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姐妹 别样的心智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龙生九子各不同。《圣经·旧约》里刻画了性格不同、“职业”有别、命运迥异的该隐、亚伯兄弟和双胞胎以扫、雅各兄弟;在《新约》福音故事中,则有马大和马利亚这对姐妹花,她俩身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体现出灵魂追求与肉体需求的层次不同。圣经中耶稣向马大和马利亚两姐妹传道的故事(《路加福音》10章38—42节) 展现了这对姐妹截然不同的形象——关注神圣教诲的马利亚与投身世俗事务的马大,给予了艺术大师们创作的空间和灵感,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为这段圣经故事作了注解。让我们穿越时光,走进圣经人物画廊,通过一幅幅生动的主题画了解耶稣和两姐妹的故事。

微妙和谐,质朴静谧——委拉斯开兹的《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中》


  迭戈·委拉斯开兹(全名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y Velazquez,1599—1660)在17世纪的西班牙绘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他擅长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心灵的质朴与宁静,他的作品寓意深刻,蕴含着广阔的意境。他对构图、色彩、光线的控制和写实的静物描绘显示出其敏锐的目光和熟练的用笔。《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中》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将风俗题材和宗教题材相结合,日常生活场景与圣经背景相互映衬,近景与远景微妙和谐,质朴宁静。
  故事发生在阴暗的厨房,画面前景中的人物特写以及饭桌上的静物是典型的委拉斯开兹的绘画风格。尽管年轻女子马大和年迈的老妇吸引了观者的大部分视线,观者仍可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福音书里描绘的耶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中的场景。画家采用了巧妙的手法扩大了马大与马利亚两姐妹的矛盾,使马大内心世俗的忧虑和马利亚神圣信仰的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
迭戈·委拉斯开兹

  委拉斯开兹在西班牙推广新的绘画构图样式,即“食品静物画”。画家通过对蔬菜和生活用具等静止不变的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勾勒,来表现它们感性的意境和内在的结构形态。《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中》这幅画中的近景就包含对厨房内静物的描绘。画中捣蒜的工具和鱼、蒜等厨房常见的物品,象征了马大家庭主妇的身份,暗示她挣扎在世俗的忙碌中,无法静下心来聆听真理。饭桌上几近白色的鸡蛋、蒜瓣和鱼同整个近景的色泽厚重、结构紧凑形成对比,使画面的色彩搭配更加和谐。
  远景中的宗教场景却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给人温暖却又缥缈之感。耶稣身着蓝色罩袍,端坐在高大的椅子上,棱角分明的面庞安静而又祥和。马利亚静静地依偎在耶稣脚边,全神贯注地汲取耶稣口中的真理。马大再次出现在画面中,她站在马利亚身后,一副家庭妇女的打扮,头戴头巾,外衣挽起,好似急匆匆地赶来向耶稣抱怨她做家务活的劳累。耶稣伸出的左手刚好与马大的右手相呼应,他拒绝了马大的请求,要她停下勞动,平静内心,和马利亚一道聆听真理。
  画家并没有给近景中的人物特写设置明显的光源,马大和老妇背后黑暗的墙壁使这一世俗场景更加寒冷、阴暗。房间内的近景放大了马大的内心世界。从外表来看,她皮肤暗黄,双目无神,正在干活的手也非常粗糙。艺术作品中,人们内心的嫉妒经常被拟人化。马大身后的老妇人头发花白,皱纹布满前额,正是马大内心妒意的外化表现。马大闷闷不乐的表情,老妇犀利的眼神和青筋暴起的双手暗示了她正在挑拨马大和妹妹的关系,以引起马大的妒意,激起她心中的怒火。
  委拉斯开兹把宗教场面和生活场景相结合,透过丰富多变的用笔描绘出微妙和谐的色彩变化。戏剧性用光的技法使明暗处理恰到好处,充满细节,达到了形式、质感、空间、光线和氛围的完美统一。画中的人物形象逼真,关系清晰,对圣经故事做了完美的注解,传达了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的真理。

庄严肃穆,惟妙惟肖——扬·费特和伊拉兹马斯的《耶稣与马大和马利亚在一起》


  与委拉斯开兹精细巧妙、意味深长的绘画风格有所不同,比利时画家扬·费特(Jan Fyt,1611—1661)和伊拉兹马斯·奎林(Erasmus Quellinus II,1607—1678)笔下的《耶稣与马大和马利亚在一起》更具想象力和画面感。这幅画的背景和画中人物的服装取自17世纪中叶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丝绸衣物、大瓷盘、肥野兔、实木桌,这些细节点缀了整个圣经故事场景,使观者对画面内容并不感到陌生,基督教经典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呈现在观者眼前。
  故事发生在马大与马利亚家的厨房里,房间升起了幕帘,强调这一时刻的庄严肃穆。耶稣身后,火烧得很旺,噼啪作响的火焰温暖了耶稣头上的光晕。画卷一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充满整个画面的食物,显而易见,一场盛宴即将开始,这是招待贵客的前奏。把视线左移,立刻就能看到这位贵客——耶稣,红袍蓝衣,长发蓄须,面容英俊。他端坐在凌乱不堪的厨房一隅,眼神坚定,目光穿过杂乱的食物,望向远方,将他心中所想娓娓道来。马利亚身上的黑色衣裙逶迤于地,像是从地上衍生的植物。她跪在耶稣右手边,双手合握,谦恭温顺。她轻轻侧头,伸长脖子,凝神聆听耶稣,显然已陷入忘我的境界,厨房的无序影响不了她,食物的香气影响不了她,唯有耶稣的话语,深深吸引着她。
扬·费特和伊拉兹马斯 [比利时]《耶稣与马大和马利亚在一起》

  画面之中身着黄色衣衫的便是马大,她衣着整洁,展现出主人接待客人时应有的庄重。从整个画面的排布来看,马大所站之地是三人中最接近食物的位置,显示出她的热情好客,准备了丰盛的食物,为此她忙碌不停。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耶稣的尊重和爱,将对客人的热忱和欢迎倾注在即将到来的这一顿大餐中。然而,背景中的柱子,却将她与耶稣和马利亚隔开,她独自待在自己的世界里。画面定格的一瞬间,看着满桌的食物,她无从下手。而马利亚面对她的忙碌和慌乱,却依然毫无所觉地偎依在耶稣身旁,丝毫体会不到她的辛劳,甚至没有表达任何的关注,这使她十分愤怒而心生苛责。因此,她从食物当中转过身来,伸出右手,向耶稣抱怨,要求马利亚来帮助她。耶稣拒绝了马大的请求,告诉她比起为身外之物烦心,追求精神信仰才是上好的福分。
  但这是一幅画,并非影片,如何让观者听到耶稣的回答呢?画家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方式,耶稣并没有停下来看马大,他的目光落向前方,微微抬起的手,似乎将那些食物都推向了画面另一边,将那个忙忙碌碌的世界推开,敞开怀抱,向马大招手,要把她拥入怀中,拂去她的烦恼,使她获得重生。马大对耶稣的爱停留在物质侍奉的层面,她的世界充满世俗的忧虑,心中忙乱,无法平静。马利亚拥有神圣的信仰,不为世事忧虑,沉浸在聆听真理的忘我中。画家妙笔生花,传递了耶稣对人们的劝诫,超越世事,方能得到真理。
  《耶稣与马大和马利亚在一起》这幅画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节描写引人入勝。丰盛却显得凌乱的厨房,是尘世追求和世俗人生的写照,耶稣身处其间,不为之所动,他用发人深省的话语描绘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扬·费特和伊拉兹马斯·奎林将画面中人物的恬静、入迷、愤怒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温馨的场景深入观者的内心,远离世俗,追求神圣的主题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宁静柔和,温馨抒情——维米尔的《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


  荷兰著名绘画大师约翰尼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同样出生于17世纪,这一时期的荷兰海上贸易蓬勃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迎来了黄金时代,安定、自由的社会氛围为维米尔提供了创作土壤,他的作品温馨、宁静,饱含抒情诗般的意境。《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取材于圣经,是画家绘画风格的完美体现。
  我们从维米尔的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同时代的画家伦勃朗的明暗画法对他影响很大。但是,维米尔没有墨守成规,他减弱了黑白色彩的明暗对比度,用以形成微妙的光影变化和空间感,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而不是强调戏剧性的效果。他擅长描绘特定的空间,运用精湛的技法表现物体本身的光影效果,使画中的人物更具质感和真实感。《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这幅画中,艺术家将其背景设置在屋内一角,画面上没有明显的光源,小屋却洒满了自然的光亮,光辉四射,响亮强烈。流光从画面左上方溢进来,漫过古老的墙壁和错落不一的物品,落在这幅画的主人公——耶稣、马大和马利亚的脸上,宁静祥和,不见色彩涂抹的痕迹。维米尔通过细致的观察,识别出光影的魅力,将其调整到最佳状态,并把诗意藏在其中,透过画面,观者不难感受到其中的温馨。
  温暖、朴素的小屋里,耶稣正在讲道,传递生命之道、真理之道。维米尔偏爱暖色,耶稣身着棕色上衣,给人温暖、亲切之感。下衣选取冷色系的深绿色,从而使冷暖色达到平衡,这也和耶稣头顶的光环相呼应,赋予他崇高的美感。耶稣神情专注,庄重大方。他的左手放松地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右手自然地向外延伸。顺着他的指尖看去,马利亚坐在耶稣脚边的小凳上,认真地聆听这生命之言。她面庞恬静,右手托腮,心无旁骛,已然陷入沉思。反观马大,她还在忙于家务,对马利亚听道的举动十分不满,因而面露不悦之色,甚至要求耶稣吩咐马利亚帮她干活。维米尔用对光线、色彩的细腻的描绘表现出了两姐妹的差别,马大的言谈和举止透露出她更重视物质上的侍奉,不能理解追随心灵信仰的真正含义。马利亚则内心平静,心明睿智,不为世俗之事烦扰,得到了耶稣的赞扬。
  《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这幅画中的简单的布置和柔和的光线,给人温暖之余,又让人体会到日常生活的平静之美。维米尔用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手法和沉稳的风格,将耶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的场景凝止成永恒之作。细细咀嚼,总被它抒情诗般的意境深深吸引,不应为世俗忧虑困扰,只求神圣的话语萦绕耳边。
  马大与马利亚这对姐妹花心智不同,认识不同,因而对耶稣表达内心敬意的方式也不同。马大极力地想要用美味佳肴与舒适的居所来表达她对耶稣的爱,却因忙碌而忧虑,甚至产生了妒意,内心慌乱而止不住地抱怨。她不明白:追求物欲的满足会使心灵变得更加干渴。马利亚则坚信:安静地听道胜过肉体的忙碌,心灵的敬畏胜过表面的虔诚。艺术大师笔下的耶稣在马大和马利亚家中的场景或质朴宁静、或恬静抒情、或庄严肃穆,但不管风格如何变化,马利亚的神圣与马大的世俗一直没有变。他们的画作便依托这经典的圣经故事,折射出永恒的真理——神圣的精神信仰永远高于世俗的物质追求!
约翰尼斯·维米尔 [荷兰]《基督在马大与马利亚家》
其他文献
日出日落,月升月降,由昏而暗,周而复始,本是天地的铁律。在诗人眼里,每天的太阳和每天的太阳都不一样。在我的镜头里,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在哪里看太阳真的有迥异的感觉。当黑暗退场,光明登临的时候,當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生命的守护者来了,她披着彩衣,踏着浪花,出现在早行人的面前,红彤彤的天与地,红彤彤的他和她,火红而崭新的一天开始了。这一刻心灵为之颤抖,情感为之激发,目识心记,那时那刻如在目前。天有大美而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一位在20世纪英美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现代派诗人、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文学翻译家。他才华横溢,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含历史、跨文化、无结尾的现代主义长篇史诗《诗章》(The Cantos),而且还创作了上百首原创诗歌,写下了数十篇文艺批评论文。同时,他积极译介中国古典诗歌与儒家经典,并从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
从喧闹的市井,忙里偷闲到熟识已久的池塘散步,不经意间,双眼迷离,见梦幻泡影,睡莲如雪,荷叶如黛,绿水如漆,无声无息,万宗俱寂,恍若隔世,月光如许。哪有明月,实在日光之下。日光之下没有新事,心若有景处处荷塘夜色,心若如此何求闹市无声。【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摄于天津
瓦西里·巴甫洛维奇·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苏联著名作曲家、苏联人民艺术家,1907年4月12日出生在圣彼得堡(1924—1991年名为列宁格勒)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巴维尔是维捷布斯克省人,曾在沙皇军队服役,之后来到彼得堡打工,熬过了一段四处飘零、忍饥挨饿的苦日子后,总算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在老涅瓦大街139号房子打扫院子。母亲安娜是普斯科夫的农家女,她在彼得堡打工时和巴维尔相识并结了婚。俄国十
散散落落的黄色在以白色为主、多色彩均有的花圃里因汇聚而浓重起来,也不失一种凸显与均衡的美。    走进了人家的圈子      2000年 4月,崔琦在Johnson
【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  因为车坏在山里,只好住在山里,早晨起来向门外望去,山在云里雾里。雨浇在岩石上,热浪升腾,激起迷蒙一片。峻峭的山峰现出柔媚,险峻的挂壁公路显得平缓,雄伟的太行气象万千。心中慨叹造化之奇妙的同时也惊叹山中村民之坚韧,当年十几个汉子拼死凿出山壁上的公路,寻找自己的梦想,山外的人才能进来,山里
又是一年春风,又是一年绿色,武夷山的秀色,拦不住的风光,还在那里。阳光照耀,新绿透出暖暖的色彩,山的身影变得柔美与多姿。人在水中游,风从脸边过,心随涟漪起。我赞美造化之神奇,感动于天恩之浩荡,自觉一己之渺小。乘舟远去,融入清风。【作者】任紅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摄于武夷山
美国最高法院向来是个神秘的地方,在这里,九位“老人”白发苍苍,身披黑色法袍,他们非民选,且“一朝为官,终身任职”。多年来,美国宪法学者和新闻记者都致力于揭开最高法院的神秘面纱,还司法神殿以平常,给大法官祛魅。前有美国政治学家戴维·M·奥布莱恩。早在其1986年出版,荣获“银槌奖”(Silver Gavel Award)的《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一书中,他就表述了最高法院是一个政治部门的观点
一个16岁的少年派与一只孟加拉虎,一艘救生艇,历时227天的浩海漂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艰苦卓绝的求生画卷。现实中,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一人与兽创造的生命奇观,背后必然有着强大而神秘的支撑,那就是关乎信仰的力量。  在影片开端,镜头把我们带到了印度南部的法国殖民地朋迪榭里。导演不惜用三十余分钟的时间来展示主人公派的童年生活。由于此地区信仰比较多元化,派耳濡目染对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
2019年1月2日,日本皇室依照惯例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朝贺。据报道,截至当日下午,共计超过15万人涌入皇居,其中有很多人一边挥动着手中的日本国旗,一边高呼“万岁”。朝贺活动的声势之所以如此浩大,是因为今年是85岁高龄的明仁天皇最后一次发表新年致辞。日本明仁天皇在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去世之后登基,年号 “平成”,在位至今整整30年。早在2016年的一次视频讲话中明仁天皇就曾经流露出想要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