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位作者为我们描述的孩子在家庭里的生活图景非常典型,也非常普遍,大人们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要求行事,保持整洁,有条有理地做事或者玩耍;而孩子们却不愿接受这一套,面对父母喋喋不休的要求,5岁的孩子终于在“憋了半晌”之后“迸出”一句:你们管得太多,烦死人了!
这样的话,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听过。
孩子觉得我们太烦人,那么,他们希望得到另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碰到什么玩什么,想到什么做什么,完全没有规则可循。于是,“从沙发到写字台到床下”,无处不是他们表现自己自由天性的地方;“刀枪、果皮、面包屑,冰箱、彩电、自来水”,无一不是他们表现自己自由天性的工具。结果呢,可想而知,家里变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而孩子却在一阵酣畅淋漓之后,带着破坏秩序后的满足痛痛快快地睡着了。
家里的这个样子,于我们是乱七八糟,于孩子却是生气盎然。可以说,在我们和孩子共同构成的家庭里,我们竭力地强调着规则,维护着秩序,而孩子却在竭力地挣脱着规则、破坏着秩序。我们希望过一种规则的生活,而孩子却“需要”过一种自由的生活。这样的冲突在每一个家庭里都发生过,也同样伴随着孩子整个的成长经历。我们“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自由生活的方式,而接受我们规则化的生活方式。孩子们说不出自己的“需要”,但却能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强迫,他们这种受到强迫的感受可能会在内心里“憋半晌”,也有可能直接地“迸”出来。我们能读懂孩子的这些心语吗?
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明确地宣泄他的压抑和不满的,不同的孩子个性不同,胆量不同,明确提出抗议的年龄可能不同,但当我们试图用规范化的生活要求强制他们、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感受却是相同的。这位作者的孩子5岁的时候就能“憋”出他的不满,而我自己的孩子直到10岁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第一次明确地发脾气说:“我不要你们管,你们烦死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正在劈头盖脸地向他讲种种道理,提出种种要求,似乎跟文章的作者描述的情形一样。当孩子硬邦邦地抛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被闷在沙发里呆了好半天。我知道,一般情况下,孩子即使有所不满,也都不会明确地说出来。今天到了这种斗胆的程度,他的内心一定有非常激烈的冲撞。突然间,我感到孩子有了自己的感受、情绪、思想,再不是原来顺受的“小乖乖”。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人生的真谛凝聚在孩子的身上。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就是自由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有社会化的规则的一面,也有完全自由的一面。孩子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而我们做父母的,却过着一种规范化的生活。我们整天忙着像闹钟一样有规律地生活。可是,孩子们不喜欢这样,也无法做到这些。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人的一生总要走过从没有规则到社会化、规范化的过程。是孩子,就应该允许他们用孩子的方式生活,父母的胸怀应该能够包容孩子所特有的世界。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欣赏孩子,接受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强制他们。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我们会因为孩子而变化。我们的生活不再有规律,我们家里的摆设不再整齐,但我们能够在零乱的环境里发现一片新的、无拘无束的、充满浪漫的生命绿洲。
所以,从一个完整家庭的角度看,不但要接受孩子的生活方式,还要让孩子来点燃我们自己的自由生活的热情。■
这样的话,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听过。
孩子觉得我们太烦人,那么,他们希望得到另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碰到什么玩什么,想到什么做什么,完全没有规则可循。于是,“从沙发到写字台到床下”,无处不是他们表现自己自由天性的地方;“刀枪、果皮、面包屑,冰箱、彩电、自来水”,无一不是他们表现自己自由天性的工具。结果呢,可想而知,家里变得乱七八糟、一片狼藉,而孩子却在一阵酣畅淋漓之后,带着破坏秩序后的满足痛痛快快地睡着了。
家里的这个样子,于我们是乱七八糟,于孩子却是生气盎然。可以说,在我们和孩子共同构成的家庭里,我们竭力地强调着规则,维护着秩序,而孩子却在竭力地挣脱着规则、破坏着秩序。我们希望过一种规则的生活,而孩子却“需要”过一种自由的生活。这样的冲突在每一个家庭里都发生过,也同样伴随着孩子整个的成长经历。我们“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要求孩子放弃自己的自由生活的方式,而接受我们规则化的生活方式。孩子们说不出自己的“需要”,但却能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强迫,他们这种受到强迫的感受可能会在内心里“憋半晌”,也有可能直接地“迸”出来。我们能读懂孩子的这些心语吗?
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你明确地宣泄他的压抑和不满的,不同的孩子个性不同,胆量不同,明确提出抗议的年龄可能不同,但当我们试图用规范化的生活要求强制他们、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感受却是相同的。这位作者的孩子5岁的时候就能“憋”出他的不满,而我自己的孩子直到10岁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第一次明确地发脾气说:“我不要你们管,你们烦死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正在劈头盖脸地向他讲种种道理,提出种种要求,似乎跟文章的作者描述的情形一样。当孩子硬邦邦地抛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被闷在沙发里呆了好半天。我知道,一般情况下,孩子即使有所不满,也都不会明确地说出来。今天到了这种斗胆的程度,他的内心一定有非常激烈的冲撞。突然间,我感到孩子有了自己的感受、情绪、思想,再不是原来顺受的“小乖乖”。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人生的真谛凝聚在孩子的身上。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就是自由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有社会化的规则的一面,也有完全自由的一面。孩子们的生活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而我们做父母的,却过着一种规范化的生活。我们整天忙着像闹钟一样有规律地生活。可是,孩子们不喜欢这样,也无法做到这些。这里,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人的一生总要走过从没有规则到社会化、规范化的过程。是孩子,就应该允许他们用孩子的方式生活,父母的胸怀应该能够包容孩子所特有的世界。我们应该理解孩子,欣赏孩子,接受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强制他们。当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我们会因为孩子而变化。我们的生活不再有规律,我们家里的摆设不再整齐,但我们能够在零乱的环境里发现一片新的、无拘无束的、充满浪漫的生命绿洲。
所以,从一个完整家庭的角度看,不但要接受孩子的生活方式,还要让孩子来点燃我们自己的自由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