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要实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需要在根植于文本学习基础上,以文本精选课文为例,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借鉴其中语言运用、表达方法、写作技巧、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立足于生活经验的基础,在讲述故事、描写环境、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语言功底,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在运用借景抒情法的实践练习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从文本的借鉴、模仿、运用中强化整体学习和语言训练,再依托写作练习锻炼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最后在以学促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以“本”为本,以“境”究“意”
  叶圣陶先生将语文教材定位为“例子”的理念为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思想指引,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根植于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突破创新,在以“本”为本学习中推进以“境”究“意”的个性化、深入化学习,并将语言文字的基础学习延伸到对文章环境描写手法、思想情感表达方法的深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在鲁迅先生完成一夜写作后的场景描写中体会其对表达主旨的作用。文本中对整齐的书案、压在书下的文章、放好的毛笔、床下的拖鞋和枕头上熟睡的鲁迅先生的场景描写过程中,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简洁的日常生活图,图中选择的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最朴实的物品,在自然拉近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也让整个细节描写更有人情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深深的怀念。这是萧红坦荡真诚的写作风格、诗画交融的写作特色、沉郁抒情的写作个性。
  通过课堂学习,在以“本”为本的借鉴过程中开展以“争论”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描写手法,从生活经验出发,先确定争论发生的具体场景,明确其中要融入的人物是两人还是多人,然后定位争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的事物有哪些,在对要描写的景物的选择上要精益求精,选择最能凸显“争论”主题的事物进行简洁的描写,于一桌一椅中尽显场面气氛的紧张与激烈,于一处一景中凸显思想和情感。
  二、情以物兴,融情于景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物”是情之源、情之本,情感的抒发必须根植于物的描写基础上,任何脱离于真实事物的情感抒发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灵魂、枯燥无味的。为此,在写作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指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融情于景中体现情以物兴。
  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黄河气势宏大的壮阔画面,体会文中洋溢的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同仇敌忾的精神,在歌颂黄河英雄气概的基础上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文中以写实的笔法在现实图景的描绘下展现了一幅气势浩大的黄河奔腾图,以电影中镜头切換的艺术方式,先以特写镜头描绘出黄河的惊涛,又以全景俯瞰的视角展现了浊流的九曲连环,再纵向写出黄河的流向,接着从昆仑山下到黄海之边,横向展现出黄河将中原之地劈成南北两面的壮观气势。文中没有一个“颂”字,却在景物的描写中处处洋溢着高歌赞颂之情。
  通过课堂学习,在写作练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融情于景、情以物兴的表达手法。如,可以借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秋高气爽等环境的描写渲染轻松喜悦的感情基调;可以通过乌云密布、秋风萧瑟、万籁俱寂的环境描写凸显伤感、孤寂的心情等。学生通过借鉴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环境描写的写作方法,能有效渲染文章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故事叙述和思想表达奠定基础。
  三、物以情观,借景抒情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物”是情的载体,“情”是物的灵魂,通过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实现物以情观,而要实现借景抒情则需要分三步:第一步,明确文章的情感基调,即要写什么;第二步,定位文章的写作内容,即针对性的选景;第三步,理顺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怎么写。学生在完成文本的主题确定、景色定位和整体构思后,可以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多角度展现景物的风采,让读者在情景交融的表达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学《驿路梨花》一课时,通过深入学习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在对连绵起伏的“山”的描写的过程中,以“很大”“延伸”“迷茫的暮色”和“消失”等词进行定位,将山的浩大无边在夜色降临时的感悟与当时作者的处境融合,凸显了作者急切的心情,也为接下来遇到茅屋的惊喜埋好了伏笔。从表面看,文中开头的景物描写与“驿路梨花”的主题没有较大的关系,但是从整体的情感表达上来看,这个景物描写定位了文中茅屋的位置,也更能凸显茅屋的重要作用对于赶路人的重要意义。文中借助景物的描写融入了惊喜、赞叹、感动的情感,并在追寻茅屋主人的故事情节发展中自然引出了雷锋精神,在共同修葺房屋和讲述关于茅屋主人的故事中凸显了梨花处处开、精神代代传的文章主旨。
  通过课堂学习,在开展以“公德”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说出对插队、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吸烟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的看法,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法在表达主题时进行景物描写凸显主题思想的写作练习,与整洁的环境和随处乱扔垃圾的强烈对比表现人物的不良品行,在温馨的生活环境描写中插入偶然的大声喧哗和吸烟行为的强烈反差中凸显个别人的不良行径。
  四、以“本”为范,以学促写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要以“行”为始,以“知”为成。在写作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本”为范,在引导学生根植于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明确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在学习和借鉴文本的过程中完成“吸收”,在学以致用中完成写作的“倾吐”,在以学促写中推进学生借景抒情手法的语用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文中景物描写尤为出色,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安排,从形态到颜色的巧妙衔接,从描写到抒情再到生命思考的情感延伸,整篇文章无论从构思还是结构,无论从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还是托物言志的情感表达,都是别具匠心的。为此,在指导学生完成对文中“瀑布”和“盛”字把握的基础上,从一条瀑布和大条幅的形象比喻中感受紫藤萝瀑布的壮观,从对花瀑、花穗和花朵的细节描写中感悟其中的局部精彩,品析文本结构上的由面到点、构思中的由花到人,在赏花和忆花中感受花开花落自有时,进而延伸到关于生命的思考。
  在以“本”为范的学习基础上,写作练习的目标由景物描写中表达思想情感提升到联系生活并进行关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将写作的主题从表面的情感表达拓展到关于生命思考的层面上,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让学生的作品为情而发、为心而写。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需要教师在根植于文本学习的基础上,以“本”为本、以“本”为范,在学习借景抒情法的运用技巧的基础上,品析其于细致化的景物描写中突出文中的思想主旨的手法。而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是学中有悟、悟中有写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练习中,以借景抒情法的写作运用为契机,于专项指导训练中让学生明确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的写作理念,推进学生在作品的表达中实现情与景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感性与灵性的融合。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立足生本教学的基础,通过优化主问题,指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和思考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理清学习顺序,在以学导教的自主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成就高效课堂。  一、科学定位,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教学要重在“相机诱导”。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
期刊
编者按3月5-8日,本刊记者一行3人走进平陆一所所山村学校,先后与70多名特岗教师倾心交流,深切感受了他们扎根大山、默默奉献、执着坚守的大爱情怀。他们在平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点燃了山里娃的美好梦想。他们在最平凡的教书育人岗位上,挥洒着汗水,为平陆教育汇集着力量。他们是平陆721名特岗教师的优秀代表,也是我省所有特岗教师和乡村教师的缩影。他们是山区教育的希望,更是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教
期刊
小古文语言精练、哲理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与教学价值。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古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言文表达方式,单纯性讲解,难以激活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致,难以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针对小古文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小古文,阅读小古文,感受小古文的魅力。  一、以趣施教,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  小古文在语言形式上与其他文体具有明显差异。小学阶段的
期刊
陶行知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和种花木一样,要根据其特点予以施肥和浇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小学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特殊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在立足生本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特殊學生科学教育的有效开展,在充分了解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用心守护、用爱关怀中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导向力,以集体的力量来纠正特殊学生个人主义
期刊
日常课堂采用的数学教学材料,通常被称作教材,细细体会,教材实际上大多数是以教师的教来命名的,而对学生这一主体的关注度并不高。如果能了解到学生才是教材的实际使用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材变成学材,可以将学生学习功能凸显出来。学材是学生学习探索的重要工具,该特征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与学习材料变成数学学习的主体。  一、学本课堂与学材概述  1.学本课堂。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主的课堂,
期刊
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全面推广,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微博、微信的兴起,也摩擦出思维的火花,微课自然应运而生。将微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针对教学策略展开重新设计,全面提高学生对零碎时间的利用,通过高效学习提高生物教学效能。如何使微课的利用更人性化、智能化,更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等等,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一、运用微课指明预习方
期刊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验探究是科学课堂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针对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策略。  一、心中有谱,理清思路  教师明确实验教学的思路,做到心中有谱,学生的实验思路才会慢慢变得清晰甚而豁然开朗。笔者认为,要做到心中有谱,首先得解决“我要教什么”这个问题。着手“六个会”——会设计、会操作、会观察、
期刊
思维导图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智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突出特点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各级主题关系,不仅可以揭示素材中的关键点,还能实现记忆联结。以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所体现的是直观性这一原则,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助于促进思维发散。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直观性以及启发性教学原则,但是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以及抽象性特点,直观性原则常常不能在
期刊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幼儿的创作兴趣,不能仅将绘画技巧灌输给幼儿,还要结合幼儿的情感体验,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尝试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帮助幼儿提升美术创作的能力,使其美术作品更具表现力。  一、观察生活,汲取灵感  教育家克伯屈认为,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生活。美术创作也是如此。美术创作不能离开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也要引导幼儿观察生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初中物理知识逻辑性与实践性强,展开实验探究教学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并深入解析实验原理,强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知识、技能与情感等目标。  一、深入解析实验原理  学生学好初中物理知识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物理观念,以全面了解物理规律与概念。物理实验探究与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