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现状及实施措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提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拓宽阅读视野,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深度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教学内容,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能够接触到的阅读素材较少,主要都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阅读面相对狭窄。面对教材内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够强烈,甚至不愿意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也是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所以给深度阅读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学生的阅读思维相对固化,缺乏灵活性。高中的学习压力相对于其它阶段来说会更大,并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常常为了满足考试的需求而展开大量的阅读训练,力求学生能够通过训练掌握更多考试中所需要的阅读知识和技巧。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阅读活动,最终会导致阅读思维的禁锢,不能灵活地进行自主阅读,受到考试要求的限制,影响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在经过教师统一的阅读训练之后,学生只能满足教师的要求使用固定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发散,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二、高中开展深度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深度阅读的重视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深度阅读的教学环节。其中一方面的原因也是由于学校的硬件设备不够完善,不能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教师在对语文课程进行课时安排和设置的时候,没有对阅读教学进行合理的规划。即便有部分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实际教学设备的影响,以及教师本身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够充分,最终还是没能展开相关阅读活动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实际作用。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常常会更加愿意接受一些互联网信息,而逐渐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和耐心。
   (二)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许多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没能在阅读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首先在课堂上没能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大部分的阅读活动都是受到任务的驱动展开的,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空间。其次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没能参与进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大部分都是为了完成任务,缺乏有效性的思考环节。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要求,没能从学生的能力出发进行有效的指导,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不足
   教师作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教学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深度阅读开展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教师队伍来看,有部分教师存在素质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导致深度阅读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三、高中深度阅读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生态课堂,创造深度阅读的条件
   课堂是主要的教学场所,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语文阅读课堂应该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但是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此,在课堂上会存在许多传统的教学弊端,课堂出现的这些教学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展开深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态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规律构建课堂。教师可以分别从文本知识讲解、教学指导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构造。首先针对文本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整合,从学生容易接受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迎合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认知规律,为学生的深度阅读方式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其次,在教学指导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出发,给予学生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上的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理解,从而实现深度阅读的价值。最后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应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尽可能的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评价,实现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除了考试成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以及课堂上的实际表现情况展开评价,通过浏览学生的阅读随笔了解学生的阅读文本质量,从而保障深度阅读的有效开展。
   (二)立足语言,在情感上深度挖掘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运用比较重视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文字表达交流以及语言的积累与建构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思维提升与审美能力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可以在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来真正体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具体内涵,了解到作者想要传递的丰富情感,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师为了营造语文课堂上的深度阅读氛围,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和品鉴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选出课文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语句,从而引导学生从句子的形式和情感等各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例如教师在讲解《再别康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通过课前的阅读学生应该很快就能发现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比较特别,句子都比较优美。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几个代表性的句子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单独的分析和探究,例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一句话当中,作者为什么要把金柳比喻成新娘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可以先给时间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小组分析和讨论,并让每个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剖析“新娘”与“金柳”两者之间的共性后,可以发现两者都有可爱可人摇曳生姿的美感共性,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深切怀念。
   (三)补充迁移,开掘阅读深度
   语文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化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常在一篇课文讲解完毕后,学生都会沉浸在作品中对作者的情怀进行感悟,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学生沉浸在作品中的学习状态进行补充迁移练习,帮助学生快速的巩固课上所讲解的内容,从而增强课文学习的深刻印象。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所学课文的写作风格推荐学生去阅读作者相关的其它作品,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阅读的视野。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后,为了深化同学们的上课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作品,并有效的利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阅读技巧和句子分析方法对朱自清的其它散文文章进行鉴赏与品析,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上演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作用,能够满足学生当今的阅读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深度阅读等学习活动,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晨曦,钱加清.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20(10).
   [2]李春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应用研究[D].2019.
   [3]单春芹.浅谈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J].新作文:教研,2020,000(003):P.1-1.
  孟秀红,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高原生境下A2O工艺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度及相关性.结合污染物分解、吸附及转化等代谢过程中的主要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与助溶剂正丁醇的二元溶液,与四氯乙烯(PCE)在含水层原位构筑微乳液.重点考察对PCE增溶性能和脱附能力以及在模拟含水层中的形成过程和对模拟含水
基于OMI卫星数据,利用臭氧敏感性指示剂法研究了福建省及其九地市在COVID-19疫情影响下不同时间阶段大气臭氧敏感性特征以及不同情景下敏感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疫情前,
通过连续实验和活性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在不同有机负荷(OLR)条件下处理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效率、稳定性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AnMBR在各工况下(OLR
为实现对放射性核素铯(Cs)的高效去除,本研究基于表面接枝技术利用均苯三甲酰氯(TMC)在羟基化的PVDF微滤/超滤膜表面接枝了一层氨基化SiO2,并通过SiO2表面的氨基基团与Fe3+结
选取污水中的污染物四环素和铜离子为二元混合物,以比吸磷率来表征二元混合物对污水生物除磷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效应.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3种二元混合物的浓度配比(Ratio1,R
“对话阅读”是叶圣陶提出的教学理论。他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不仅会和作者会面,并能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阅读
以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潮河流域1990~2013年监测数据,构建SWAT模型,在模型结构和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探究输入数据精度(DEM分辨率)与准确性(降水插值)对径流和总氮模拟结
选择苏南某镉(Cd)污染稻田,研究钙镁磷肥和钙铝水滑石2种钝化修复材料对Cd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的效果,并且探讨含磷钝化剂的使用对水土环境磷累积与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长株潭城市群3个城市(长沙、株洲和湘潭)疫情期间(2020年1月24日~2020年5月31日)大气PM2.5和O3小时平均浓度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污染物日变化规律、长期持续性、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