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送酒窖再卖酒 洋葡萄酒变幻营销魔方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la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尔兹
  
  整个舞蹈过程中,大部分都在不停的旋转。舞曲轻快,明朗动人,舞步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比其他舞步更有诗意,更温文尔雅。
  剑指高端的卖法是否更有诗意,更温文尔雅?
  
  目前,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支出仅为啤酒、白酒和乳制品的1/6,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使众多洋葡萄酒商一直盯着这块大蛋糕,但销售量一直不是太理想,2005年中国销售葡萄酒约43万吨,其中进口葡萄酒约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0%。2006年也不过如此。
  目前大多数洋葡萄酒销售走的是夜场和商超大卖场,夜场销售非常有限,而在大卖场里,国产品牌更受欢迎。有人曾经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大型超市进行调查后发现,进口酒品牌分散,认知度低,品种轮动明显,很多产品时隔一年便销声匿迹。在北京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进口酒种类甚至超过国产酒,但走货较慢,顾客大多限于外国人和海归人士,国内消费者很少光顾。主要是因为进口酒品牌在中国市场缺少长期的市场战略,市场投入大多靠代理商独自负担,而代理商因产品线过宽,除了有限的特价活动外,无法实施广告和日常促销,对消费者的推拉作用都很弱。以美国ASC精品葡萄酒公司(2005年占中国葡萄酒总进口量的20%,其中高档酒进口量占全国的35%)为例,其只有260名员工,却独家代理全球80多个葡萄酒园的多达800多款产品。
  还有,高昂的渠道成本造成进口酒售价偏高。进口酒平均售价高于80元,而国产酒中仍有很多价格在10~40元的产品。据代理商反映,进口酒的加价幅度可高达5倍,而国产酒的加价幅度约为1~2倍。此外,外国品牌最大的问题还是无法适应中国的销售渠道。尽管卡斯特和芝华士等企业在加强了广告和渠道投入后小有成效,但是,更多外国厂商觉得把钱花在进店费、开瓶费、促销费上面是不可思议的,他们更相信产品推广应该依靠质量和悠久的品牌,不知道如何驾驭中国复杂的经销商体系和割裂的区域市场。
  同时,大多数国外的葡萄酒企业规模很小,通常难以支持高额的市场投入,销量上不去是一个大问题。于是,老外急了,一个被标榜为新的营销模式—先送酒窖再卖酒被引入中国。但这一新的营销模式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还是一个问号!
  先送酒窖再卖酒的目的是锁定高收入阶层,用IWCPA国际葡萄酒文化促进组织中国总代表李兆云的话说是高门槛锁定客户。IWCPA的目的是在中国培育出一个数量巨大的钟爱葡萄酒的人群。其实,这和烟台长城搞的葡萄酒俱乐部以及张裕的葡萄酒论桶卖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为了在终端锁定高消费者,拉动葡萄酒的终端消费。可是,不要忘了具备消费潜质并有可能成为长期客户的人能有多少,再说,就是有,不也早被国内葡萄酒拉去了。可能在国外,先送酒窖再卖酒能够挽留或者拉拢客户。可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和国外不同,老外想把此法嫁接到中国,可能嫁接出的果子也不会太甜美!烟台长城及张裕的效果就是最大的说明!
  不过,这种营销模式被引入中国将会对中国的葡萄酒高端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葡萄酒高端产品竞争加剧,高端市场争夺战将会此起彼伏。也从侧面说明了大批洋酒开始直接强攻中国市场的信号。随着对外开放和各地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的葡萄酒市场需求的吸引,国际葡萄酒企业加快了挺进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步伐。葡萄酒“中外大战”将拉开序幕,国内外葡萄酒巨头将展开会战。千军万马战高端,高端市场将会成为争夺的焦点,进口葡萄酒冲击高端市场,将会使今年葡萄酒市场发生重大的变化。我国葡萄酒企业的竞争环境将要发生急剧变化,这不能不对国内葡萄酒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洋酒想用先送酒窖再卖酒的营销模式挤占高端市场,在短期内也不会有大的成效!最终,还是和国内葡萄酒打价格战!
  但是,先送酒窖再卖酒的营销模式也给我们葡萄酒企业敲响了警钟,“洋酒”可能还将继续变幻营销魔方,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仍是中外葡萄酒企业关注的焦点。品牌印象成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主要决定因素,而中国市场素有“渠道为王”之说。中国葡萄酒主要是通过代理商的网络进入到终端市场。葡萄酒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将更为重要,直控市场对于企业实力和操作技巧的要求相当高。这就要求中国葡萄酒企业不断地创新,特别是渠道创新,或叫营销模式的创新。因此,必须进一步开发和整合渠道资源。渠道是营销的高速公路。如何开发和利用渠道网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人曾做过尝试,就是在云南将现成的酒水销售网络与茶厂的销售网络连接互动。因为云南茶的生产量在全国数一数二,这样做使不同行业的渠道进行了连接融通,使进入者双方都能受益,并都节省了各自的资源,使利益实现了最大化。这种模式是一种相互渗透、互动化的模式。笔者认为,无论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葡萄酒都必须寻求市场切入点,找到突破口,才能通过营销的魔变,化腐朽为神奇!
其他文献
我国少数民族喜欢饮酒,他们的饮酒方式多种多样,别有一番风情。  饮咂酒:这是羌族独特的饮酒方式,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个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山栏酒:海南等地的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临门,便以自制的山栏酒为客人接风洗尘。他们饮酒分三个阶
期刊
喝伏特加,对俄罗斯的高加索人而言,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专利”。在高加索多利布希地区,只要一谈到伏特加,男女老少,一个个都是眉开眼笑,一起豪饮伏特加,好像就是一种最美的生活享受。这是我前些时候走马高加索多利布希村的感受。    如果说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那么多利布希村则是长寿之村,这里人平均寿命达90岁。按照我的习惯思维,长寿之村的人应该不是嗜酒者,但却出乎我的意料,这个村的人几
期刊
男人们晚上在外边聚会喝酒后,常常忘了时间。为了防止回家夫人抱怨,总是想出各种理由解脱自己,但无论什么理由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没有一个说怪自己的,都强调客观原因,往往都这么说:    ●评功摆好故弄玄虚型  —“我早就想回来了,结果参加宴会这帮人没有一个张罗走的,给我急得……咱是陪客的不能先走啊,你说我是多顾家的人啊,这给我急的……”  ●通过撒谎转移斗争大方向逃避追查型  —本来去喝酒了回家却说:
期刊
酒,最能使骚人墨客激发灵感如泉;酒,又能让英雄俊杰勃发豪气干云。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借酒发疯所说的醉语的话,不妨让我慢慢道来。  “孤峰自耸出层峦,水落平江第一关。渔渡石梁清可数,帆如鸥立影相连。山光为我开生面,酒债频偿资杖前。记得他时归隐处,小舟常泛月波前。”这首《河伏山》诗,是清代诗人唐祚培在誉为“湘西七十二寨,河伏第一关”的风水宝地居住经年,对其山川形胜的彩笔渲染,传神勾勒。  沿桃源常德高
期刊
《辽沈晚报》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初中16岁男孩小贝过生日,恰巧爸爸公出,妈妈把好吃的东西买足并摆满餐桌后,又被宝贝儿子“请”到隔壁邻居家“回避”,说是因为时兴过生日开Party,家长在身边不方便,不自由……于是,开始时,她能听得见儿子的说话声、笑声及别的孩子对儿子的祝福声,她感到幸福;后来也听到了孩子们不断碰杯、干杯、罚酒及唱歌声……所以,这个妈妈“放心”了,到别屋子专心唠嗑去了,她竟放任孩子们一直
期刊
“水煮”起初不明其意,只知道“水煮鱼”很好吃,口齿留香之后,品味之中才悟到“水煮”之轻松,之纯粹,之真实。    酒之咖啡—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    咖啡是爱情,又浓又稠,苦中有甜,甜中有涩。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是唯一一部爱情巨著,不过,我讨厌那种哭哭啼啼的斤斤计较,再美好的感情和耐心也都在这无尽的解释和自怨自艾之中消磨光光了;《水浒传》里没有爱情,只有喝着大碗酒,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豪情;《三国演
期刊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病逝于南京。正寝入棺时,家人执意把两瓶茅台酒作为陪葬,以示他对酒的喜爱。一生嗜酒的许世友留下了许多喝酒的佳话。    爱喝酒,可以追溯到青少年    那时正值军阀混战,他的故乡大别山区常遭兵燹之灾,因此极盛行喝酒、练武之风。许世友所在的童子团,教他们练武的是何票玉师傅。何师傅爱喝酒,屁股后面常挂个酒葫芦,有时也让孩子们尝尝鲜,这样一来二往,许世友才知道酒为何物。后来,
期刊
没错,这场在西班牙索里亚省安布罗纳山谷举行的葬礼距今已经很久了,据考古专家分析,至少是在公元前2400年以前。   整个索里亚山谷中所有村庄的头面人物都来向这位尊贵的长老告别。亲人将长老的尸体和众多的陪葬品一起安放进墓室。为了让死者能够舒适地完成漫长的旅行到达另一个世界,陪葬品中还有几个陶罐。里面装着食物,还有—啤酒!    重要发现    除了为死者送行,葬礼通常还是整个地区的巫师、武士、长老以
期刊
近日,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造有限公司接到了一份来自韩国的特殊文件,经韩国知识产权局依照韩国有关法律及程序审核批准,该公司申请的“老龙口”汉字及汉语拼音商标,在韩国正式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至此,历经4个年头的“老龙口”商标跨国官司有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结局。新闻一经报道,即引起了包括酒界、商界、法律界等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从而,一个老话题被重新提到各位老总的会议桌上—如何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事件始末 
期刊
近几年来,中国消协、各省市消协一再宣称:酒店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是违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霸王条款。可是中国饭店协会一再出面力挺酒店这条“规定”为合理合法。直到最近北京的消费者将强收开瓶费的酒店告上法庭获得胜诉并判酒店退回开瓶费,而中国饭店协会仍不改初衷,再次表明支持酒店禁止酒水自带的做法。    “禁止自带酒水”之争议是由酒店对于酒水高额加价引起的。一般相同品牌、相同档次的白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