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问题与对策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本文立于高质量就业视角,通过人才培养结果反观培养过程,对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系列解决对策。
  一、高质量就业核心要素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对就业的关注开始由单纯数量向质量转变, “高质量就业”概念应运而生并形成一套衡量标准。就业质量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对高质量就业的要求和理解是不同的。现阶段社会大众对高质量就业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薪酬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社会美誉度等要素。
  “有了数量才会有质量”,就业率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惠及全体毕业生的高质量才有社会意义。薪酬福利待遇是衡量毕业生市场价值的重要标准,也是毕业生归属感、荣誉感的重要体现,依靠具有明显优势的薪资收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是社会大众对“好工作”的最朴素认知。高质量就业要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途径。工作好坏,毕业生自己最有发言权,一份好的工作首先应该是从业者认可的工作。
  就业是最大民生。“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实现广大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行业企业培养一线管理和服务高技能人才,然而,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1+X证书制度是一种牵引机制,通过打通培养、需求、评价节点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1”是指学历证书,是学习者受教育的资历水平证明与学业凭证,是学生在职业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保障;“X”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术能力和等级的资质证明,是学生在关键工作领域和跨领域就业创业的基础。对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长期疏离的问题,职业教育界也一直在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合作,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热企冷”现象比较突出。1+X证书制度充分考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诉求,推动“三教”改革,实现了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资格体系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衔接,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衔接。
  三、高质量就业与1+X证书制度关系辨析
  (一)1+X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途径。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前提是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1+X证书制度就是通过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让学生拥有更多的“X”证书,增加就业本领。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背景下,拥有多项“X”证书的毕业生必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1+X证书制度整合高质量就业要素。就业是一项涉及到多个要素的经济活动,长期以来各要素之间运行不畅,政府缺乏改革抓手,企业缺乏参与动力,社会缺乏参与渠道,高校缺乏资源,学生缺乏实践。1+X证书制度是一项协同政、校、企、社会共同参与,以“X”证书为突破口,打通人才培养各要素的整合手段。
  (三)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标准。近年来,整个社会对高质量就业的诉求不断高涨,“慢就业”、“不就业”、考研二战比例攀升等现象反应出大学生对高质量就业的焦虑,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自身能力不足,人才培养错位。1+X证书制度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就业会吸引更多学生选修“X”证书,从而推动X证书的开发与普及。
  四、1+X证书制度试点实践中的问题
  “1+X”证书制度试点已启动2年,整体来看,平稳有序开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探讨与就业质量相关的问题。
  (一)证书的社会认可问题
  社会大众对制度理解片面化。1+X证书制度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双证书”制度在我国已经推行了相当长的时间,认为1+X证书制度是双证书制度的“升级版”;陌生在于,没有真正理解1+X证书制度的理念、内涵、目标、运行机制,看似理解实质未懂。很多企业对“X”证书不知晓、不认可,学生、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学校还在观望状态。
  社会大众对培训评价存在质疑。培训评价组织是“X”证书开发建设主体,对证书质量负总责,其在整个人才培养链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严格的公开招募条件,但是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四批次348家培训机构来看,行业龙头企业或极具影响力的企业数量偏少,官方认可与民间认同并不一致。社会各界对证书标准、师资队伍、实践经验,“X”证书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仍存质疑。
  (二)院校的实施效果问题
  突击抢试点的功利心态。先试点再推行是降低制度风险的应然之举,像很多试点过程一样,职业院校对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也一如既往热情高涨。很多院校把参与试点当成展示学校实力的过程,当成免费的社会广告,当成争取优惠政策的途径。于是“不管条件够不够,抢个资格再说”的先分一杯羹心态成为很多院校突击抢试点的内在逻辑。
  突击强化教学仍在延续。曾几何时,人才买方市场时代,证书代表能力、代表高薪。考证热那个时代的印记,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指挥棒”,然而时代变了,很多院校和教师的思维并没有跟上。“教学就是为了考证”的逻辑还在延续,从试点院校大量的1+X证书总结报道中会轻易发现,诸如压缩课时强化训练、集中辅导、刷题等违背1+X证书制度宗旨的描述并引以为荣。
  证书通过率参差不齐。从部分公布数据来看,通过率低的不到20%,高的达到100%,多数项目在70-80%之间,通过率的参差不齐反应出证书开发设计、培训评价、社会认可等深层次问题。各项目间的不均衡反应出证书设计难易程度的不统一。證书的难度系数需要根据本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度和长期发展来设定,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证书普及和应用。试点院校间的不均衡反应出重视程度、组织能力、学生素质、培训水平等因素的较大差异,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了院校争抢试点的功利性后果。   证书促进高质量就业并不明显。市场是检验证书质量的金标准,“一证难求”必然带来高薪争抢。“双证书”时代企业的薪资待遇并不与职业资格等级挂钩,如今1+X证书能否真正被企业广泛认可,与岗位薪酬关联度多大,产生怀疑在所难免。即便处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也存在较大差异,同行企业之间往往存在激烈的产品竞争和文化冲突。甲企业开发的证书不被同行们认可和应用,然后“自立门户”各搞一套,这样的例证以往并不鲜见。毕业生薪酬高低取决毕业生所拥有的技能,而不是证书的数量,有些项目几乎人手一份的通过率并不会增加毕业生就业筹码,宏观制度设计初衷与个人意愿没有统一。
  五、解决途径
  (一)提高证书社会认可度
  1.加大政策普及度。1+X证书制度是我国新开发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与世界劳工组织的MES、加拿大的CBE、德国的“双元制”有很多相同之处。双证书制度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国外类似制度模式介绍较少,企业和学生家长对证书的真正内涵意义知之甚少。如果说,试点之初应该秉持“低调做事”的思路,现在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功,即将全面铺开,“高调宣传”就是必须之举。
  2.加强培训评价组织遴选和监督。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1+X证书制度实践环节中居于中间主体地位,它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证书的质量、标准和社会声誉。目前政策层面只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一个宏观规定,遴选过程还不够透明,社会监督还不够,社会公众有质疑之声。试行办法虽有项目取消但证书仍有效的相关规定,但是一个已经被取消颁发机构的证书社会还能认可吗,对持证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职业风险。强制退出对于管理部门是一种常态化手段,而对持证个体将在无形中承担制度试错的风险,显失公平,严把入口关俨然比事后监督更重要。仅在试点阶段培训评价组织就达到了348家,全面铺开后如何保证有效监督,仅靠试行办法无法实现,急需制定配套政策。
  (二)提升院校推进效果
  1.正确理解试点工作的意义
  1+X证书制度已经被明确为职教改革的基础制度和必然路径,职业院校参与只是时间问题。各院校要充分理解试点工作意义,把它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手段而不是获取资源和荣誉途径。梳理各项目总结报告不难发现,试点院校或多或少出现封闭集训、专人辅导、大量刷题的现象,帮助学生突击强化追求高通过率成为目标,而不是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这一点值得主管部门警惕。
  2.扎實推进课证融通改革
  课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在院校教学的具体体现,专业课代表学历教育,证代表职业技能培训,但是1+X证书制度较课证融通内容更广泛,内涵更深远。试点院校应根据考试内容,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职业认证过程有机整合,重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产业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重构,构建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反映职业特征的模块化课程群,对标X证书考核内容开发基于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案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或将考试内容拆解为若干部分融入相应专业课程中。
  3.严格证书引入与监督
  目前,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职业院校仅仅依赖政府对数量庞大的组织机构监管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要聘任校内专家、优秀校友、社会专业人士等组建专门委员会,负责证书的评估、引进和监测。要建立专门的培训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建议,督促培训评价组织严格考核过程。考虑聘任第三方机构协助初选。对于职业教育以外的培训评价组织准确的做出评价,非一校之力所能。“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随着1+X证书制度推进,大批第三方服务机构应运而生,聘请第三方机构初步筛选是既经济又效率的明智之举。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19ZCY336); 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JJKH20200261JY); 2018年度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2018XHZ019)。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地位不断攀升。某集团是我国一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销量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行,某集团正面临着较大的生存挑战。因而本文以谋集团2007—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综合分析。同时在对某集团财务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绩效能力提升路径和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及
期刊
在运输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财务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财务决策的支持,制定和改善财务战略不仅可以增强企业财务竞争力,还有助于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资金给出全面性的指导。文章以粤高速为例,根据 2016—2019 年相关财务指标建立矩阵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帮助财务战略矩阵在道路运输企业的应用方法提供参考。  在2019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公路货运发展报
期刊
城市地方特色建筑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展现了城市独有特色的文化和形象。为了更好的体现城市特色,塑造独特的城市名片,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注重规划,因而也就涉及到地方特色建筑的问题。本论文首先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并对H市的城市特色建筑进行具体地实地调研,分析出城市地方特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总结地方特色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希望能够对城市地方
期刊
依据2014年到2018年《山西统计年鉴》中入境旅游人数以及入境旅游收入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具体分析,为山西省旅游业未来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议。  一、研究区域概况及方法  (一)区域概况  山西省总体来看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GDP增长势头迅猛,但是还有一定的缺陷不足之处,尤其体现在旅游业。随着全省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
期刊
綠松石又名松石,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被开采并作为装饰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如今全球绿松石储量有七成在中国,其中国储量七成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也因为如此丰富的储量,竹山县在绿松石行业拥有世界性的话语权和为整个绿松石行业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绿松石产业作为竹山县支柱型产业,在竹山县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20年,竹山县正式宣布脱贫,如何持续发展好当地特色产业?又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
期刊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一大难题,上海市的老龄化呈现出进入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以及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高等特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一个积极的全新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分析低龄老年群体的再就业影响因素,为上海市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可借鉴基础,以更好的缓解因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利用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2017年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问卷数据,对
期刊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管理内容,财务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在会计管理视角下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规划相关问题,旨在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中的相关指标可以体现出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其中,偿债能力主要反映了偿还债务的能力,营运
期刊
随着城市电商的饱和,县域电商成为新的开发市场,湖南衡阳地广物丰,但存在地形复杂、物流不便、农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电商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几种较为成功的县域发展模式以及衡阳本地的祁东模式,根据衡阳县域电商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引言  近几年,“互联网+”虽说炒热了电子商务,但在发达的城市地区,电子商务市场基本已趋于饱和,动辄就是某电商兴起或覆灭的消息,城市对目前的电商行业来说可谓狼
期刊
结合本企业的特点,科学划分作业项目,引入作业成本法,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真实反映各环节作业成本,分析成本动因,探索降低采矿成本的途径,提升产品对外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  在商品经济社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一要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好产品;二要有低的制造成本,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生产工艺确定、产品固定的采矿企业,成本的高低就成为了企业在生存和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采用先进的
期刊
重大不利影响即MAE(Material Adverse Effect),亦称为MAC(Material Adverse Change),该条款旨在保护收购方免受被迫承担合同义务、收购价值显著减少的标的公司的中期风险,在并购协议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法院允许收购方以重大不利影响为由终止收购程序的情况是极为少见的。确定重大不利影响时要同时考虑定性和定量因素,包括标的公司业绩下滑的突发性,下降幅度,持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