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法指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意的理解与把握,命题时主要就诗句中的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行考查。其二,古诗第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题,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等。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实际上都考查同学们对诗句意义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考查方法一般有鉴赏评价,或赏析古诗的表现手法,或赏析诗人的情感,或赏析诗人用语的风格技巧。
对于中考古诗赏析题命题意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诗赏析题的考查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复习。如果我们对中考古诗赏析题的设题再作剖析,还可以有以下的进一步发现:
古诗赏析第一题对于诗意理解的考查,多从如下几个角度去命题:
1.诗歌意象特点的概括。
2.诗歌意象内容的提炼。
3.诗句语言的理解。这类问题一般重点考查在语境中对部分诗句的理解。
古诗赏析第二题侧重对古诗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的赏析。就目前的考查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感悟诗人情怀、分析诗句和表现手法、鉴赏诗句语言等。无论哪一类赏析,都需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意蕴的前提下去作具体分析。
除了了解诗歌赏析题的考查形式外,在古诗赏析的备考复习中,我们还要掌握有效读诗的方法。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解诗意。所谓解读诗意,即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诗句的大意。在通读诗句的过程中,要抓住一切能助于读通诗歌的信息,如诗题和注释等。
第二,析手法。很多诗歌尤其绝句的三、四句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往往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呈现其欲表达的内容。诗歌赏析中,对于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由表及里地把握诗句的内涵和深入理解诗人用笔的意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不一而足,我们应掌握常见的几大类,如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诗歌的描写手法(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想象等),诗歌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第三,悟情感。读懂一首诗歌的标准当是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体悟诗人情感的方法有:
1.分析结句。诗歌有起承转合之说,所谓结句即诗句之“合”,它是诗人“感发意志”“体物写情”的关键。诗歌的结句,是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重心所在。
2.寻找诗眼。所谓诗眼,指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涵的警策或精练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诗眼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含有某种哲理的字词句,是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字词句。
3.理解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等,梅花象征高洁、坚贞、高雅等。如王冕《白梅》中“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透露出诗人那高洁脱俗的品格。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请你体会“问余何意栖碧山”这样写的妙处。
2.请你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太白峰
李 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 远
杜 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1.请你解释古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欣赏古诗的尾联。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的色彩?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诗歌中“湿衣”的细节描写?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请你运用修辞角度赏析本句。
2.请你体会诗歌尾联的表达艺术效果。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圣泉宴
王 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意的理解与把握,命题时主要就诗句中的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行考查。其二,古诗第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题,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等。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实际上都考查同学们对诗句意义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考查方法一般有鉴赏评价,或赏析古诗的表现手法,或赏析诗人的情感,或赏析诗人用语的风格技巧。
对于中考古诗赏析题命题意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诗赏析题的考查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复习。如果我们对中考古诗赏析题的设题再作剖析,还可以有以下的进一步发现:
古诗赏析第一题对于诗意理解的考查,多从如下几个角度去命题:
1.诗歌意象特点的概括。
2.诗歌意象内容的提炼。
3.诗句语言的理解。这类问题一般重点考查在语境中对部分诗句的理解。
古诗赏析第二题侧重对古诗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的赏析。就目前的考查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感悟诗人情怀、分析诗句和表现手法、鉴赏诗句语言等。无论哪一类赏析,都需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意蕴的前提下去作具体分析。
除了了解诗歌赏析题的考查形式外,在古诗赏析的备考复习中,我们还要掌握有效读诗的方法。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解诗意。所谓解读诗意,即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诗句的大意。在通读诗句的过程中,要抓住一切能助于读通诗歌的信息,如诗题和注释等。
第二,析手法。很多诗歌尤其绝句的三、四句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往往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呈现其欲表达的内容。诗歌赏析中,对于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由表及里地把握诗句的内涵和深入理解诗人用笔的意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不一而足,我们应掌握常见的几大类,如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诗歌的描写手法(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想象等),诗歌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第三,悟情感。读懂一首诗歌的标准当是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体悟诗人情感的方法有:
1.分析结句。诗歌有起承转合之说,所谓结句即诗句之“合”,它是诗人“感发意志”“体物写情”的关键。诗歌的结句,是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重心所在。
2.寻找诗眼。所谓诗眼,指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涵的警策或精练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诗眼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含有某种哲理的字词句,是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字词句。
3.理解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等,梅花象征高洁、坚贞、高雅等。如王冕《白梅》中“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透露出诗人那高洁脱俗的品格。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请你体会“问余何意栖碧山”这样写的妙处。
2.请你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太白峰
李 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 远
杜 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1.请你解释古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欣赏古诗的尾联。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的色彩?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诗歌中“湿衣”的细节描写?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请你运用修辞角度赏析本句。
2.请你体会诗歌尾联的表达艺术效果。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圣泉宴
王 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