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仇和们”充足空间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u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解读“个性官员”现象
  
  “中国官员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老黄牛式到个性多元的转变。”有关机构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官场文化”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仇和就是“个性多元”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行政管理学家们给仇和这样的“个性官员”总结了一个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在中国政坛上的个别官员,他(她)或者敢于挑战官场的所谓“显规则”或“潜规则”,立场鲜明,仗义执言,敢做敢当;或者敢于突破传统施政思维,锐意改革创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或者敢于触动部门和局部既得利益,关注民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振臂高呼;或者敢于揭露个别领域中的敏感问题,直击社会时弊,甚至把官位和“乌纱帽”置之度外。
  举目看来,被媒体和民众称为“个性官员”者不断涌现,甚至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原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市县级官员中,如山西长治市原市委书记吕日周、四川巴中市原市委书记李仲彬、山西大同市市长耿彦波……
  
  他们代表的是“良心”
  中国社科院有专家经过研究,把“个性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铁腕执政者,另一类是仗义执言者。
  “铁腕执政者”中,除了仇和,当数曾掀起“长治风暴”的吕日周。2000年初,他一到长治市委书记任上,就发动了一场“媒体治市”的变革实验,让舆论监督的矛头直指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党报《长治日报》上点名批评工作不力的党政官员,甚至破天荒地在“头条”上批评长治市副市长等人。
  如今在大同市,又出了个被山西人称为“吕日周第二”的人物——市长耿彦波。为恢复大同古城面貌,他掀起“造城风暴”。看到工程不过关,他会气得用矿泉水瓶往施工负责人身上拍;沙子和水泥的比例不合格,他会一把抓住对方胸口,把水泥摔将过去。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原区委书记宋亚平,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敢下“狠刀子”。为了消减臃肿的机关,他将干部们一个个叫到办公室谈话,鼓励他们外出打工。除了保证外出打工干部的各种保险,咸安区还对打工干部每月发放150元的生活费,外出打工的收入全部归个人。对那些答应了却没走出咸宁的干部,一经发现要给予警告甚至开除公职的严厉处分。4年间,咸安区先后有2300多名区直机关干部被推向社会。
  “仗义执言者”中,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一直调门不减。2007年两会期间,张广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地表示,广州将全力以赴把房价压下来,至少要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他还让“想买房的中低收入者不要着急”。当时,在房价上涨过快、公众极为不满的现实环境下,很多执政者为高房价辩护,或表示沉默,唯独张广宁敢第一个“吃螃蟹”,让广州的百姓看到了政府治理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铁面审计长李金华连续多年掀起“审计风暴”,点名批评财政部等中央直属部门,对这些同级单位公开“开炮”;人称“救火部长”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屡屡怒斥黑心矿主和监管不力的地方官员;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点名痛批8省市落实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不力……这些“仗义执言者”都被百姓称为“中国官员的良心”。
  
  孕育仇和式官员的“土壤”
  行政管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曾对“仇和现象”做过专门研究,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有2000多个县(市)委书记和300多个地级市委书记,仇和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以铁腕执政并受到广泛关注的书记呢?他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其人有特殊的个人品质。官场上很少有人能够像仇和那样特立独行,即使面临巨大的争议和压力,也能坚持到底。他的施政技巧很超常。比如他与下级“玩信息不对称的游戏”,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其次,其人所在职位权力伸缩空间大。我国法律所界定的市县级政权结构比较灵活,缺乏制度化。一级政府虽五套班子俱全,但在操作上基本还是围绕党委运作,使得书记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力,这就给强势书记的产生提供了制度条件。如仇和既是昆明市委书记,又有云南省委常委身份,这使得他在上层获得了显性的保护。
  再次,其人的作为迎合了中国特有的民情。中国百姓普遍缺乏公民精神,缺乏个人基本权利意识,生活中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悲叹自己命苦。一旦遇事,总希望有救世主或“青天”出现,为民作主。其表现就是“只认结果不管过程”。这为像仇和这样的强势人物推行命令提供了便利。
  无论是“仇和现象”,还是范围更广的“个性官员现象”,都离不开孕育它的“土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曾总结说:“个性官员的出现,源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随着中国大环境的变化,中国官员的言行风格也经历了从拘谨到开放的变化。”一些官员,因其所分管领域的特殊性,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话语权较宽松的环境下,那些敢于负责任,敢针砭时弊,敢碰“敏感问题”的官员,自然会受到民众的欢迎和拥戴。
  
  需不需要“个性官员”?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毫无疑问,邓小平认为好的制度最重要。第一,好的制度会对坏人进行严密的防范;第二,如果这个人确实不行,制度会淘汰他。
  就“个性官员现象”与我们的相关制度等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对记者进行了解答。
  环球人物杂志:从国家层面来讲,对“个性官员”持何态度?
  竹立家:从理论上说,我们不需要“个性官员”。因为我们有选拔干部的制度,有使用干部的规则,更有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个性官员”不断涌现,仕途似乎也越来越顺,如仇和?
  竹立家:这就要回到现实来说,一方面我们的各项制度如民主选举制度和用人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制度在执行中走样,甚至“潜规则”盛行;另一方面“谦虚谨慎、老成谋国”的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我们的创新型官员太少。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欢迎“个性官员”的出现,希望他们对官场“潜规则”带来更多的冲击,为干部队伍带来更多的活力。有关方面的态度也明显表示了对他们的认可和包容。
  环球人物杂志:近年来出现的“个性官员”有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竹立家: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一是现在的“个性官员”知识层次高了,很多人甚至是专家型官员,决策的科学性更强了;二是他们的执政技能也提高了,比较讲究领导艺术和方法;三是他们的行事风格显出更多的柔性和亲和力。
  环球人物杂志:在相关制度建设方面您有何建议?
  竹立家:首先,制度建设要立足长远,越是重大的问题,就越是要保证有制度化的解决途径,不能寄希望于“个性官员”。其次,要建立起让精英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体制,尤其是发现那些有才能的“个性官员”,要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平台,把他们培养成做大事的“成熟官员”或政治家。第三,加强“一把手”的选拔和监管制度建设。今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与新任县委组织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选好一个干部,造福一方百姓;选弱一个干部,耽误一方百姓;选错一个干部,害了一方百姓。”各级“一把手”的作用尤其重要,所以要进一步扩大民主,选好用好这个位置上的官员。
  
其他文献
有一年,我接手了一个高三毕业班,在查阅学生档案时,发现以前的每位班主任对小王的评语都有这么一句:学习刻苦,性格孤僻,不合群……  一次学校举行篮球赛,我们班的队员每投进一个球,其他同学都疯狂地鼓掌、尖叫,小王却尴尬地站在篮球场边上,动作笨拙地随其他同学鼓掌,但表情麻木、两眼呆滞,样子别扭又难受。  我走到他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扭过头来,在我面前咧着嘴似笑非笑地笑了一下。我问他:“今天的课堂上,
我大学的专业是媒体创意。音乐和美术是必修课,古典与现代文学也是,重点科目还有传播学、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意思维方法、媒介融合、文艺评论以及美学原理。   我高中学理,沉迷于化学和生物,沉浮于数学和物理。所以还记得大一刚拿到课表时,我无比惊恐,向远方的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安:“这不像学习啊,和玩一样!”   没有公式需要背,也没有分子式需要解,感觉支撑自己的某样东西突然被生生抽走了。这位走上化学化工
开门,露白。草地上张起绵纸般的大蛛网。蛛丝上缀着细小的露珠,像璎珞,从這一枝垂挂到那一枝。门口闻到了甜香,篱笆根部的金银花不知何时开放了。  生生又生生。营营且营营。眼下这时节,不管走向哪里,都感受到生气勃勃的自然的威压。田里青蛙钝声地叫着“快生,快长”。麻雀、燕子忙着筑新巢,准备生产,昨天和今天一直在板窗格子里做窝,叽叽喳喳地喧闹着,衔来各式各样的杂物。苍蝇乱飞,蚊子吵闹。蔷薇、豌豆爬满无数小虫
2014年6月26日一大早,何志成给自己的学员发出操作建议,立即在13635点附近做空欧元。这一天,他们大约获利70点,晚间平仓睡觉。  若按常规思路,一天不挣个100点,不能算好汉,他们为何不恋战?  “欧元已经进入了窄幅震荡周期,近期操作的要诀就是‘见好就收、滚动操作’。每天能赚几十点,甚至再少点,也已足矣。”何志成说。  何志成是著名外汇理论及操盘专家、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在他看来,
金庸本是写大侠的,但如今自己也被人称为“大侠”,原因就在于,金庸一生的传奇程度,丝毫不逊于他笔下的人物。不同时期的金庸,演绎着不同的传奇。    叛逆性格让他两度退学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县袁花镇赫山房(现海宁市袁花镇新伟村)一个文苑之家。父亲查枢卿,母亲徐禄。在香港报界,人们通常以“查先生”称呼他。“查”作为姓氏,普通话读作“楂”,但在粤语中仍念作“茶”。在文学
我的旗帜列成一队,相互没有纠缠  我的歌声列成一列  我正集合鲜花,动员松柏  把天空铺展为华盖  我爱,我生活  我在词语里诞生  在早晨的旌旗下召集蝴蝶  培育果实  我和雨滴  在云朵和它的摇铃里、在海洋过夜  我向星辰下令,我停泊瞩望  我让自己登基  做风的君王
[开开心心——阅读]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
乔治·格什温是世界著名作曲家,美国民族音乐奠基人。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凭借极高的天赋和刻苦的学习,在青少年时期就创作出了大量流行歌曲和音乐剧,赢得了众多歌迷的喜爱。26岁前,格什温从未写过交响曲,可是斯坎德爵士乐团的指挥家保尔却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屡次邀请他为乐团创作一部交响乐。格什温深知创作交响乐需要深厚的功底和长期的积淀,绝非自己所能掌控驾驭,所以一再推托。  一天,格什温意外地在《纽约
一、黑红的案板上,酣睡着雪白的面团。另一端,黄褐的瓷盆里,猫腰伏着半盆蓄势待发的酵面。光洁的竹质菜板上,堆着一颗圆头憨脑的西红柿,和半截桔黄色的胡萝卜。两个扭着腰身的尖嘴辣椒,撺掇着半块刻薄的洋葱,平白勾出两行热扑扑的泪。惊的一对未加提防的青皮鸡蛋,咕噜噜滚到一边。  一把腰腿细长的小菠菜,甩着绿茵茵儿地罗袖。在一束火苗的吹捧下,晕晕地、斜斜倚在一口浅锅里,闪悠悠打着转转。墙角,一把白裤绿衫的水葱
湖北地区湖泊多,刘姓两兄弟各承包了紧挨着的两片湖泊搞养殖,哥哥养虾弟弟养鳖。不过,哥哥养殖技术高超,赚的钱总比弟弟多。弟弟虽心里不服气,但还是尊重哥哥,兄弟俩相处还算和睦。  有一年,哥哥出远门,把养虾的事交给了儿子刘良明。走时,他反复叮嘱:“如果你在咱家湖里发现了鳖,别声张直接放回你叔家湖里,千万别让他知道。”劉良明性子直,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只是心里嘀咕:“我实话实说不更好?”  过了半个月,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