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湿地的沙尘暴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fr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喂喂,没搞错吧,梁玉祥教授竟然要到若尔盖湿地寻找沙尘暴之源?众所周知,沙尘暴是风和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化地区,新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就是我国主要的沙尘暴源地。可是,这和若尔盖湿地有什么关系呢?
  若尔盖湿地位于水力资源丰富的四川,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说它和沙尘暴有啥关系,谁都不信。不过,梁教授却坚信,若尔盖湿地即使不是沙尘暴的源头,也是沙尘暴重要的启动源之一。梁教授为什么这么自信呢?
  
  不可思议的“巧合”
  
  梁教授的专业是沙漠修复和沙漠治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他意外地发现,只要若尔盖地区一年内的降水量增多,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和干旱强度就会相应减少;相反,只要若尔盖地区一年内的降水量减少,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次数和干旱强度就会相应增加。更令他惊奇的是,被公认为沙尘暴源头之一的河西走廊,其降雨量和北方沙尘暴天气之间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起初,梁教授也很纳闷,难道这些对应关系都只是巧合么?经过多年的研究,梁教授终于做出了这个大胆的推断,他认为在南北两个区域之间出现的这种对应关系,并非巧合,这恰恰说明若尔盖湿地和沙尘暴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推断一出,立即引起众多质疑。为了证实这种猜测,也为了揭开若尔盖湿地与沙尘暴之间的神秘关系,梁教授带着科考队走进了若尔盖地区。
  
  湿地变沙地
  
  到了若尔盖地区,还没开始调查,眼前的一切便让那些质疑者们动摇了。
  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曾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用浩瀚的沼泽补给着黄河的水源,阻挡着漫漫黄沙。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放牧、开沟排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若尔盖湿地正在不断萎缩。
  现在的若尔盖湿地,有明显水面的湿地已经非常少见。原来是沼泽的地方很多已经干涸,只剩下一个个拱起的黑土堆,有些干涸的沼泽甚至开始沙化。许多湖泊也在萎缩,大量湖床、河床裸露,产生出更多新的沙源,危及周边草场。
  若尔盖草原荒漠化的情况更是愈演愈烈,以至于原本是草原的阿伊拉山谷,在卫星图上竟然显示为沙漠。是卫星出毛病了吗?后来,科考队员对这片区域进行采样分析后才发现,阿伊拉山谷极度干旱,草原上有的只是草根,很可能是极低的近地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造成了卫星的“误读”。不过,也许几年之后,卫星就不会误读了,因为那时这片干旱的草原,或许已经转化成了沙漠。
  
  风在吸水
  
  看到这里,即使是个外行人,也会感到情况不妙,其实,事情比想象的更加严重。按照梁教授的话说,若尔盖湿地萎缩、草地沙化,让风也出了问题。
  什么叫“风出了问题”?我们都知道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风有方向,也有风力的大小,可是,风能出什么问题呢?
  在若尔盖草原上,科考队员在一座山丘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同时进行了测试,当背风坡的空气湿度还在83%的时候,迎风坡的空气湿度已经下降到只有32%。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风在“吸水”!
  从海洋上来的西南季风,由于受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没有带来足够的湿度,事实上是一股干风。以前的若尔盖地区有大面积的湿地和草场,能够为干风补充水分,再掺入细尘的话,就可以形成降雨;而现在,若尔盖地区不能给它提供足够的水分,这时,风就出问题了。因为干风的“吸水”功能会一直保持下来,于是,它沿途疯狂地掠夺水分、扬起风沙。
  这时,所有人都明白了……
  
  有一个沙尘暴之源
  
  虽然梁教授的推测还需要最终的科学实验、科学数据来证明,但通过这次科考,大家发现若尔盖地区已经具备了沙尘暴发生的3个基本条件:沙尘源、大风、大气结构不稳定。
  若尔盖地区近年来湿地萎缩,草场沙化严重,出现了大量沙源物质,在固定风力下容易形成沙尘天气。
  每年春季,若尔盖地区处于我国季风的活跃地带,具有强烈、持续的季风效应。吹过若尔盖地区的季风将这种效应辐射到了相邻的青海、甘肃、宁夏的部分干旱和易起沙尘地区。
  流经若尔盖地区的气流,受到高大的横断山脉的阻隔,流动方向发生改变,造成了这里的大气结构不稳定。
  更让大家担心的是,若尔盖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又地处中国比较中心的位置,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尘暴源区之一。到那时,既有风源又有沙源的若尔盖地区,沙尘只须扬升到1000~2000米的高度,就会危及四川、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现在我们还有机会挽救这一切!相关专家认为,若尔盖湿地沙化完全能够治理,首先,它还有水源,没有彻底沙漠化;其次,当地蒸发量虽然大于降水量,但年平均降水还有600毫米,可以在地面用高分子材料控制蒸发量。为了阻止湿地继续萎缩,当地已经开展了填沟还湿、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试验工作。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保护湿地!
  


  


  


  

其他文献
玩具熊真的进行了太空行走吗?    宇航员在航天器舱外的太空中、以及其他天体表面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叫太空行走。去年中国“神七”的宇航员翟志刚就是在距地球341千米的高度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行  走。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太空行走高度在300~500千米之间。再看看我们的玩具熊,它们只升到了海拔30.5千米的地方,这和真正的太空行走的高度相差了一个数量级呢!不过我还是认为玩具熊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
期刊
大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鱼类登陆并进化成了两栖动物,但是它们在繁殖时还必须回到水中。此后过了大约1亿年,两栖动物中的有志者——坚头类(它们的头骨结构坚固),产下了可以在陆地上孵化的“羊膜卵”,从而摆脱了个体发育过程中对外界水体的依赖,完全生活在陆地上。自此,它们摇身一变,成了爬行动物。到了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爬行动物终于统治了世界:天空中翱翔着翼龙,陆地上游荡着恐龙,河流里隐藏着鳄
期刊
听说在“制作发明界”,阿亮自封为王,他的代表作品是“超级无敌怪怪轮”(见《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2009年第4期)。今天我就和他PK一下,献上“法宝”一件,请各位哥迷当评委,说说谁是真正的“制作大王”。  挑战者:杨小军  学校:西北大学附属小学  法宝:鸡蛋喷气船  下面是我的制作过程,大家看好了!  点火,全速前进!    蜡烛点燃后不久,水就开始沸腾了,只见两股蒸汽从喷气管里喷出来,小船竟
期刊
我们一行人在山路上行走着,艰难而缓慢。穿过一片树林,脚下裸露的岩石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光芒,这是2002年那场火山大爆发时,熔岩流冷却后形成的玄武岩地貌。   我们的目的地——尼拉贡戈火山,就耸立在几千米外的地方。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老杜回过头来对我说:“嗨,明天,一起去火山口荡秋千如何?”  “呃……呃……那好吧。”结巴了半天,我才勉强做了个肯定的答复。身为记者的我,虽然也见识过不少冒险的事情,
期刊
漆黑死寂的洞穴总是让人恐惧,害怕里面有怪兽、有毒气、有机关陷阱,仿佛一旦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而我却偏偏爱上了这样的洞穴,在这里,探索与冒险交融,惊险与惊喜碰撞,尤其是中国第一长洞,它的魔力让所有探洞者都无法抗拒。
期刊
直面八爪海怪    “地狱,地狱,向西就是下地狱!”小昆昆用它那谁都听不懂的火星语,在多莉老妈的耳边叽里呱啦了一通。
期刊
某年某月某日领空。  “敌军战机!11点钟方向!距离60千米!发射导弹!”
期刊
牛皮行李箱今天很不愉快。一大早,它便被主人“黑色风衣”很不客气地从床底下拽了出来。然后,黑色风衣又胡乱地把一大堆东西塞到了牛皮行李箱的肚子里,搞得牛皮行李箱很窝火。
期刊
自己爬斜坡,还不知疲倦地来回滚动,该不会是“永动机”吧?为了向大家展示“怪轮”的风采,阿亮用硬纸板特制了一个斜坡,还美其名曰“阿亮斜坡”。
期刊
编创/陆晗 绘画/风行漫画工作室  快醒醒,天不早了,咱们该撤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