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重心在哪里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来,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显得愈加重要。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基本得到控制,却在其他多个国家快速蔓延。对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用智慧和行动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疫情,探寻疫情本因,反思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性,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为地球家园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环境教育的历史演进
  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是保护地球家园的首要条件。环境教育理论对人、动物、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全面论述,对指导和教育下一代具有现实意义。
  “环境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70年的《美国环境教育法》中;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正式将“环境教育”的名称确定下来,强调“要利用跨学科的方式,在各级教育中、在校内和校外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开启全球环境教育运动的发端;1992年,地球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议程》,使环境教育成为世界公民必备的通识,明晰国际社会共负的责任;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要求把环境教育与发展教育、人口教育等相融合,建立环境、人口和发展项目(EPD项目);2015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纵观环境教育的发展史,从建立初始便与学校、课程、学生紧密相连,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的普及性功能。
  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目标特征与时代意蕴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教育需要立足人与地球的永续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环境的生态文明进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应包括可持续性、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环保意识、实践能力、社会发展等核心要素,并在行动中得到落实。
  环境教育助力“生态文明建设”。20 世纪中叶,伴随着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全球性生态危机出现蔓延的趋势。全球性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垃圾泛滥、淡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影响并阻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生态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作为落实中小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环境教育者的学习、参与和实践,离不开大中小学、幼儿园、职业院校、社区学院的积极参与。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建设“美丽中国”发挥着重大推动作用。
  环境教育彰显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彰显了环境教育的发展性特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环境教育的发展要求,二者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统一性。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期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高级阶段,二者相互关联、交融共进,共同推进人类发展。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四个尊重”,其中“尊重环境、尊重资源、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共同作用于“尊重人”這一核心要素。人对环境、资源、生物多样性的态度与方式关系到人的整体发展,直接作用于地球家园。培养中小学生的环保观念和实践能力,是推进环境教育的核心任务,也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打下基础。
  环境教育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主题。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提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的美好倡议。“共处一个世界 共享一个地球”的理念,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遵循。在疫情面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显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此次疫情中世界各国感触颇深。如何将具有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利益追求的人群凝聚在一起,形成价值共识?环境教育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推进环境和谐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逐渐成为人类共识。因此,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学习实践,发挥教育全球性、终身性功能,可以更快形成共同目标,实现价值认同,影响更多人群,共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环境教育聚焦“可持续发展素养”培养。环境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环境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加强核心素养塑造。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重点任务是推进环境知识、环保能力、生活方式的学习与实践,建立环保意识,学会制定方案,培养实践本领,实现“知情意行”的共同提升。
  环保素养是可持续发展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生活方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素养养成提供有效路径。每名中小学生都要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低碳出行、绿色购物、垃圾分类,用实际行动提升素养,助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新时代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策略
  中小学教育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基础,涵盖教育开端和发展两个阶段,其重要性不可替代。积极落实中小学环境教育目标,完善校园环境教育方案,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环境教育的推进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完成与落实情况。
  精准规划:科学开展区域顶层设计。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将环境教育总体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推进中小学环境教育路径编排与设定,实现工作稳步实施。区域中小学环境教育推进思路如下:一是深入学习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落实教育部及市、区环境教育总体要求,开展环保知识与技能学习实践,科学规划、有序行动;二是开展地区环境资源现状收集,进行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确立学校工作方案,实现教育引导;三是积极开展区域性环境教育专题研讨,推进自主评价,提升工作经验,形成研究成果。   北京市石景山区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已持续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22年。区教委围绕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针,确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核心任务纳入地区“十二五”“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设立“石景山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工作室”,选聘市、区专家,深入实验学校,推进课题研讨,实现项目发展,增强环境教育工作水平。
  精设路径:高效推进校园环境教育提升。环境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素养。环境教育路径的设定为生态文明学校环境建设提供切实举措,为学生发展和质量提升明确思路。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政策、理念、学习、行动、方案、经验等核心策略上精心设计,规划环境教育路径,为工作深化提供参考。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路线图:首先,以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开展政策理念、方法手段的学习实践;其次,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理念融入课程与课堂,培养、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养;再次,强化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环保能力提升为重点,促进人才发展;最后,培养社会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环境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促进人才素养高端发展。
  精耕细研:学习共同体践行“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将“可持续城市与人类社区”建设作为指导学习者建立参与居住地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进行重点推进。组建环境教育联盟,构建学习共同体,关注家乡发展与城市变化,成为学校环境育人的独特手段。北京市房山区南沟地区六所学校组建“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联盟,为保护当地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家乡发展,开展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共同体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大石河流域历史变迁、水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古村落文化重塑等问题的互研互学,通过实地走访、历史调研,确立目标、制定方案,为家乡环境提升和整体发展建言献策,成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与人类社区建设”的有力践行者。
  精修基地:环境教育基地助力可持续发展素养培养。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确立为人类发展的共同愿景,可以激励并引导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为实现愿景目标提供了实践舞台,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养成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素养,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大胆实践。全县建成校园生态环境实践基地68个,通过开展“生活与体验”“种植与养殖”“科技与实验”等主题教育课程,推进人才培养。环境基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利用专题活动时间开展生态种植、环境保护、垃圾分类、酵素堆肥等学习,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和科学种植技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实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的精细化推进。
  精细培养:环境友好型学校助力环境育人。环境友好型学校是人、环境、资源和谐共生的健康形态,是自觉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校园生态,对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起到激励作用。环境友好型学校建设需要教师全面关注学生成长,加强校园环境软硬件资源培养,实现人与环境的内涵发展。硬件方面,学校设置垃圾分类、雨水收集、厨余处理等环保系统,开发简单实用型低碳生活设施,方便学生使用研究;软件方面,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实践能力,指导参与绿色社会建设,形成在地学习本领。软实力的提升为硬件建设插上翅膀,促进校园环境改善,实现环境育人。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小学带领学生进行校园观测时,发现多棵古树枯黄、凋零,于是邀请数学、科学学科教师一同组建校园古树观测小组,展开“古树保护与复壮”课题研究。学生通过现场观测、数据采集、资料对比,进行数据分析与研究,并邀请植物学家展开专题研讨,全面探究古树保护与复壮问题,制定方案并展开实施……发现身边环境问题,主动探究,精准施策,以多学科联动进行知识选取,以跨学科模式深化课堂学习,将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课题化思考和课程化探究,实现环境的育人功能。
  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环境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并处于优先地位。開展环境教育工作,对学生科学应对环境灾害、提升环保意识与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素养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学校全面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人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系北京市石景山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负责人)
  责任编辑:李香玉
其他文献
大蒜营养丰富,有较强的杀菌和防癌健身功能,是人们喜爱的香辛蔬菜。当把鲜大蒜捣烂,或切成薄片数天后,会出现严重的褐变,鲜大蒜特有的香气消失,并转化为令人讨厌的蒜臭,因此不能长期
微信红包是社交应用微信中的一款互动程序,自2015年春节迅速风靡全国,到2018年春节依然热度不减。本文在翟学伟'面子'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符号三分法和传播仪式观等相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十二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减缓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主要国家将继续调整创新
郑州市纬四路中州大道下穿工程,是国内最大断面顶管机干城市车行地道工程的首次应用,且长距离穿越运营道路和地下构筑物.在顶管顶进过程中对刀盘前方土体进行了改良,对后方管
马山埠闸枢纽工程电气一次设计满足了枢纽工程需要,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一些设计特点.
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小流域和自然草地小流域的水文效应,并利用实测资料和模型计算结果比较了两流域的水循环特点,结果发现在郁闭度相同的情况下,森林小流域较自然草地小流
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关注、研究道路技术的发展,对减少由道路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十分必要的。文中主要阐述不良道路因素影响交
大球盖菇又名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邹球盖菇,原产欧美国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之一。大球盖菇营养丰富,鲜菇肉质细嫩,柄脆,含野生菇香味,口感好。干菇味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