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金骏眉的横空出世和声名远扬,都使过去惯坐在枝头之上的祁门红茶有了压力,这种红茶1875年问世后的主要销售对象就是英国人。英国人对于茶内蕴涵的浓郁香气无法命名,干脆就以产地名之,“祁门香”成为世界红茶香味的一种。当地人却说得简单,叫“甜蜜香”。
纯正工夫和新品
在贵池茶厂,见识了一次正宗的祁门工夫红茶审评,用最坏的泡茶办法,如用大杯滚水泡5分钟嫩芽头,把茶缺点全泡出来。专家们就是这样评茶的,这时候,喝到嘴里口感仍然很好的茶叶,就是真的好茶。
九五至尊,特茗,包括豪芽A这三个等级的茶叶放在三个审评杯中,均是5分钟出汤,然后打开杯盖闻香,观察叶底。“之所以看叶底,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医生叫病人脱衣检查,这样一来,身体有什么异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不过叶底占评审的分数不多,更重要的是茶叶的香、滋味。还有汤色。后面几项占七成分数。”
三个杯子虽然并列。可是差别很明显,充分展示了等级不同的茶叶是何状态。第一杯九五至尊香味不浓,可茶汤里含着醇厚的花蜜香。第二杯特茗香味浓,汤却不那么厚,原来,香气和滋味并不统一,冷下来,茶香又变了,这次各杯里散出的是兰花香,是黄山地区茶叶普遍带有的气息,即使是做成红茶经过发酵,这味道还是不改。
喝到第三杯,九五至尊的优势充分显现,茶汤里带着点乳香,可细密而含蓄,“祁门香”的特殊的品质,终于在这么多天后感触到了。传统的一芽两叶原料内质丰厚,但比其单一的芽茶来,香气肯定不足,这就只能在原材料上下工夫,他们是把祁门老产地内合作的高山茶园茶叶定点采摘,这种高山茶即使长到一芽两叶,芽也不会完全放开,卷曲而细长,颜色也明亮,就是产量少,价格与金骏眉不相上下。
1995年之后,祁门兴起了红茶改绿茶的风气,原因是当时红茶销售受到了冲击,可是老话不是白说的,祁门的茶叶做起红茶来很出色,可是绿茶并不是第一流的。茶科所的黄建琴带头研制了红香螺,一种外形和碧螺春很相似的红茶,接着,红毛峰、红松针、祁眉等新品类红茶相继出现。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红茶粗制后不再精制,而是经过低温做形,和绿茶的外观相似了。
一直以为工夫红茶的精制过程就是改变祁门红茶外观、划分等级的过程,并非如此,精制过程中的补火和官堆两道程序,对传统工夫红茶的香味影响至深。
在国润公司的审评中,有一杯红香螺,香味十足,外放,一点不含蓄,看来新加工方式确能提香,可是到了第三杯的时候,香味转淡,没有那几杯传统功夫稳定的含蓄香味,不过,祁门原料的特殊性还在,并不甜味十足,反是清淡,是喝惯了祁门红茶者熟悉的味道,原料的特殊性无法仿造。
红香螺问世之初卖了好价钱,很多传统工夫红茶的制作者改做新茶。从祁门历口镇看了无公害茶田回来,路过农技推广站的时候,听说站长朱兴华是当地制作红香螺的能人,就走到他家老宅的作坊参观。二楼是木板铺就,茶季全部萎凋茶。而一楼是小揉捻机,周围挂满了当地特殊的盐火腿,纯粹农家风范。
喝了一杯后,不免失望,他的红香螺的茶形很像碧螺春,可是味道单薄,香味也浮在面上,祁门红茶这么多年的工厂制作经验还真复杂,民间的聪明人想模仿也没那么容易。
另一种新品祁眉就是工厂操作,祁眉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和金骏眉争风的意思,价钱也是每斤3000元统一零售价。负责人张惠民告诉我们,这个茶制作研究了四五年,开始是用芽头,由于品种和土质的关系,香味虽好,可是滋味不厚;又恢复了祁门传统的一芽两叶,可滋味还是不尽如人意,第三年用一芽一叶尝试,终于,实验者都觉得不错。
打开一袋,金芽特别多,茶被制造成弯眉状;冲出来,杯上面浮着一层细白毫。和传统工夫很不同,也是因为后期不用精制的缘故。
刚喝祁眉,觉得非常奇怪,它不是传统工夫红茶的香,而带有岩茶的厚味,又有点涩,第二天,去了在祁山镇的祁眉基地,果然不同,海拔比起祁门县普遍的茶园要高许多,农民告诉我,他们村的茶园在高山上,产量少,过去大宗收购很吃亏,现在被收去做高档茶,划算多了,他们只采一芽一叶,鲜叶价格是别地茶园的数倍。祁眉的工厂里,辟有专门的发酵室,一口专门蒸水汽的大锅在里面,土洋结合,大片的栗木也已经砍好,等待烘茶的时刻,和在武夷山看到的岩茶场景倒有点相似,回过头第二次喝祁眉,还是觉得,这是目前新研制的红茶种类中味道最像岩茶的了。
工夫红茶和新种类口味完全不同,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传统工夫的内涵。
祁门安茶
同样的祁门储叶种,为什么在小小的祁门县范围内,在凫水适合做绿茶,在芦溪乡做安茶?黄建琴的解释是,黄山地区是个茶叶加工相对发达的区域,很可能是不同的地理条件决定茶叶的不同的精细化加工,凫水很多河流冲出来的沙洲,每年洪水带下来上游的泥土,结果沙洲越来越肥厚,上面的茶树特别壮大,这种茶,做绿茶很香,红茶却不出色。所以,茶农就选择做绿茶出售了。
安茶同是这个理。进入芦溪的时候,正逢傍晚,雾气从山谷中缓慢的出现,这是安徽省最靠近江西的地方,山势与别处不同。早晚雾大,结果,安茶制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承露,就轻易地发生了。
我们找到的是汪升平,新中国成立后,祁门安茶的制作中断,1991年,就是他重新办厂做起了安茶。老头精瘦,祁门安茶过去叫软枝茶,用不太高级的带梗茶叶,先按照绿茶的制作技术制作加工鲜叶,然后轻度发酵,再烘干。这时。制作过程奇峰回转,山乡芦溪的四五月份,天气潮湿,在大雾天里把烘干的茶叶摊在地面上,吸收露水一两天,然后用箬叶和小竹篓好包装后,下面架炭火烘,上面要盖棉被,说来又像紧压茶。
“这么多道程序,茶叶受得了吗?”“所以要带梗,也因此我们叫软枝茶,传统做法就这样,我母亲年轻时候,芦溪还做安茶,我模糊有点印象,1991年,这里的茶叶做绿茶不好卖,我找了一些老人商量,结果把安茶恢复起来了。”说起来很轻松,可过程还是很复杂的,去广州佛山出售,这里是传统的安茶转售中心,基本上由这里再销往东南亚,主要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地华人觉得,安茶因为有承露那一道程序,特别下火气,可是又发酵过。不伤胃。
在台湾杂志上看到,台湾有藏家收藏安茶,多是解放前的旧出产,安茶讲究老茶,说是越老的安茶越有药效,特别是把老陈皮包裹在里面,放上几年,对胃好,近年因为安茶恢复生产,品质好。所以添了一些新藏品。莫非说的就是这里出产的安茶?包装很近似,可那篇文章简直把安茶说得矜贵无比。
汪升平不声不响翻出一本杂志,果然如此,里面说的就是汪升平新做的安茶,说带有徽茶典型的兰花香味,放上10年,就是好药。可是汪升平对这些东西一点不讲,他只是带着我们参观他的仓库,走进去,竹篓和箬叶的香味就扑过来,茶叶本身的味道倒是闻不到了。他用小竹刀撬了茶出来,给我们泡茶,没喝过安茶,总觉得这也许会带点普洱的味道,可是并不,普洱的浓厚没有,反倒是带有祁门茶叶特有的花香,说来说去,还是典雅,这似乎已经是这几天我们用得最滥的词语了。
可是,典雅确实是祁门茶最典型的味道,即使是等级不高的红茶,大杯热气腾腾地泡出来,味道还是不错。祁门人实在,他们做的茶叶中也带了这种实在感。
竹篓旁边堆着几大块木板,我问汪升平这是什么,他不好意思地一笑,说是往那个世界时候用的。原来是寿材。突然心中一动,人走了,茶却一代代传了下去。
纯正工夫和新品
在贵池茶厂,见识了一次正宗的祁门工夫红茶审评,用最坏的泡茶办法,如用大杯滚水泡5分钟嫩芽头,把茶缺点全泡出来。专家们就是这样评茶的,这时候,喝到嘴里口感仍然很好的茶叶,就是真的好茶。
九五至尊,特茗,包括豪芽A这三个等级的茶叶放在三个审评杯中,均是5分钟出汤,然后打开杯盖闻香,观察叶底。“之所以看叶底,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医生叫病人脱衣检查,这样一来,身体有什么异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不过叶底占评审的分数不多,更重要的是茶叶的香、滋味。还有汤色。后面几项占七成分数。”
三个杯子虽然并列。可是差别很明显,充分展示了等级不同的茶叶是何状态。第一杯九五至尊香味不浓,可茶汤里含着醇厚的花蜜香。第二杯特茗香味浓,汤却不那么厚,原来,香气和滋味并不统一,冷下来,茶香又变了,这次各杯里散出的是兰花香,是黄山地区茶叶普遍带有的气息,即使是做成红茶经过发酵,这味道还是不改。
喝到第三杯,九五至尊的优势充分显现,茶汤里带着点乳香,可细密而含蓄,“祁门香”的特殊的品质,终于在这么多天后感触到了。传统的一芽两叶原料内质丰厚,但比其单一的芽茶来,香气肯定不足,这就只能在原材料上下工夫,他们是把祁门老产地内合作的高山茶园茶叶定点采摘,这种高山茶即使长到一芽两叶,芽也不会完全放开,卷曲而细长,颜色也明亮,就是产量少,价格与金骏眉不相上下。
1995年之后,祁门兴起了红茶改绿茶的风气,原因是当时红茶销售受到了冲击,可是老话不是白说的,祁门的茶叶做起红茶来很出色,可是绿茶并不是第一流的。茶科所的黄建琴带头研制了红香螺,一种外形和碧螺春很相似的红茶,接着,红毛峰、红松针、祁眉等新品类红茶相继出现。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红茶粗制后不再精制,而是经过低温做形,和绿茶的外观相似了。
一直以为工夫红茶的精制过程就是改变祁门红茶外观、划分等级的过程,并非如此,精制过程中的补火和官堆两道程序,对传统工夫红茶的香味影响至深。
在国润公司的审评中,有一杯红香螺,香味十足,外放,一点不含蓄,看来新加工方式确能提香,可是到了第三杯的时候,香味转淡,没有那几杯传统功夫稳定的含蓄香味,不过,祁门原料的特殊性还在,并不甜味十足,反是清淡,是喝惯了祁门红茶者熟悉的味道,原料的特殊性无法仿造。
红香螺问世之初卖了好价钱,很多传统工夫红茶的制作者改做新茶。从祁门历口镇看了无公害茶田回来,路过农技推广站的时候,听说站长朱兴华是当地制作红香螺的能人,就走到他家老宅的作坊参观。二楼是木板铺就,茶季全部萎凋茶。而一楼是小揉捻机,周围挂满了当地特殊的盐火腿,纯粹农家风范。
喝了一杯后,不免失望,他的红香螺的茶形很像碧螺春,可是味道单薄,香味也浮在面上,祁门红茶这么多年的工厂制作经验还真复杂,民间的聪明人想模仿也没那么容易。
另一种新品祁眉就是工厂操作,祁眉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和金骏眉争风的意思,价钱也是每斤3000元统一零售价。负责人张惠民告诉我们,这个茶制作研究了四五年,开始是用芽头,由于品种和土质的关系,香味虽好,可是滋味不厚;又恢复了祁门传统的一芽两叶,可滋味还是不尽如人意,第三年用一芽一叶尝试,终于,实验者都觉得不错。
打开一袋,金芽特别多,茶被制造成弯眉状;冲出来,杯上面浮着一层细白毫。和传统工夫很不同,也是因为后期不用精制的缘故。
刚喝祁眉,觉得非常奇怪,它不是传统工夫红茶的香,而带有岩茶的厚味,又有点涩,第二天,去了在祁山镇的祁眉基地,果然不同,海拔比起祁门县普遍的茶园要高许多,农民告诉我,他们村的茶园在高山上,产量少,过去大宗收购很吃亏,现在被收去做高档茶,划算多了,他们只采一芽一叶,鲜叶价格是别地茶园的数倍。祁眉的工厂里,辟有专门的发酵室,一口专门蒸水汽的大锅在里面,土洋结合,大片的栗木也已经砍好,等待烘茶的时刻,和在武夷山看到的岩茶场景倒有点相似,回过头第二次喝祁眉,还是觉得,这是目前新研制的红茶种类中味道最像岩茶的了。
工夫红茶和新种类口味完全不同,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传统工夫的内涵。
祁门安茶
同样的祁门储叶种,为什么在小小的祁门县范围内,在凫水适合做绿茶,在芦溪乡做安茶?黄建琴的解释是,黄山地区是个茶叶加工相对发达的区域,很可能是不同的地理条件决定茶叶的不同的精细化加工,凫水很多河流冲出来的沙洲,每年洪水带下来上游的泥土,结果沙洲越来越肥厚,上面的茶树特别壮大,这种茶,做绿茶很香,红茶却不出色。所以,茶农就选择做绿茶出售了。
安茶同是这个理。进入芦溪的时候,正逢傍晚,雾气从山谷中缓慢的出现,这是安徽省最靠近江西的地方,山势与别处不同。早晚雾大,结果,安茶制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承露,就轻易地发生了。
我们找到的是汪升平,新中国成立后,祁门安茶的制作中断,1991年,就是他重新办厂做起了安茶。老头精瘦,祁门安茶过去叫软枝茶,用不太高级的带梗茶叶,先按照绿茶的制作技术制作加工鲜叶,然后轻度发酵,再烘干。这时。制作过程奇峰回转,山乡芦溪的四五月份,天气潮湿,在大雾天里把烘干的茶叶摊在地面上,吸收露水一两天,然后用箬叶和小竹篓好包装后,下面架炭火烘,上面要盖棉被,说来又像紧压茶。
“这么多道程序,茶叶受得了吗?”“所以要带梗,也因此我们叫软枝茶,传统做法就这样,我母亲年轻时候,芦溪还做安茶,我模糊有点印象,1991年,这里的茶叶做绿茶不好卖,我找了一些老人商量,结果把安茶恢复起来了。”说起来很轻松,可过程还是很复杂的,去广州佛山出售,这里是传统的安茶转售中心,基本上由这里再销往东南亚,主要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地华人觉得,安茶因为有承露那一道程序,特别下火气,可是又发酵过。不伤胃。
在台湾杂志上看到,台湾有藏家收藏安茶,多是解放前的旧出产,安茶讲究老茶,说是越老的安茶越有药效,特别是把老陈皮包裹在里面,放上几年,对胃好,近年因为安茶恢复生产,品质好。所以添了一些新藏品。莫非说的就是这里出产的安茶?包装很近似,可那篇文章简直把安茶说得矜贵无比。
汪升平不声不响翻出一本杂志,果然如此,里面说的就是汪升平新做的安茶,说带有徽茶典型的兰花香味,放上10年,就是好药。可是汪升平对这些东西一点不讲,他只是带着我们参观他的仓库,走进去,竹篓和箬叶的香味就扑过来,茶叶本身的味道倒是闻不到了。他用小竹刀撬了茶出来,给我们泡茶,没喝过安茶,总觉得这也许会带点普洱的味道,可是并不,普洱的浓厚没有,反倒是带有祁门茶叶特有的花香,说来说去,还是典雅,这似乎已经是这几天我们用得最滥的词语了。
可是,典雅确实是祁门茶最典型的味道,即使是等级不高的红茶,大杯热气腾腾地泡出来,味道还是不错。祁门人实在,他们做的茶叶中也带了这种实在感。
竹篓旁边堆着几大块木板,我问汪升平这是什么,他不好意思地一笑,说是往那个世界时候用的。原来是寿材。突然心中一动,人走了,茶却一代代传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