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结合实践,从读课文关注生活、借习作体验生活、乘东风描绘生活、常交流碰撞生活、多阅读丰富生活五个方面谈了让学生作文具有真情实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碰撞生活;丰富生活
冰心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达到真情实感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觅得几点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读课文,关注生活
教材既是例子,教材也是引子。一篇美文学完,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他们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性走向感性。
如教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笔者就让学生也走进生活,寻找身边乐观向上、豁达开朗或有鲜明个性的人,与他们对话,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聆听他们的语言,并将所见所闻所感写于日记中。
张×同学用心观察做爆米花的老爷爷,记下了这么一段:“老爷爷仍是大喊‘响喽——’,只见路边行人纷纷逃窜。而爷爷却若无其事地把脚往锅上一踩,那有力的双手使劲一扳,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一团青烟腾空而上。一粒粒小巧玲珑的米花纷纷跳入口袋中,爷爷弯下了身,将几粒不成形的米花剔了出去。然后又开始准备下一锅,倒米、撒糖……”
二、借习作,体验生活
教材中有不少习作都是要求学生走进生活去用心体验的或亲自实践的。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2“向爸爸妈妈说出‘我爱你!’”、习作3“介绍喜欢的一种美味”、习作5“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习作6“家乡的‘名人’”等。
这些习作都很贴进学生的生活,作为教者,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巧借每次习作,引导他们主动体验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如在教学习作2之前,笔者就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回去之后为爸爸妈妈剪一次指甲,然后目视父母,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晚上,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回放这一瞬间,好好品味品味。这一环节的准备,就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会难以启齿。
三、乘东风,描绘生活
我们每学期都有很多校园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自由贸易节等。这些活动都有其特定主题与意义,学生身临其境,一定会激动无比、感慨万端。而作为教者,要认真参与,积极引导,这样在习作上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校园自由贸易节活动举办后,学生们一进教室,笔者立即抓住契机,就以小记者的身份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采访。笔者抓起语文书,作话筒状:“请问,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今天,你作为售货员,心情怎样?有收获吗?”“当售货员感觉怎么样?遇到什么麻烦?”“你买到称心的物品了吗?是怎么买到的?”别小看这一过程,这可以帮助学生重温生活,让生活再次“播放”在他们眼前,这一问一答中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表達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他们习作时也就有话可说。在交流之后,让他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下来。
吴×同学在本次活动后,就写下了这样精彩的一段:“我干脆拿起书,走到别班那儿去卖:‘卖书了,好看的书,快来看,快来买,只要12元,千万不要错过,只有这独家一本……’我边走边吆喝,走了一个班又一个班,吆喝了一遍又一遍,喊得我喉咙冒烟,额头冒汗,只是偶尔有人看看,就是没人花钱买。我狠了狠心:降!降!降!只要10元钱。我又扯开喉咙举起书在操场上吆喝起来:‘大降价,10元,只要10元,抓紧时间,错过了就是终身遗憾呐……’可是任凭我喊得喉咙沙哑,举得手臂酸痛,结果还是无功而返。”
四、常交流,碰撞生活
事实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从肺腑之中流出的真情实感”,一定要讲真话,诉真情,写自己感受最深、理解最深、最熟悉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令读者们为之动容。
然而情感是教不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这就要求老师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教师在创设的特定氛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对象地指导写作,容易增强兴趣,调动情绪,触发灵感。
每节语文课前,我总会留出五分钟的日记交流时间给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交流自己得意的日记,先是老师或学生有感情地读出交流内容,然后作简单讨论,诸如“哪里让你感受最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觉得此文好在哪里?”,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迸溅思维的火花,产生创作灵感,提高写作兴趣,领悟写作方法,并以此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样长期坚持,习作不会再让学生头疼,更不会假话、空话、套话一大堆,真情在交流中日趋细腻充实。
五、多阅读,丰富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学生读书能力培养的。不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而且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这些要求不仅仅是针对阅读教学的,它同时也指明了丰富学生写话与习作储备的一条必由之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与阅读,拥有了一定的写话与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储备的时候,写话与习作就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有了一颗会时时因这个世界的精彩而激动、发热的心,那么这笔,也就会和心相连。这支笔就会在纸上飞舞,写作自然不是痛苦而是快乐,那笔下潺潺的小溪,就会是心灵的表白。”
关键词: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碰撞生活;丰富生活
冰心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达到真情实感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觅得几点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读课文,关注生活
教材既是例子,教材也是引子。一篇美文学完,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他们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性走向感性。
如教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笔者就让学生也走进生活,寻找身边乐观向上、豁达开朗或有鲜明个性的人,与他们对话,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聆听他们的语言,并将所见所闻所感写于日记中。
张×同学用心观察做爆米花的老爷爷,记下了这么一段:“老爷爷仍是大喊‘响喽——’,只见路边行人纷纷逃窜。而爷爷却若无其事地把脚往锅上一踩,那有力的双手使劲一扳,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一团青烟腾空而上。一粒粒小巧玲珑的米花纷纷跳入口袋中,爷爷弯下了身,将几粒不成形的米花剔了出去。然后又开始准备下一锅,倒米、撒糖……”
二、借习作,体验生活
教材中有不少习作都是要求学生走进生活去用心体验的或亲自实践的。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2“向爸爸妈妈说出‘我爱你!’”、习作3“介绍喜欢的一种美味”、习作5“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习作6“家乡的‘名人’”等。
这些习作都很贴进学生的生活,作为教者,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巧借每次习作,引导他们主动体验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如在教学习作2之前,笔者就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回去之后为爸爸妈妈剪一次指甲,然后目视父母,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晚上,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回放这一瞬间,好好品味品味。这一环节的准备,就让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不会难以启齿。
三、乘东风,描绘生活
我们每学期都有很多校园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自由贸易节等。这些活动都有其特定主题与意义,学生身临其境,一定会激动无比、感慨万端。而作为教者,要认真参与,积极引导,这样在习作上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校园自由贸易节活动举办后,学生们一进教室,笔者立即抓住契机,就以小记者的身份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采访。笔者抓起语文书,作话筒状:“请问,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今天,你作为售货员,心情怎样?有收获吗?”“当售货员感觉怎么样?遇到什么麻烦?”“你买到称心的物品了吗?是怎么买到的?”别小看这一过程,这可以帮助学生重温生活,让生活再次“播放”在他们眼前,这一问一答中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表達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他们习作时也就有话可说。在交流之后,让他们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下来。
吴×同学在本次活动后,就写下了这样精彩的一段:“我干脆拿起书,走到别班那儿去卖:‘卖书了,好看的书,快来看,快来买,只要12元,千万不要错过,只有这独家一本……’我边走边吆喝,走了一个班又一个班,吆喝了一遍又一遍,喊得我喉咙冒烟,额头冒汗,只是偶尔有人看看,就是没人花钱买。我狠了狠心:降!降!降!只要10元钱。我又扯开喉咙举起书在操场上吆喝起来:‘大降价,10元,只要10元,抓紧时间,错过了就是终身遗憾呐……’可是任凭我喊得喉咙沙哑,举得手臂酸痛,结果还是无功而返。”
四、常交流,碰撞生活
事实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从肺腑之中流出的真情实感”,一定要讲真话,诉真情,写自己感受最深、理解最深、最熟悉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令读者们为之动容。
然而情感是教不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这就要求老师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教师在创设的特定氛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对象地指导写作,容易增强兴趣,调动情绪,触发灵感。
每节语文课前,我总会留出五分钟的日记交流时间给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交流自己得意的日记,先是老师或学生有感情地读出交流内容,然后作简单讨论,诸如“哪里让你感受最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觉得此文好在哪里?”,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迸溅思维的火花,产生创作灵感,提高写作兴趣,领悟写作方法,并以此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样长期坚持,习作不会再让学生头疼,更不会假话、空话、套话一大堆,真情在交流中日趋细腻充实。
五、多阅读,丰富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学生读书能力培养的。不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而且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这些要求不仅仅是针对阅读教学的,它同时也指明了丰富学生写话与习作储备的一条必由之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与阅读,拥有了一定的写话与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储备的时候,写话与习作就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
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有了一颗会时时因这个世界的精彩而激动、发热的心,那么这笔,也就会和心相连。这支笔就会在纸上飞舞,写作自然不是痛苦而是快乐,那笔下潺潺的小溪,就会是心灵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