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促进行业特色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方法]以合作性研究机构(智库)为例,分析智库的运行模式与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发展的建议。[结果]当前智库在运行中存在高校参与度不深、成果评价机制不完善致使人员积极性不强、智库协同性不高、研究成果缺乏应用渠道等问题。[结论及建议]行业特色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和发展应完善智库模式从而激发高校活力、完善科研评价机制从而激发人员积极性、加強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合作交流、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健全经费及信息数据保障制度。
关键词:高校;行业特色;智库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84
智库(Think Tank)也称智囊机构、智囊集团,是指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经济、社会、科技和外交等领域问题时,提供理论、策略方法等的机构,智库对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治理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情况,需要应用新理论、新方法帮助解决,借助社会学科的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对政策问题进行研究调研,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形成一种决策过程的常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在党中央的精神指导下,我国智库建设发展迅速,形式多样,在政策咨询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学者基于实证研究得出当前中国智库的总数约为2400个,其中高校智库约为700个。然而,我国智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服务效果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智库存在规模小、力量较为分散、定位不明晰、成果质量不高以及实践性不强等问题。
行业特色型高校专业分布集中,特色学科优势突出,行业背景显著,建设特色智库有助于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突出研究的特色与重点。建设特色智库无论是对于高校自身发展,还是对于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智库(研究所)的运行模式,并针对有待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促进智库平台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地方。
1智库组建
智库(研究所)管理人员一般由高校教授或部门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领导担任,由高校教师兼任秘书。除设置日常管理机构外,积极吸纳人才,组建智库:一方面秉持资源整合、开放吸纳的原则,整合校内资源,为研究所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优质的外部资源,聘请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企业高管等行业知名专家、资深人士及高校学者作为研究顾问;与其他研究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成为合作伙伴。
2智库咨询模式
2.1课题研究
常规课题研究。在本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内,明确2-3个专业研究方向,开展系列化的持续研究,并依此设计关联性的申报项目。
拓展共建课题研究。共建课题主要是在研究所专业研究方向、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题性系列研究,每批次共建课题项目,应保证一定比例的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强化合作课题研究。合作课题主要是本年度重点决策咨询研究项目范围内的内容;政府负责部门与研究所开展重大项目合作研究,鼓励政府部门、研究所、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及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共同开展力量多元化、要素保障多渠道、成果应用多向度的合作研究。
试点智库功能项目。围绕决策咨询研究、政策跟踪评估、市情民意调查等方向,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智库功能建设试点。围绕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热点、重点的决策需求大的领域,选择研究力量强、学科基础好、配套保障足的研究所,综合审议确定试点所,给予配套支持,探索智库建设的创新机制。
2.2学术交流活动
为提升智库的服务能力,开展智库功能建设主题培训,培训主题包括:
(1)课题研究培训。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各智库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申请、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提升对决策咨询类课题的认知;(2)专题交流。由研究所申请和主办,就该所相关领域的热点、重点形成专题,以研究所名义发出邀请,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邀请行业管理部门、高校、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会,开展头脑风暴,全方位吸纳行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课题研究与行业结合的紧密度;(3)走访调研。由政府部门主导,根据当前国内城市发展现状、热点重点及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选题,于每年年初召开工作会议,与研究所商讨和制定调研计划,组织研究所专家赴全国各地就该主题进行調研,了解和借鉴国内各地先进水平及模式,取长补短。
2.3日常决策咨询任务
承接政府负责部门下发的决策咨询任务,邀请智库专家,就主题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通过这种形式,研究所专家参与公共政策的分析与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计划、方案、建议、政策措施等智力产品。
2.4拓展社会合作与服务
搭建了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的平台,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可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就政府部门在行业管理中的需求、企事业单位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等,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开展合作性研究。这种模式拓展了研究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提升研究所及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5智库成果推广
目前智库成果推广形式:课题研究类主要通过提交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稿给政府部门,期间政府负责部门与研究人员有对接和沟通,包括期初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思路设计、期中的沟通和交流,期末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稿撰写,加强了课题研究与地方产业结合的紧密度。同时,课题成果提交后,由政府负责部门对有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果进行转化,以决策参考的形式,报送上级领导。对于日常决策咨询任务,则主要由政府负责部门加工和整理,融入该机构的日常决策建议工作之中,为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服务。 研究所每年对所有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汇编,由政府负责部门组织,编写成果汇编册,同时筛选有价值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成果汇编册可便于资料留存和供各方参阅。
3存在问题
3.1高校缺乏深度参与
智库的设立与建设,主要是受政府行政驱动,高校在发展机制、研究内容、人员管理、成果实施等方面有待做更多的调适。研究所人员组成主要是学校教师兼职,缺乏专职人员,研究所的日常任務也主要政府根据需求来制定,缺少高校的深度参与。
3.2人员积极性不强
高校科研的重点在于基础研究,智库则主要面向地方产业及战略需求,偏向应用研究,相对于智库建设来讲高校的基础科学成果产出显得更重要。高校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课题级別和数量、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与数量、专著等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比较单一,而科研成果评价又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收入等密切相关。研究所的课题级别较低,吸引力不够,高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一些日常决策咨询事宜,激励不足,无法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到日常决策中来。
3.3智库协同性不高
在高校内部,机构协同力不足。尽管在高校内部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研究团队,但是研究团队往往“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在资源整合、协同合作方面缺乏动力,也缺少进行协同合作的有效机制,致使高校研究力量分散,智力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从高校外部来讲,虽然学校与行业联系紧密,但是,决策咨询类课题的研究一定要深入当地产业、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高校作为一所学校,很难调动和整合相关资源,因而研究常常是“浅尝辄止”。
3.4研究成果缺乏应用渠道
研究所成果转化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多局限在理论层面,与地方需求及行业需求脱节;二是研究对问题的原因探究及解释较多,而建设性地提出有实用价值的建议较少,部分研究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上,未能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的建议浮于表面,可行性较差;三是成果转化缺乏有效渠道,研究所缺乏成果推介的公共平台。
4建议
4.1完善智库模式,激发高校活力
完善智库服务的形式,与高校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1)建立重大决策问询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和参与制度,并通过成果评奖及各种学术荣誉等形式,对参与重大决策咨询的专家进行激励;(2)建立决策咨询服务购买机制。政府部门应将重大决策问询、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等纳入决策咨询服务购买范围,进行公开招标;(3)增加应用对策类课题立项比例。增加软科学和社科规划等项目中应用对策类课题的立项比例,适当向智库倾斜。
4.2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正确处理好高校智库建设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关系。在高校机构的考核中,把课题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价值——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解决地方需求作为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建立有利于智库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科学的分类评价。实施科学的分类评价标准,在成果评奖、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评比中增加应用研究成果的比重,激励更多人员投入应用研究。政策咨询建议及课题成果也可量化,在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与科研成果奖励中予以体现。
4.3加强合作交流
高校智库应与政府负责部门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加强与政府机构的联系。合作交流不是以体制类型、行政级别、规模大小来区分的,而是以推动现实问题的研究解决来进行整合的。借助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促进研究团队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根据课题需求进行深度合作。同时,构建智库内部研究团队的协作机制,并加强智库之间的合作。建立地方决策咨询的信息平台,平台包括智库专家库、行业需求库和成果共享库,实施信息和资源共享,有助于协作研究。
4.4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对应用类课题成果的评价应主要以成果转化以及转化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标准。在项目立项时,要求设立成果转化预期目标,在项目结束验收时,重点考核该成果转化目标有无实现。对成果转化突出的课题,应对研究人员进行奖励,完善该类课题的考核与奖励机制,增强研究的源动力。
搭建成果转换平台。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力所在,而影响力取决于成果的应用、推广以及宣传。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稿通过研究所提交政府部门,是常规性成果应用的平台。对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建议应建立“快捷传递通道”,避免优秀成果的过时和失效。除此以外,建立固定统一的成果发布渠道,如开展学术论坛、发布新闻、出版专门刊物等,宣传研究成果。联合地方社科院,举办论坛,征集论文,强化智库形象。
4.5健全保障制度
加大经费投入,规范经费使用。地方政府加大对软科学的财政投入,制定地区软科学支持计划;设置政策研究与促进奖,对决策建议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建立财政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及时、足额拨款。
提高软科学课题中科研人员的劳务费比例,使研究人员能够获得体现其智力付出的收益。保障人员待遇,防止人才流失,也能够吸引行业人才加入智库。
改善信息数据条件。智库在开展研究时,必须获取地方产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而政府是提供以上信息和数据的主要渠道。为提高研究质量以及实现智库间的协同,政府应搭建数据平台,推动数据信息共享,以及购买和依托行业性数据库,避免信息不对称给研究带来障碍,促进智库研究与地方实践紧密对接。
参考文献
[1]于今.中国智库发展报告:智库产业体系的构建[M].北京: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2]谷贤林.智库如何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以美国教育政策中心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04):3842.
[3]徐晓虎,陈圻.中国智库的基本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178184.
[4]封希德,赵德武.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7):910.
[5]邓丽群,钱宝英,李二斌.行业特色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1922.
[6]杨静,陈赟畅.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7):711.
[7]朱虹.探索高水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道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4(1):512.
关键词:高校;行业特色;智库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84
智库(Think Tank)也称智囊机构、智囊集团,是指由多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经济、社会、科技和外交等领域问题时,提供理论、策略方法等的机构,智库对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治理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情况,需要应用新理论、新方法帮助解决,借助社会学科的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对政策问题进行研究调研,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形成一种决策过程的常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在党中央的精神指导下,我国智库建设发展迅速,形式多样,在政策咨询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学者基于实证研究得出当前中国智库的总数约为2400个,其中高校智库约为700个。然而,我国智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服务效果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智库存在规模小、力量较为分散、定位不明晰、成果质量不高以及实践性不强等问题。
行业特色型高校专业分布集中,特色学科优势突出,行业背景显著,建设特色智库有助于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突出研究的特色与重点。建设特色智库无论是对于高校自身发展,还是对于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智库(研究所)的运行模式,并针对有待完善的地方提出建议,促进智库平台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地方。
1智库组建
智库(研究所)管理人员一般由高校教授或部门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领导担任,由高校教师兼任秘书。除设置日常管理机构外,积极吸纳人才,组建智库:一方面秉持资源整合、开放吸纳的原则,整合校内资源,为研究所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优质的外部资源,聘请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企业高管等行业知名专家、资深人士及高校学者作为研究顾问;与其他研究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成为合作伙伴。
2智库咨询模式
2.1课题研究
常规课题研究。在本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内,明确2-3个专业研究方向,开展系列化的持续研究,并依此设计关联性的申报项目。
拓展共建课题研究。共建课题主要是在研究所专业研究方向、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题性系列研究,每批次共建课题项目,应保证一定比例的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强化合作课题研究。合作课题主要是本年度重点决策咨询研究项目范围内的内容;政府负责部门与研究所开展重大项目合作研究,鼓励政府部门、研究所、市级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及重点开发区域之间,共同开展力量多元化、要素保障多渠道、成果应用多向度的合作研究。
试点智库功能项目。围绕决策咨询研究、政策跟踪评估、市情民意调查等方向,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智库功能建设试点。围绕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热点、重点的决策需求大的领域,选择研究力量强、学科基础好、配套保障足的研究所,综合审议确定试点所,给予配套支持,探索智库建设的创新机制。
2.2学术交流活动
为提升智库的服务能力,开展智库功能建设主题培训,培训主题包括:
(1)课题研究培训。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各智库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申请、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提升对决策咨询类课题的认知;(2)专题交流。由研究所申请和主办,就该所相关领域的热点、重点形成专题,以研究所名义发出邀请,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邀请行业管理部门、高校、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会,开展头脑风暴,全方位吸纳行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课题研究与行业结合的紧密度;(3)走访调研。由政府部门主导,根据当前国内城市发展现状、热点重点及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选题,于每年年初召开工作会议,与研究所商讨和制定调研计划,组织研究所专家赴全国各地就该主题进行調研,了解和借鉴国内各地先进水平及模式,取长补短。
2.3日常决策咨询任务
承接政府负责部门下发的决策咨询任务,邀请智库专家,就主题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通过这种形式,研究所专家参与公共政策的分析与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计划、方案、建议、政策措施等智力产品。
2.4拓展社会合作与服务
搭建了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的平台,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可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就政府部门在行业管理中的需求、企事业单位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等,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开展合作性研究。这种模式拓展了研究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提升研究所及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5智库成果推广
目前智库成果推广形式:课题研究类主要通过提交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稿给政府部门,期间政府负责部门与研究人员有对接和沟通,包括期初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思路设计、期中的沟通和交流,期末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稿撰写,加强了课题研究与地方产业结合的紧密度。同时,课题成果提交后,由政府负责部门对有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果进行转化,以决策参考的形式,报送上级领导。对于日常决策咨询任务,则主要由政府负责部门加工和整理,融入该机构的日常决策建议工作之中,为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服务。 研究所每年对所有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汇编,由政府负责部门组织,编写成果汇编册,同时筛选有价值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成果汇编册可便于资料留存和供各方参阅。
3存在问题
3.1高校缺乏深度参与
智库的设立与建设,主要是受政府行政驱动,高校在发展机制、研究内容、人员管理、成果实施等方面有待做更多的调适。研究所人员组成主要是学校教师兼职,缺乏专职人员,研究所的日常任務也主要政府根据需求来制定,缺少高校的深度参与。
3.2人员积极性不强
高校科研的重点在于基础研究,智库则主要面向地方产业及战略需求,偏向应用研究,相对于智库建设来讲高校的基础科学成果产出显得更重要。高校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课题级別和数量、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与数量、专著等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比较单一,而科研成果评价又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收入等密切相关。研究所的课题级别较低,吸引力不够,高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一些日常决策咨询事宜,激励不足,无法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到日常决策中来。
3.3智库协同性不高
在高校内部,机构协同力不足。尽管在高校内部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研究团队,但是研究团队往往“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在资源整合、协同合作方面缺乏动力,也缺少进行协同合作的有效机制,致使高校研究力量分散,智力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从高校外部来讲,虽然学校与行业联系紧密,但是,决策咨询类课题的研究一定要深入当地产业、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高校作为一所学校,很难调动和整合相关资源,因而研究常常是“浅尝辄止”。
3.4研究成果缺乏应用渠道
研究所成果转化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多局限在理论层面,与地方需求及行业需求脱节;二是研究对问题的原因探究及解释较多,而建设性地提出有实用价值的建议较少,部分研究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上,未能挖掘深层次的原因,进而提出的建议浮于表面,可行性较差;三是成果转化缺乏有效渠道,研究所缺乏成果推介的公共平台。
4建议
4.1完善智库模式,激发高校活力
完善智库服务的形式,与高校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1)建立重大决策问询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和参与制度,并通过成果评奖及各种学术荣誉等形式,对参与重大决策咨询的专家进行激励;(2)建立决策咨询服务购买机制。政府部门应将重大决策问询、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等纳入决策咨询服务购买范围,进行公开招标;(3)增加应用对策类课题立项比例。增加软科学和社科规划等项目中应用对策类课题的立项比例,适当向智库倾斜。
4.2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正确处理好高校智库建设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关系。在高校机构的考核中,把课题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价值——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解决地方需求作为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建立有利于智库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科学的分类评价。实施科学的分类评价标准,在成果评奖、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评比中增加应用研究成果的比重,激励更多人员投入应用研究。政策咨询建议及课题成果也可量化,在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与科研成果奖励中予以体现。
4.3加强合作交流
高校智库应与政府负责部门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加强与政府机构的联系。合作交流不是以体制类型、行政级别、规模大小来区分的,而是以推动现实问题的研究解决来进行整合的。借助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促进研究团队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根据课题需求进行深度合作。同时,构建智库内部研究团队的协作机制,并加强智库之间的合作。建立地方决策咨询的信息平台,平台包括智库专家库、行业需求库和成果共享库,实施信息和资源共享,有助于协作研究。
4.4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对应用类课题成果的评价应主要以成果转化以及转化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标准。在项目立项时,要求设立成果转化预期目标,在项目结束验收时,重点考核该成果转化目标有无实现。对成果转化突出的课题,应对研究人员进行奖励,完善该类课题的考核与奖励机制,增强研究的源动力。
搭建成果转换平台。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力所在,而影响力取决于成果的应用、推广以及宣传。研究报告和决策建议稿通过研究所提交政府部门,是常规性成果应用的平台。对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建议应建立“快捷传递通道”,避免优秀成果的过时和失效。除此以外,建立固定统一的成果发布渠道,如开展学术论坛、发布新闻、出版专门刊物等,宣传研究成果。联合地方社科院,举办论坛,征集论文,强化智库形象。
4.5健全保障制度
加大经费投入,规范经费使用。地方政府加大对软科学的财政投入,制定地区软科学支持计划;设置政策研究与促进奖,对决策建议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建立财政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及时、足额拨款。
提高软科学课题中科研人员的劳务费比例,使研究人员能够获得体现其智力付出的收益。保障人员待遇,防止人才流失,也能够吸引行业人才加入智库。
改善信息数据条件。智库在开展研究时,必须获取地方产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而政府是提供以上信息和数据的主要渠道。为提高研究质量以及实现智库间的协同,政府应搭建数据平台,推动数据信息共享,以及购买和依托行业性数据库,避免信息不对称给研究带来障碍,促进智库研究与地方实践紧密对接。
参考文献
[1]于今.中国智库发展报告:智库产业体系的构建[M].北京: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
[2]谷贤林.智库如何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以美国教育政策中心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04):3842.
[3]徐晓虎,陈圻.中国智库的基本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178184.
[4]封希德,赵德武.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7):910.
[5]邓丽群,钱宝英,李二斌.行业特色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1922.
[6]杨静,陈赟畅.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7):711.
[7]朱虹.探索高水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道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4(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