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项目(粤财教[2005]126号):提高经济管理学科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编号:04K060
[摘 要] 经管类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了许多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与应用为经管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指导思想。通过加强和组织校内模拟实践活动,不但能缓解实习经费少和联系实践单位难的困境,还能将经管类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本文就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模拟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经管类专业 技能 培养
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使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人类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称为隐性知识。内隐知识具有以下特征:它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与行动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就越直接、越有用;通常只有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从干中学,是不能言传的知识,在最低环境支持条件下所获得。知识的一般性特征是其默会性,显性知识仅是人类知识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知识是默会的、隐于实践中的。
二、知识管理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管类专业知识内隐的成份比较大,要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大部分隐于实践中的知识,教学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的组织在校内即可完成的实践活动,将内隐知识显性化,成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模拟实践法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办法,模拟实践法是指利用一定手段和模式,将经管类专业活动的具体工作进行高度提炼,通过一定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于特定的实践场合,人为创造某种经管类专业活动的仿真环境,使学生在比较接近真实的情形下,亲身体验实际业务流程,在群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达到获取和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系列模拟实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模拟实践集约化、系列化,校外专家和教师参与指导下的系列仿真实践活动。系列模拟实践活动可以使专家或教师在系列实践活动过程中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学生在集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学习获得。系列模拟实践活动还能促进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符合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有助于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获得。
1.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的时间保障。在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每学年安排10天~15天的时间用于学生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称为经管科技活动节,学生本人有选择的参加系列模拟活动的其中几项,也可全部参与,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总结。教师根据参与活动情况和书面活动总结给予评定成绩。
2.在活动举办的方式上,可采取跨院校联合举办的方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更加有利人才的培养。在活动的组织上,采取了由学生会组织、教师和校外专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挥及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活动的手段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高校互联网、IBID网站等先进手段,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实践活动实施成本相对较低。
3.实践活动的运作与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空间,如高校联网模拟金融市场通过和企业联合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容纳数万名学生进行模拟股市的训练,为学生提供零风险分角色锻炼机会,学生只需投入几块钱,就可到股市中大显身手。
4.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可以大规模开展和创新的模拟实践活动主要有:“高校联网模拟金融市场”、“ERP沙盘模拟大赛”、“校园模拟拍卖”、“商务模拟谈判”、“模拟创业设计大赛”、“模拟营销策划大赛”、“商业银行CI策略”、“模拟招聘”、“跳蚤(二手)市场”、“学生组织‘CI’设计系列活动”、“电子商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这些模拟实践活动可在校际之间、课堂之外进行,其组织形式新颖、方法独特、手段先进。
模拟经济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经济、金融、贸易实际较为接近的环境,提供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实习经费少、联系实践单位难的困境,促進了不同学生团体间的交流与和合作,便于团体或团体中的个体通过交流和与合作吸收、消化或生成、获得新的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1)28~31
[2]唐京冯明:知识类型与知识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2(2):18-26
[摘 要] 经管类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了许多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与应用为经管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指导思想。通过加强和组织校内模拟实践活动,不但能缓解实习经费少和联系实践单位难的困境,还能将经管类专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本文就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模拟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经管类专业 技能 培养
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使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给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人类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称为隐性知识。内隐知识具有以下特征:它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与行动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就越直接、越有用;通常只有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从干中学,是不能言传的知识,在最低环境支持条件下所获得。知识的一般性特征是其默会性,显性知识仅是人类知识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知识是默会的、隐于实践中的。
二、知识管理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管类专业知识内隐的成份比较大,要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大部分隐于实践中的知识,教学实践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有效的组织在校内即可完成的实践活动,将内隐知识显性化,成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提高的重要途径。模拟实践法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办法,模拟实践法是指利用一定手段和模式,将经管类专业活动的具体工作进行高度提炼,通过一定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于特定的实践场合,人为创造某种经管类专业活动的仿真环境,使学生在比较接近真实的情形下,亲身体验实际业务流程,在群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达到获取和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系列模拟实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模拟实践集约化、系列化,校外专家和教师参与指导下的系列仿真实践活动。系列模拟实践活动可以使专家或教师在系列实践活动过程中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学生在集体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学习获得。系列模拟实践活动还能促进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符合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有助于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获得。
1.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的时间保障。在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每学年安排10天~15天的时间用于学生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称为经管科技活动节,学生本人有选择的参加系列模拟活动的其中几项,也可全部参与,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总结。教师根据参与活动情况和书面活动总结给予评定成绩。
2.在活动举办的方式上,可采取跨院校联合举办的方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更加有利人才的培养。在活动的组织上,采取了由学生会组织、教师和校外专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挥及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活动的手段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高校互联网、IBID网站等先进手段,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实践活动实施成本相对较低。
3.实践活动的运作与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空间,如高校联网模拟金融市场通过和企业联合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容纳数万名学生进行模拟股市的训练,为学生提供零风险分角色锻炼机会,学生只需投入几块钱,就可到股市中大显身手。
4.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可以大规模开展和创新的模拟实践活动主要有:“高校联网模拟金融市场”、“ERP沙盘模拟大赛”、“校园模拟拍卖”、“商务模拟谈判”、“模拟创业设计大赛”、“模拟营销策划大赛”、“商业银行CI策略”、“模拟招聘”、“跳蚤(二手)市场”、“学生组织‘CI’设计系列活动”、“电子商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这些模拟实践活动可在校际之间、课堂之外进行,其组织形式新颖、方法独特、手段先进。
模拟经济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经济、金融、贸易实际较为接近的环境,提供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实习经费少、联系实践单位难的困境,促進了不同学生团体间的交流与和合作,便于团体或团体中的个体通过交流和与合作吸收、消化或生成、获得新的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1)28~31
[2]唐京冯明:知识类型与知识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2(2):18-26