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的时代担当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时代使命和政治担当。职业院校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如何履行自己的时代担当是新时代职业院校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通过分析该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比较优势、实现基础和现实需要,认为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应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需要,从精准定位角色、深化机制改革、建强人才队伍、筑牢实训基地、促进产研融合、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从微观上全方位阐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以职业教育阻隔贫困的代际相传的对策与思路。
  [關    键   词]  脱贫攻坚;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深度融入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234-03
   历史使命呼唤时代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1]。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类型[2]。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密切相关,能有效补齐脱贫攻坚“三农”领域的短板和不足,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是最后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具体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黔东南民族职院”)的情况来看,作为黔东南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集中全州大部分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在脱贫攻坚中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应主动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坚决按照中央和教育部门脱贫攻坚的要求,扎根黔东南脱贫攻坚主战场,持续精准发力,以职业教育阻隔贫困的代际相传,用实践行动践行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时代担当。
   一、黔东南民族职院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
   (一)专业学科优势
   黔东南民族职院是由原黔东南州卫校、州财校、州农校、州林校四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整合了四校的专业优势,集中了一批根植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竞争力的专业学科。现学院设有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旅游与商务系护理系等10个教学系;形成以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个重点专业集群为龙头,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林业技术、电子商务、工艺美术品设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为支撑的涉农辐射网。建成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
   (二)智力人才优势
   学院组建后,原四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林、牧、渔、医等领域的专家教授成建制的汇聚一堂,再加上近年来通过招考、遴选、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等不断充实,形成一批既能胜任现代职业教育,又热衷服务脱贫攻坚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夯实了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2019年,学院在编在岗教职工72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教师59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60余人,硕、博高层次人才100余人,“双师”教师队伍430余人。一批优秀教师还被评为州级拔尖人才、州管专家,入选省、州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另聘有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等校外兼职教师600余人。
   (三)教学资源优势
   学院坚持工学结合,突出实践实训,强化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创建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有职业技能鉴定所、会计电算培训中心、职业考试培训中心、导游服务中心等国家、省、州级鉴定和考试培训中心。创办有集“产、学、研、展、销、孵”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黔粹传人工作室”“培生星创天地”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科技园。建成“互联网+乡村振兴”“特色植物种苗繁育及应用研究”等省级协同中心、大健康实训中心、建筑工程系实训中心,以及示范性驾驶技术训练场、鸭塘示范养殖场、生态园林绿化公司等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有畜牧兽医、药学、旅游、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近200个专业实训实验室,16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二、黔东南民族职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拥有坚实的实现基础
   黔东南民族职院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严格要求,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扶贫的有效模式,为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一)党建引领,高位推动
   黔东南职院在脱贫攻坚中坚持党委领导,以党建引领,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党委领导带头多次深入锦屏县河口乡文斗(加池)村等农村基层一线调研,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利用远程教育、农民讲习所开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帮助基层组织解决实际困难,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带头致富能力等,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二)项目驱动,产业支撑
   按照县乡的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然环境和产业实际,帮助文斗(加池)村协调发展茶油、蛇足石杉、钩藤、林下土鸡和乡村旅游等产业,购买鸡苗、蜜蜂等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发展。通过“校农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帮助农村合作社和贫困户拓宽农产品销路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兑现产业扶贫红利,使贫困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扶贫的成果。    (三)落实政策,技术保障
   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减免补助贫困学生的学费和发放资助资金,办好中职护理扶贫班、吉利成蝶中职定向扶贫班等精准脱贫班。通过与锦屏职校、台江职校的“校校合作”,扩大职业教育的辐射面,帮助培养脱贫攻坚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到乡镇挂任科技副乡镇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设扶智和扶志“双扶”课堂,开展驾驶技术、中药材、种养殖、乡村旅游、刺绣等培训。
   (四)统筹联动,激发合力
   在学院党委领导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下,激发学院全体师生投身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学院机关、教学系部、教学团体、民主党派和专家教授通过各种方式相继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全院师生主动参与“点赞魅力黔东南·助推脱贫攻坚战”等募捐活动、文斗村帮扶捐赠活动、“联村主题党日”活动。成立专业帮扶组深入台江县长滩村开展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工作,组织民主党派人士到台江县、锦屏县指导枇杷种植、林下养鸡等。协调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贵州厚溥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社会力量共同助力脱贫攻坚。
   三、黔东南脱贫攻坚实际亟须职业院校的深度融入,打通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州全党全社会集中火力,合力攻坚,成效显著。全州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经济活力不断提高、产业扶贫成效初步显现。但由于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程度深、脱贫基础比较薄弱,现在还部分县和群众尚未脱贫摘帽,且都是极为难啃难嚼的硬骨头,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存在短板和不足。一是扶贫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扶贫规范小,生产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弱,抗风险能力差,扶贫支撑不持久,扶贫效果不明显。二是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低、医疗基础建设滞后,村级卫生室配套设施差,村医年龄老化、人才储备不足,医疗服务保障跟不上脱贫攻坚的需要。三是贫困群众参与性度不高、脱贫增收的技术技能有限、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技术管理人才缺乏,扶贫产业落地后没人经营管理,存在不想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现象。四是就业不稳定、政策性脱贫群众返贫风险较大,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部分年龄大、文化素质差的脱贫群众返贫风险较高,成为制约决胜决战脱贫攻坚不可忽视的因素。以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亟须职业院校的深度融入、全面参与,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育体系,培养一批又一批农业产业生力军和应用型技能人才,才能有效补齐脱贫攻坚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打通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贵州梦。
   四、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战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贵州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伟大时代。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身处这一伟大的时代,发揮所长,建功立业,正当其时。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深挖潜力,不惜余力,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善于作为,用职教人的实践行动奏响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凯歌。
   (一)精准定位,构建职业院校全员参与全方位融入的扶贫扶强模式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实好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职业教育深度融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全面研判,精准定位,捋清思路,创新思维,突出特色,绘制好时间表和线路图,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和职教扶贫的要求细化落实为具体举措。用好统战工作法宝,切实把学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和学生社团组织团结起来,全面调动全院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凝心聚力,同频共振,共同投身到脱贫攻坚战场和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贡献力量。
   (二)深化改革,建成支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服务保障机制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案要求,对照“双高”“双一流”的建设标准,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建设校地命运共同体。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急需的紧缺人才,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建立并完善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的教育教学、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评价等支撑保障体系。健全完善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的衔接融入机制,打通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的最后通道,解决教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后顾之忧,切实为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三)建强队伍,补齐配强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医疗服务人才短板
   用好用活高职扩招、自主招生和分类招生等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生的招生倾斜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完善细化标准,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同地方党委、政府的联动协作,面向农村基层一线,增设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医疗服务等紧缺专业,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完善创业就业措施,围绕农业产业链和流通链,培养一批适应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需求、深怀乡村故土情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建设一支来自农村、服务“三农”,真正属于农村农民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子弟兵”,破解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同时,不断充实完善脱贫攻坚师资库,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术精湛、政治作风优良的脱贫攻坚教师队伍。组建以专家教授团队、学生社团为基础的支农服务志愿者队伍。
   (四)筑牢阵地,把实习实训基地延伸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前沿
   结合办学特色和实习实训需要,主动谋求与本地区重点实施的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竹产业大型种植基地和坝区产业经济等涉农企业共建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突出实训的应用和针对性,推动农业产业和乡村医疗服务密切相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建到贫困乡镇、贫困村最前沿,使实习实训接上乡村“地气”,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促使学生在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中增长才干、凝炼本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五)注重转化,推动科研与农业产业项目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民族技术文化研究中心、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等科研部门的作用,强化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科研开发联动机制,设立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研课题,以科研创新不断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持续竞争力。注重深挖传统医药、民族技艺、乡风民俗等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发挥工艺大师工作室和工艺美术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优势,加强对民族文化工艺产品的保护和研发推广,发挥民族文化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确保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六)突出实效,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生活改善最现实的途径。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发挥其职业技术培训的职能职责,依托黔萃传人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灵活运用各类培训载体,创新方法方式,组织专家教授、民间艺人、技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对不同需求的贫困群体,分门别类地开展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实现就地就业创业和外出务工增收。注重对年龄偏大,学习操作现代产业技术困难的非遗技艺贫困群体的进行针对性的培育培训,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将非技艺转化为生产力,使之成为破解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生力军。此外,利用学院创业孵化平台,有选择性地对具有创业愿望、拥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贫困群众开展GYB等专业性创新创业培训,培育他们的创业思维、创业手段、创业本领,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距脱贫攻坚胜利仅有一年多的时间。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松劲懈怠、掉以轻心。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基础薄弱、发展较为滞后,贫困顽疾深,彻底拨出穷根还需持续发力。已脱贫的群众有部分还不够稳定,存在反弹、返贫风险,仍需加大扶贫力度,久久为功。职业院校深度融入脱贫攻坚战,就要坚守职教扶贫的初心,遵循职教办学规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育教学资源,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发挥连续作战、持久耐战、英勇善战的作风,深挖当地资源,持续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不断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迎战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環境经济,2017(20):2-29.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职教研究,2016(4):55-69.
   [3]马凯.促进就业创业 服务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马凯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8):38-40.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以结果为基础的OBE教育理论引入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实践研究,提出了“能力驱动,分层施培,结果导向”的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体系。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力驱动;分层施培;结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
期刊
[摘 要] 当前企业对高职毕业学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重视其职业素养。通过指导学生的案例展示了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在企业岗位工作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 键 词] 职业素养;英国现代学徒制;“三位一体”;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
期刊
[摘 要] 我国现行的三年制医学高职教育“2 +1”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用脱节的现象,没有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根据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并探讨了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实施的必要性,提出实施的方法和要求,总结实施的效果。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不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而且可向其他专业推广。  [关 键 词] 高职;临床医
期刊
[摘 要]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是当前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任务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因医护人员医学职业精神缺失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情况不断发生,因此,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仍要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职医学院校在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有其自身特点,通过对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职医学院校职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院校;职业精神
期刊
[摘 要]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战略形势下,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组织育人工作,提升高校“三全育人”的整体功能,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在积极组织视角下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体育系支部为例,初步探索了高校积极型党群组织育人的心理学基础,并從完善机制,激励引导、党团协同,凝心聚力、成立社团,培养意识、善抓亮点,营造氛围、用新媒体,传正能量等层面入手,探索高校党群组织的育人路径,以期提高
期刊
[摘 要] 以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创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订单式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在矿业装备维护技术专业的实践和应用,探索出适合高职机电类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的新模式,使工匠的培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使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要阵地。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
期刊
[摘 要]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与新型课堂模式的结合,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达到学生有兴趣、学习有效果、各类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效果。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多主体、多手段、多形式、多资源及不同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将主体、知识、目标及教学资源等优化组合,使教师愿意教、学生喜欢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邮轮休闲娱乐课程为例,从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资源建设、教学环境、
期刊
[摘 要]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其中飞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群为试点专业群,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属于该专业群中朝阳专业。从搭建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课程体系、双导师教学等方面对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与研究,对朝阳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通用航空器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
期刊
[摘 要]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辅导员专业化则是大学生思政队伍保持长久活力的重要保障。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整个教育界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一名高职辅导员,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转变之前的工作方式方法,尽快适应疫情防控下的学生思政工作。  [关 键 词] 高职;辅导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企业对国际化技能型复合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院校相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教育随之趋向国际化,而高职俄语语言教学以其自身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 键 词] 中外合作办学;俄语课程教学体系;应对措施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