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粉中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标准物质的研制

来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制小麦粉中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标准物质.方法 利用天然污染交链孢霉毒素的小麦样籽粒制备,按照规定的定值程序,形成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小麦粉中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标准物质.结果 研制成功2个不同浓度水平的小麦粉中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标准物质,并获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标准号:GBW(E)100547和GBW(E)100548].结论 该标准物质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天然污染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的小麦粉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为我国开展粮食中新型真菌毒素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提供重要方法学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研制婴儿配方奶粉中双酚A、双酚S、双酚F和双酚AF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候选物,为后续进一步形成基体标准物质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学参考,填补该方面的研究空白.方法 选择市售婴儿配方奶粉为样品基质,采用加水溶解、标准添加、均质、干燥、粉碎、筛分和分装等工序制备标准物质候选物,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目标物含量测定.随机抽取25瓶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采用F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室温25℃下放置0、1、3、6和12个月、60℃下放置0、1、3、5和7 d后分别对候选物样品进行测定,通过一元线
慢性难愈合创面再生潜能细胞不足或难以被激活,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较弱,导致创面愈合过慢,病程较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自创立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创面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梳理了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相关机理,以期扩大MEBT/MEBO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服务于更多患者.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is a popular modulatory technique for the noninvasiv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diseases.Unfortunately,current modulation strategies are only modestly effective.The literature provides s
目的 基于我国历年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的食品类别、风险类型及风险因子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开展重大活动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分级方法研究,为构建科学高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整理我国2002-2017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数据,统计分析风险因子的发生可能性及风险结局的严重性,参考澳新风险评估方法评估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风险级别.结果 食源性疾病涉及高风险食品类别和发生占比主要是蔬菜及其制品(29%)、肉及肉制品(26%)、水产及其制品(17%)、粮食及其制品(10%)、菌类及其制品(8%).微生物性中
目的 考察市售5个国产品牌和2个进口品牌的MRS琼脂培养基对乳酸菌的培养效果,比较国内外不同品牌培养基的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螺旋涂布计数的方法,对3株GB 4789.28-2013中规定的乳酸菌和9株非国标规定乳酸菌(包括标准菌株和实验室分离菌株)在5个国产品牌和2个进口品牌的MRS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定量测定.通过比较不同品牌培养基对不同菌株的生长率,对各品牌培养基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GB 4789.28标准菌株在不同品牌MRS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率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培养基存在质量问题.从益生菌粉中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西藏自治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6 390起,累计发病38 797人,死亡134人.在病因明确的3 572起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导致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2.01%(12 738/24 491);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4.96%(
目的 研究食品接触材料聚氯乙烯(PVC)中纳米氧化锌(ZnO-Np)迁移特性.方法 制备ZnO-Np含量为1%w/w的PVC/ZnO-Np复合材料;利用单颗粒系统串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Sp-ICP/MS)对ZnO-Np迁移过程中的粒径变化进行测定及分析;在20℃、40℃和70℃下对食品模拟物3%乙酸和95%乙醇中的总Zn含量进行ICP/MS测定,以此分析ZnO-Np特定迁移量、迁移率、纳米粒径和迁移形态.结果 复合材料中ZnO-Np的初始含量为8.43 g/kg.迁移实验中ZnO-Np在时间点的特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牧场生牛乳中致病菌污染情况和细菌耐药特征.方法 对2019年9-11月采集自43家不同地区牧场的53份生牛乳样品进行6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株开展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结果 53份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分别为62.26%(33/53)、20.75%(11/53)、5.66%(3/53)和3.77%(2/53),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未检出.选取117株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其中58株菌耐药,总体耐药率为49
目的 为探究鲜切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及耐药现状,采集北京五城区零售鲜切果蔬样品进行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及耐药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方法,分别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目标菌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测定,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筛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果 北京市五城区零售326份鲜切果蔬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率分别为15.34%、1.84%、0%、9.
达原饮是治疗湿邪伏于膜原证的代表方,首载于《温疫论》,为明代医家吴又可创制的治疫名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邪郁肺证的治疗中亦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基于“中华医典(V5.0)”软件及“中医古籍数据库”“国医典藏”数据库,以“达原饮”“达原散”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古籍原文进行标引整理、统计分析及考证,对“达原饮”从组成剂量、药味基原炮制、功能主治、制法服法及现代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古今文献收集与分析,以期为达原饮的现代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结果 发现组成上,多数医籍依照原方药物组成,部分医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