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美术教师,应结合教育现状和学生特点去探询美术欣赏的发展之路。
   一、调动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去欣赏。要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要选择具有吸引力的美术作品。网络丰富的资源能把文字、图片、影像、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艺术的丛林”中进行真情体验。并且网络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素材资源。德国著名美学家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中国古语也有“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的说法,书上方寸间的作品难以展现原作“典范”和“优秀”魅力。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欣赏的应是最好的才行,网络就为我们提供了欣赏“最好的”条件。当《开国大典》和《最后的晚餐》如原作大小般展现在学生们眼前时他们怎么会不为之震撼,再加上作品的细部放大,还有作品背景的呈现及为此设创的情境的感染,学生怎么会不为之动容。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互动的教学策略
   审美活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它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经验进行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因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修养、审美经验、审美体验、年龄等,对作品的理解存在差异。所以美学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课堂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抒发对作品的感受,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观点,要充分肯定其敢于思考、敢于开口表达真实感受的行为,再适时加以引导,求同存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注重欣赏的模糊层面,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确定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旁观者和接受者。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的东西,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
   美术作品不可能以有限的形象展现出无限生活的全部,总会有一些未定的部分,称之为“模糊层面”,它留给人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情感联想的余地。美术鉴賞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掘学生的感悟潜力,多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特别是抽象艺术,比如欣赏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的《构图七号》、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没有具体的形象,有的只是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绘画要素,学生的视觉感知、被激发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维程度就会千差万别。
   四、注重艺术的批判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艺术批评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不是美术作品本身,而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为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叶圣陶先生说过,“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建构的。在教学中,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一些美术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会欣赏美术的方法,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要让学生懂得美就在自己身边
   美术欣赏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美就在自己身边。可以说,美渗透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当中。《向日葵》、《出水芙蓉图》、《拾穗者》、《铜奔马》无不是来自人们的生活,《埃菲尔铁塔》、《鸟巢》无不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教师应该怎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审美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发现美、品位美、升华美和创造美。
   六、渗透德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要
   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抓住有机联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如欣赏李晔的版画《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要让学生能够听到画家的心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为保卫祖国而战”,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未来的美术教育活动中,笔者将努力发掘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在当前应试教育没有真正的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效益,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真正地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改要求课堂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同时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教学,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树立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社会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崇高理想,让他们成为有深刻文化素养的、知识更加丰富的、身心更加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才是
期刊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学生学习差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社会的、家庭的,也有学校的等。在学校方面,有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心理、智商因素的,也有教师素质、教法不佳的等。但就学生方面来说,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很强,求知欲极低的特
期刊
一、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
期刊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两年在工作中对有效教学的实践,我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实现初中地理教育使命的重要途径,一堂好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要具体明确,如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破和发展。创新,是“无中生有”,是“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空气”。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注意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为其创设良好的创
期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 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 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文学作品中解读历史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许多学生对体育课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年级越高,“厌学”现象就越明显。怎样让学生重新喜爱体育课?怎样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怎样让学生自觉地提高运动能力和增强身体素质?“引趣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笔者利用目标、竞赛、游戏、情景引趣法等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趣教学模式
期刊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最普遍采用的媒体。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旨在对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性。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创造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
期刊
在新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观念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用。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我们教师首要的任务,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的学法指导:   一、课前准备备学法   (一)揭示知识体系。在备课中,要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政治课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既是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也是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学是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和道德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而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 ,又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先导。初中政治课教学必须努力完成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因此 ,教师一定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从激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