文献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继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安定。”直至中央连续发出通知,
南台支脉的黄木尖下,突兀峥嵘的群峰间拥抱着一个村庄,泥墙灰瓦的民居从沟底一直伸向梁顶,形成一个布局特别的碗架形.
目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当下社会的发展被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能一致所限制.对建筑行业来说,暖通空调所用电
泛珠三角区域由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组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多年的稳定健康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显著增长,商品房价格也因此呈现不断上升的走势.在我国房价持续单边上涨的情况下,由于房价涨速明显高于居民收入增速,人
深圳是国内最早和外资零售企业短兵相接的城市。早在1996年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进入深圳后,深圳的零售业就开始了一场划时代的零售业革命。在家具零售业方面,从1999年起,
如果你在白天飞赴马尔代夫,恰巧又坐在舷窗边,那么当你还在空中时,马尔代夫的美丽已经扑面而来:蓝天白云下的印度洋变成翡翠色,呈环状分布的一座座小岛像是天神随意丢下的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行业也在繁荣发展,同时建筑行业也借助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蓬勃前进.在能量的消耗中,建筑产业的耗能较大,而其中暖通空调的耗能占据了大多数.暖通空调的
毛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1982年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获工学硕士学位.他原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现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上上,已经围绕互联网技术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也就是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区别与传统的实体经济,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建立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