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师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自我认知不清晰、职业认知不全面、目标设计不合理、措施制定太粗糙、评估与调整被轻视等突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和引导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怎样才能成为谁”、“我成为谁要应对的变化和困难”这四个问题,并以此为主线构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61-03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自己的职业路线,以及制定相应计划,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及路径、规划与实施方法、评估与调整方案五个部分。一份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内容翔实、措施具体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科学合理地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且有利于指导个人在校期间如何学习,发挥最大潜能,还能促使自己更好地把握发展机会,在竞争中取胜。
为落实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丰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增强课程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与实效性,近年来,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的各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活动较多。在组织本校幼师生积极参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她们提交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参赛作品虽然版面设计美观、新颖,结构内容完整,字数达标,但规划中的每个环节普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加强教学指导。
一、幼师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我认知不清晰、不全面,不深入,规划缺乏主体性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作清晰、客观、全面地分析,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职业价值取向、所学专业、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等,以及在以上要素中的优势和劣势,甚至可以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在未来发展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最适合,才能科学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目标,并根据实现长远目标所需要的台阶、需要的时间、需要的知识等,由长远目标到眼前,往回倒推着进行思考、设计、规划。可见,清晰、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以自身特点为规划的出发点,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挖掘自身潜力。在自我认知方面,幼师生大多只能够从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所学专业、学习状况方面的表层特点来描述自己,如“性格活泼开朗、有爱心”“喜欢孩子或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喜欢唱歌跳舞、擅长手工”“组织管理能力较强”“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基础较差,考不上高中”等相同或类似的个体特征,没有挖掘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片面强调自身的优势或劣势,较少关注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自身职业价值取向。以至自我认知中的幼师生千人一面,既不是清晰的、完整的个体,也不是有个性的、鲜活的个体。缺乏主体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自然无法发挥它为幼师生“定目标”“找优势”的作用了。
2.职业认知不全面、不现实、不理智,规划缺乏实践性
职业认知就是对职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包括岗位及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及资格、行业背景、变化趋势及技术发展、从业环境及将来的就业形势、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国家政策等。通过职业认知,了解自己选择的职业是怎样的(做什么、有什么要求、会有哪些变化等),才能进一步确认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厘清自己与准职业人之间的距离,也才能认清自己将来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激发自己的专业情感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规划中就能突出对自身所需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甚至把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环节的内容纳入其中,为完成下一步规划内容(即职业目标及路径、规划与实施方法、评估与调整方案)提供信息来源和事实依据,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详实、逻辑合理、脉脉相通。
现实的职业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石,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规范要求,以未来职业特点(要求)为规划的出发点,校园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才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将来职业发展的空间也更为广阔。职业认知方面,幼师生普遍关注的是自己将来从事的幼教行业的重要性(是幼儿启蒙教育……),目前就业形势(幼儿园越来越多,幼师缺口大,容易就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环境(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人际关系简单……)等要素,一般也注重了解幼教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和资格要求等,但对幼教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状况缺乏客观理智的分析,对幼教的行业背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所需专业要求的整体动向更是模糊不清。对所选职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它的表象不了解它的实质,只憧憬它的未来不关注它的现实或者反之,基于此的职业选择是经不起个人成长中的考验的,容易被质疑和放弃。缺乏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专业成长没有任何意义,更无法发挥它为幼师生“明定位”“查差距”“促学习”的作用了。
3.目标设计不合理、不现实,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定,就是按照目标构成要素的内容和确定顺序逐一完成。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目标;其次,将长远目标分解為若干个彼此关联、前后衔接的阶段目标;最后,将自己当前面对的第一个目标作为近期目标,制定详细计划和措施。生涯目标直接决定了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和定位,只有确定了适当的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使整个规划切实可行,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而构建发展台阶,说到底就是搭建合理的阶段目标,既是长远目标能否实现的必要前提,更是衡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志。所以说,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阶段目标的设计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头戏”。 幼师生在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目标构成要素及之间关系模糊不清;②职业目标与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完全脱节。如把目标设定为律师、室内设计师、医生等;③长远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有立志成为钢琴家、画家、教育家的,也有只想成为保育员,甚至家庭主妇的;④阶段目标之间没有关联性。如前一目标是幼儿教师,后一目标又是公务员;⑤目标(排序、进程)路径不符合逻辑(职业发展规律),如上一阶段目标是幼儿教师,下一阶段目标就成为幼儿园园长甚至幼儿教育专家。目标及其路径制定以自我为中心,既不考虑个人条件与社会条件,也不遵循职业发展规律。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如空中楼阁,误导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或如画饼充饥,流于形式,起不到激励幼师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4.措施制定太粗糙、太随意,规划缺乏可行性
制定发展措施,就是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健康体魄的打造、潜能的开发等方面。发展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针对近期目标制定具体计划,确保一个个近期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因此,措施制定可遵循“近细远粗”的原则,在校期间的近期目标措施必须是详细、具体、严谨的,还应该是易量化、有指标、可操作的,以便定期检查;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的措施则可简略些。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确定后,制定发展措施便成了关键的环节。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才意味着选择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才意味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愿景。
幼师生一般都明白制定措施的重要性,也都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措施。但是,有些措施显得随心所欲,不是围绕发展目标这个靶心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而是跟着感觉走;有些措施太粗糙,虽能清楚的回答“做什么”,但又容易忽略“做到什么程度”或“什么时候做”两个细节;有些措施则是琐碎繁杂,如同“校园生活一日计划”。粗糙、随意的措施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而在行动上得不到落实。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规划终究是规划,是无法实现的纸上谈兵。
5.对评估与调整的认知不足,规划缺乏预见性
评估与调整就是根据规划的实施效果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对当前自身条件评估和职业生涯机会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调整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据此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修正。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方向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其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彻底解决“我为什么干”的问题,是调整、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也就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己所学或选择的工作不适合自己,遇到裁员,所在企业发展前景不好等等,这就需要定期根据自己的职业实践进行理性的评估,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修正,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更有意义,个人自我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事实上,幼师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定期根据内外情况变化,重新评估与调整不足之处:有些幼师生以未来不可预知为由,产生畏难情绪,对评估与调整或直接照搬他人,或勉强应付差事;有些则缺乏对自身情况和职业环境的理性评估的能力,对职业方向的重新选择较为随意和盲目;还有些评估时容易忽略原有优势和条件,备选方案较为消极。轻视评估与调整,规划自然缺乏对职业发展道路上一系列困难、挑战、变化的调整时机及调整方法的预见性。基于认知偏颇的职业规划本身就是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的,难以发挥它为幼师生“除障碍”“抓机遇”的作用。
二、幼师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主观因素
进入幼师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家庭条件的普遍情况是:收入水平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大部分是农村家庭或城镇低收入者家庭,成长环境不利于她们客观地认识自我、行业和社会环境;由于性别的特点,大多数幼师生对社会发展、时事政治的热情和关注度不高,视野窄,社会阅历不丰富,同时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自信心和上进心都不足,渴望成功的愿望也不强烈;因为年龄及其身心发展特点,她们一方面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特长及能力,不能全面了解和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格特征,不能正视自己的性格中的弱点,对于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缺乏信心、决心和毅力,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却在觉醒,对未来往往有好高骛远的想法,容易沉湎于对职业理想的美好畅想中;她们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盲目性,有的因中考失利而来,有的是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而来,甚至有的仅听说容易就业就来了,专业情感未建立起来,加上没有职业体验,对幼教职业和岗位缺乏感性认识,对幼师职业发展阶段和幼教行业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都影响到她们对职业发展要素的全面理解和客观评价;因为职业意识的欠缺,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难免感觉遥远空洞,接受起来困难,运用起来更为困难。可见,当前幼师生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能力基础等难以满足她们科学合理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要求。
2.学校客观因素
幼师学校对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都是从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而来,接受过的课前培训,毕竟不是专业训练,难以适应职业指导的要求,更不用说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了;同时,教师除了使用的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书外,很少对幼教行业进行调查实践,对幼教行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规范知之甚少,课堂上一般性理论指导多,幼师职业的切身体验少,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产生職业情感和形成职业态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些教学内容理论色彩比较浓,与现实状况有距离,学生在学习时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也难以信服和引起情感共鸣;学前教育专业性较强,其对应的职业选择面窄,幼师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能获得比较清晰的职业目标定位,使有些幼师生对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以为然;此外,幼教行业工作量大、福利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人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现状,使得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社会价值认同感低,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实践的动力。 三、幼师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创设意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清晰地回答“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怎样才能成为谁”“我成为谁要应对的变化和困难” 四个问题,并以此为主线构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1.“我是谁”,这是对自己现状的回答
职业生涯规划从了解自己开始。通过自我认知全面了解现在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涵盖职业兴趣等),为自我定位和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依据。但自我认知是个困难的过程,个体对自身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认识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幼师生借助科学的测量手段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价值观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达到对自身及适合职业的认知。
2.“我要成为谁”,这是对自己未来的回答
每个人都有未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规划自己的未来,基于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准确定位有很大难度,需要教师结合课本内容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实例给予专业指导。例如,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或已毕业的师姐来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
3.“我怎样才能成为谁”,这是对自己行动的回答
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后,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通过目标路径设计及措施制定规范行动的路线、方向和实施方法。幼师生容易出现目标的排序、进程、所需时间、具体措施等内容脱离现实,不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情况,教师可用优秀幼师专业成长的实例打开幼师生的思路,让其了解幼师职业目标的种类和表述方式,或者组织幼师生到幼儿教育机构做实际体验和调查,了解幼教行业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从任务、标准、时间三方面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4.“我成为谁要应对的变化和困难”,这是对自己信心和勇气的回答
变化是人生的常态,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常态,应对已知的困难和未知的变数都需要一定信心和勇气。通过评估与调整,学会认识职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对策。幼师生阅历不足,自信心不足,难以判别和把握调整的时机。教师关键是要培养幼师生无论在顺境或逆境都能够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的意识,指导幼师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方法,增强她们勇于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Z].2008.
[2]孙丽华. 从职业生涯规划书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教育与职业,2013(29).
[3]孙立枫. 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和策略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邱小禾.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5]徐啟丽.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科技信息,2013(22).
[6]张艳萍,刘丹,单于冰.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关键词: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61-03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自己的职业路线,以及制定相应计划,采取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及路径、规划与实施方法、评估与调整方案五个部分。一份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内容翔实、措施具体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科学合理地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且有利于指导个人在校期间如何学习,发挥最大潜能,还能促使自己更好地把握发展机会,在竞争中取胜。
为落实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丰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增强课程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与实效性,近年来,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的各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活动较多。在组织本校幼师生积极参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她们提交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参赛作品虽然版面设计美观、新颖,结构内容完整,字数达标,但规划中的每个环节普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教师加强教学指导。
一、幼师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我认知不清晰、不全面,不深入,规划缺乏主体性
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作清晰、客观、全面地分析,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职业价值取向、所学专业、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等,以及在以上要素中的优势和劣势,甚至可以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在未来发展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最适合,才能科学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目标,并根据实现长远目标所需要的台阶、需要的时间、需要的知识等,由长远目标到眼前,往回倒推着进行思考、设计、规划。可见,清晰、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以自身特点为规划的出发点,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挖掘自身潜力。在自我认知方面,幼师生大多只能够从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所学专业、学习状况方面的表层特点来描述自己,如“性格活泼开朗、有爱心”“喜欢孩子或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喜欢唱歌跳舞、擅长手工”“组织管理能力较强”“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基础较差,考不上高中”等相同或类似的个体特征,没有挖掘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片面强调自身的优势或劣势,较少关注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自身职业价值取向。以至自我认知中的幼师生千人一面,既不是清晰的、完整的个体,也不是有个性的、鲜活的个体。缺乏主体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自然无法发挥它为幼师生“定目标”“找优势”的作用了。
2.职业认知不全面、不现实、不理智,规划缺乏实践性
职业认知就是对职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包括岗位及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及资格、行业背景、变化趋势及技术发展、从业环境及将来的就业形势、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国家政策等。通过职业认知,了解自己选择的职业是怎样的(做什么、有什么要求、会有哪些变化等),才能进一步确认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厘清自己与准职业人之间的距离,也才能认清自己将来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激发自己的专业情感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规划中就能突出对自身所需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甚至把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环节的内容纳入其中,为完成下一步规划内容(即职业目标及路径、规划与实施方法、评估与调整方案)提供信息来源和事实依据,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详实、逻辑合理、脉脉相通。
现实的职业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石,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规范要求,以未来职业特点(要求)为规划的出发点,校园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才更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将来职业发展的空间也更为广阔。职业认知方面,幼师生普遍关注的是自己将来从事的幼教行业的重要性(是幼儿启蒙教育……),目前就业形势(幼儿园越来越多,幼师缺口大,容易就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环境(每天和孩子在一起,人际关系简单……)等要素,一般也注重了解幼教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和资格要求等,但对幼教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状况缺乏客观理智的分析,对幼教的行业背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所需专业要求的整体动向更是模糊不清。对所选职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它的表象不了解它的实质,只憧憬它的未来不关注它的现实或者反之,基于此的职业选择是经不起个人成长中的考验的,容易被质疑和放弃。缺乏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专业成长没有任何意义,更无法发挥它为幼师生“明定位”“查差距”“促学习”的作用了。
3.目标设计不合理、不现实,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定,就是按照目标构成要素的内容和确定顺序逐一完成。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目标;其次,将长远目标分解為若干个彼此关联、前后衔接的阶段目标;最后,将自己当前面对的第一个目标作为近期目标,制定详细计划和措施。生涯目标直接决定了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和定位,只有确定了适当的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使整个规划切实可行,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而构建发展台阶,说到底就是搭建合理的阶段目标,既是长远目标能否实现的必要前提,更是衡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志。所以说,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阶段目标的设计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头戏”。 幼师生在目标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目标构成要素及之间关系模糊不清;②职业目标与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完全脱节。如把目标设定为律师、室内设计师、医生等;③长远目标定位过高或过低。有立志成为钢琴家、画家、教育家的,也有只想成为保育员,甚至家庭主妇的;④阶段目标之间没有关联性。如前一目标是幼儿教师,后一目标又是公务员;⑤目标(排序、进程)路径不符合逻辑(职业发展规律),如上一阶段目标是幼儿教师,下一阶段目标就成为幼儿园园长甚至幼儿教育专家。目标及其路径制定以自我为中心,既不考虑个人条件与社会条件,也不遵循职业发展规律。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如空中楼阁,误导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或如画饼充饥,流于形式,起不到激励幼师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4.措施制定太粗糙、太随意,规划缺乏可行性
制定发展措施,就是对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一个详细而又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健康体魄的打造、潜能的开发等方面。发展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针对近期目标制定具体计划,确保一个个近期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因此,措施制定可遵循“近细远粗”的原则,在校期间的近期目标措施必须是详细、具体、严谨的,还应该是易量化、有指标、可操作的,以便定期检查;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的措施则可简略些。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确定后,制定发展措施便成了关键的环节。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才意味着选择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才意味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愿景。
幼师生一般都明白制定措施的重要性,也都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制定措施。但是,有些措施显得随心所欲,不是围绕发展目标这个靶心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而是跟着感觉走;有些措施太粗糙,虽能清楚的回答“做什么”,但又容易忽略“做到什么程度”或“什么时候做”两个细节;有些措施则是琐碎繁杂,如同“校园生活一日计划”。粗糙、随意的措施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而在行动上得不到落实。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规划终究是规划,是无法实现的纸上谈兵。
5.对评估与调整的认知不足,规划缺乏预见性
评估与调整就是根据规划的实施效果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对当前自身条件评估和职业生涯机会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调整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据此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修正。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方向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其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彻底解决“我为什么干”的问题,是调整、修正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也就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己所学或选择的工作不适合自己,遇到裁员,所在企业发展前景不好等等,这就需要定期根据自己的职业实践进行理性的评估,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修正,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合理、更有意义,个人自我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事实上,幼师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定期根据内外情况变化,重新评估与调整不足之处:有些幼师生以未来不可预知为由,产生畏难情绪,对评估与调整或直接照搬他人,或勉强应付差事;有些则缺乏对自身情况和职业环境的理性评估的能力,对职业方向的重新选择较为随意和盲目;还有些评估时容易忽略原有优势和条件,备选方案较为消极。轻视评估与调整,规划自然缺乏对职业发展道路上一系列困难、挑战、变化的调整时机及调整方法的预见性。基于认知偏颇的职业规划本身就是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的,难以发挥它为幼师生“除障碍”“抓机遇”的作用。
二、幼师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主观因素
进入幼师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家庭条件的普遍情况是:收入水平低,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大部分是农村家庭或城镇低收入者家庭,成长环境不利于她们客观地认识自我、行业和社会环境;由于性别的特点,大多数幼师生对社会发展、时事政治的热情和关注度不高,视野窄,社会阅历不丰富,同时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自信心和上进心都不足,渴望成功的愿望也不强烈;因为年龄及其身心发展特点,她们一方面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特长及能力,不能全面了解和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格特征,不能正视自己的性格中的弱点,对于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缺乏信心、决心和毅力,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却在觉醒,对未来往往有好高骛远的想法,容易沉湎于对职业理想的美好畅想中;她们选择就读学前教育专业,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盲目性,有的因中考失利而来,有的是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而来,甚至有的仅听说容易就业就来了,专业情感未建立起来,加上没有职业体验,对幼教职业和岗位缺乏感性认识,对幼师职业发展阶段和幼教行业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都影响到她们对职业发展要素的全面理解和客观评价;因为职业意识的欠缺,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上难免感觉遥远空洞,接受起来困难,运用起来更为困难。可见,当前幼师生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能力基础等难以满足她们科学合理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要求。
2.学校客观因素
幼师学校对幼师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都是从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而来,接受过的课前培训,毕竟不是专业训练,难以适应职业指导的要求,更不用说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了;同时,教师除了使用的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书外,很少对幼教行业进行调查实践,对幼教行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新规范知之甚少,课堂上一般性理论指导多,幼师职业的切身体验少,难以帮助学生真正产生職业情感和形成职业态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些教学内容理论色彩比较浓,与现实状况有距离,学生在学习时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也难以信服和引起情感共鸣;学前教育专业性较强,其对应的职业选择面窄,幼师生自进入学校开始就能获得比较清晰的职业目标定位,使有些幼师生对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以为然;此外,幼教行业工作量大、福利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人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现状,使得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社会价值认同感低,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实践的动力。 三、幼师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创设意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清晰地回答“我是谁”“我要成为谁”“我怎样才能成为谁”“我成为谁要应对的变化和困难” 四个问题,并以此为主线构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1.“我是谁”,这是对自己现状的回答
职业生涯规划从了解自己开始。通过自我认知全面了解现在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涵盖职业兴趣等),为自我定位和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依据。但自我认知是个困难的过程,个体对自身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认识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幼师生借助科学的测量手段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价值观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达到对自身及适合职业的认知。
2.“我要成为谁”,这是对自己未来的回答
每个人都有未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规划自己的未来,基于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准确定位有很大难度,需要教师结合课本内容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实例给予专业指导。例如,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或已毕业的师姐来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
3.“我怎样才能成为谁”,这是对自己行动的回答
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后,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通过目标路径设计及措施制定规范行动的路线、方向和实施方法。幼师生容易出现目标的排序、进程、所需时间、具体措施等内容脱离现实,不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情况,教师可用优秀幼师专业成长的实例打开幼师生的思路,让其了解幼师职业目标的种类和表述方式,或者组织幼师生到幼儿教育机构做实际体验和调查,了解幼教行业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从任务、标准、时间三方面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4.“我成为谁要应对的变化和困难”,这是对自己信心和勇气的回答
变化是人生的常态,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常态,应对已知的困难和未知的变数都需要一定信心和勇气。通过评估与调整,学会认识职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对策。幼师生阅历不足,自信心不足,难以判别和把握调整的时机。教师关键是要培养幼师生无论在顺境或逆境都能够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的意识,指导幼师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方法,增强她们勇于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Z].2008.
[2]孙丽华. 从职业生涯规划书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教育与职业,2013(29).
[3]孙立枫. 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和策略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邱小禾.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5]徐啟丽.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科技信息,2013(22).
[6]张艳萍,刘丹,单于冰.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