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采用传统的招生方式,让1000多万考生的档案和录取状况进行安全、快速、准确的异地传输是不可想像的。通过网络招生,这一切迎刃而解。
网络招生让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录取到合格的考生。
7月中旬,北京邮电大学招生现场,全体招生办工作人员正紧张等待全国招生工作的开始……一切就绪,密钥、账号、密码,一层层进入招生系统。他们开始阅档、提档、预排、备份,若增加招生计划,再重新排档、审档、预录、备份,报北京市招生办审核、统计并发布录取结果。据该校招生办主任贾伟介绍,今年北邮共录取3200名考生。
2007年,全国有100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2000多所高校通过网络录取了560多万名新生,这意味着有1000多万考生的电子档案和录取状况等信息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在教育部、各省招生办与高校招生办之间,进行安全、迅速和准确的网络传输。
以往,这一切是人们不敢想像的。
将安全进行到底
“如果网上招生的网络和终端不安全,那还不如不用。”在首钢工学院网络信息中中心臧雪松老师看来,安全是网络招生的根本。
据赛尔网络公司副总裁武文忠介绍,为保障高招网上录取工作的顺利实施,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配合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确保招生高校统一接入CERNET,使得网络录取工作在同一个自治域内完成。目前全国已有90%以上的高校直接接入了CERNET,这是网络安全的基本保障。其次,CERNET是中国最大的实地址互联网,教育网内的每台计算机,特别是招生的主机都采用固定的真实IP地址,网络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再次,CERNET依托CERNET的互联网络紧急响应小组CCERT,从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省、市四级节点对网络进行7×24小时的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流量异常等情况能够马上处理。最后,作为专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网络,CERNET的网络环境是建立在确保应用的基础上,因此在突发情况下,可以确保应用优先进行。这种灵活的针对性的保障机制,也能够保障网络招生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对于各高校的计算机中心来说,首先要保证学校网上招生通道和相关设备的安全。据臧雪松介绍,目前该校机房有各类服务器、防火墙、防毒墙、路由器等控制设备。除了日常的人工监控外,还依靠一系列监控设备来对系统进行维护,“短信”就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如果计算机中心稍有问题,系统就会自动给机房的每位同事发送一条警示短信,而且如果不回复短信,机房系统就每隔5分钟发一条,不停地发。另外,该校计算机中心部署的UPS系统,也能够保证断电后1小时内正常工作。
不仅如此,今年教育部还对网上录取系统进行了身份认证系统升级改造(即密钥工程),各省级招生办和高等学校还制订了严格的密钥管理办法,并且使用CERNET分配的真实IP地址完成网上录取工作。
除了网络和基础设备的安全外,终端的安全也格外重要。据臧雪松介绍: 采用CERNET的IP地址后,学校对网上招生的PC管理监控又上了一个台阶。学校负责网上招生工作的老师每人有一台专用电脑,每一台电脑本身有专用的账户和密码,并与电脑的网卡地址、网络IP地址绑定在一起,确保使用者、电脑和网络三个身份的统一。这样既保证了PC安全,而且又方便对每台登录网上招生系统的电脑进行有效监控。
与此同时,每位老师在网上招生系统上还有两套密码: 一套作为登录网上招生系统的身份认证,另一套用来登录各省、市招生系统: 如去山东招生就要用山东网上招生系统的密码,去山西招生就要用山西网上招生系统的密码。同时,老师们所用的电脑中还安装有两套教育部统一下发的防火墙软件,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而且网上招生软件只有在这两套安全系统中才能运行。
网络招生大战
“网上录取学生可不能慢慢悠悠,有时候看到合适的学生就要抢。谁的网速快,谁就抢得快。”臧雪松半开玩笑地说。以前首钢工学院的网络是租用某网络公司的光纤,这家公司租用了中国电信的网络通道,网上招生时需要通过Internet网接入教育网,这样一来不仅网络稳定性易受影响,而且网速较慢。
据了解,有的学校在外地的远程网络招生总共也就只有5~10分钟的时间,招生老师在挑选补录学生时,看完第一页名单觉得不是特别满意,再看第二页名单又发现女生太多不符合专业要求,返回来从第一页名单里挑选时,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被其他学校预招走了。甚至有时候老师点击未被录取学生姓名时,系统却提示该考生已被预招,时间和速度的差异就在短短一瞬间。
今年,首钢工学院对网络进行了改造,租用了2兆光纤专线连接北京邮电大学赛尔网络公司的节点,实现了直接接入CERNET,从而使网络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说到招生速度,臧雪松感慨道: 原来传统的招生速度和网络招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以往高校传统招生工作的录取手段大致要经历人工操作、计算机辅助和远程网上录取三个阶段。传统录取方式属于“人力密集型操作”,从省招生办向高校投放招生计划,对考生纸介档案流转的管理,到各学校招生计划的调整、考生专业的分配,乃至录取名册的产生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前一个考生人数为十几万的省市录取现场,录取管理人员往往多达几百人,录取周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一所招生人数在2000人左右的高校,也需要几十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录取任务。如此庞大的工程造成考生档案的流转过程不易控制,考生志愿难以一一满足,差错率也比较高,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等违规行为。同时,一些跨省市、跨地区招生的学校,录取人员还要忍受长途跋涉而造成的诸多不便。
网络招生有效改善了以上问题。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在开展网络招生前,学校需派60多位老师到全国进行历时1个月的招生工作; 而开展网络招生后,7名工作人员仅用11天便圆满地完成了录取工作。
网络招生,就是这么神奇。
评论:功夫在“网”外
高考远程网上招生系统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并有多种措施保证其畅通无阻,较之过去的“手工作业”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在过去,“孩子上大学可以运作”几乎是公开的事实。
以前,有些学校没有招满学生,就可以在分数线符合该校要求的学生中自主选择,这样一来“递条子、打招呼”,乃至领着孩子上门的事情就时有发生。有些学校甚至会留几个“机动”名额;再比如在提前招生中,学生只需通过学校自主命题的笔试和面试即可入学,尤其在艺术类的面试中,“可操作性”更大。
在新的招生模式下,学校和招生办需要把档案处理和录取结果尽快公布,以便学生和家长查询。不过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访问录取信息时,经常遇到访问失败或网速非常慢的情况。实际上,这些问题是因为高校与招生办网站均设在教育网上,而网络之间存在互联互通的瓶颈所造成的。
虽然,信息化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招生工作的业务流程,但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改变与完善高考录取制度和机制,在学校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建立招生办监督机制,转变招生部门的职能和服务意识,以及加紧相关制度和规范的配套。若非如此,单纯应用某些信息技术,只能实现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作业”的提升,并不能真正实现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公开”。(文/吴穹)
网络招生让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录取到合格的考生。
7月中旬,北京邮电大学招生现场,全体招生办工作人员正紧张等待全国招生工作的开始……一切就绪,密钥、账号、密码,一层层进入招生系统。他们开始阅档、提档、预排、备份,若增加招生计划,再重新排档、审档、预录、备份,报北京市招生办审核、统计并发布录取结果。据该校招生办主任贾伟介绍,今年北邮共录取3200名考生。
2007年,全国有100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2000多所高校通过网络录取了560多万名新生,这意味着有1000多万考生的电子档案和录取状况等信息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在教育部、各省招生办与高校招生办之间,进行安全、迅速和准确的网络传输。
以往,这一切是人们不敢想像的。
将安全进行到底
“如果网上招生的网络和终端不安全,那还不如不用。”在首钢工学院网络信息中中心臧雪松老师看来,安全是网络招生的根本。
据赛尔网络公司副总裁武文忠介绍,为保障高招网上录取工作的顺利实施,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配合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确保招生高校统一接入CERNET,使得网络录取工作在同一个自治域内完成。目前全国已有90%以上的高校直接接入了CERNET,这是网络安全的基本保障。其次,CERNET是中国最大的实地址互联网,教育网内的每台计算机,特别是招生的主机都采用固定的真实IP地址,网络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再次,CERNET依托CERNET的互联网络紧急响应小组CCERT,从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省、市四级节点对网络进行7×24小时的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流量异常等情况能够马上处理。最后,作为专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网络,CERNET的网络环境是建立在确保应用的基础上,因此在突发情况下,可以确保应用优先进行。这种灵活的针对性的保障机制,也能够保障网络招生能够按时顺利完成。
对于各高校的计算机中心来说,首先要保证学校网上招生通道和相关设备的安全。据臧雪松介绍,目前该校机房有各类服务器、防火墙、防毒墙、路由器等控制设备。除了日常的人工监控外,还依靠一系列监控设备来对系统进行维护,“短信”就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如果计算机中心稍有问题,系统就会自动给机房的每位同事发送一条警示短信,而且如果不回复短信,机房系统就每隔5分钟发一条,不停地发。另外,该校计算机中心部署的UPS系统,也能够保证断电后1小时内正常工作。
不仅如此,今年教育部还对网上录取系统进行了身份认证系统升级改造(即密钥工程),各省级招生办和高等学校还制订了严格的密钥管理办法,并且使用CERNET分配的真实IP地址完成网上录取工作。
除了网络和基础设备的安全外,终端的安全也格外重要。据臧雪松介绍: 采用CERNET的IP地址后,学校对网上招生的PC管理监控又上了一个台阶。学校负责网上招生工作的老师每人有一台专用电脑,每一台电脑本身有专用的账户和密码,并与电脑的网卡地址、网络IP地址绑定在一起,确保使用者、电脑和网络三个身份的统一。这样既保证了PC安全,而且又方便对每台登录网上招生系统的电脑进行有效监控。
与此同时,每位老师在网上招生系统上还有两套密码: 一套作为登录网上招生系统的身份认证,另一套用来登录各省、市招生系统: 如去山东招生就要用山东网上招生系统的密码,去山西招生就要用山西网上招生系统的密码。同时,老师们所用的电脑中还安装有两套教育部统一下发的防火墙软件,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而且网上招生软件只有在这两套安全系统中才能运行。
网络招生大战
“网上录取学生可不能慢慢悠悠,有时候看到合适的学生就要抢。谁的网速快,谁就抢得快。”臧雪松半开玩笑地说。以前首钢工学院的网络是租用某网络公司的光纤,这家公司租用了中国电信的网络通道,网上招生时需要通过Internet网接入教育网,这样一来不仅网络稳定性易受影响,而且网速较慢。
据了解,有的学校在外地的远程网络招生总共也就只有5~10分钟的时间,招生老师在挑选补录学生时,看完第一页名单觉得不是特别满意,再看第二页名单又发现女生太多不符合专业要求,返回来从第一页名单里挑选时,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被其他学校预招走了。甚至有时候老师点击未被录取学生姓名时,系统却提示该考生已被预招,时间和速度的差异就在短短一瞬间。
今年,首钢工学院对网络进行了改造,租用了2兆光纤专线连接北京邮电大学赛尔网络公司的节点,实现了直接接入CERNET,从而使网络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说到招生速度,臧雪松感慨道: 原来传统的招生速度和网络招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以往高校传统招生工作的录取手段大致要经历人工操作、计算机辅助和远程网上录取三个阶段。传统录取方式属于“人力密集型操作”,从省招生办向高校投放招生计划,对考生纸介档案流转的管理,到各学校招生计划的调整、考生专业的分配,乃至录取名册的产生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前一个考生人数为十几万的省市录取现场,录取管理人员往往多达几百人,录取周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一所招生人数在2000人左右的高校,也需要几十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录取任务。如此庞大的工程造成考生档案的流转过程不易控制,考生志愿难以一一满足,差错率也比较高,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等违规行为。同时,一些跨省市、跨地区招生的学校,录取人员还要忍受长途跋涉而造成的诸多不便。
网络招生有效改善了以上问题。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在开展网络招生前,学校需派60多位老师到全国进行历时1个月的招生工作; 而开展网络招生后,7名工作人员仅用11天便圆满地完成了录取工作。
网络招生,就是这么神奇。
评论:功夫在“网”外
高考远程网上招生系统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并有多种措施保证其畅通无阻,较之过去的“手工作业”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在过去,“孩子上大学可以运作”几乎是公开的事实。
以前,有些学校没有招满学生,就可以在分数线符合该校要求的学生中自主选择,这样一来“递条子、打招呼”,乃至领着孩子上门的事情就时有发生。有些学校甚至会留几个“机动”名额;再比如在提前招生中,学生只需通过学校自主命题的笔试和面试即可入学,尤其在艺术类的面试中,“可操作性”更大。
在新的招生模式下,学校和招生办需要把档案处理和录取结果尽快公布,以便学生和家长查询。不过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访问录取信息时,经常遇到访问失败或网速非常慢的情况。实际上,这些问题是因为高校与招生办网站均设在教育网上,而网络之间存在互联互通的瓶颈所造成的。
虽然,信息化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招生工作的业务流程,但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改变与完善高考录取制度和机制,在学校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建立招生办监督机制,转变招生部门的职能和服务意识,以及加紧相关制度和规范的配套。若非如此,单纯应用某些信息技术,只能实现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作业”的提升,并不能真正实现高考录取的“公平、公正、公开”。(文/吴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