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养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谷孙1940年3月3日出生于上海中行别业(时为中国银行的员工宿舍)。他曾对人说过,最初的人生记忆来自日后搬迁至的建国西路合群坊:入夜,厚重的窗帘拉上,老式的百代留声机开动,传出父亲从秘密渠道买回的《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等唱片的激昂歌声;家中女眷出动去“轧户口米”天黑未归,祖母念佛,父亲踱步不止;大人摁着他理发,他扑腾挣扎……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由于上海的战事,全家会商后,父亲陆达成携妻儿返抵余姚的老屋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陆谷孙回到上海,1957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八年后,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的陆谷孙留在了复旦。
  人们眼中的陆谷孙,专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辞典编纂,无所旁骛而以学问为旨归。
  父辈教育带来的影响伴随了陆谷孙的一生
  陆谷孙日后的学养,与他自小从父亲陆达成那里受到的教育不无关联。
  在合群坊,陆达成教幼时的陆谷孙看图识字,用的教材就是当年中法学堂的奖品《拉封丹寓言》;稍后又教《三字经》《百家姓》《对子书》等,还讲都德的《最后一课》等。长大后读到都德的其他作品,陆谷孙发现印象中不时远离巴黎的尘嚣、隐居普罗旺斯乡间的都德本人,也曾长年遭受隐疾的痛苦煎熬,为此大吃一惊。他不免忆起父亲晚年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其实人生‘背后最强大的驱动力还是人性’。”
  在余姚老家的五年,父亲陆达成一直对他们几个兄弟姐妹严格管教。夜晚,在天井乘凉,父亲教孩子们识星的同时,读出“遥看牛郎织女星”等诗句,他们便得摇头晃脑跟着吟诵。那段时日,父亲要求陆谷孙背诵了很多晦涩的古诗,据陆谷孙后来的猜测,父亲大概是借儿子背诵的古诗寄托对亡妻的悼念。另一方面,父亲也每晚给他讲授法国文学——陆达成毕业于上海中法学堂,曾经“单日学中文,双日学法文”,把中国小说译成法文,并用法文写作长篇叙事文。夏日,听得父亲开窗的声音,陆谷孙就得赶快撩开蚊帐下床练字。表哥朱锦心练颜体,他则学柳体。父亲给陆谷孙一再灌输的书法理论是“胸中不正,则眸眊;眸眊,则手抖笔颤”。后来读书多了,他才知道前一句是孟老夫子的古训,后一句大概是父亲的发挥。
  父辈教育带来的影响伴随了陆谷孙的一生。当陆谷孙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希望追随父亲的脚步学习法语,不料第一志愿落榜,转至复旦外文系学习英语。
  对儿子,陆达成灌输这样的信念:书一定要读好,做一点一畫、规规矩矩的读书人,把书香一代代传下去。
  中学时代,陆谷孙对外国文学的兴趣种子已种下。放学以后,他常常走很远的路到沪江电影院旁的小书摊,每个月花上两块钱借来各种文学书籍。《红与黑》《三剑客》《茶花女》《约翰·克里斯朵夫》《悲惨世界》《复活》《父与子》等翻译的外文书,尤其是他的心头好。他还背了许多散文和诗歌的片段,如莎士比亚、普希金的诗。日后回想起来,他深感“背诵给人的好处是永恒的”。在陆谷孙看来,这些经典都是对人内心世界的震撼、冲击和淘洗。
  陆谷孙的英语学习来得有些晚,却幸运地赶上复旦外文系的黄金时期
  直到17岁考上复旦大学外文系,陆谷孙才正儿八经学习英语。他曾坦言自己这一代人的教育是“有缺陷”的。这指的是一个时代的症结: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中国与苏联如胶似漆,掀起“以俄为师”的风潮,俄语也因此成了中学生们的必修课,而非英语。很多原先教英文的老师只能从字母训练起,边自学边教学生俄语。
  陆谷孙在复旦外文系总共求学8年(本科5年,研究生3年)。那正是复旦外文系的黄金时期,除了被学生戏称为“the big three(三巨头)”的杨岂深、徐燕谋和葛传椝,还有学识渊博、英汉语造诣卓群的“蛋头教授”林同济,从事文论的伍蠡甫,从事文学的孙大雨、戚叔含、杨烈、林疑今,从事语言的程雨民,再加上“金童”刘德中、“玉女”杨必……阵容不可谓不浩大。陆谷孙幸运地受过其中20多位老师的教导。
  杨必给研究生开的英国小说课是当时复旦外文系的“招牌”课。这也是陆谷孙求学期间最喜欢的课之一。他曾回忆道:“她平时穿着大方,举止端庄,沉默而好深湛之思,给人孤高的印象,但上课一进入‘角色’,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吐字清晰,台风活泼,像是换了个人。有时还边讲边演——她模仿《雾都孤儿》中老贼费金的走路姿势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学界并无理论痴迷,杨必给学生布置的课业都是可读性较强的“琐屑之言”,一本本读来却让他感觉实际得很。更令陆谷孙钦佩的是,杨必显然对中国的小说也深有研究,常常讲着讲着就会引申到《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等作品上去。
  求学时期,陆谷孙没少读书。那时年轻,陆谷孙坦言爱看刺激点的书:福尔摩斯、阿加沙·克里斯蒂、艾伦·坡、《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等。他始终坚持看书一定要有兴趣,没兴趣根本看不下去。
  在复旦外文系,陆谷孙不仅如饥似渴地读书,也饶有兴味地和同学们排戏、演戏。这得益于系里的演剧传统,据说由大师级人物洪深等开创。1962年,陆谷孙本科5年学习期满时参演由王佐良先生等译成英文的曹禺名剧《雷雨》,这给他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很难说排戏给他们真的带来了什么,是背出的大段台词对英语有长进吗?那段时日背过的好些台词,陆谷孙的确一记就是一辈子。不过更让陆谷孙感念的,或许还是当年同学们台前台后的齐心协力,甚至有同学夜半扛个大录音机到校区周围的稻田旁去录取蛙噪,准备用作舞台效果,结果杂声灌满耳根,自然失败。
  陆谷孙第一次执起教棒,是在1963年。当时他才是复旦外文系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代替当时身体不适的系主任杨岂深,为本科五年级学生开设新课“英美报刊选读”。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充满挑战的一门课。
  当时杨岂深决定开课,选完教材后只上了一节课,便将教棒移交给他所信任的学生陆谷孙。接过重任的陆谷孙其实是捏了一把汗的,这也是他第一次因为英语而感到紧张:一方面,当时英美报刊进入中国的很少,我们读的大多数是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国刊物,而英美刊物是“资本主义内容”没法读到;另一方面,当时工具书奇缺,只有一本1940年代末编的《英华大词典》,已经很老了,而英美报刊上的新词新义很多。何况,当时英语教学注重读写,口语训练少,而这门课要求全英文授课,陆谷孙只得四处借原版词典,在备课上下苦功。每回上课的前一晚,他都要把所有上课时要说的话一句一句写下来,对着镜子一遍一遍操练,直到背得滚瓜烂熟。就这样,陆谷孙的“英美报刊选读”成了当时最受学生欢迎的课,陆谷孙那口漂亮的英语也正是这样练成的。
  (选摘自《文汇报》2016年7月29日,有删改)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思想文化建设上,我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建设和弘扬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根据这一方针,工业水处理技术教学团队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
我的青春岁月如此静好温暖,妈妈呀,那是因为你在为我负重前行。  —題?记  郭敬明的青春是“一抹明媚的忧伤”;斯嘉丽的青春是“似水一样的年华”。我的青春是怎样的呢?充满挑战,却又无限温暖。我相信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妈妈,你就是那个替我负重前行的人,你总是怕我太累,而把最多的重量放在自己肩上,让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鼓励,给予我力量  我的青春一度迷茫,是你的鼓励
那条横穿树林、弯弯曲曲的小径,承载了我对母亲的回忆。就在两年前,在这条小路上发生了一次让我记忆犹新的谈话,以至于现在回想起这件事依然历历在目,母亲的话语犹在耳畔。至
1.补给车队重新驶入梅斯格草原时,这片疆域将要进入秋天。  我冲着车顶上的乔治大喊,叫他和我换个差事,这名留着络腮胡的摄影师似乎无法推拒一个中国女人的请求,只好郁闷地坐在驾驶席上。  总指挥唐看见我上来,僵硬的脸有所缓和,“陈,这次的计划又要转弯。”  我们执行的项目叫“狮王纵队”,已用一年半跟进。随着观众口味的日益刁钻,领导层开了几次会议以后,决定拍一部动物纪录片,便把一批人扔进这里。  总部勒
针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评价是高职院校掌握教学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的很好标准和依据。通过跟踪评价不仅可以反馈院校建设思路,而且可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构建用人单
正是北风呼啸的冬天,天空中悠然飘落的雪花落在我这个匆忙赶回家的人的头上、眉毛上,模糊了我的视线。一步两台阶的我急匆匆地准备敲爷爷家的门,没等敲,门便打开了,并伴着爷
孩提时代,总听父母讲起,我那美丽的故乡——延庆。  乘车,从北京城经京藏高速回延庆,四周尽是绵延不断的淡青的山峦,高低起伏,重重叠叠。虽是相连的山脉,但却大相径庭。这座云雾缭绕,露出云雾的山峰,悬浮在层层雨雾之上;而那座则峰峦叠嶂,似几笔淡墨,抹在湛蓝的天空上,挑着那缕缕白烟。不远处便是万里长城,蜿蜒曲折,古城墙仿佛叙述着它悠远的历史和故事。那巨龙般的雄姿,气势磅礴,给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澎湃
【诗作】  什么是路?  启程的宣言  写在一页叫作泥土的纸上。  什么是树?  绿色的湖泊,波浪是风。  什么是神圣?  一副面具,  用以称颂被玷污的事物。  什么是彩虹?  云彩的身体  和太阳的身体  在大地的身体之上  折腰相拥。  什么是岸?  波涛休息的枕头。  什么是老年?  朝着两个方向生长的禾苗:  童年的黎明,  死亡的夜晚。  什么是日落?  从太阳身上  滑落的汗水。  
河南省漯河五高兴华文学社成立于2015年在校长李自刚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支持下创建,由林琳老师领导,漯河著名小作家田翼池担任社长,负责日常管理,漯河儿童文学作家田建中参与指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