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抗日根据地的动因及措施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ya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党,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在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内关系和谐、党政关系和谐、各阶级阶层内部关系的和谐,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将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能否正确地分析矛盾、把握矛盾和解决矛盾,对于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复杂,党牢牢把握了中日民族矛盾这个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正确、合理、妥善地协调根据地各个阶级、阶层之间乃至各个方面的社会矛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分析、总结我们党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协调各种社会矛盾的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党构建和谐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动因
  
  抗日战争期间,党对构建和谐根据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是因为抗日根据地是党克敌制胜的大后方,和谐根据地的建设,是党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革命的道路决定了党必须构建和谐根据地
  旧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强大的敌人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所以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战胜城市、夺取城市的道路。但是城市经济发达,生产方式先进,农村经济落后。落后的农村怎样才能战胜先进的城市呢?这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就必须在广大根据地大力整合不同的利益主体,努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把各方面力量都调动起来,把抗日根据地构建为一个和谐稳定的大后方。
  (二)党构建和谐根据地,是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深,党认识到日本的目的是要把全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而中国革命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就必须调动一切抗日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一个由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组织,成份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化。为了调动他们的抗战积极性,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就必须在抗日根据地设法协调各方面矛盾,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利益诉求,促进各方面团结合作,共同抗日,开创一种合作互补、和谐共赢的社会局面。如果党在抗日根据地过分的片面强调自己的阶级代表性,忽视其它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就势必危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利于全民抗战的实现。
  (三)党构建和谐根据地,是巩固党的局部执政地位的需要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执政环境非常复杂,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国共虽然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是国民党顽固派的亡共之心不死,甚至向抗日根据地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另一方面,日本自攻占武汉以后,其对华的具体方针和政策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主要力量用来对付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封锁。这两方面对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和挑战。为了解除威胁应对挑战,党就必须赢得根据地全体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为此,党在根据地就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公平施政,增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巩固党的局部执政地位。
  
  二、党构建和谐抗日根据地的措施
  
  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的演说指出:“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1]正是在“各得其所”这一总的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党的自身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就如何构建和谐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正确总结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实现党内关系的和谐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居于领导地位,所以党内关系和谐是实现根据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促进党内关系和谐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首先,把正确开展党内斗争,解决党的矛盾,作为促进党内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党内关系和谐是在正确解决党内矛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党内斗争主要是党内不同思想和原则上的对立,党内矛盾是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之间的矛盾,两者都是党内是非问题。那么怎样正确开展党内斗争,解决党内矛盾呢?刘少奇同志把党内斗争和党内团结、和谐结合起来,于1941年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作演讲时,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对于错误思想,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一定要纠正;另一方面对人的处理一定要实事求是,与人为善;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党还总结了以前解决党内矛盾的教训,科学地开展整风运动,把整风作为解决党内矛盾的新形式。为了保证整风运动的顺利发展,党在运动中坚持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惩前毖后”就是“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2]“治病救人”就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3]通过贯彻这一方针,达到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最终促进了党的团结、统一、和谐。
  其次,中共“七大”科学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最终实现了全党的空前的团结和和谐。“七大”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当前战略任务,保证了全党在步调上的统一;“七大”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确定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样就保证了全党在作风上的统一;“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历史上最完善的一届中央委员会,保证了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与和谐。
  (二)大力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实现党政关系的和谐
  自1939年开始,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党如何处理同抗日民主政权的关系,直接关系着各根据地的和谐与发展,关系着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党对这一问题的思路是清晰的。一方面,必须保证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以实现党的领导,最终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在政权的人员组成方面,必须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只能占三分之一。这样就保证了政权的民主施政方针的贯彻,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但是,在政权中只占三分之一名额的共产党,如何才能把党的领导与民主施政统一起来呢?这要求全党在思想上对领导权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4]这说明了党对政权的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原则上的领导,并非组织上的领导。在实践上要求党对政权要采取科学的政策,即指导和监督的政策。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党对政权要实现指导的责任,使党的主张能够经过政权去实行,党对政权要实现监督的责任,使政权真正合乎抗日的民主的统一战线的原则。”[5]按照这一思想,邓小平认为,党只有命令政府中党团和党员的权力,只有在必要时用党的名义向政府提出建议的权力,而没有向政府发号施令的权力。而政府机关中的党团也没有超政权的权力,没有单独下命令下指导的权力,它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政府通过才生效。所有这些论述,指导着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把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党的领导和民主施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根据地党政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实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促进各党派、各阶级阶层关系的和谐
  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严格要求,实现了和其他党派、阶级阶层关系的和谐。在思想上,要求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应在民族战争中表现其高度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应使之具体地表现于各方面,即应在各方面起其先锋的模范作用。”[6]为了真正发挥这种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个共产党员就必须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方式上,要求共产党员同党外人士合作,不能把持包办、独断专行。要“在一切有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员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地方,共产党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7]毛泽东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演说时进一步强调:“共产党员又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8]在具体政策上,为了调动根据地各阶级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党以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根据地实行了改革,以此促进了党与其他党派阶级和阶层关系的和谐。党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根据地的执政党就妄自尊大,独霸政权,而是在根据地实行普遍的选举制度,做到“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9]在普遍的选举制度实行之初,在一些地方因为共产党威望高而出现了共产党员当选比例过大现象,不利于团结抗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党决定在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此举大大激发了各阶级阶层的抗战积极性,也促进了中共与各阶级阶层关系的和谐。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在根据地出现了党政军脱产人员过多现象,由此导致财政支出大增,人民负担过重,党群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中共中央听取了党外人士的建议,决定在根据地“精兵简政”。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谐了根据地的党群关系。
  
  参考文献:
  
  [1][2][3][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6][7][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
其他文献
工程建设监理的中心工作是对工程项目实施投资、质量、进度三方面的控制,使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和满足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投资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而投资控制方法是否合理,更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监理效果。所以,必须在监理工作中配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具有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在监理工作中是建设项目造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文居住环境不断提高,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关注远大于以前,维权意识起来越强,而现阶段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仍有待加强,多层住宅的楼板裂缝现象尤为严重。本文从笔者多年对楼板裂缝现象的统计分析,对楼板裂缝的质量通病的成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对楼板裂缝的防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楼板裂缝;原因;防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
期刊
摘 要:主要介绍了软弱地基的特点和软弱地基加固的分类,以及针对不同的软弱地基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介绍了选择不同软弱地基加固方法时所考虑的条件。  关键词:软弱地基;加固;合理选择。  软弱土一般是指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较小的土,如松散砂性土,尚未固结的吹(冲)填土、杂填土、素填土、淤泥、淤泥质土等.地基主要受力层由软弱土组成时,称为软弱地基.软弱地基不经加固处理,一般不宜直接作为建筑物
期刊
摘 要:老年人糖尿病病史长,治疗复杂,老年糖尿病临床症状往往极不典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较少发现,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值得引起警惕。本文对诊治的3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老年糖尿病临床症状往往极不典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较少发现,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值得引起警惕。现将近年来我们诊治的3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期刊
穆如成作者简介:穆如成,男,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市小数学会会员,曾获市基本功大赛一等獎,市电教优质课二等奖。    摘 要:数学日记是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记录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及自己对数学活动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情感、交流数学思想的平台。它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还让老师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人。  关
期刊
摘 要:在传统观念上,公正一直作为政治的价值加以提倡,而效率和经济则成为公共行政的两大支柱。但在实践中,公共行政根本无法避免其承担的公正的职责,要求我们把政治价值与行政精神整合起来,并且从政府职能的视角分析公共行政的公正精神。因此最终应把公正作为公共行政的第三个支柱。  关键词:公正;行政精神;政府职能    传统的公共行政和官僚体制是政治与行政相分割的产物,它强调研究行政的科学性与技术性,强调行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握的原则。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要求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没有停止过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期刊
摘 要: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国政府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已经成为制约电子政务防止的瓶颈。本文分析了电子政府所引起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应变,并进一步探析了政府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此种种正负效应,寻求信息化时代政府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路径。这些对我国政府的电子化人力管理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化;政府人力资源管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以昆明市为例,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为昆明市的PREE系统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环境;协调度;区域经济;昆明市    城市是由聚集人口、聚集经济、聚集科学文化所形成的空间地区系统,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不断寻求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投入产出平衡
期刊
摘 要: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现今我国社会信用的普遍缺失使得建设诚信政府成为时代的强音。由于相关体制、制度和公务员信用意识等的缘故,可以从加强诚信观念建设、制度建设、行政公开、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诚信运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方面来着手打造诚信政府。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    政府诚信,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官员及其行政决策,本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还权于民,充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