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重大机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独特等比较优势,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539.12亿元增加到9740.2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8.7%,连续8年全国第一。人均生产总值由6502元增到40282元(合5888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10.7亿元增加到1378.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95.1亿元增加到850.7亿元。财政收入以30%左右速度增长、财政收入总量不断扩大,表明内蒙古迎来了财政收入增长的黄金时期。
这种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否具有稳定性、健康性,仅从经济发展的表层来分析尚不足以合理解释,只有从地区经济的内在性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量的要素构成两个方面入手,将财政收入增量做来源化的剖析,从财政收入增长的源头分析各构成要素的财政收入贡献率,分要素量化财政收入增量和增速,才能够明确内蒙古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通过对2007-2008年内蒙古各项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企业效益改善等内在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征管等政策因素都推动了内蒙古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7-2008年,全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3.18亿元和84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17.5%,高于全国4.38个百分点和10.58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直接拉动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其中, 可税GDP分别拉动当年税收完成690.83亿元和921.09亿元, 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2.24 %和11.09%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为14.96%和12.0%;不可税GDP分别拉动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增长54.66%和28.92% ,对当年的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9.13%和9.63%,对财政收入贡献率为23. 39%和10.41%。
二、经济效益提高为税收收入增长提供了现实的客观条件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拉动税收强劲快速增长
2007-2008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404.75亿元和56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31%和27.24%。其中,工业投资2220.26亿元和2881.76亿元,分别增长22.10%和29.81%。分别拉动营业税增长51.45%和42.26%,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18.01%和14.07%,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2.02%和15.21%。
(二)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直接拉动所得税大幅增长
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效益好转拉动税收收入大幅增加。2007-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5.8和203.61,分别比上年提高63.5%和38.9%, 实现利润总额445.55亿元和614.68亿元,分别增长63.8%和40.7% ,分别拉动企业所得税完成133.66亿元和184.40亿元,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22.33%和13.56%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7.31%和14.65%。
(三)特色优势产业税收贡献率提高
能源、冶金和建材、化学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收入的43%,拉动增值税高速增长。2007-2008 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增值税分别为122.72亿元和193.78亿元,增长37.64%和57.90%,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2.65%和15.23%,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7.70%和16.47%。
第一,煤、电、油等能源行业实现增值税181. 20亿元和2 7 7.40亿元,较上年增长45.3 2 %和21.65%,对增值税的贡献率为75.23%和78.21%,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5.86%和7.21%,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79%。
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拉动了商业增值税显著提高。2007-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904.11亿元和2363.33亿元, (注:计算时已剔除餐饮业零售总额),实现商业增值税完成45.34亿元和79.77亿元,同比增长19.4%和24.1%,对增值税的贡献率18.25%和15.27% ,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6.79%和8.02%,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8.30%和8.68%。
(四)居民收入提高及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增长
2007-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378元和1443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6%和10.6% , 人均消费性支出9281.5 元和1082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1%和16.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959元和46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3%和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56元和361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5 %和1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30和0.32,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34 和0.41。2007-2008年,全区共实现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为71.92亿元和82.56亿元,增长11.23%和4.72%,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3.93%和1.57%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4.81%和1.70% 。
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财政收入全面增长
(一)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税收结构调整
2000-2008年,全区产业结构由的22.8:37.9:39.3调整为11.7: 55.0:33.3,第一产业年均递减9.99%;提供工商税收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7.1%和下降6%。其中,第二产业年均递增5.5% ,第三产业年均递减2.4%。2000年和2008年分别完成工商税105.5亿元和724.7亿元,年均增长23.88%,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0.88%和6.82%,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5.26%和7.38%。
(二)优势地区对全区财政增收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2 年,呼、包、鄂三市地区生产总值854.49亿元,占12个盟市总计的44.2% ,财政总收入共完成48.69亿元,占12个盟市财政总收入的19%;2008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4679.37亿元,占12个盟市的53.7%,财政总收入共完成605.15亿元,占12个盟市财政总收入的57.9%;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36%和19.27%,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8.13%和20.84%
四、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和支出结构优化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0-2008年,全区财政支出总量不断增加,财政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也不断优化,财政调控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建设进程加快,民生支出规模逐年扩大。税源建设效果良好,主体税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涵养。各项财政资金健康、安全、有效运行,财政支出整体效益逐年提高,拉动和影响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00-2008年,财政总支出从261.06亿元增至1455.4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4.01%,比同期年均增长率21.04%高2.97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3.44%和4.98%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6.44%和5.39%。
五、政策调整及征收管理强化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为扶持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以先征后返为主的财税优惠政策。2000-2008年,全区支持地方发展的先征后返总额为19.50亿元和68.1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2.53%和4.92%,占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14.68 %和4.08%,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0.90%和1.64%,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5.36 %和1.77%。全区税务部门从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和改进征管手段入手,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依法治税,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同时,非税收入收缴也不断加强。2000-2008年,全区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为15.64亿元和456.67亿元,年均增长45.4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从10.54%降至9.57% ,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0.75%和3.19%,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4.51%和3.45%。
综合上述,“十二五”时期,只要内蒙古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全区财政收入仍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
这种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是否具有稳定性、健康性,仅从经济发展的表层来分析尚不足以合理解释,只有从地区经济的内在性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量的要素构成两个方面入手,将财政收入增量做来源化的剖析,从财政收入增长的源头分析各构成要素的财政收入贡献率,分要素量化财政收入增量和增速,才能够明确内蒙古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通过对2007-2008年内蒙古各项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企业效益改善等内在经济因素以及制度、征管等政策因素都推动了内蒙古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7-2008年,全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3.18亿元和84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17.5%,高于全国4.38个百分点和10.58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直接拉动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其中, 可税GDP分别拉动当年税收完成690.83亿元和921.09亿元, 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2.24 %和11.09%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为14.96%和12.0%;不可税GDP分别拉动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增长54.66%和28.92% ,对当年的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9.13%和9.63%,对财政收入贡献率为23. 39%和10.41%。
二、经济效益提高为税收收入增长提供了现实的客观条件
(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拉动税收强劲快速增长
2007-2008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404.75亿元和56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31%和27.24%。其中,工业投资2220.26亿元和2881.76亿元,分别增长22.10%和29.81%。分别拉动营业税增长51.45%和42.26%,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18.01%和14.07%,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2.02%和15.21%。
(二)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直接拉动所得税大幅增长
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效益好转拉动税收收入大幅增加。2007-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5.8和203.61,分别比上年提高63.5%和38.9%, 实现利润总额445.55亿元和614.68亿元,分别增长63.8%和40.7% ,分别拉动企业所得税完成133.66亿元和184.40亿元,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22.33%和13.56%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7.31%和14.65%。
(三)特色优势产业税收贡献率提高
能源、冶金和建材、化学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贡献的税收占税收收入的43%,拉动增值税高速增长。2007-2008 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增值税分别为122.72亿元和193.78亿元,增长37.64%和57.90%,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2.65%和15.23%,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27.70%和16.47%。
第一,煤、电、油等能源行业实现增值税181. 20亿元和2 7 7.40亿元,较上年增长45.3 2 %和21.65%,对增值税的贡献率为75.23%和78.21%,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5.86%和7.21%,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79%。
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拉动了商业增值税显著提高。2007-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904.11亿元和2363.33亿元, (注:计算时已剔除餐饮业零售总额),实现商业增值税完成45.34亿元和79.77亿元,同比增长19.4%和24.1%,对增值税的贡献率18.25%和15.27% ,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6.79%和8.02%,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8.30%和8.68%。
(四)居民收入提高及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增长
2007-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378元和1443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6%和10.6% , 人均消费性支出9281.5 元和1082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1%和16.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959元和46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3%和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56元和361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5 %和1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30和0.32,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34 和0.41。2007-2008年,全区共实现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为71.92亿元和82.56亿元,增长11.23%和4.72%,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3.93%和1.57%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4.81%和1.70% 。
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财政收入全面增长
(一)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税收结构调整
2000-2008年,全区产业结构由的22.8:37.9:39.3调整为11.7: 55.0:33.3,第一产业年均递减9.99%;提供工商税收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7.1%和下降6%。其中,第二产业年均递增5.5% ,第三产业年均递减2.4%。2000年和2008年分别完成工商税105.5亿元和724.7亿元,年均增长23.88%,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0.88%和6.82%,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5.26%和7.38%。
(二)优势地区对全区财政增收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02 年,呼、包、鄂三市地区生产总值854.49亿元,占12个盟市总计的44.2% ,财政总收入共完成48.69亿元,占12个盟市财政总收入的19%;2008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4679.37亿元,占12个盟市的53.7%,财政总收入共完成605.15亿元,占12个盟市财政总收入的57.9%;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36%和19.27%,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8.13%和20.84%
四、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和支出结构优化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0-2008年,全区财政支出总量不断增加,财政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结构也不断优化,财政调控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建设进程加快,民生支出规模逐年扩大。税源建设效果良好,主体税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涵养。各项财政资金健康、安全、有效运行,财政支出整体效益逐年提高,拉动和影响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00-2008年,财政总支出从261.06亿元增至1455.4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4.01%,比同期年均增长率21.04%高2.97个百分点,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3.44%和4.98% ,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16.44%和5.39%。
五、政策调整及征收管理强化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为扶持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贯彻落实以先征后返为主的财税优惠政策。2000-2008年,全区支持地方发展的先征后返总额为19.50亿元和68.1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2.53%和4.92%,占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14.68 %和4.08%,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0.90%和1.64%,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5.36 %和1.77%。全区税务部门从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和改进征管手段入手,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依法治税,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同时,非税收入收缴也不断加强。2000-2008年,全区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为15.64亿元和456.67亿元,年均增长45.4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从10.54%降至9.57% ,对税收收入贡献率分别为0.75%和3.19%,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分别为4.51%和3.45%。
综合上述,“十二五”时期,只要内蒙古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全区财政收入仍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