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4年1月J Alzheimers Dis发表了崔德华教授牵头的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北京老年医院、国家康复医院共同完成的研究“高锰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危险因素:高锰引起β淀粉样蛋白相关的认知障碍”(Tong Y,Yang H,Tian X,et al.High manganese,a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high mangan
【机 构】
: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100191,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100191,北京大学神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J Alzheimers Dis发表了崔德华教授牵头的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北京老年医院、国家康复医院共同完成的研究“高锰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危险因素:高锰引起β淀粉样蛋白相关的认知障碍”(Tong Y,Yang H,Tian X,et al.High manganese,a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high manganese induces amyloid-β 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J Alzheimers Dis,2014,42:865-878.).该研究通过临床和基础试验相结合,首次探究了高锰作为一种危险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并阐明了高锰影响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的机制及其与认知障碍的联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提高对溶血隐秘杆菌致Lemierre综合征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例溶血隐秘杆菌致Lemierr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无诱因发热伴咽痛,体检发现左侧扁桃体充血、肿大,血常规正常,X线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急性扁桃体炎(左侧).予青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后,症状加重,查白细胞计数13.5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933,血小板计数7.4×109/L
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为核心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异常高度磷酸化的tan蛋白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也是AD患者生前分子影像学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有效治疗干预的靶点.研究证实,NFTs与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危害脑、体力最佳的青壮年男性[1].我国普通人群AS的患病率为0.3%~0.5%[2].由于该病早期即可发生残疾,疾病初期也常因腰背痛和关节炎无法接受教育、参加工作和正常生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压力.除药物治疗外,饮食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是AS患者及亲属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不过临床医师极少关注并指导AS患者的饮食.如何合理饮食,多限于患者间的交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对颈髓髓内肿瘤和炎性脱髓鞘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颈椎MRI呈现异常信号,拟诊髓内肿瘤或炎性脱髓鞘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手术等治疗前行电生理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预后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EMG诊断以及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对髓内肿瘤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55例颈髓内病变患者,22例最终诊断为髓内肿瘤,
《神经科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创刊于1978年,是Annual Reviews系列综述性期刊之一。Annual Reviews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其使命是为全球广泛的科学共同体“有机”整合各学科领域原始研究文献。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全球范围的细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相关英文文献进行分析,旨在为细菌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英文文献检索Pubmed、Embase、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中细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文献,英文数据库以“bacteria”和“quantitative proteomics”字段为检索词,截止日期均为2013年7月.利用EndNote X6软件进行分类
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因确诊气管癌9年余,发作性呼吸困难5个月于2013年6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9月1日确诊为气管腺样囊性癌,行气管肿瘤切除+气管端端吻合术及术后放射治疗.后定期随访,病情稳定.2009年4月复查时发现锁骨上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伴左肺小结节灶,遂行适形放疗.后续使用多种方案化疗(曾用培美曲塞、吉西他滨、长春瑞滨、重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但肺内病灶逐步增大并出现双侧胸
2014年5月17日,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hinaCholesterolEducationProgram,CCEP)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CCEP项目负责人胡大一教授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冠心病患病率正快速增长,这与我国居民血胆固醇升高密切相关:血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升高2%。
炎症性肠病(IBD)的传统用药包括5-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沙利度胺、甲氨蝶呤、环孢素A可用于中重度患者,但这些药物存在治疗失败、症状复发及副作用等问题[1];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及阿达木单抗的应用逐渐增多,但高额的费用让部分患者望而却步[2-3]。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旧称粪便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菌群分布异常的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其健康的菌群分布结构,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恢复的一种治疗方式[1].FMT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治疗方式.早在公元300-400年间,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野葛芋毒、山中毒菌欲死者:并饮粪汁一升,即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