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上56~58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数学思考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圆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
1. 运动中的圆。
师(手拿玩具):一根绳子,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捏在手里。如果绳子捏住的一端固定不动,把小球快速甩一圈,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球运动的轨迹会呈什么形状?(圆形)谁愿意上来操作,验证一下。
小结:小球运动的轨迹是圆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圆。为学生认识圆积累感性经验,为学生理解圆的特征提供表象支持。
2. 物体上的圆。
师(出示风车):好看吗?美吗?它的形状是?(圆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出示光盘、茶叶盒等物品,解释圆与球的区别。
课件出示:
师:这是光盘、圆形玩具、钟面、橙子切面的画图,现在我把它们的边框取下来,就得到了大小不同的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圆蕴藏在生活之中,圆是圆形物体去伪存真,不断概括、抽象的结果。
3.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板书课题)
二、放在一定的背景中认识圆
1. 结合直线图形认识圆。
师: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引导得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是直线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是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不同,把圆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区分出来,实现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首次拓展。
2.在曲线图形中认识圆。
课件出示:
师:前面3个也是曲线图形。如果把它们放在口袋里,你会误认为圆,把它们给摸出来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样是曲线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圆的特征:没有凸凹,高度、宽度一样,封闭。
三、在多种画圆活动中体会圆的特征
1. 设想画法。
师:为了研究圆,我们需要画圆。你打算怎样画?还可以怎样画?
2. 尝试画圆。
师:圆规是画圆的专门工具。你能试着用它画一个圆吗?谁能谈谈用圆规画圆的体会?
3. 示范画圆。
教师示范画圆步骤。
4. 画一样大的圆。
要想每个人画的圆一样大,怎么办?大家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统一定为3厘米,画一个圆,好吗?
学生操作,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强调画圆的第一步骤:在直尺上测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让学生感悟:圆的大小是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的。另外,学生在初试画圆、教师示范画圆的基础上再次画圆,可以调整第一次画圆的不足,积累画圆的经验,逐渐形成技能。
5. 画很大的圆。
师: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怎么办?
课件演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圆规画圆的局限性——不能画很大的圆,学习画圆方法的多样化。
6. 画圆比赛。
师:这叫钉绳工具。绳子的一头是钉子,另一头系着粉笔。我们用它进行画圆比赛吧?
找一名学生与教师同台比赛,其他学生当裁判。教师的钉绳工具,绳子没有弹性;学生的钉绳工具,绳子极富弹性。结果教师画的圆又快又好,学生画的圆又差又慢。
学生得出:要画好一个圆,除了当中一点不能动以外,绳子的长度还要保持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冲突中形成认知,印象深刻而又富有情趣。
四、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回顾画圆方法,沟通内在联系。
师:刚才大家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我在黑板上用钉绳工具画圆,这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固定一点,围绕一定的长度,旋转一周)
师:这里固定的一点,固定的长度,在数学上有专门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例2。
2.自学例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圆心(O)、半径(r)、直径(d),并将黑板上的圆分别画出半径、直径,标出O、r、d。相机讲解:圆内、圆上、圆外、圆上任意一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书、自学能力,渗透圆上有无数个点,圆是点的集合的知识。
3.巩固练习,内化认识。
(1)要求学生在自己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2)学生做58页“做一做”第1题。
(3)师:风车中,圆心在哪里?半径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文字表述,通过画、辨认、度量等活动,内化认识,建立认知结构。
五、探索规律,洞悉圆的特征
1. 出示要求,明确探索方向。
师:圆里还藏着许多秘密,需要我们去发现。请拿出手中的圆形纸片。(课件出示)
师:你能找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圆心吗?找到圆心后,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圆心吗?(通过几次对折的办法,找到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找到圆心后,就好画半径、直径了,就好完成后面的研究任务了。
2. 学生逐题探究,再小组交流。
3. 集体讨论,资源共享。
师:关于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验证你的发现?你还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四个问题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对于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可以通过画或折来说明,也可以通过圆上有无数个点来推理说明;对于同一圆内,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来说明,也可以根据半径、直径的定义或画圆的原理来推理说明,并引导学生用d=2r和r=■表示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并有无数条对称轴,可以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解释。
学生探索出直径、半径的关系后,相机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第(2)小题。先让学生独立画,再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5厘米,画后与同学交流,发现自己画的圆大,从而自我否定,自行修正。
【设计意图】放手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使学生对圆的认识得以完善、升华。这一环节,学生只要实践、思考,就会有收获,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学以致用,解释生活现象
正因为圆有这些特点,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课件展示)
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58页“做一做”第4题)
师:如果把风车看做车轮,我们想象一下,在地面上滚动时会怎样?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反过来考虑,如果车轮不做成圆形,会怎样?(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这道题目能够融会学生今天的所学,贯通他们的知识,把数学模型推向生活,从而学会解释生活现象。
七、全课总结,评价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怎样评价?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省府路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数学思考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圆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
1. 运动中的圆。
师(手拿玩具):一根绳子,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捏在手里。如果绳子捏住的一端固定不动,把小球快速甩一圈,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球运动的轨迹会呈什么形状?(圆形)谁愿意上来操作,验证一下。
小结:小球运动的轨迹是圆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圆。为学生认识圆积累感性经验,为学生理解圆的特征提供表象支持。
2. 物体上的圆。
师(出示风车):好看吗?美吗?它的形状是?(圆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出示光盘、茶叶盒等物品,解释圆与球的区别。
课件出示:
师:这是光盘、圆形玩具、钟面、橙子切面的画图,现在我把它们的边框取下来,就得到了大小不同的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圆蕴藏在生活之中,圆是圆形物体去伪存真,不断概括、抽象的结果。
3.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板书课题)
二、放在一定的背景中认识圆
1. 结合直线图形认识圆。
师: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引导得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是直线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是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不同,把圆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区分出来,实现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首次拓展。
2.在曲线图形中认识圆。
课件出示:
师:前面3个也是曲线图形。如果把它们放在口袋里,你会误认为圆,把它们给摸出来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同样是曲线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圆的特征:没有凸凹,高度、宽度一样,封闭。
三、在多种画圆活动中体会圆的特征
1. 设想画法。
师:为了研究圆,我们需要画圆。你打算怎样画?还可以怎样画?
2. 尝试画圆。
师:圆规是画圆的专门工具。你能试着用它画一个圆吗?谁能谈谈用圆规画圆的体会?
3. 示范画圆。
教师示范画圆步骤。
4. 画一样大的圆。
要想每个人画的圆一样大,怎么办?大家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统一定为3厘米,画一个圆,好吗?
学生操作,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强调画圆的第一步骤:在直尺上测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让学生感悟:圆的大小是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的。另外,学生在初试画圆、教师示范画圆的基础上再次画圆,可以调整第一次画圆的不足,积累画圆的经验,逐渐形成技能。
5. 画很大的圆。
师: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怎么办?
课件演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圆规画圆的局限性——不能画很大的圆,学习画圆方法的多样化。
6. 画圆比赛。
师:这叫钉绳工具。绳子的一头是钉子,另一头系着粉笔。我们用它进行画圆比赛吧?
找一名学生与教师同台比赛,其他学生当裁判。教师的钉绳工具,绳子没有弹性;学生的钉绳工具,绳子极富弹性。结果教师画的圆又快又好,学生画的圆又差又慢。
学生得出:要画好一个圆,除了当中一点不能动以外,绳子的长度还要保持不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冲突中形成认知,印象深刻而又富有情趣。
四、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回顾画圆方法,沟通内在联系。
师:刚才大家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我在黑板上用钉绳工具画圆,这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固定一点,围绕一定的长度,旋转一周)
师:这里固定的一点,固定的长度,在数学上有专门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例2。
2.自学例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圆心(O)、半径(r)、直径(d),并将黑板上的圆分别画出半径、直径,标出O、r、d。相机讲解:圆内、圆上、圆外、圆上任意一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看书、自学能力,渗透圆上有无数个点,圆是点的集合的知识。
3.巩固练习,内化认识。
(1)要求学生在自己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2)学生做58页“做一做”第1题。
(3)师:风车中,圆心在哪里?半径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文字表述,通过画、辨认、度量等活动,内化认识,建立认知结构。
五、探索规律,洞悉圆的特征
1. 出示要求,明确探索方向。
师:圆里还藏着许多秘密,需要我们去发现。请拿出手中的圆形纸片。(课件出示)
师:你能找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圆心吗?找到圆心后,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圆心吗?(通过几次对折的办法,找到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找到圆心后,就好画半径、直径了,就好完成后面的研究任务了。
2. 学生逐题探究,再小组交流。
3. 集体讨论,资源共享。
师:关于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验证你的发现?你还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四个问题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对于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可以通过画或折来说明,也可以通过圆上有无数个点来推理说明;对于同一圆内,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来说明,也可以根据半径、直径的定义或画圆的原理来推理说明,并引导学生用d=2r和r=■表示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并有无数条对称轴,可以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解释。
学生探索出直径、半径的关系后,相机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第(2)小题。先让学生独立画,再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5厘米,画后与同学交流,发现自己画的圆大,从而自我否定,自行修正。
【设计意图】放手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使学生对圆的认识得以完善、升华。这一环节,学生只要实践、思考,就会有收获,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学以致用,解释生活现象
正因为圆有这些特点,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课件展示)
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58页“做一做”第4题)
师:如果把风车看做车轮,我们想象一下,在地面上滚动时会怎样?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反过来考虑,如果车轮不做成圆形,会怎样?(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这道题目能够融会学生今天的所学,贯通他们的知识,把数学模型推向生活,从而学会解释生活现象。
七、全课总结,评价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怎样评价?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省府路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