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阅读方法当,古诗赏析就很棒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法指津】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古诗词考查的比重,试题的呈现形式变得灵活多样,试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无论中考古诗鉴赏的材料如何选择,问题的设置如何变幻,其考查的能力和价值取向都是基本不变的。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命题中某些共同的特点。其一,古诗第一题着眼于从整体上对诗歌诗意的理解与把握,命题时主要就诗句中的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行考查。其二,古诗第二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题,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等。这些看似不同类型的问题,实际上都考查同学们对诗句意义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考查方法一般有鉴赏评价,或赏析古诗的表现手法,或赏析诗人的情感,或赏析诗人用语的风格技巧。
  对于中考古诗赏析题命题意图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诗赏析题的考查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复习。如果我们对中考古诗赏析题的设题再作剖析,还可以有以下的进一步发现:
  古诗赏析第一题对于诗意理解的考查,多从如下几个角度去命题:
  1.诗歌意象特点的概括。
  2.诗歌意象内容的提炼。
  3.诗句语言的理解。这类问题一般重点考查在语境中对部分诗句的理解。
  古诗赏析第二题侧重对古诗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的赏析。就目前的考查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感悟诗人情怀、分析诗句和表现手法、鉴赏诗句语言等。无论哪一类赏析,都需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意蕴的前提下去作具体分析。
  除了了解诗歌赏析题的考查形式外,在古诗赏析的备考复习中,我们还要掌握有效读诗的方法。真正读懂一首古诗,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解诗意。所谓解读诗意,即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诗句的大意。在通读诗句的过程中,要抓住一切能助于读通诗歌的信息,如诗题和注释等。
  第二,析手法。很多诗歌尤其绝句的三、四句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往往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呈现其欲表达的内容。诗歌赏析中,对于诗句表现手法的分析,有利于我们由表及里地把握诗句的内涵和深入理解诗人用笔的意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不一而足,我们应掌握常见的几大类,如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诗歌的描写手法(衬托、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想象等),诗歌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第三,悟情感。读懂一首诗歌的标准当是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体悟诗人情感的方法有:
  1.分析结句。诗歌有起承转合之说,所谓结句即诗句之“合”,它是诗人“感发意志”“体物写情”的关键。诗歌的结句,是诗人抒情、言志、阐理的重心所在。
  2.寻找诗眼。所谓诗眼,指诗歌中揭示主旨或艺术内涵的警策或精练之语,是诗歌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诗眼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含有某种哲理的字词句,是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字词句。
  3.理解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等,梅花象征高洁、坚贞、高雅等。如王冕《白梅》中“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透露出诗人那高洁脱俗的品格。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请你体会“问余何意栖碧山”这样写的妙处。
  2.请你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太白峰
  李 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 远
  杜 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1.请你解释古诗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欣赏古诗的尾联。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的色彩?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诗歌中“湿衣”的细节描写?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请你运用修辞角度赏析本句。
  2.请你体会诗歌尾联的表达艺术效果。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圣泉宴
  王 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其他文献
【模拟新题】  1.题目:“那一天,你真美!”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点拨】  发现与感悟身边人物的美好,一直是中考命题关注的方向,此题正好把握住了这一命题趋势。“那一天”,强调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若选择某个传统节日、人物生日等重要日子,下笔自然会容易一些;“真美”是对人物由衷的赞美,这种美显然不是简单地指人物的外貌,或许他原本并
【导引语】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元朝人乔梦符有“豹尾”之说,结尾要像“豹尾”,结实、有力。明朝人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留恋,若难遽别。”这些都道出了结尾的特殊作用。精彩的结尾,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下面从中考满分作文中归纳出几种扮靓文章结尾的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结尾扣题,画龙点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随着语文学科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占语文试卷总分值2/5左右的作文,对考试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要想在中考中胜出,作文绝对不能出问题。然而,考场如战场,时间特别紧张,可谓分秒必争,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很难做到。下面,就来给同学们介绍中考作文制胜十大秘籍,相信一定会给你带来帮助。  秘籍一:  立意新颖—— 一步之外有洞天  所谓
【摘要】作为一所小学,暨阳学校十分提倡不断丰富学生的阅历,开拓学生文化视野,锻炼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采取了各项措施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其中最有力、有效的莫过于班级图书角了,它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接下来我将就如何利用班级图书角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其相关举措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
园子再小,也要栽柳。  园子本是教书楼,他本是一位语文老师。如今学校不再,他成了守园人。  不再上讲台侃侃而谈,他如今一顶凉帽,一把钉锄,给这园子锄锄草,活脱脱一位农民大爷,黝黑的面容上一双明眸倒炯炯,一如他曾经的样子。  一株柳吸收日间阳光,夜间月华,几年来,倒也苍劲挺拔,容得下一人斜倚。他时而卧,时而倚,捧一本唐诗宋词读得津津有味。  风是柳的情人,一至春日,柳必垂,风必穿花拂柳而来,吹乱了他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感到害怕的一部分考试内容,关于课内文言文,只要学生肯下功夫,多读多记,一般都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课外文言文,有些学生是“谈虎色变”,还没仔细看已是怕上心头,其实课外文言文只是课内文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笔者就做课外文言文谈以下几点:   一、阅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
考前聚焦  南京师大骆冬青教授多次指出:“只有注意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裁剪,巧妙构思,才能使短小的‘记叙’类文章焕发光华。”确实,考场作文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得在构思上多下功夫。  古人云:“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倘若叙事类文章(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和小小说)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下面介绍两种
进了旅馆我就脱了衣服进去洗澡。一边泡着热水,一边愤愤地喝着啤酒。她随后也进来了,于是两个人就横躺在浴缸里默默地喝着啤酒。但是怎么喝都没有醉,也不想睡。她的肌肤细白滑润,脚的线条特别美丽。我一赞美她的脚,她就害羞地道了一声谢谢。  但是上了床,她就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她的身体配合着我双手的移动而敏感地反应着,扭动着身躯,并且发出 声音。当我进入她的里面时,她的指甲就嵌入我的背。快要达到高潮的顶点时,
人们只羡慕苍鹰翱翔天际,却不知道它惊心动魄的重生;人们只听到夏蝉吟唱炎阳,却未曾见它接踵而至的蜕皮……  小桥流水边,是两株并不茂盛、更不显眼的桑树。叶片如心,叶柄无力。这桑树只不过是在这苟延残喘罢了,和我又有什么分别呢?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别样的香甜味,难道是这桑树散发的味道?我慢慢走近,凑近鼻子,却惊艳了我的双眼。一片其貌不扬的桑叶上竟然有——一只茧。更令我惊奇的是,这只茧上居然有一道缝。难道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我们把无限憧憬的目光投向2020年这个辉煌里程碑的时候,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与全面小康所代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相伴的是,一幅全民族精神升华的壮丽画卷正在我们面前渐次展开。让我们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谱写新时代的精神史诗吧!  1.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按要求答题。(数据来源:《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