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重读应处理好三组关系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重读,是名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不厌百回读,重读经典往往能在初读的基础上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带来更多的阅读发现。名著重读,能帮助学生反刍经典作品,读出更新、更深的内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名著重读?在重读名著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徐飞老师的“重读《朝花夕拾》”一课,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这节课启示我们,在重读名著时应处理好三组关系。
  一、处理好单篇与整本的关系
  2011版新课标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由此,统编教材在初中学段规定了12个必读篇目。受时间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的主阵地不在课堂,这就给学生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吸取经典文化的精华?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巧妙选择解读文本的最佳切入点,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走进文字深处,找到阅读名著的钥匙。
  《朝花夕拾》这本名著是作品集,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一组散文,共收录10篇,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极具生活情趣,是我们了解这一时期鲁迅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的最好注脚。领学生重读《朝花夕拾》时应注意处理好单篇与整本的关系,让学生读出文本之间的联系,同时又不至于凌空蹈虚。
  教学《朝花夕拾》,徐飞老师执大驭小,以两个世界的冲突与和解为抓手,另辟蹊径,让学生明白,在散文体裁的学习中,前后勾连和对比阅读,是整合阅读资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如何才能在两个世界的对比中,走近鲁迅,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呢?
  教学伊始,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初读经典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分别结合文中写到的7篇散文的主要人物,把鲁迅的情感世界分为两类——爱的世界和恨的世界。学生根据自己对鲁迅笔下人物的情感态度,很自然地把长妈妈、父亲、寿镜吾、藤野先生、范爱农5个人分在所爱一类,衍太太和庸医理所当然就成为所恨一类。这样的归类教学,整合了文中众多人物的共性和个性,不仅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态度,还让学生掌握阅读此类文体的路径和方法。在两个世界的冲突中,徐老师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文本,直指关键人物,和人物进行深度对话。他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阿长和衍太太两个人物,再由人物拓展至动物,由人间至阴间,通过“爱”与“恨”,建立文本之间的深度关联。
  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读懂鲁迅是个难题,但是我们又必须读点鲁迅。怎样读?在明确了鲁迅的爱憎分明的情感之后,徐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向文本更深处追问。通过《小引》中的一句话,“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学生从中发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温暖的童年世界,一个是纷扰的现实世界。前者宁静美好,学生自然懂得;后者冷峻严肃,学生难以接受。徐老师让学生在《小引》中寻找这组散文创作的历史背景,借助“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两个事件,再现当年鲁迅面对的政府通缉和文人攻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回忆往事的真正原因——明知童年已逝,且童年也不尽是快乐,可依然忍不住一次次回望,用温暖的文字消减现实的悲凉。在问题驱动下,教师层层追问,激发了课堂的精彩生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笔调变化,同时读出童年视角与成人视角。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徐老师把整本书掰开揉碎,又进行重新整合。他要传递给学生的是,读书不仅要从大处着眼,把握这本散文集的整体情感基调;还要关注细部,读出一个词语、一个标点背后的丰富内涵。
  二、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名著重读,是整本书阅读的一种形态。关于整本书阅读,不能流于整体观照而忽视局部细读。我们不仅应关注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其精读能力的训练。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无非就是领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整本书阅读。
  徐老师这节课既有略读能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快速阅读、筛选相关信息;更有精读指导,引领学生品读关键语句,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以及审美鉴赏的语文素养。比如,引导学生朗读阿长的“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徐老师让一个学生朗读,孩子的语感非常好,一张嘴,就赢得了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学生能够走进文字,走近阿长:一个连书名字都记错的保姆,却为鲁迅买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山海经》;阿长对鲁迅的疼爱,也正是三十年过去了,鲁迅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的原因。再如,在品读最恨衍太太的事件中,学生在文本中发现了很多和衍太太相关的事情,但是都不能体现“最恨”这个话题。徐老师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和沟通,梳理与整合,最终聚焦在“衍太太散布流言”的事件上。这一环节中,徐老师带领学生在文本中来回穿行,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味,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既洞察了鲁迅在爱恨世界中冲突的情感,也培养了学生辨别美和丑的能力。阿长和衍太太,一个善良淳朴,一个虚伪钻营。在徐老师的引导之下,人物形象如此鲜明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
  《朝花夕拾》中不仅有字面上的爱和恨,也有隐藏于字面之下的,这是需要带领学生精读才能品出来的。比如,对于阴间无常的喜爱,对于没有人情味的阳间的恨。这些情感都是隐含在文字之下的,不细读文本很难理解和体验。徐老师通过展示重要语段,引导学生聚焦关键字词,含英咀华,品出言下之意、笔端之情。
  徐老师就这样引导学生“从文章里走几个来回”:有略读也有精读,品词析句,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与提升思维。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可慢慢形成,由一本书到另一本书,完成整本书阅读和原有知识经验的关联,以及我们读过的书和生命的关联。
  三、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倡导语文教学要以写作为本位,他说,“不指向写作的阅读是低效的”。只讀不写,所读的东西毕竟有限;只写不读,信息的储备必将枯竭。由此,读书要与表达相结合。对于名著阅读而言,如何才能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知道学生是否读进去,是否从“浅表化阅读”达成“深度阅读”了呢?   教学《朝花夕拾》,徐飞老师共设计了两次读写活动,把学生的读书感悟和生命体验联系在一起,让读写共融共生。比如在总结爱恨两个世界的冲突时,徐老师结合板书这样提示学生:“在鲁迅的文字里,他爱无知愚昧却淳朴善良的长妈妈。大家能不能用老师的句式,在这些对象前加一个修饰语来概括特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地对几个主要人物和动物进行仿写说话。虽然没有落在笔端,但是口头表达比文字书写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从学生的语言表达看,他们对于鲁迅笔下人物形象是熟稔的,概括是精当而恰切的。
  仅仅概括文中人物的形象还不能算是深度阅读。徐老师在最后一个学习板块设置了一个“为封面题字”的学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从“浅表化”阅读到“审辨式”阅读的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鲁迅的两张照片,一张金刚怒目、横眉冷对,一张面带微笑、含着温情。选择封面,说出理由,这是第一步。学生大都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畅所欲言。在《朝花夕拾》所选的十篇文章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个有着温热、柔情、温暖的内心的鲁迅,一个心中藏着深深爱意的鲁迅,所以,大家更加赞同选择第二幅照片作为封面。对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如果没有深入研读和思辨,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让学生给封面题字,更是一个文气雅致的读写设计。遗憾的是,被提问的几个学生始终没有真正走近鲁迅,思路没有打开,所写的内容无非是名著词句的引用或是在外围打转。不过,这并不影响课堂生成,毕竟学生对鲁迅的认知是浅层的,即使让我们很多老师来完成,怕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徐老师因势利导,给出了自己的提示文字:“以温暖反抗绝望。”正如徐老师所说,也许学生现在無法体会其中的深意,但是我们都懂得,鲁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去阅读。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一个读写的活动设计,勾连的不仅是学生的生命体验,更是从散文主题出发,进而延伸到鲁迅的阅读研究。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汪晖曾如此评价鲁迅:“他的精神结构中充满了悖论;他否定了希望,但也否定了绝望;他相信历史的进步,又相信历史的“循环”;他献身于民族的解放,又诅咒这样的民族的灭亡;他无情地否定了旧生活,又无情地否定了旧生活的批判者——自我。”这就是鲁迅,一个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光阴去读,但也许都无法读懂的鲁迅。
  重读名著,除了应处理好上述三组关系外,还有不少需要我们研究的话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读了再说,也许是最好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适当开展读书交流分享活动,让读书和学生的生活关联,和生命关联,那样也许整本书阅读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总之,徐飞老师这节课让我们看到名著重读的重要路径与有效策略。名著重读,我们当孜孜以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黑埠中学)
其他文献
工作室由江苏省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李旭东领衔。  工作室紧扣课堂改革主题,以课堂研究为载体,以“‘阅读力、表达力、文化力’三维学力课堂”为抓手,积极开发“群文阅读”“类文阅读”“种文阅读”的多样化课型。同时,工作室以专业阅读、专业讲座、教学研讨、教育科研、實验学校基地活动和“本真语文教育研究”网络论坛为工作形态,以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团队合作、专业自觉为发展路径,建成一支有先
期刊
种文阅读是特级教师李旭东开发的多种阅读课型之一。它以教材文本为种子,以多元形态将其栽种在学生阅读的土壤之上,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种文阅读教学或借助类文本(作者同期作品)来理解文本的背景,或拓展阅读素材来体悟文本深意,在忠于种子文本的基础上,让阅读文本更加丰富、阅读素材更加广泛、阅读积累更加深厚。下面就以李旭东老师执教的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一课为例,具体谈谈种文阅读教学的特色形态。  一、
期刊
摘要 初中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其文化素养、浸润生命意义重大。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品读经典;提高品德质量,研读经典,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 经典阅读 人文 品德 素养  阅读经典名著,对提高初中学生文化素养、浸润生命意义重大。初中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对古今中外众多经典名著的广泛阅读,能有效地熏陶情感、提升素养、滋润生命,收获成长与智慧。
期刊
摘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是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达到这一目的,数学教师就要理解数学的本质,熟知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思考问题,从细处去理解知识点。教师多思多读,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细小的知识点,还有数学思想、数理逻辑。  关键词 数学概念 理解数学 稳定性  章建跃教授提出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中,第一个理解就是让教师要理解数学,这是数学教师必
期刊
摘要 剖析数学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其考查的目的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课程建设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 阅读理解题 初中 数学阅读教学  阅读是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初中阶段是人生阅读素养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期。帮助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不仅要在语文学科中推进,也需要其他学科跟进,通过跨学科的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数
期刊
【教学目标】  1.透过难忘的细节理解傅聪成长的家庭环境。  2.把握阅读《傅雷家书》这一类书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傅雷家书》的阅读收获。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会读书的人,会用两只眼睛来读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阅读是有层次的,文字的表面是一个层次,文字的背后是另一个层次;读到内容是一个层次,读到思想又是一个层次。  (P
期刊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怎么上?学生阅读前,怎么激发兴趣、消除隔膜,让其“读起来”?阅读中,如何跟踪指导,让其“读进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后,如何点拨提升,使其有感受地“读出来”,走向文字深处?如果教师仅仅布置阅读任务,而不亲临读书过程,精心引导,必然收效甚微。那么,老师怎么做,才能引导学生读到文字背后的内容,走向深度阅读呢?  一、读情了解  《傅雷家书》这本书,缺少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故事,很多学生不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了解印度地理位置,认识印度农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印度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印度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特色。  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案例分析、问题引领、归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播放印度歌舞)喜欢音乐的人一听就知道今天我们将踏入的国度是——印度。  学生用幻灯片的形式,以小组
期刊
6. 布置作业(略)。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讲”的课例,安排了6个环节、4个活动。这4个活动都以自主学习、组内讲解、班级交流的形式开展。由于让学生做主讲人,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所以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教学智慧。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讲学”成功的前提。很多初中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或有畏难情绪,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不足。教师要能将数学
期刊
编者按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全省400多名一线语文教师汇聚徐州,参加江苏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活动期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丁长永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王跃平老师,以及苏州工业园区中学语文教研员、教研中心副主任徐飞老师,先后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名著阅读课示范引领。为再现精彩纷呈的活动现场,让更多教师分享展示课成果,本期撷取三位名师的教学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