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kkkkkkssss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共同体最理想的地域形态是学校,而学校并不是天然的教育共同体。因此,对于教育共同体理论探讨必须弄清几个问题:什么是教育共同体?为什么要形成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一、“教育共同体”的概念
  教育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的教育工作群体。通过教育共同体的形成能实现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均衡发展,最终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的三体结构:教育共同体——教育范式——教育问题。从这个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活动不但是教师和教育对象两者之间的活动,还包含着共同体、范式和教育客体三者的相互作用。教育共同体的形成是以教育范式为基础,教育范式联系着教育问题这一教育客体与教育共同体这一教育主体,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因此,要对教育共同体有所诠释的话,首先要弄懂教育范式。
  “范式”一词,是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在库恩的范式理论中,其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个人行为,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每个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都会遵循一定思维方式、规范、模式。换言之,教育范式就是指教育共同体中每个成员所认同的教育思想、观点、模式和模型等。一种教育范式的形成,便有相应的教育共同体诞生,也就是说,教育范式是教育共同体赖以生存的工具。
  共同体直接引申自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他认为的共同体就是指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在库恩的范式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是“科学共同体”,就是由一些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具有共同信念的人组成。其实,他们的本质差不多,某种积极的关系就是一种共同信念,“体”则代表着群体成员不仅仅是一个。以此为基础,教育共同体就是指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的教育工作群体。
  教育共同体的表现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交叉的、多层次的。从宏观层次而言,教育共同体认真贯彻终身教育思想,融合家庭、社会、学校三大阶段;从中观层次来说,教育共同体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就包括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城区学校教育共同体;微观的教育共同体则是教师小群体、班级小集体的联合。而本文阐述的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中观层面的联合,校际间的融合、共建。
  二、创建“教育共同体”的意义
  教育共同体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将个体行为为主的教育活动转变成以群体行为为主的教育活动,形成一种教育集团。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实践而产生的教育范式,被教育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所认同、所采用。
  ⒈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与校之间形成教育共同体,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的共享,还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经验的共享,都更加便捷。如组织学校教师听取专家讲座,进行教育论坛,新课程推进,教育科研与成果推广,中层干部队伍培养与素养提高等。如果形成教育共同体,那就意味着共同体中几所学校优质资源都可以发挥与利用,这样不仅仅减少了设施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一些经费的支出。再者,假若教育共同体中某所学校承办某大型体育赛事,单靠该所学校的教师、器材设施等资源的支持远远不够,那么,就可以通过共同体内部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器材设施、教师的共享与调配。这样不仅可让其顺利完成比赛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促进校际间办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这些都反映出,建设教育共同体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⒉学校均衡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学校均衡发展也想尽办法,家长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择校”,选择名气、口碑较好的学校,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不惜重金。正是受这样的风气影响,有些软硬件条件都不错的学校,由于没有好的口碑、好的名气,学生都不愿意就读,这就造成校与校之间发展不均衡。而教育共同体的出现,让共同体内部的学校挂上名校的头衔,共享着名校的优良教学传统,按名校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边缘学校生源差的问题,同时也使得那些想进入名校的学生多了一个选择,从而确保学校之间的发展日趋平衡。
  ⒊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学校的相对“封闭性”和“自主性”成了限制学校教育发挥自身能力的主要障碍,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校与校之间有着隐形的竞争关系、敌对关系,这样的现状造成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止步不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高呼多年,但是校与校之间仍以考试成绩的比拼定强弱,一贯采取着“鸟笼式”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教育共同体的形成,将适当地缓解这一矛盾,让校与校之间多些互动多些交流,多些实质性的务虚,那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才能促使中国教育的前进。
  三、创建“教育共同体”的路径思考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映,而教育共同体的形成,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一个合作模式,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挥教育的效能,推动我国教育发展是迫在眉睫了。
  ⒈ 前提:提升理念
  有学者指出:“在教育制度迫切需要变革的情况下,成功实际上依赖每个人根据其作用和能力所作出的负责任的承诺,依赖于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校校长以及那些从事教育日常工作的人。”要组建教育共同体,首先主力学校要深入了解共同体内部学校的背景,学校领导、教师、环境、教学层次等,并将其分成不同层次,以便更好地处理和不同层次学校的联系;其次,学校可考虑将教学经验丰富、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分派教育共同体中较为薄弱的学校;最后,挖掘学校教师中的优质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⒉基础:加强对话
  教育共同体的实现基础就是需要相互对话,不仅仅需要创设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对话,还要创设不同空间、区域之间的相互对话,更要创设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对话。在对话中,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找出问题所在,一起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大家怀抱共同目标、共同信念,尊重鼓励对方,放弃以往的敌对、排斥或打击“异己”的现象,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⒊保障:合理运行机制
  要想更好地将教育共同体的力量发挥出来,就要让这个共同体一体化,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就需要良好的管理机制给予保障。建立完善的教育共同体内部管理机制,其中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各项管理,如何共享,如何互补,哪些共享等问题都应明确规定,应该做到各项规章制度尽善尽美,避免日后矛盾的发生。
  ⒋关键:新思维
  思维方式的革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一个新的教育范式的形成,开始于某一教育问题的解决。而教育共同体就是正确运用新思维去构建教育范式,并使之逐步完善的群体。对于教育共同体的形成,就应重视新思维,重视创新,改变那些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大胆接受新事物,不断启发,这才是教育所需。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其他文献
王质是宋代《诗经》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诗总闻》是他历时三十年而编撰的学术专著。该书废序言诗,独创"十闻",他的论说"因情求意",以示今古虽异、人情不远,以比较批评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传道"、"劝贤"、"教化"等词语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中的"原则"、"规范"、"方法"。优秀的古老传统教育对如今教育管理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如今国外有着先
酒精性肝病( 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可有肝脏肿大和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在术后常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通常导致患者下床行走的时间推迟,功能
目的: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的趋势,5年生存期低于5%,因此亟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胆管癌(CCA)QBC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
活体动物体内荧光成像采用荧光报告基团标记细胞或DNA,通过非常灵敏的光学仪器检测,可观测活体动物体内标记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为肿瘤诊断方法及抗癌药物
囊性肾癌很难与良性肾囊性损害和其他恶性囊性肾肿瘤相鉴别。多数需靠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大约4%~15%的肾癌呈囊性变口。因其临床处理有明确不同,故认为手术前区别其性质,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