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的自我追寻与建构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拍摄的动画电影旨在追求高额的商业价值并通过电影这种形式传播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而非给儿童观众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对其进行启迪教育。由于动画电影的观众多为儿童,所以在传播西方价值观时也更为隐秘,使得西方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根植于我国儿童幼小的心里。因此,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从事中国本土文化的各类工作者要提高警惕,以批判的目光看待美国推出的动画电影里所隐蔽的西方文化,并积极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动画产业,宣传我国本土的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
  一、 在西方国家的视角下重塑“他者”形象
  (一)解读凝视与被凝视之间的关系
  在名为《规训和惩罚》的哲学著作中,提出了不同地位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凝视与被凝视的相互关系,表现出对自身文化存在优越感的那些西方国家的哲学家面对异己文化时进行的凝视。通过凝视异己文化来定位自身,然而被凝视方在权力压力下丧失话语权,所以,此种凝视是以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观来对自我和他者之间关系进行界定的。[1]而作为西方国家主流意识的后殖民意识正是以自我为文化中心,无视其他民族,并且在西方影视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迪士尼公司也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忠实拥护者,这在影片《风中奇缘》中对“他者”形象进行塑造时可以明显看出,导演以西方文化价值观来对印第安人及其文化进行解读,凭借自身文化背景以及媒介方面的优势对“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进行虚构。
  (二)影片《风中奇缘》中他者形象的塑造
  在影片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当公主询问探险家来此地的目的时,史密斯的回答居然是:我们来此地就是要帮助你们建造房子、修建道路,明显透露出殖民者那种以文明传播者姿态自居的强势心理。影片还特意安排了一个“grandma willow”的角色,代表着印第安地区的文化与智慧。每当公主遭遇难题或寻求安慰时便会求助于grandma willow,而她也通常用富有哲理的回答教导公主需倾听大自然的一切声音,这种具有抽象性的回答正是印第安地区文化的体现。grandma willow利用“旋转的箭头”等把公主和男主人公史密斯联系在一起,并使公主最后爱上这个隶属殖民者的其中一员,但实际上印第安人却并未因此而受到重视。
  (三)影片《风中奇缘》塑造他者形象时存在误导
  影片以一位印第安部落的公主作为女主人公的现实原型,她既善良又聪明,幼年时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族人。当部落受到入侵者的威胁时,族长派公主前去查探白人的动静,而就在此时公主遇见了略懂印第安语言的男主角史密斯,两人之间的交流也为以后殖民者与印第安部落间建立的联系打下了基础。然而据史料记载当时史密斯的年龄已经27岁了,公主却只有12岁,代表两个对立阵营的主角并非影片中那般亲密。而电影也延续了迪士尼童话中公主与王子美好爱情的套路,将两个敌对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想化处理,再由迪士尼公司进行加工、进行改编,电影便由一场原本是殖民者的入侵活动而转为一个充满理想美满幸福的爱情故事。而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在白种人看来充满野蛮、落后与愚昧,而且相对于他们的文化而言,是属于一种异文化,认为印第安人就是身穿树叶的野蛮落后的部落,因此自然需要他们这种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对他们进行文明教导与开化,其实,据历史记载,当英国的殖民者踏入美洲大陆时,屠杀了无数的印第安人,然而这一历史事实并未在影片中体现出来。
  二、 西方国家话语权下的印第安殖民史
  西方国家的白种人踏入美洲大陆的那一刻也开启了印第安人被殖民的历史。欧洲白人在哥伦布宣布发现了新大陆时,便对美洲大陆生出了殖民的念头。[2]美国著名学者比尔·胡克斯 ( Bell Hooks) 曾揭露了西方国家殖民者的这一心态。其著作中有一封哥伦布给朋友写的信,信中他直言不讳的表示印第安人非常诚实、既慷慨又友善、也十分乐意与白种人进行合作。但是,哥伦布并未因此而尊重印第安人,相反将印第安人具有的这些美好品质当作征服他们甚至消灭印第安人的契机。在影片《风中奇缘》中,来自英国国家的殖民者侵入印第安部落实际上就是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进行殖民意识的一种延续。他们为寻找财富肆意破坏印第安部落的居住环境,无视印第安人的生计。然而,美国却通过自身掌握的现代传媒优秀工具将动画电影演绎成一个美好梦幻的童话故事,其实际却是在对印第安人进行殖民的那段丑恶历史进行美化和隐藏。电影采取加入印第安少女和外来人员中的白人男性之间浪漫美好的爱情故事的方式,并在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男女主角的共同努力下带来了两个种族的和解,在其西方国家话语权下建立了一个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和谐美好的乌托邦式文化社会。而事实上,女主人公波卡洪塔斯仅仅是个单纯而且善良的印第安少女。作为印第安的公主,她在印第安人和外来白人相互和平共处起到了促进作用。波卡洪塔斯与父亲一样认为应谨慎地对新进入的白种人进行观望。然而当白人定居者面对首个严冬时陷入生活的困境时,波卡洪塔斯则对他们倾囊相助,为他们提供食物和生存技巧。因此,影片中关于男女主人公浪漫美好的爱情其实只是殖民者幻想出来的美丽的公主爱上英俊潇洒的白人男子,史密斯并未对波卡洪塔斯做出什么英勇无比的英雄事迹,他仅仅是由于意外受伤而回到自己的国家进行治疗的。由于作为殖民者的白种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史密斯后来也从未回过弗吉尼亚。只是其后来的一本著作中曾提及到了那位印第安公主,称颂了她美丽的外表以及机智、勇敢、友好的性格在其族人中出类拔萃。波卡洪塔斯这位外表美丽心地善良的印第安少女虽然在印第安部族与白人移民者间和平共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她本人的命运却十分波折。英国国家的殖民者将波卡洪塔斯骗到英国,将其囚禁,想借此逼迫她的父亲结束战争。在此期间白人殖民者说服她改信基督教,并在她18岁时嫁给大她10岁的一位名叫约翰·罗尔夫的英国绅士,最后的结局是客死异乡。然而,在影片《风中奇缘2》中,整个故事的内容却改为波卡洪塔斯是受到邀请而去的往伦敦,是去和英国的国王进行谈判并签署双方之间的和平条约。[3]在电影中,史密斯由于重伤而不治身亡以后,这位印第安公主的另外一个守护者约翰·罗尔夫又出现了,随后这位公主便嫁给他为妻。由此不难看出,影片《风中奇缘》在西方话语权的背景下通过美国地区主流文化的代表之一动画电影进行构建,建立了一位英国白人殖民者和印第安异族女孩所形成的拯救与被拯救的相互关系,而对于代表印第安族人的印第安公主对英国白人提供的无私帮助却只字不提。在电影《风中奇缘》中“公主和王子幸福美满的爱情”故事的华丽外表下,使得英国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进行残害的殖民历史得到美化,从而假象出一个充满和谐、美满的文化乌托邦,而对印第安人进行残忍迫害、抢夺其家园的丑恶历史则在影片中被完全隐藏。   三、 西方国家文化话语权的启示
  (一)西方国家文化话语权的建立
  美国迪士尼影视公司在收购了以皮克斯为代表的一系列动画公司以后,便成为动画电影界的巨头,其老大地位更是无人可以动摇,这部在其中期出品的动画电影通过塑造纯洁善良的人物形象以及纯真美好的童话内涵,将西方文化价值观隐秘的进行对外输出。无论是《白雪公主》《美人鱼》还是《风中奇缘》,无不透露出其经典的文化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有意识的进行引导下,代表殖民者的白人男子一直以王子的身份出现,而且聪明善良的印第安公主也被塑造成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女性形象,这种充满叛逆和追求独立的性格正是美国独立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
  (二)影片《风中奇缘》塑造的弱势文化
  影片中正义的代表史密斯不但具有英俊的外形,而且十分勇敢,待人方面也很真诚、和善,并且乐于接受新事物,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使白人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矛盾冲突得以化解。其实,这个外来的白种人就是迪士尼乃至整个美国文化的象征,迪士尼公司意图通过此角色的形象定位,来凸显美国精神,然而真正可以体现这种自由、平等、友爱的美国精神的,却是这位印第安公主,将这种精神具有的内涵进行转移表现了美国价值观的对外输出,同时也是对其丑恶的殖民历史进行美化和隐藏。尽管该影片在主题曲中也提出了关于种族平等的思想观念,但由于西方国家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下,其实际倡导的仍是以白人优先的价值观,迄今为止,其他种族仍处于美国文化价值的边缘地带。[4]而且据事实表明,当这些白人殖民者在不能得到预想的价值时,便会以帮助其文明开化的借口对印第安部落的土地进行抢夺和侵占,最终给印第安人和他们的文化带来灭顶之灾。然而电影中并未展现这些残酷的史实,主要因为好莱坞要在世界上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而且也为了对这段丑恶残暴的历史进行掩藏。据西方国家的权威史料记载,所谓“文明”居民登上新大陆这段历史是血腥的过程、掠夺的过程,然而在西方文化霸权下,文化弱势一方只能任人宰割,此段真实的历史被迪士尼公司披上了浪漫的外衣,实际却在宣扬西方殖民主义、西方文化为中心以及白人至上的文化价值观,是对殖民主义的变相体现。
  结语
  总之,美国由迪士尼公司作为一个追求巨大商业价值的盈利性机构,其出品的各种动画电影宗旨在于追求利润的同时利用动画电影华丽的外衣向他国输出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意识形态。由于动画电影的主要观众群体是儿童,所以西方国家通过王子公主的美好爱情故事隐秘地将西方价值观植入儿童幼小的心灵中。面对这种状况,我国本土文化的相关工作者必须提高警惕,面对美国动画电影中所隐含的西方文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批判的接收,绝不可全盘照收,更要积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大力传扬我国本土的文化,促使世界文化得以平等的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光辉.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政治使命——莫言小说的文化软实力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3):57-60.
  [2]张其学.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4.
  [3]王宁.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理论批评[J].文艺研究,2003(5):72-74.
  [4]周琳玉.他者化与政治镜像——对迪斯尼动画片《木兰》文化身份的省思[J].中国比较文学,2006(2):49-52.
其他文献
《星际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原创科幻冒险电影,片中不但有“第五维空间”“虫洞旅行”“星际航行”等概念反复刷新人们的宇宙观,更有各种匪夷所思的信息传递技术不断挑战观众的想象力极限。  信息传递指的是人们通过各种方法——例如文字、声音、表情、手势、图片、影像等传递消息的过程。信息传递的渠道很多,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技术,人们联系的方式一般比较原始。我国历史上的木牍、尺素、花笺、
一、 经典化、符号化的梵高形象  2017年12月,《至爱梵高》在中国大陆上映,这是一部被定位为“首部以梵高油画元素制作的动画电影”的影视作品。在这之前,由于梵高艺术人生的戏剧性、故事性,人们通过绘画各类型的小说、故事、传记的方式赋予了梵高人生、作品丰富的演绎。1934年欧文·斯通在小说《渴望生活》中完成了梵高从人到神的角色转变,塑造了大众文化中广为流传、近乎神一样的梵高形象,在他的文字中梵高是一
电影《湄公河行动》根据真实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2011年,承载13名船员的中国商船,于金三角附近水域全部遇难。泰国警方从船上搜出90万颗冰毒毒品。为查明案件真相,也为一举歼灭毒枭,我国缉毒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义无反顾跨境追捕。  “主旋律”大意是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的文艺作品精神与思想基调。纵观全片,电影的主题为“坚决捍卫中国公民海外利益,国家主权与尊严不容侵犯”。作为
“光棍节”这个很洋气的名字,恰恰是当今社会中单身男女们每逢到了年底的11月11日这天前后,就会热议起去电影院看哪部电影的话题。2011年11月11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6个“1”重逢的几率百年一次,也让无数单身男女比往年的光棍节多了些许期待和兴奋,各行各业也瞄准了这个百年不遇的商机。而在电影市场中悄然杀出一批批的“黑马”,《失恋33天》就是这些黑马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几天内一跃成为最火爆票房和全社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自1995年制作出世界上第一部数字三维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以来,一共完成了14部作品,每一部都赢得了巨额的票房收入和业界的一致好评。它的作品从制作方式到故事内容,都与传统的迪士尼动画和实拍电影有很大不同,表面上都体现出很强的虚拟虚幻性,但却能将广大的观众群体引入其中。它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的动画影像创作打破了传统影视艺术的虚实范式,其作品所隐含的虚、实特征值得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因此,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是导演霍建起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这是一个温情纯朴的故事,没有任何现代商业化的杂质。在平凡岗位上工作长达几十年的乡村邮递员,临退休前与接班的儿子,带着家里的那条黄狗“老二”,最后一次走那三天两夜、200多里的盘山路。那山,坐落于钟灵毓秀的湘西大地,格外的神秘温柔。那人,在茫茫大山中一干就是30年,不论严寒酷暑,不歇风霜雪雨。那狗,陪伴一家三口的牵绊,通晓人性的生灵。  本片在被投资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的一档真人体验秀,它运用纪录片 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的七天体验。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全新改版后的《变形计》每一季将从城市和山村分别挑选一名具有特点的孩子进行一周的身份交换,旨在使这两种不同身份的孩子从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蜕变。但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省因
西方美学是发轫自20世纪90年代的新型美学理论,由于其耳目一新的观察视野,迅速成为影响北美洲的美学理论。在随后的十年,这一理论又在欧洲文艺批评界扩散开来,进而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据统计,自2010年开始,国内学者运用西方美学进行学术研究的论著一共有17890余篇(部),这一数据是非常惊人的。但与这种热烈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少有学者自觉运用西方美学的相关理念去研究电影艺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
作为著名导演罗伯特·奥特曼的代表作品之一,《纳什维尔》自从1975年上映之后便受到了广泛赞誉,一举获得了第四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三项提名,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的奖项,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佳作代表。影片以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纳什维尔为名,将音乐与美国的社会生态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影像的形式进行了展现。作为电影群戏大师的罗伯特·奥特曼导演再次在这部电影中展现了他的
影片《无法触碰》改编自法国富豪菲利普·波佐·迪·博尔戈的自传体小说《第二次呼吸》。小说试图于矛盾日益尖锐的多视角下,旨在将波瀾壮阔的法国社会全景中的种种世相尽皆纳入其中。而改编自原著的影片则提纲契领地截取了人性为主题的关键线索,将两个阶层、两段人生、两种文化进行了基于观众大他者视角下的阶层沟通、人生交汇、文化认同的艺术化映现。  一、 基于表象化的初级文化认同  (一)落差之下的异文化趣味性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