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教育?彰显生命价值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全校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彰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价值,树立“阳光自己每一刻,关爱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过一生”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适心理的方法,珍爱自己,关爱他人,乐观进取,健康成长;教育学生在面对突发灾害时,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护自救,积极创建快乐健康、安全文明的和谐校园。
  积极整合生命教育资源
  学校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中,在小学的语文、音乐、美术、科学、思德等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通过认知、实践、情感三个层次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欣赏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学校要求成立生命教育资源研究开发小组,因时制宜,编制校本教材,专门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畅通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渠道和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渠道,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等各种资源,努力打造立体化、多方位的生命教育格局,使学生认识生命、感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校将已有的特色活动加入生命教育,如艺术体操—生命的舞蹈、少年交警—生命的敬畏、书法教育—生命的共振、消防演练—生命的保护、关爱动物—生命的传递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加真切、更为丰盈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提升教师生命教育水平
  优化教学管理是生命教育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深入学习生命教育有关理论与经验,做到在教育教学计划中安排生命教育,钻研教材联系生命教育,备课时设计生命教育,教学中体现生命教学,评课时涉及生命教育,教研时研究生命教学。同时将生命教育纳入校本教研活动中,并要求全体教师分学科、分年级段开展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及时总结、分析、探究、交流,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专业水平,为生命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以德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校情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创造性地集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升旗仪式、办主题黑板报、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蕴涵革命传统的故事等一系列宣传生命教育活动,将民族精神、生命教育理念注入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中,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校园文体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生命与自我和谐、生命与社会和谐、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学校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时,先是将心育课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各班建立了心理信箱,成立了心语小屋咨询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挖掘心育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写在教案上,定期检查学习笔记,随时随地以不同方式进行交流。
  学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加强生命教育:一是人性化教育。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敬的师生关系,教研人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的讨论性问题,要求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二是个性化教育。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发散性的思维、标新立异的答案。学校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有信心去思考,重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给学生心理支持,帮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
  多面拓展生命教育领域
  学校将生命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利用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结合学校开展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活动,让生命教育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在每一次的关爱和辅导中,渗透在每一次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渗透在每一次交流和自我学习中,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生命教育的激情,洋溢在一面面橱窗、板报和墙壁上,在教室内外贴满学生们自制的励志标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彰显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信自强”的精神,并起到互相鼓励的作用。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消防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开拓和创新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每学期开展生命教育周活动、父母的微课堂、“关爱残疾人 感知生命的坚强”主题活动、树立“生命墙”等专题活动,督促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进而达到个体生命价值的升华。
  【董德平,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高立凤
其他文献
北宋名相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豁达淡化得失;倾心办学教育英才,修身正心教化世人。而建于“义庄”“义学”旧址的苏州市景范中学,沿袭千年义学文脉,依托“义庄文化”,形成了以“先忧后乐”为核心的“景范校园文化”。独特的校园文化,成为景范德育工作的立身之本。学生在这里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后,被打上了独特的烙印:他们继承了范公“先忧后乐”的精神,成为了拥有千年义学文脉的景范学子。  苏州市景范中学1998届毕业
最近思域火了,秒天秒地的號称百万以下没有对手,网友玩的也不亦乐乎。其实,如果不是Civic Type-R,多数的小钢炮都可以对1.5T思域实现秒杀。小钢炮究竟是啥呢?说白了就是高性能版的紧凑级车,不仅要好开,还要好听!个人感觉,眼前的这款车的声浪绝对可以跻身“最佳”之列,它就是奥迪RS3。  奥迪RS3算得上是这世界上五个手指都可以数的过来的直列5缸发动机的性能车,相比A45 AMG,RS3或许在
烟台,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之一。这座古城位于胶东半岛,犹如一道亮丽的彩虹横跨在黄海与渤海之间。这里四季分明,景观既有南方的秀丽,又有北方的豪迈。四月来到烟台,恰恰体会到春的沁凉,但足以让我对它着迷不已:波光粼粼的海水,清爽中带着湿咸的空气,雕塑般挺阔的劲松,千姿百媚的郁金香。春天如此秀美,冬天却有着“雪窝”之称,漫天飞雪和平流雾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走进烟台,仿佛置身于立体的画作中:洁白的海
近几年,中职德育一直在困境中突围:一方面,随着中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生源呈现出低端化、复杂化特征,德育任务不断加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德育理念、德育师资、德育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德育实效性不强。中职德育突出重围的现实路径在何方?面对困惑、背负压力,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迈开了创新性的探索步伐:在全校开设德育收视课程,即全校学生每天第一节晚自习,在教室里集体收看学校制作的德育视频节目,并完成
“专制”往往指独断专行。如果用在教师身上,也许我们想到的是这样一些情形:一言堂,对学生硬性灌输;横眉竖目,张口“必须”,闭口“不许”;班中大小事,班主任一人说了算……凡此种种,是将学生当作了“容器”,当成了机械执行命令的“机器人”。当然,这种情况许是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披着温柔外衣的“专制”。  【案例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邻居家的小伙伴》  师:你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矛盾呢?  
他是一位师长,在广州大学任教19年,幽默和蔼深受学生喜爱;他是一位学者,多年来一直潜心应用语言学及汉语语法研究,提倡经典诵读;同时,他是一位教育管理者,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以“努力办好广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正如他在《广州教育赋》中所写:“其作育也,有德智体美兼举,立我山河健儿,看南北东西诸区,达彼万家愿景。”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学者型教育管理者,广州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  :屈局长,
:顾名思义,财商教育与金钱相关。在美国,父母在孩子三岁时就开始教孩子辨认钱币了。但在我国,很多家长认为,过早让孩子接触金钱,“掉进钱眼儿”并不好。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艳:财商是一个人认识、创造和管理金钱(财富)的能力,它与智商、情商被称为现代人必备的“三商”。毋庸讳言,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有研究表明,5~12岁是对儿童进行财商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金钱观和消
德育本身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多要素与结构的结合体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过程具有探究性。当下,人们把德育看成是人与教育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德育整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的特性应与生态系统特性相吻合。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和重要的生
考了一天试,你筋疲力尽,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在梦里,这一年,你十七岁。你的眼中透着一股锐气,似乎能穿透一切险阻。可是,眼高手低的你从不愿意埋下头来辛勤耕耘,固执地认为自己的一身才气可以征服世界。你对自己说:“还好,我今年只有十七岁,以后的路还长。”接着,你继续没有方向地生活,幻想着二十七岁时意气风发的自己……  这一年,你二十七岁。这时的你,如波涛中的一片叶子,摇摆不定。今天学理财,明天练唱歌,后天
很多教师发现,教育案例精彩纷呈,看似信手拈来,恰如“神来之笔”,然而,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再次呈现,或再实践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未能真切地解剖教育案例实践,领悟其教育的真谛。  比如,陶行知大师“四颗糖”的教育故事已经成为经典,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