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广厦下那一抹柔软的时光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ong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如果恋旧,那么你就老了。恋旧真的与老去等同吗,不以为然。时间本就是一个过程,无休无止,现在的每时每刻都是过程,都在不断地成为过去,人们真正能够触摸到的都在成为过去,那是真正可以依恋的东西。而且,这样的依恋不是一揽子的过去,林林总总,那也不可能,于是,恋的是那些在时光的长河中,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是那些发生后在人们的心中有所萌发的东西,简单说就是有感觉的东西。你说,这样的东西不值得留恋么?其实,这样的东西人人都会留恋的,只不过有的人没有强烈地去感受它罢了。
  
  本该在成都路下车的,人才起身,却被站在门前的人挡了一下,公交车“咣当”一声,车门关了。“还有没下的呢!”售票员抱歉地指指前面无所顾视的司机,表示无奈。下一站到了,伴着“咣当”声我下了车,抢白几句就坏了游走的心情。上海的公交车像上海的生活一样:快节奏,不过,如果司机再多一分对乘客的关注,城市会多一分人文的微笑。
  走进瑞金路,忽然觉得房子矮了许多,大片低矮的小楼群被成片的绿荫掩映着,呈灰灰的褐红,夹杂着些许旧的蓝,心里不自觉地泛起了早先上海留在记忆里的感觉。这样的房型很小,弄堂也很挤,窄窄的弄堂里,随处是密密麻麻的竹竿高挑着五彩的衣裳,真正的万国旗。一路寻来的“田子坊”就在这样的弄堂里。
  走进田子坊,上海更“低矮”了,像一条河拐了个弯,慢了,缓了。不过,早晨的阳光却显得越发的和煦。时光似乎不曾移动过,原样的弄堂里,市民的生活依旧,只是弄堂里开满了店铺,这些店铺以呈现时光为心得,一个个小小的橱窗就是一个个时光的出口,不大,却深,往那里窥探下去,会把你的思绪拽向很宽、很远的过往。你瞧,土红砖墙上透着的一层斑驳和温润的油光,如古玉器上诱人的包浆,包浆上还随意地贴着旧时上海滩的名媛图。在另一个橱窗的方寸中,漫不经心地塞满了画片、证件、杂物,还有《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有红星、语录,还有上个世纪50年代工农兵的英姿,甚至有很新鲜的待业证……而立于橱窗前的西装架子和旁边随意摆放的裁缝卷尺,又强烈地对照着现代生活的进步和时髦。随意有时候就是最绝妙的匠心,比那种苦思冥想来得真实和亲切。在田子坊这样的地方,只有平淡的生活才会生发出如此的造化,随了这样的造化,你能轻松读到旧上海滩的花花绿绿;那段让人痛又让人悟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读到改革开放初期商海乍起的澎湃大潮。
  细节的散乱中,生活就那样绵绵有序地承继和延续着。一个精明的上海人还在自家的板门前摆下几只万花筒,引得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孩直吵吵着要买。你说,孩子也恋旧吗,地球那一边的孩子,不,万花筒里的时光是美丽的沉淀,那是生活的诱惑,尽管它细碎得就像一把撒开来的五彩缤纷的碎玻璃。
  陈逸飞的工作室就在田子坊,那幅著名的《双桥》还在画室里意蕴悠悠。那一年去周庄,站在当年陈逸飞作画的地方也看过水乡的双桥,碧水双流,橹摇轻舟,陈逸飞的视点处排开了三五成群的画架,学习绘画的学生们在那里眺望着通往艺术殿堂的感觉。在陈逸飞的画室里再看双桥,两个双桥叠叠映映,难解难分,我不知道哪一个双桥更真,哪一个双桥更美。生活和艺术从来就是这样双生着,因为了陈逸飞,因为了从事专业摄影二十多年的尔冬强,因为了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音这一个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和艺术中心,很时光、很平民的田子坊有了格外厚重的文化韵味,而最真、最平民的生活从来都会因文化而雅,而深,而重,而意蕴悠悠。许多画家来这里高价构筑了巢穴,品味自己的象牙塔。画家对时光有着特别的嗅觉,他们在田子坊一定嗅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来上海的外国人对上海的时光也有不一样的嗅觉,在田子坊里来来往往。是啊,大城市,地球的这一端,那一端,何其相似,要耐咀耐嚼地找到点上海的生活,让自己不远万里的跋涉留下点上海的印记,在这里徘徊,值得。
  对田子坊的时光最情有独钟的该数田子坊里的猫咪们了,花玻璃的店铺前,一只猫咪懒懒地卧在黑与白的光阴交替处,无视白的明晰和黑的模糊,在它眼里,时光就是时光,永远悠悠的,缓缓的,它时常叼在嘴角的是这个现代大都市里最不起眼的细枝末节,它喜欢的是最柔软的那一片,就像它瞪圆了的眼睛,很亮,却又很淡然。田子坊里,猫咪很多,都是那样的目光,那目光里缓缓地散发着田子坊灰灰的褐红和幽幽的蓝,叠印在那些暖暖的,斜斜的日头下,杂七杂八晃动在斑驳老墙上的洗晒衣裳的影子。瞧,猫咪们对生活的柔软时光如此的贪恋,因为那是一片能够让心酥软的温柔。
  在出田子坊,走过瑞金路,眼前的楼越来越高,街越来越阔,生活的主旋律还是时髦,人人都知道其中有更多的享受。上海不能没有浦东,也会留下田子坊,那才是上海的全部……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太不同的人,儿时一场残酷的意外,磨灭了我所有之于孩子对世界的幻想。意外带来的上肢萎缩、下肢瘫痪宣告了我将终生躺在墙里而不知墙外的世界。我最喜欢也最恐惧太阳的照射。那炙热的光,它那么切近地于我的肌肤上爬行,留下瘙痒的感觉,而我却离它如此遥远,永不可及。对于活着,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听时间滴答、滴答的回音。我一度感觉,我体内鲜活的细胞在一个一个如泡沫般破裂,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儿,一点一点直到世界
期刊
A片区    【中国国家馆】  1.参观中国馆排队少则45分钟,多则两个小时以上,要做好准备提前预约。  2.看点:  49米层:①钢化玻璃地板②陆川拍摄的电影《美的历程》。③100多米长的《清明上河图》。  41米层:可乘坐轨道游览车参观。  33米层:介绍未来中国低碳城市。    【外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  ◎巴基斯坦馆:有别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可品尝秘制烧烤、香浓奶茶等。  ◎尼
期刊
时装向来是个话题不断的舞台,好像这里有很多可资议论的题材。什么是流行,什么是风尚,各有各论,千奇百怪,人们在没完没了地品头论足,时尚中人也习惯了在口诛笔伐中前赴后继,不遗余力。时尚、潮流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或者说,它们根本就不是个东西。    国内的时装周都无一例外地打国际牌,好像不冠以“某某国际时装周”不足以表达规格,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基本不沾国际的边,不久前结束的“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也概莫能外
期刊
相亲,始于何时?恐无人讲得清,但其历史之悠远必是众人共识。  在中国,但凡传承悠久之事必有一定之规,即所谓礼仪,这也就是我们常言的传统。相亲,因其关乎家族、阶层等社会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件规则明细、礼仪完备的大事。然而,时下,相亲已成为晾晒丑恶、张扬沉沦的娱乐方式!    新时代来临后,很多封建遗规均被摈弃,代之以浓重的时代气息和痕迹,相亲之事也莫能外,其形式与内容也发生很大变化,并往往
期刊
黑剑,一个疯狂行走世界的人,网名叫做“行走40国”,是为纪念他走完第40个国家,实际上,从2000年至今,世界上63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且这个纪录还在延续。  有梦想、有激情、敢于尝试是他的个性,旅行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不知疲倦地走着、看着、记录着、感悟着……既然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那就要掌握生命的宽度!    能有机会见到黑剑实在是件幸运的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疯狂的人今天正在世界的
期刊
办公室的窗外不远处是围墙,围墙外不远处有一棵活了几十年的老树。可我要说的不是树,而是两只在树上栖息了多年的鸟。  算来,我在公司也有十年工龄了,那对鸟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第二年春天发现的。尖尖小红嘴,长尾巴黑白杂羽的,一前一后在围墙上散步,即使在江南细雨里,它们也是时常边走边时不时抖落下翅膀,有一种不急不躁,万事从容的仪态。  那树是它们安乐的家园,遮风蔽雨的地方,它们时常欢跳在枝丫间,发出好听的叫声
期刊
慈善,古已有之。  自汶川地震以来,国内慈善事业成空前的汹涌之势,这本是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但与此相生的却是无休止的质疑声。从余秋雨到“国际章”,从“诈捐”到“作秀”,声讨声一片。质疑者愤怒,被质疑者委屈,无疑使刚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开始扭曲、变形。  面对西南旱区千万同胞干裂的嘴唇,社会各界奉献出了各自的爱心,这爱心很多并不以慈善的名义。近日,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赈灾义演,为灾区募集了千万元善款,
期刊
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 陆游  无此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宋诗精华录》陈衍    那一天,当他凝望着身边这个温婉动人的女子,亲手将家传的凤钗插上她的发髻时,海誓山盟已成多余。  那一天,当她故地重游,瞥见沈园墙上那个深
期刊
百年盛会,举世瞩目,千载难逢,盛世辉煌……自从进入21世纪,这些在史册中尘封已久的词汇和口号突然铺天盖地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承载它们的,先有北京奥运会,后接上海世博会。“两会”的雄伟壮观无需我们再去描述,两座城市的发展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对于百姓而言,亲身的参与与热情的关注同样为之增添了浓厚的色彩。同样的高度与炫目,同样的热情和积极,历史会怎样去记录这两次盛会我们不得而知,眼下,我们且从“第三
期刊
国内的4月已是草长莺飞,而此时的俄罗斯还是风兼残雪、河带断冰的时节。那年就是这个季节到的圣彼得堡,并在那里生活了近一年。这一年的访学,让我对这座美丽的城市多年无法忘却。    在我去圣彼得堡之前,对于它的印象,仅存于儿时对影片《列宁在十月》的模糊记忆中,古典式的建筑,高大宽敞的房间,列宁置身其中演讲的身影,还有工人武装队伍高举红旗冲向冬宫的壮观场面,但那已是距今百年的事情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