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品格读本》撮要

来源 :上海地方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u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城市品格读本》主要论述开放、创新、包容三大品格的内涵及其关联,呈现上海城市品格演变的历史阶段。上海城市品格归纳为三纲九目。三纲即开放、创新、包容,这是三大主干。系于这三大主干下面的具体内容有九点,即系于开放的通畅无碍、多元竞争、自治法治;系于创新的崇尚科学、向善尚美、精进无疆;系于包容的尊重差异、守望相助、美人之美。改革开放的上海创新可以归纳为十大要点。
其他文献
进入旅游旺季后,雷山县龙塘苗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无论是依山而建的“龙塘山房”民宿,还是云雾缭绕的梯田茶林,或者淳朴浓厚的民族风情,都令游客流连忘返。而吃上了“旅游饭”的村民们,更是得益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过上了幸福生活。在贵州,像龙塘苗寨一样的村寨还有很多。黔西市新仁苗族乡的化屋村、大方县的奢香古镇、江口县太平镇的云舍村、兴义市万峰林脚下的上纳灰村、丹寨县的万达小镇……皆是贵州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典型。
笔者在收集志书资料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与地方志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古碑刻。邢台碑刻数量多、种类全,内容丰富,在中国碑刻界占有重要地位。从宋代的欧阳修、赵明诚到近代的康有为,直到今人多有评价推崇,但多从书法、造型艺术进行研究和评论,对其承载的博大精深的内涵缺乏较深的研究。笔者管中窥豹,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着对几种经过广泛认定的古碑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进行初探。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当下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贵州也成为吸引资金的蓄水池、人才集聚的高地、产业发展的热土,大数据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魅力越来越强。“新时代的多彩贵州勇抢先机,数字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5月20日在北京表示,贵州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
本文从学术标准和社会标准两个方面来讨论如何依据史学评论标准提升年鉴的整体质量。以学术标准,年鉴的编纂应当以真实性、科学性为第一标准,重视年鉴内容,保证年鉴质量,增强年鉴学术影响力;以社会标准,年鉴的编纂应重视导向性、适用性、连续性、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等特点,扩大年鉴社会影响力。前者是基础,为后者提供坚实支柱;后者是保障,为前者拓展广阔空间。二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出年鉴的重要功用。
贵州为全球大数据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大数据也为贵州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遥远不远,未来已来。5月,爽爽贵阳,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如约而至。从“0到1”,贵州大数据发展已经抢得先机;从“1到N”,贵州大数据发展正努力推动“抢新机”。大会期间,共举行高端对话7场,论坛19场,展馆活动20场,数博发布31场,大赛2场,系列活动17场,其他市(州)活动2场。
工业互联网要重视数据安全rn工业互联网要应对数据安全,应对复杂的攻击检测溯源,所以我们要用人工智能的办法对虚拟机的异常进行监控,并且要跟核心网的流量异常检测结合,来协
期刊
走进贵州省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的“全程帮办”“自助开办”“一网通办”等标识十分醒目。“上网也能办相关证照。”贵州望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办事人员韦一说,从网上提交申报材料,按提示进行电子签名签章,仅10多分钟,系统就提示审批通过,最后经邮政快递,很快就能收到施工许可证。
废旧铁厂被改成标准蚕房,撂荒地里又现生机。5月20日,记者走进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沉睡的山乡资源正在被唤醒,村庄处处换新颜。去年,核桃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公司在木寨社区实施种桑养蚕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打造以种植养殖、深加工、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经营方式发展蚕桑产业。“我们除了得到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外,还与广州等地部分纺织企业提前签订了收购协议,产业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贵州多彩芳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段彩厚介绍,去年她带着自主加工生产的蚕丝被亮相广东省脱贫攻坚成果展,不仅卖掉100多斤蚕丝
《顾陆遗诗》为明季顾廷璋、陆孝曾遗诗,计87首。雍正十三年(1735年),倪蜕汇录其外祖顾廷璋及其邻居陆孝曾遗诗手稿为一编,名《顾陆遗诗》,林兆鹏作序。嘉庆十六年(1811年),曹春林刻《滇南杂志》,访得倪蜕《滇云历年传》及《顾陆遗诗》,将遗诗附于《滇南杂志》卷末刊行。倪、林、曹三人均未考明陆孝曾生平,今据康熙《青浦县志》、雍正《河南通志》考陆孝曾即陆希倕。陆氏卒于康熙八年(1669年),有《关中偶笔》,惜不存。陆希倕与吴骐、计子山等交游,此可据吴骐诗作及其他文献记载证实。顾诗多写明遗民事迹,陆诗记载明末
居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向来崇尚生态、热爱自然,这种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智慧,不仅在历史传统里延续、乡土文化里蕴藏,也在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里传承,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本刊特别策划推出,从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出发,探寻贵州传统生态智慧对现代生态文明的传承价值和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