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导、巧联、重法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文言文就是实现这一条目标的一个途径。作为最先引导学生接触文言文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如果能从文本的解读入手,做到趣味性、知识性、方法性的有机结合,一定能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生机勃勃,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潮,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   趣味   学法   联系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安排了三次文言文教学。内容分别是《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和《文言文两则》。文章不多,几乎都密集地出现在第十、十一、十二册的教材中。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精华,我们应重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老师觉得古文难教。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其实并不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趣味”是先导
  学什么都讲究兴趣,学文言文也是如此。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时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学习文言文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要现在的孩子来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无疑是项“挑战”。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切忌——讲得太多。那该如何从兴趣入手呢?以《杨氏之子》这一课为例,在理解课题时,同学们通过工具书都知道“杨氏之子”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说:“那么你就是……?”学生有的说是叶氏之女;有的说是曹氏之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深刻理解了内容,也提高了兴趣。后面,我还安排了练笔,目的就是想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缩短孩子们和古人的距离,让孩子明白,学习古文并不难。例:假设你回到了2000多年前,成了一位颇有文采的古人,试写一句或几句介绍自己的话。听着也许很难,但只要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练习,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还是能胜任的。(      )氏之(      ),年(      )岁,甚(        ),喜( )。 部分的同学,甚至能在老师提供的练习基础上,进行较详细地介绍。有个学生曾说到:“曹氏之子,年十岁,甚活泼,喜运动。常与友聚,废寝忘食而不自知”。其实教法是可以变通的,不管怎样,学生只要兴趣,才会继续学,才肯努力学。教其他知识是这样,教古文更是如此。
  二、“联系”是方法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古文光有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教会学生方法。几篇文言文密集地出现在第十、十一、十二册中,其要求和目的性是非常强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初中文言文时,有一个较好的基础。至少在面对大篇幅文言文时,学生不会束手无策。具体的方法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可以联系古诗的学习来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能是门外汉,可是说起学古诗学生肯定是头头是道。什么从“读”入手,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背诵;什么要借助工具书,参看课文注解,做到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什么了解作者的经历和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情画意;什么联系写作背景;什么抓住主要的句子去理解等等。都是学生在不断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掌握的方法。而这些恰恰正是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可以借鉴的。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时,我把预习的工作放在了课堂上,同时我还在教学中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文言文。刚开始,学生发言的并不积极,因为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章。我对学生说,你们觉得这篇文章跟我们学过的哪些文章有相似的地方。我们可以联系学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学生听了,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有的说借助工具书一句、一句地翻译;有的说读通读顺,可以加深理解;有的说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有的说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在交流方法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文章。有了方法的交流,学生不再无从下手了。
  (2)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来学习文言文。在联系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理解句子的意思。其实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在这里我会问学生:结合你自己的经验,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三、“学法”是侧重
  知道怎么学,接下来的任务主要的就是“学法”的学习了。在形成学习古文特有的学法前,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文言文的一些特点: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語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还应学会区分。如《伯牙绝弦》一文中出现了4个“善”字,前两个都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则指“好”的意思。还有《学弈》中“之”、“其”、“为”三个词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又如《文言文两则》文章的特点是:词汇大多为单字,.语法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比如:形容词后置、使动用法比较普遍 ;名词动化,即名词可做动词使用。有变化但都有规律可循。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其规律,掌握其规律,学古文就变得容易多了。
  另外,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注重文本的解读。首先,应寻找共同点:它们都是文言文,都为初中学习篇幅更长的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都侧重以“读”的方法学习;都重视学会使用工具书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还要寻找不同的之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和《文言文两则》这几篇虽都是文言文,可在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杨氏之子》是一篇介绍人的文章;《伯牙绝弦》是一篇介绍故事的文言文;《文言文两则》中《学弈》、《两小儿辩日》则是哲理性较强的文章。在学习文章的内容时,还应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方法是多样的,关键是:怎样是最适合学生的?只要我们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引导我们的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亦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之路上一定能起个好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评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07期
  2、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十一、十二册《教师参考教学用书》
  3、文言文的特点与现代继承-- 葛刚岩  《文学教育》 2006年第22期
  4、古诗情感和意境的感悟方法--《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年04期
  5、“古诗五步学习法”教学实践--《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06期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杨再隋等编著 2003年1月1日
其他文献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小学教育是各级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想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就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打好小学教育基础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小学教师。初等的小学教育,给学生的启发并不初等。所以,小学教师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和目的,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生活技能、价值观
期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课堂有效教学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达到三个指标:学习速度(即效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的时间;学习体验(即过程)-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或体验;学习结果(即收获)-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对教师来说: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师的角色
期刊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
期刊
摘要:高中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管理好一个班级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抓住班干部。重视常规管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力量,营建良好学习氛围。班主任能带领学生,提高整体班级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是保证高三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本文从组建班委会,班风建设,班内学生常见现象的分析处理谈起,提出有效方案,完善班级管理模式,建设和谐班级,推动学生学习,让整个班级被建设得更加强大。  关键词:班委组建 班风建设 早
期刊
摘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教学开始时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
期刊
一、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克服重“灌”不重“趣”的老套套,寓教于乐,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在备课中,尽可能地设计出灵活多样、趣味浓厚的言语活动形式,并在课堂中积极实施,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What colour…?”及回答时,
期刊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这学期,我校又开展了“翻转课堂” 的探索與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我认真参加培训学习,积极查找资料,内化吸收,并与同组老师交流讨论,提高认识与实践能力,下面就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为例,就学习、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积极接收新鲜事物  年过几十的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确实不像从前那么反应迅
期刊
摘要:“质疑”实践就是通过教师匠心独具的教案程序质疑设计,采用适当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营造质疑探索的氛围、情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以质疑者、探索者的主体角色,让学生在未知中质疑,在质疑中求新,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为培养具有创造型思维人才作必要的学科素质教育铺垫。  关键词:质疑 实践 探索 创新能力 学科素养  一、课题的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努力认识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直至热爱生活,学会为人处世。这门学科对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低段品德课的学科特点,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探讨教学策略,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正在融入到孩子们生活当中。  一、小学低段品德课的学科特点(1)活动性。低段品德课的课堂主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就是作为学生积极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自主探索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要让学生有机会独立探索,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